文學 詩歌 音樂 電影……
中國文學http://dmoz.org/World/Chinese_Traditional/%e8%97%9d%e8%a1%93%e8%88%87%e5%a8%9b%e6%a8%82/%e6%96%87%e5%ad%b8/
中國百年文學經典北大http://chinese.pku.edu.cn/wenxianzl/classic/centuryclassics.htm 百年中国文学經典 1895前后—1996
http://www.literature.idv.tw/index1.htm
Open Directory Project, arts http://dmoz.org/Arts/
Open Directory Project, music http://dmoz.org/Arts/Music/
Open Directory Project, movie http://dmoz.org/Arts/Movies/
【漢語拼音】wenxue【中文詞條】文學 【作 者】杜書瀛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卅文學閱讀人氣:18 次 藝術的基本樣式之一﹐亦稱語言藝術。它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和手段塑造藝術形像﹐反映現實生活﹐表現人們的精神世界﹐通過審美的方式發揮其多方面的社會作用。 文學概念的演變 “文學”一詞在中國古籍中早已有之﹐但其含義與現代美學中專指語言藝術的概念不同。在先秦時代﹐“文學”兼有“文章”﹑“博學”兩重意義﹐即將現代所說的文學﹑哲學﹑歷史等都囊括在“文學”之中。至兩漢﹐人們開始把“文”與“學”﹑“文章”與“文學”區別開來﹐稱有文采的﹑富於藝術性的作品為“文”或“文章”﹐而把學術著作叫做“學”或“文學”──這與現代所說“文學”一詞的含義差別很大。到了魏晉南北朝﹐一方面許多人仍然沿用漢代的說法﹐把現代所說的文學稱為“文章”﹐把現代所說的學術稱為“文學”﹔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開始在同一種意義上來使用“文學”和“文章”﹐即把這兩個詞都用來表示現代所說的文學﹐而將學術著作另外稱為“經學”﹑“史學”﹑“玄學”等等。但到了唐﹑宋時期﹐由於強調“文以明道”或“文以載道”﹐以至出現了重道輕文的傾向﹐於是又不大重視“文”與“學”的區別﹐重新把“文章”與“博學”合為一談﹐“文學”一詞又成了一切學術的總稱。一直到清代﹐“文學”一詞通常都是在這種意義上被使用的。如清末民初的學者章炳麟在《文學總略》一文中就說:“文學者﹐以有文字著於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文學作為專指語言藝術的美學術語﹐在中國是20世紀初﹑特別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以後才被確定下來﹐並被廣泛使用的。自此﹐“文學”這個概念才比較嚴格地排除了非藝術的含義﹐而成為藝術的一種樣式的名稱。 在西方﹐“文學”〔拉丁文為lit(t)eratura〕這個詞也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的文學是指用語言文字記錄下來的具有社會意義的人的思維的一切作品﹔狹義的文學即指語言藝術。作為專指語言藝術的“文學”這個術語﹐只是在近代﹑特別是18世紀之後才取代了以前的“詩”﹑“詩的藝術”的術語而被廣泛使用的。 人們對文學性質特徵的認識過程 文學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精神現象﹐當它應社會的必然要求而產生(見文學的起源)以後﹐它就按照一定的客觀規律﹐經歷著自身的發展過程(見文學的發展)。而且﹐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階級(在階級社會中)﹑不同民族的文學﹐通常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例如﹐漢賦這種文學形式在中國漢代產生﹑繁榮以及後來隨社會發展而衰落﹐史詩這種文學形式在古希臘時代產生﹑興盛以及後來隨社會發展而消亡﹐都有它們的歷史的和社會的必然性﹐並帶有各自的民族特點。封建時代﹑資本主義時代的文學同社會主義時代的文學之間﹐既有某種歷史繼承關係﹐又有時代的﹑階級性質的區別﹐也都可以找出其內在根據。 隨著文學的產生和發展﹐人們對文學的性質和特徵也有了逐步深入的認識和把握。在人類社會的童年時代﹐人們對文學現象(或者說在當時只是混沌一體的諸意識現象中的文學因素)的認識自然是幼稚和粗疏的﹐往往把文學(以及其他藝術現象)視為神的賜予。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學自身的發展﹐以及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認識到文學乃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是一種社會精神現象。在中國先秦時代﹐雖然人們還把文學同學術混在一起﹔但對當時文學的主要形式詩歌的性質﹐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尚書‧虞書‧舜典》中就有所謂“詩言志”的說法(見言志與緣情)。稍後﹐孔子論述了詩歌“興﹑觀﹑群﹑怨”的社會作用。荀子注意到了詩歌及音樂“入人”﹑“化人”的審美力量。漢代的《詩大序》和《禮記‧樂記》強調了詩樂吟詠情性的抒情性質﹐並論及了詩樂與時代﹑現實的關係(見《詩序》)。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曹丕﹑陸機﹑劉勰﹑鐘嶸等更在他們的文學理論著作中﹐進一步深入地把握了文學的性質和特徵。他們強調了文學的地位和作用﹔論述了詩歌的“指事造形﹐窮情寫物”的審美性質﹔區分了不同的文學體裁的特點﹔指出了“神思”﹑“感興”對文學創作的特殊意義﹔注意到作家的個性﹑氣質和學識深淺雅正對文學創作及作品風格的重要影響﹔同時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諸如“文氣”﹑“風韻”﹑“風力”﹑“風骨”﹑“形似”﹑“滋味”等﹐來說明文學的許多特殊品格(見《典論‧論文》﹑《文賦》﹑《文心雕龍》﹑《詩品》)。此後﹐從隋唐到明清的一千多年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取得的對文學性質和特徵認識的基礎上﹐對文學的許多品格把握得更加精細入微。唐代皎然﹑劉禹錫以及自日本入唐的遍照金剛等人提出了詩“境”的概念﹐初步論述了詩歌主觀的情﹑意與客觀的景﹑象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境界的特點(見意境)﹐白居易強調文學須“為時”﹑“為事”而作﹐韓愈倡導文以明道﹔宋代嚴羽認為詩有“別材”﹑“別趣”﹐標舉“妙悟”﹑“興趣”(見《滄浪詩話》興趣說)﹔明代李贄鼓吹文學須表現“童心”﹔公安派提倡詩歌要“獨抒性靈”(見性靈說)﹔清代葉燮認為詩歌是主觀的“才﹑膽﹑識﹑力”與客觀的“理﹑事﹑情”相結合的產物﹐等等。他們都對抒情文學的特殊性質提出了各自的理解﹐而對戲曲﹑小說等敘事文學的特點﹐明清的許多文人學者也開始有了較深的認識﹐如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論述了戲曲的一系列特殊規律﹐金人瑞﹑毛宗崗等人在《水滸傳》﹑《三國誌演義》等小說評點中﹐闡發了人物性格的創造法則等等。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許多學者開始吸收西方一些美學思想同中國古典美學相結合﹐來觀察和解釋文學現象。如梁啟超強調小說與改良主義政治運動的密切關係﹐闡述了小說的“燻”﹑“浸”﹑“刺”﹑“提”的藝術感染力量﹔王國維接受了康德﹑特別是叔本華的美學思想﹐宣揚文學的本質乃是“解脫”人生的“痛苦”﹐並總結了中國歷代關於詩的“意境”或“境界”的論述﹐對這個概念作了全面界說。“五四”以後﹐對文學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西方﹐從古希臘開始﹐經過漫長的中世紀﹐以至14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到18﹑19世紀資產階級的許多相當完整和精密的美學體系的形成﹐對文學的性質和特徵也有一個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不過﹐它們表現出自己的民族特點﹐與中國美學大相異趣。 歷史上的種種文學觀 不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在對文學的性質和特徵進行把握的時候﹐不同時代﹑不同階級﹑不同歷史條件下的人們﹐由於思想﹑立場﹑世界觀(特別是其中的美學觀)的差異或矛盾﹐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文學觀。如果從文學與現實關係的角度加以梳理﹐大體上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認為文學是某種客觀的宇宙精神的表現。古希臘的柏拉圖雖把詩和其他藝術看作是對現實的摹仿﹐但認為現實又是對理念的摹仿﹐因而文學最終還是理念的表現。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藝術(包括文學)是理念的感性顯現。中國古代的“文以明道”或“文以載道”說﹐除少數人如柳宗元等對“道”作唯物主義的理解外﹐大多數人如韓愈和宋代的理學家﹐都把“道”視為一種精神客體。 認為文學是人的主觀精神的表現和抒發。中國明代李贄的“童心”說和袁宏道的“性靈說”就是這種觀點的突出代表。如果說李贄所說的“童心”和袁宏道所說的“性靈”﹐雖主要指的是感情﹐但其中並不排斥理智和意志﹔那麼﹐西方的一些理論家則常常把知﹑情﹑意三者分離﹐把理知劃歸哲學﹑科學﹐把意志劃歸倫理道德﹐而認為藝術(文學)只馳騁於感情的範圍之內。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就認為藝術(文學)是人類普遍感情的傳達。還有的人把藝術(文學)視為非理性活動﹐如克羅齊關於“藝術即直覺”的命題﹐認為藝術(文學)排斥一切理性和概念。 認為文學是現實的摹仿或再現。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對摹仿說論述得已經相當完備﹐並強調詩比歷史更帶普遍性﹐此後﹐摹仿說在西方文藝思想史上一直很有影響﹐如莎士比亞認為戲劇“始終反映自然”(《哈姆雷特》)﹐塞萬提斯認為自然是文學的唯一的範本(《堂‧吉訶德》作者原序)。一直到19世紀俄國的別林斯基和車爾尼雪夫斯基提出文學藝術是現實的“再現”﹐使這種文學觀更為深化﹐在中國﹐認為文學根源於客觀現實的觀點也是貫穿於整個古典美學的一種重要觀點﹐如《樂記》提出“感於物而動”﹐劉勰提出“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文心雕龍‧物色》)﹐鐘嶸提出“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詩品‧序》)﹐白居易強調文學是對社會現實(而不是以前籠統的“物”)的反映等。 上述各種文學觀﹐有些雖基本錯誤卻有合理成分﹐有些則包含較多真理而又不完全科學﹐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為指導來觀察文學現象﹐並吸收人類文藝思想史上的一切有益成果﹐才能對文學的性質和特徵獲得科學的認識。
Encyclopedia
music. For information on types of music see such articles as absolute music; aleatory music; chamber music; church music; computer music; electronic music; jazz; program music; rock music; serial music; and spiritual. In addition, see entries on the music of various nations and peoples, including African music; Arabian music; Balinese music; Chinese music; Greek music; Hindu music; Japanese music; Javanese music; and Jewish liturgical music.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music, such as theory, notation, and tone, are treated in such general articles as theory and musical notation, and in more specific entries, including counterpoint; harmonic; harmony; key; measure; mode; musicology; note; pitch; polyphony; rhythm; scale; syncopation; tablature; temperament; tonality; tone; transposing instrument; and tuning systems. There are numerous articles on various musical forms, including cantata; concerto; march; nocturne; opera; oratorio; polonaise; sonata; song; and symphony. In addition to such survey articles as concert; conducting;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 festivals; orchestra and orchestration, there are separate articles on musical instruments, treated singly, e.g., clarinet; harp; trumpet, or in groups, e.g., reed instrument; stringed instrument. In addition to the entry on voice, there are separate articles on alto; baritone; countertenor; soprano; and tenor. Information on individual composers and performers can be found in biographical entries on composers, e.g. Monteverdi, Claudio; Puccini, Giacomo; and Schubert, Franz Peter; musicians, e.g., Beiderbecke, Bix; Gieseking, Walter; Richter, Sviatoslav; and singers, e.g., Deller, Alfred; Merrill, Robert; Sembrich, Marcella; and Sinatra, Frank.
External links
German Poetry (http://germanpoetry.blogspot.com)
Collection of Tamil poems (http://www.nilacharal.com/stage/kavithai/index.html)
Academy of American Poets (http://www.poets.org)
Poet Seers (http://www.poetseers.org)
Poetry X (http://poetryx.com) 10,000+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poems
Plagiarist.com (http://plagiarist.com)
Bartleby Verse (http://www.bartleby.com/verse/)
Pagan Poets Society (http://groups.yahoo.com/group/paganpoetssociety/)
Love Poems (http://www.bestlovepoems.net)
Bilingual poems in Turkish and English (http://www.turkishclass.com/poems.html)
[1] (http://www.postpoems.com) 20,000 poets
Poetry and Science Education (http://www.ericdigests.org/2003-1/poetry.htm)
Poetry in the Adult ESL Classroom (http://www.ericdigests.org/2000-4/poetry.htm)
Craft of Poetry (http://www.uni.edu/~gotera/CraftOfPoetry/)
Poetry eTexts (http://www.gutenberg.org/catalog/world/results?title=poem) at Project Gutenberg
More Poetry eTexts (http://www.gutenberg.org/catalog/world/results?subject=poetry) at Project Gute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