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諾獎餘波 之1】黃維樑/余光中和巴布·狄倫:「在茫茫的風裡」

【諾獎餘波 之1】黃維樑/余光中和巴布·狄倫:「在茫茫的風裡」 余光中最著名的詩是〈鄉愁〉,巴布·狄倫(Bob Dylan)最著名的歌是Blowin’ in the Wind。這首歌的名句是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1970年1月,余光中人在美國,寫出歌謠式的〈江湖上〉一詩。此詩共四節,每節六行,每節的末兩行(即疊句,refrain)都是「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風裡」。余光中的自註說「本詩的疊句出於美國年輕一代最有才華的詩人與民歌手巴布·狄倫的一首歌」,也就是Bob Dylan的Blowin’ in the Wind。 狄倫這首詩歌發表時,越南戰爭正打得激烈,它反映了當時美國青年反戰的無奈心情。這首詩歌有兩節是這樣的:「飛過多少炮彈/才能再也不見硝煙/朋友,你看答案/就在風中飄散」;「還要有多少犧牲/才能傳達現實的悲慘/朋友,你的答案/就在風中飄散……。」(Benjamin Chen的翻譯)狄倫唱這首歌,彼得、保羅與瑪麗也唱,瓊.拜雅絲也唱,歌聲飄飛在美國以至於全球的風裡。1970年前後那幾年,我在美國讀書,在校園裡,在電視螢幕上,「聽」證了風靡的盛況。 余光中寫〈江湖上〉,則充滿著對人生對國家的茫然無奈之感;此詩共四節,其中兩節是:「一雙眼 能燃燒到幾歲/一張嘴 吻多少次酒杯/一頭髮 能抵抗幾把梳子/一顆心 能年輕幾回/答案啊答案 在茫茫的風裡/答案啊答案 在茫茫的風裡」;「一片大陸 算不算你的國/一個島 算不算你的家/一眨眼 算不算少年/一輩子 算不算永遠」。此詩和余氏1972年1月所寫的〈鄉愁〉,有類似的情懷。 狄倫被譽為搖滾樂之父,他寫詩,寫歌詞,自彈自唱,還畫畫,有多方面的才華和貢獻;他獲獎無數,影響深遠,今年75歲。余光中在詩歌、散文、翻譯、文學評論以至文學編輯各方面,成就卓越,我說他擁有「璀璨的五彩筆」;他獲得多種文學和學術的獎項,影響深遠,今年88歲。(補充說明:〈鄉愁〉極為著名,卻不屬於他最出色的詩篇;受影響的〈江湖上〉也難稱余光中的傑作。詳情請參考我對余氏的有關論述。) 10月13日瑞典宣布,狄倫獲得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百年來歐美作家獲獎者無數,高行健和莫言兩位漢語作家先後得過此殊榮;台灣的作家,則至今未能「與有榮焉」。諾貝爾文學獎的頒授,涉及諸多文學以外的因素,何況天下傑出作家如天上的繁星,瑞典皇家學院的十八位院士,即使有十八般文藝,能夠計算、明察繁星的亮度嗎(何況是計算、明察漢語眾星的亮度)? 余光中成就傑出,各地漢語文學界推崇他、喜歡他的知音和粉絲極多。剛慶祝過米壽的余翁,未來會否得到如「摸彩」一樣的超級文學大獎呢,「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風裡」。 • 分享 • 分享 • 留言 • 列印 【諾獎餘波 之2】楊宗翰/諾獎以上的風景 2016-10-15 08:02聯合報 ◎楊宗翰 諾貝爾文學獎對中文寫作者來說,迄今仍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雖然已經有兩位中文作家獲獎,「諾獎賠率」、「諾獎猜謎」、「諾獎陪跑」每年依然引起民間熱議,今年又跑出網路媒體為了搶奪眾人眼球,竟比瑞典更早一天開獎的小鬧劇。中國大陸的官方媒體在這方面,恐怕比民間更為狂熱積極:記得2013年莫言獲獎時,《人民網》發文恭賀並強調「中國需要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是慰藉、是證明,也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新起點的開始;然而2000年被視為異議分子的高行健獲獎後,《人民日報》卻強力批判此舉「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新華社則指該獎已不是從文學角度評選,而是有其政治標準、被用於政治目的,甚至宣告諾獎已失去了權威性。事過境遷,應該慶幸兩位獲獎者都尚未陷入「之後再也寫不出來」的諾獎魔咒。可見媒體報導的一時褒貶,對自我要求甚高的創作者終究只是一場戲──看看就好,認真不得。 據聞(評委依例不得公布,故也只能「據聞」)每年入選諾獎的中文作家名單都在十人左右,每逢十月放榜前夕,他們的心情應該多少都有些波動吧?台灣當然也有二三作家,被視為有入圍甚至榮獲諾獎的資格。反正只是資格,入圍名單亦從不公布,戴高帽、送花籃,從來就是文學好事者最擅長的無本生意。若要問我個人印象最深者,當屬1993年飛抵台北出席聯合報系主辦「四十年來中國文學會議」的高行健。彼時我還是個高中生,他成為本人第一位見到的「流亡作家」。流亡這個詞,彷彿帶有三分幻想、兩分詩意。現在想來,另外五分應是困頓疲倦吧?在會中呼籲創作者應〈沒有主義〉後,出版社倉庫裡堆積如山的一座座《靈山》與台灣讀者漠然的反應,對這位流亡作家成了殘酷的嘲弄。還好他身心皆足夠強大,繼續堅持了七年,方能於21世紀初一舉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今年在延遲一周公布結果的情況下,由詩人歌手Bob Dylan獲獎消息一出,不知道中文寫作者是否會集體崩潰?觀察媒體的反應可知,這位知名歌手竟被視為「不夠文學」,顯然是太習慣把文學窄化、把詩/歌分離下產生的後遺症。至於常被點名的諾獎「陪跑者們」,只要身體健康、筆力不墜,誰敢說明年沒有希望?享有最高國際知名度的中文作家北島,曾經寫道:「是筆在絕望中開花/是花反抗著必然的旅程/是愛的光線醒來/照亮零度以上的風景」。唯健筆方能在絕望中開花,無視賠率遊戲、堅持書寫之途,相信終能見證「諾貝爾獎以上」的風景。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我和內人秋月上星期去重慶武漢三峽旅遊,剛回來台北。這幾天不使用電腦,不上臉書,對不起沒有對好朋友的貼文按讚。 讀報知道美國民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獲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說:「巴布‧狄倫擁有偶像地位,為當代樂壇注入深遠影響。」;瑞典學院院長丹紐斯(Sara Danius)說,「希望」這個決定不會遭受抨擊。「巴布‧狄倫當然夠格拿這個獎。他是偉大的詩人,是英語傳統裡的偉大詩人。54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此,他不斷重塑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身份。」 記得約五十年前我在美國讀書時,巴布‧狄倫(Bob Dylan)寫了許多反戰的歌曲,他自己唱,別人也唱,風靡全國,特別是年輕人為之著迷不已。 我找出一篇舊文〈為了兩岸自由民主和平發展,愛盟努力向前走〉,當中有一段文字記述了有關1960,70年代美國正陷入越南戰爭的苦戰中,全國反越戰運動正炙;Bob Dylan等民歌手的反戰和民權運動歌曲歌聲,喚起美國青年學生帶頭反越戰,促使了人民公共覺醒的大規模反戰運動,最後,在1975年越戰終於結束。我把這段記述文字,重新貼在這裡: 越南戰爭從1959開始到1975結束,長達16年,為南越及美國對抗共產主義的北越的一場戰爭。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死傷慘重,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先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接著約翰甘迺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到林登·詹森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森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北越軍和南越共軍最終打敗了南越政府軍隊,攻佔了全越南。 1964反越戰運動在美國的大學校園開始,主要由大學生、嬉皮士、民歌手、以及婦女、母親們…等帶頭反抗。標榜愛和平反傳統的嬉皮士也在這時出現,成為短暫的風尚;我剛到美國下飛機第一站是舊金山,朋友就帶我去灣區看許多頭戴鮮花愛和平的嬉皮士,我第一次聽到反戰民歌” 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後來發覺反戰歌曲全國傳唱,處處可聞,例如Bob Dylan 的Blowing in the Wind, Pete Seegee唱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Joan Baez唱Song of Peace, Swing Low, Sweet Chariot……等,都充滿人道悲憫的精神,動聽感人。美國許多民歌手以『社會良心』為己任,他們所寫所唱反應抗議當時社會的『不公義』,他們基本上反對戰爭,反對權威,關懷窮人。Woody Guthrie、Peter Seeger、Bob Dylan、Joan Baez…將民歌深入了美國的生活與文化之中。1960、70年代民歌手成了『抗議』的象徵與代言人,民歌變成青年反抗政府的一項武器,青年們不忍看見越戰造成的無謂死傷,高聲訴求「愛與和平」,拿起吉他唱出自己的聲音。後來由於越南戰爭不斷升級,公共覺醒增長以及各種不同的反戰組織參與運動,反戰成為大規模的全國運動。1971美國已陷入越戰苦戰中;同年美國軍事情報專家Daniel Ellsberg將美國國防部機密文件《美國-越南關係,1945-1967:一份國防部預先研究》洩露給紐約時報,紐約時報將其全文發表,引起公眾廣泛關注。全國眾多團體參加反越戰,媒體也反對,成為風潮。終於在1973年1月,美國簽署《關於在越南戰爭結束,恢復和平協定》;3月,美軍完全從南越撤出。1975年4月,北越攻佔西貢,南越政權覆滅,越南戰爭結束。1976年1月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越南統一。 這件事給我大震撼,看到美國的青年和婦女激烈反戰,聽到到處反戰民歌傳唱。對於參加越戰美國有鴿派和鷹派的強烈爭辯,我們在報紙和電視媒體上經常可看到反戰的消息,我自己也常問為何美國要捲入此無謂的戰爭中?我一直是和平的信仰者,愛好者,應與在留學時深受和平反戰運動影響有關。和平終究是人類的願望,當年美國青年學生帶頭反越戰,促使了人民公共覺醒的大規模反戰運動,終於結束了越戰。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330924436919170&id=100000048785807

【紀念母親】劉兆玄/百年之蘭 芳滋九畹

【紀念母親】劉兆玄/百年之蘭 芳滋九畹 她有兩本袖珍字典,一本中文一本英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詞就勤查,翻了幾十年都有些脫頁了,她仍藏之如寶。有時我看那字典上的字實在太小,怕她看不見,便問她要不要換本大字的,她說:「我太看得見了,老五啊,你看不實呀?」…… 活到一百零六歲的媽媽,八月二十二日還是走了。這世上少了一位碩果僅存的清朝人,我們家失去了一座精神堡壘。 母親名畹芳,號蘭九,生於清宣統三年,半年後中華民國誕生。她雖生於衡陽,但是在台北住了六十八年,在她心目中早就是台北人了。她一生生了六個兒子,比她六個媳婦生的兒子加起來還多,認識她的人對她最常稱道的是:長壽、待人周到、高智慧而好學不倦,還有就是教子有方。 母親的長壽一部分來自基因好,另一部分來自她天生的生活方式自然符合養生之道;她從不需刻意要求,每日的起居活動全都自己動手,到九十多歲她仍手洗自己的衣褲,她的飲食自然清淡素淨,每天喝七大杯開水,百年如一日,直到百歲之後因吞嚥能力退化必須以胃管進食;我想她老人家對不能享受美食是容易接受的,但是不能大口喝水一定給了她極大的挫折感。 媽媽對她的子孫、後輩、朋友的愛護及照顧無微不至,二十多個後人的生日她都記得,每年每人都會得到一個紅包,有時子孫自己都忘記,她老人家總是不忘。每天晚餐時她坐輪椅在餐桌邊看大家用餐,每一盤菜都要仔細看一眼,然後就結論那一盤菜煮得不入味,我們試嘗一口,嘴上當然說好吃,心中暗暗佩服她都不用入口,只看一眼便知味道的確差了一些。 國外的朋友或晚輩來看她,帶伴手禮一定要還禮,人要留下晚餐,對遠客總是認定他們必然不熟悉台北的街道,晚飯後定要有人送客回住處,即使客人是常來台北的老客,自行回到住處後還要我們打電話去確認平安。 媽媽結婚之前是小學老師,她對六個兒子的家庭教育十分認真,所以我們放學回到家還是要面對一個老師。寒暑假她總是親自教我們讀詩詞、古文。記得小學四年級的暑假,她教我讀的第一篇古文是唐朝李華的〈弔古戰場文〉,寫的是戰爭的殘酷,兩軍廝殺的慘烈,蒼蒼百姓的悽苦,我猜想一定是她歷經抗戰八年拉拔我們在戰火中長大的親身經歷,才會在我讀《古文觀止》的啟蒙時選了這一篇反戰的文章;她講解時認真投入的表情我至今難忘,那篇鏗鏘有力的駢體文我至今仍能大致背誦。 母親的智慧和好學不倦是所有認識她的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很多故事都和她的超級眼力和記憶力有關。直到她去世之前她仍然每天讀報紙社論和看電視新聞評論,看遠看近都不用戴眼鏡。她有兩本袖珍字典,一本中文一本英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詞就勤查,翻了幾十年都有些脫頁了,她仍藏之如寶。有時我看那字典上的字實在太小,怕她看不見,便問她要不要換本大字的,她說:「我太看得見了,老五啊,你看不實呀?」 就這樣好學,她的知識與時俱進。我初任行政院長時,有一陣子台北的政治氛圍很詭譎,有一天我正要去上班,她忽然拉住我,一臉嚴肅地警告:「老五啊,有人要害你!」我嚇了一跳,她又接著說:「老五啊,你做事要有一道防火牆。」九十七歲的老媽,運用資訊術語居然絲絲入扣,我聽了便傻了。 有一次仍是大學生的兒子對我說:「我覺得奶奶好像知道我的課表,因為只要那天下午沒有課,她的電話就會到,要我回家吃晚飯。」之後有一天他說:「昨天我答應回家,說順便到鼎泰豐買小籠包。正要查電話號碼,奶奶已經把號碼報出來了。」那年她已過百歲。孫兒們叫她超級奶奶。 我們兄弟之間常在手機電郵或簡訊中寫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私話,有次老六耍寶拿給她看,她說不可以寫這些「痞話」(衡陽話,意為痞子說的話),老六說可以刪掉,她很肯定地說:「你只能在手機上刪掉,電腦公司裡留了底你永遠刪不掉!」 唉,正在競選美國總統的希拉蕊如有她老人家的睿智,當年絕不會發出那些惹麻煩的電郵讓她如今陷在選戰泥淖裡! 但是超級奶奶也有踢鐵板的時候。有一次我們的外交部長說別國是個「鼻屎大的小國我們何必PLP」,這句話成了媒體的標題,好學的奶奶翻遍了她的中、英字典也查不到什麼是「PLP」,便問我是什麼意思,我說:「那是『痞話』,妳不要知道最好。」 最近三年我寫了三部長篇小說,《王道劍》有九十萬字,媽媽耐煩看完了,問她好不好看,她一本正經地說:「好是好,可是書中太多『他媽的」。」一年後我寫完抗戰小說《雁城諜影》,她還沒有看就下了結論:「老五這本書賣不掉,你寫打日本人在台灣沒有人要看,寫國民黨打日本人,在大陸沒有人要看。」 如此犀利,當時她一百零四歲。 一百歲壽宴後她的身體漸漸衰弱,我們照顧她;每天總至少會有一個兒子陪她;其實仍是她老人家在照顧我們大家的起居。明賽可以放心地去國外幫女兒坐月子,因為她知道有奶奶在我的生活起居無虞。她老人家關心照護兒子直到最後一口氣。 二哥英年早逝,她為此傷心不已,一直後悔當時沒有換一個腎給他。2012年四哥又走了,我們怕她受不起打擊便瞞著她,但是要瞞住超級奶奶乃是不可能的任務;她旁敲側擊數次之後,有一天就忽然不再提此事了,我猜聰明的她心知肚明老四已走了,只是不去說破,從此她絕口不提,一切的苦楚放在心裡。直到這次病危時,我在她耳邊對她說:「爸爸就來接妳了,二哥和四哥都在等著妳。」她睜著的雙眼很釋然地閉上。 拔管後她安詳平和地活了四天,走前一天上午,她忽然睜眼清醒了,對她說話她都有反應,也許就是俗稱的「迴光返照」,我一時間想到,每天下午回到家向她請安時我都會先立正行一個軍禮,逗她開顏一笑;於是我就在她病床邊立正行禮,她點了兩次頭,然後對我笑了。 三個星期以來都在昏迷狀態中的媽媽,她竟然對我笑了,她的眼睛在笑,臉上的表情也在笑,我再也無法自持,雙手掩口哭出聲來。 活到一百零六歲,母親還是走了。感謝她愛我們照顧我們那麼長,世間少有。 姆媽安息,感謝妳活得那麼長,母子得以相聚相愛七、八十年,想想看,我們肯定不用等那麼長的時間就能再次相逢;聚長離短,這是何等的福分,只有活足一百零六歲的您才能辦得到。我們含哀永懷慈恩,在心底某一個角落裡也悄悄地慶祝您充實的、精采的、不可思議的一生。 轉載自聯合副刊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這是2013年我在台中「世界和平兩岸高層論壇」上發表的論文,並作15分鐘報告。自己主修自然科學,從自然規律來論述世界和平。自然法則可適用在氣候、物種、 自然、社會科學等變遷和人類和平發展上面。 我們可以樂觀的看和平問題。只要人類和世界各國領袖們能夠持續努力去營造開放的、和諧的、平衡的、有序的、…良善的、光明的、開放的大環境;全球群族彼此關懷、尊重、合作發展,共同來促進人類和平;那麼,從混沌到秩序觀點看,零亂往往是初相,混沌之中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規則,讓混亂回歸到秩序;從熱力學上的熱平衡看,讓大小紛擾自動趨向良好的大環境平衡,像一杯咖啡不可測的分子紛亂運動,終了回歸周圍環境的平衡氣溫;從耗散結構理論(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上看,Prigogine告訴我們,一個開放的系統,熵是可以交換的,它會從無序編導有序。平衡、秩序是自然法則,是天道;這樣看來,人類和平是可以實現的。 台灣的政治生態的和諧,兩岸和平,全球人類和平皆可作如是觀。 這篇文章甚長,如你有空,有興趣,可一讀;其實,不敢有勞好朋友們清神,約略瀏覽標題可以了。貼在這裡,是虔誠祈願台灣政治生態的和諧,兩岸未來有長遠的和平發展,國家幸甚,人民幸甚。 從自然規律論述世界和平 蔣家興* 此論文在唯心宗南天文化院「世界和平兩岸高層論壇」上發表,並作15分鐘報告 (2013/01/03 臺中)。 摘要 本文從近代自然科學中有關牛頓古典力學、混沌理論、熱力學定律以及耗散結構等自然規律來論述秩序與平衡,並從而引喻談論世界和平展望。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解釋了宇宙中的物體小如原子、分子,大如星球、星雲,均有秩序的結構和運行。混沌理論穿越了混亂,揭示出自然世界「亂中有序」的結構。熱力學定律明述一個系統終趨於熱平衡的狀態。 普裏戈金(Ilya Prigogine)耗散結構理論(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指明一個開放系統“熵”是可以交換的,它會從無序轉變到有序。 老子《道德經》指出:“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道,即是自然法則或規律,老子強調了自然規律的客觀性和必然性;董仲舒也指出:“天之道,有序而時,有度而節,變而有常。” 平衡和秩序是自然法則,是天道。我們可以樂觀的來看和平問題:現在國際間明顯形成一個地球村,普遍努力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只要人類和世界各國領袖們能夠持續努力去營造開放的、和諧的、平衡的、有序的、…良善的、光明的、開放的大環境;全球群族彼此關懷、尊重、合作發展,共同努力來促進人類和平;那麼,讓世界自然的趨向有序的和平方向發展,“和平”是終將可以獲得,可以實現的。 關鍵詞 天道、自然規律、牛頓古典力學、混沌與秩序、羅倫茲吸子、熱力學定律、熵增原理、耗散結構、世界和平。 前言 自然規律 自然科學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機或無機的事物和現象的科學;自然科學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等等。“自然規律”乃是指“存在於自然界的客觀事物內部的規律”,即自然現象固有的、本質的法則;是自然界事物發展過程中所顯示的本質的必然關聯,是事物運行變化所遵循的法則。(1) 中國古人把人或物所必須遵循的法則或規律統稱為“道”。《尚書。泰誓》強調“天有顯道”。老子《道德經》(2)指出:“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道,即自然法則或規律。老子強調了自然規律的客觀性和必然性,認為自然規律是宇宙萬物普遍存在的,雖然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主宰萬物的運行。漢代《淮南子。繆稱訓》認為:“道者,物之所導也。”“道”是事物運動所遵循的秩序和規律。董仲舒指出:“天之道,有序而時,有度而節,變而有常。《莊子。則陽》(3) 說:“萬物殊理,道不私。”萬物各循自己的特殊之理,但道則是普遍的,是行於萬物,統會一切殊理的大理。“理”與“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自然規律概念。古人認為,日月星辰的運行,陰陽寒暑的變化,山川草木的枯榮,家族邦國的興衰,都具有規律性,它們分別被稱為“天道”、“地道”和“人道”。 自然科學揭示有序的、平衡的自然規律 牛頓的古典力學(4) 牛頓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他的幾個力學的定理實際上是很了不起的。我們從而可以算出來一個球落下來,會有什麼樣的速度;一拳打出去會有多少的力道;特別是像日蝕、月蝕、海潮的起落一樣都可以計算出來。牛頓的力學,可以算得清楚;尤其藉助於現代有很高速的電腦,我們可以很精密的算太空船、火箭的路徑,我們也可以算出這個宇宙的諸多萬象。簡單說,牛頓在他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發表了三條牛頓運動定律:慣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與反作用定律。應用這些定律,我們能夠計算出普通物體與天體的運動軌道,例如:車子的運行,自由落體,拳的力道,日月蝕,潮汐,天體運動如哈雷彗星在若干年後將會由這條路徑回來……。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5),指出:宇宙中一切物體與具有質量之粒子,皆能因萬有引力而彼此互相吸引,其大小與兩體質量之積成正比,而與距離之平方成反比。宇宙中之物體小如原子、分子,大如星球、星雲,均有一定結構。由此可知粒子與粒子間必有作用力存在。因受作用力之影響,粒子之運動受到限制,因而產生秩序。 微分幾何是研究古典力學的主要數學工具。在日常經驗範圍中,採用古典力學可以計算出精確的結果。但是,在接近光速的高速度或強大重力場的系統中,古典力學已被相對論力學取代;在小距離尺度系統中又被量子力學取代;在同時具有上述兩種特性的系統中則被相對論和量子場論(6)作了部分修正。雖然如此,古典力學仍舊是非常有用的。因為下述原因: 1. 它比相對論、量子場論簡單且易於應用。 2. 古典力學可非常準確計算用於描述人體尺寸物體的運動(例如陀螺和棒球),許多巨大天體(如行星和星系)的運動。 混沌理論(Chaos Theory)(7) 我們觀察雲朵的變化、寺廟裡面香煙裊裊上升,有很大的變動,就是一種混沌。混沌是無處不在的,但是隱藏著一個秩序的天窗。 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 提出的「混沌理論(Chaos Thoery)」是近幾十年才興起的一項新領域科學,它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同被列為二十世紀的最偉大發現和科學成就。量子力學質疑微觀世界的物理因果律,而混沌理論則緊接著否定了包括巨觀世界拉普拉斯﹙Laplace﹚的決定型因果律。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都在探求自然的秩序,但對無秩序如大氣、騷動的海洋、野生動物數目的突兀增減及心臟跳動和腦部的變化,卻都顯得相當的無知。但是在上世紀七O年代,美國與歐洲有少數科學家開始穿越混亂去打開一條出路。包括物學家及化學家等,所有的人都在找尋各種俯拾皆是的混沌現象──裊繞上昇的香菸煙束爆裂成狂亂的煙渦、風中來回擺動的旗幟、水龍頭由穩定的滴漏變成零亂、複雜不定的天氣變化與大崩盤的全球股市……等的規則與一些簡單模式中所隱藏令人驚訝的複雜行為。 什麽是混沌?混沌理論則指出:初始條件的小差異,會造成往後行為的巨大不同。羅倫茲的氣象模擬數據實驗,他用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作了生動的形容:一隻蝴蝶在亞馬孫雨林中輕拍翅膀振動空氣,可能引起一連串的大氣擾動,三個月後有可能導致美國德州發生颶風。這只是一個生動的解釋比喻,不是說一定或不一定發生颶風;真正的意思是初始條件的敏銳影響,很微小的變動有可能造成迥然不同的結果。我們也有「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和「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說法。 羅倫茲說:「人們常覺得氣象的長期預報能辦得通的其中一個理由,是有些真實的物理現象我們可以預測得很好,像是日蝕、月蝕和海水潮汐,一般人看到我們既然能夠在數月以前把潮汐預報得蠻好,會說為什麼天氣的誤報卻屢見不鮮,僅僅是另一套流體系統,規則的複雜也大同小異,但我開始理解,任何不能遵守週期性規矩的系統皆難以預測。」 但是,羅倫茲的偉大成就是他穿越了混亂,看到了隱藏於混亂中的秩序,在「混亂」和「秩序」之間搭起了統一的橋樑,並揭示出自然世界「亂中有序」的結構。他喜歡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平衡的秩序是存在的。他指著桌上有一杯熱燙的咖啡說:「這裡面的分子有複雜的混亂運動,我們無法預測下一分鐘的運動變化狀況,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這一杯咖啡在二個小時後的溫度必定趨向和室溫一樣。」這也是熱力學上熱平衡的法則,熱趨向和大環境氣溫平衡的。零亂往往是初相,混沌之中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規則、秩序和平衡。 「羅倫茲吸子」(Lorenz Attractor)(8)告訴我們無秩序中存在著新秩序。 「羅倫茲吸子」顯示數據表面一團混亂下,卻仍有精緻且規律的結構。若系統永遠不重覆自己,軌跡必須永遠不相互碰觸,且無止休的打圈子。雖然不重覆,但是軌跡會一直像是繞著兩個圈圈一樣,就像是行為被一個圈圈吸過去。所以稱為「羅倫茲吸子」。 混沌系統看似雜亂,但其之中仍存在規律性以及秩序。例如地球每天的天氣,存在於一個變化無窮的不可預報系統中一般,而氣候卻又呈現年復一年相當程度的規律性。數值只有在某些範圍內起落,但絕不超過固定的範圍。例如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反映太陽運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則是不規則的天氣中仍存在著節氣的大秩序。 熱力學定律質能交換和熱平衡(9) 熱力學是專門探討能量內涵、能量轉換以及能量與物質間交互作用的科學,尤其專注在系統與外在環境間能量的交互作用,是結合工程、物理與化學的一門學問。在熱力學之中,開放系統是指一個與外界交換能量和質量的系統。 熱力學第零定律說如果兩個熱力學系統中的每一個都與第三個熱力學系統處於熱平衡,那麼它們也必定處於熱平衡。熱力學第零定律是熱力學三大定律的基礎。 熱力學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恆定律。一個熱力學系統的內能增量等於外界向它傳遞的熱量與外界對它做功的和。 熱力學第二定律說隨著時間進行,一個孤立體系中的熵(entropy)總是單向增加。這是熵增原理。熵是無序程度的量度,是一個系統的亂度(randomness)或不規律性(disorder)的量度。 負熵:對於耗散結構,輸入的負熵也是與輸入的能量成正比的。生物進化、宇宙進化、耗散結構、資訊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它們都能產生有序化,這就是廣義進化。可以說,負熵論(廣義進化論)是關於整個自然界進化發展的帶有普遍性意義的綜合性理論體系。 耗散結構理論(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10) 20世紀70年代,比利時物理學家普裏戈金(Ilya Prigogine)提出了耗散結構學說。普利戈金提出: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在外界條件變化達到某一特定值時,系統通過不斷與外界交換能量與物質,就可能從原來的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時間、空間或功能的有序狀態。這種重新轉變為平衡態的、穩定的、有序的結構稱之為“耗散結構”。換言之,所謂的耗散結構,指的是能夠藉著排放自身所產生的熵(entropy)到周圍環境裏,而使自身秩序性增加的結構;這也是自我組織結構的另一種稱呼。這種現象在自然界裏不勝枚舉,而且很可能是所有看似有目的性的系統所產生的普遍原理,甚至整個宇宙的演化皆是如此。於是,自然科學逐漸從已存在(being)現象的描述進一步朝向如何變化(becoming)的探討邁進。宇宙是動態的,而時間之矢指向未知的前方。產生耗散結構﹐除了要求一個遠離平衡態的系統從外界吸收負熵流以外﹐還需要系統內部各個要素之間存在著非線性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會使系統產生協同作用和相干效應﹐通過隨機的漲落﹐系統就會從無序轉為有序,形成新的穩定的結構。這種學說回答了開放系統如何從無序走向有序的問題。(10) 我們以前說熵一直增加,也就是亂度變多變大,非常的悲觀。Prigogine的耗散結構理論則說:若是開放的系統,就可以交換能量,互通有無,裏面的“熵”是一種亂度,一種無秩序,是可以排到外面去的。那麼會從一種無秩序,可恢復成一種有秩序狀態。熵是可以耗散到外面去的。在一個開放系統裡面,比方我們講一座城市,可以運轉得很好,各種食物進來,人們生活著,垃圾不斷產生,也不停去處理,它是一個開放系統,就可以運轉得好。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人會越來越衰老;如果沒有跟外面有空氣,有陽光,有食物供給,如果我們身體沒有跟外面來交換食物、能量、排放物等,讓我們的“熵” 可以排放到外面,我們就無法維持我們的健康。 又例如,動物和植物互相交換二氧化碳和氧氣,來維持著生態的平衡和生機。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11)係指植物以光作為能源,將二氧化碳同水,轉化成為葡萄糖(Glucose)同氧氣的過程。植物會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泥土中吸收水分,加上本身的葉綠素,利用太陽光供給的能量,製造成糖分和氧氣(15)。 這裡把上面幾項相關的自然規律作簡要歸納: 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解釋了宇宙中的物體小如原子、分子,大如星球、星雲,均有秩序的結構和運行。  混沌系統的演化對初始條件的選取非常敏感,初始條件極微小的分別,在一段時間的演化後有可能帶來南轅北轍的不同結果。  羅倫茲的偉大成就是他穿越了混亂,看到了隱藏於混亂中的秩序,揭示自然世界「亂中有序」的結構。混沌系統看似雜亂,但其中仍存在規律性以及秩序。  熱力學定律明述一個系統終趨於熱平衡的狀態。  普裏戈金(Ilya Prigogine)耗散結構理論(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指明:對於一個開放系統,熵(entropy)是可以交換的,它會從無序轉變到有序。 自然規律與世界和平 戰爭與和平 從古到今,戰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人類也一直在仰望和平,祈求和平。然而和平始終不容易獲得。中國古代保持慎戰思想,例如:《淮南子》 (12)「古之用兵…平天下之亂,而除萬民之害也」。《孫子兵法》 (13)「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儒家追求終極的「大同世界」,指人類最終可達到的理想世界,代表著人類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西方的烏托邦和現代的地球村思想也與大同世界的理想類似。 歷史上不計其數的戰爭曾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的不幸和災難。近代戰爭有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國共內戰、越戰、中東戰爭、兩伊戰爭等………。戰爭是一種混沌,一種失序。幸好,隨著人類對於戰爭的殘酷的深刻認知以及歷史時間和環境的變動,普世對於戰爭”與“和平”的思想和實際發展情形也有大改變,而沉澱澄清,而強化了鍥而不捨追求和平的思維和決心,逐漸朝向“和平”和“有序”方向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類追求和平,努力實踐和平。20世紀為著和平有諸多實踐做為,例如,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是聯合國重要宗旨之一。聯合國憲章(14)揭諸「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制止侵略行為」、「發展國際間以尊重各國人民平等權利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係」和「促成國際合作」等。 聯合國地球憲章(15)明述:我們正處於地球歷史上人類必須對其未來作出抉擇的關鍵時刻。由於世界變得日益相互依賴和脆弱,所以未來既有巨大的風險又充滿了希望。我們必須聯合起來,創造一個以尊重自然、普遍人權、經濟公正以及和平文化為基礎的可持續的全球社會。地球是我們的家園 ,保護地球的生命力、多樣性和美麗是一種神聖的職責。 現代人類普遍努力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例如,1955年,國際科學界向全世界發出了兩個著名的防止核武器的和平宣言:《邁瑙宣言(Mainau Declaration)》(16)和《羅素-愛因斯坦宣言(Russell–Einstein Manifesto)》(17),宣言對核武器帶來的危險深表憂慮,並呼籲世界各國領導人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衝突。 此外,國際間明顯形成一個地球村,普遍努力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尊重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於經濟 、社會、 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帝國霸權對恃逐漸消失,大國走向和諧社會;國際間普遍以開放態度參與區域或全球合作與發展;大國之間,經濟已相互依賴,大戰可能性更為降低。…………。 我們樂觀看世界和平發展,“和平”是終將可以獲得,可以實現的。 平衡、秩序是自然法則,是天道;人類和平是可以實現的。 自然法則可適用在萬物、物種、歷史等變遷和人類和平發展上面。從混沌到秩序觀點上看人類和平。和平是可以實現的。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解釋了宇宙中之物體小如原子、分子,大如星球、星雲,均有秩序的結構和運行。羅倫茲的偉大成就是他穿越了混亂,看到了隱藏於混亂中的秩序,在「混亂」和「秩序」之間搭起了統一的橋樑,並揭示出自然世界「亂中有序」的結構。他喜歡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平衡的秩序是存在的,他指著桌上有一杯熱燙的咖啡說:「這裡面的分子有複雜的混亂運動,我們無法預測下一分鐘的運動變化狀況,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一杯咖啡在二個小時後的溫度必定趨向和室溫一樣。」這也是熱力學上熱平衡的法則,熱趨向和大環境氣溫平衡的;熱力學可以告訴我們,熱量最終是要歸於平衡的。混沌理論告訴我們混沌是不可測的,但是混沌最終會歸於秩序。Prigogine告訴我們,一個開放的系統,藉著“熵”和“負熵”的交換轉移,它會從無序變到有序。 那麼從這幾個理論基礎,來看我們人類的和平前途,應該是樂觀的,終會達成。戰爭本身就是一種混沌,許多的戰爭,包括從最早的淮南子,到孫子兵法的說法,其實他們基本的理念還是一種和平的想法;都說戰爭是很浪費的,戰爭是不對的,但是為了求和平,才會有不斷的戰爭。不管怎麼樣,戰爭其實是人類最大的惡夢。人類做了很多的努力,追求和平;特別是像聯合國的建立,聯合國最大的理想就是和平。我們人類現在不斷走向和諧合作的開放社會與開放世界。 人類普遍努力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個人自由和人權是開放社會(Open Society)的基石。開放社會能帶來最持久的進步,法治是公正與和平最堅定的基礎,蓬勃的創新來自對各種不同思想的表達和探索。 開放社會(特別是開放系統)就會是進步的和諧的社會;因為開放社會(Open Society)可以互通有無,互通訊息,互通物資、能量,…改變錯誤、強壯體質;從混沌無序到有序,到平衡和諧。開放的社會,開放的世界,開放的系統,它就會不斷修正不合理的地方,轉變為平衡、有序,那麼就會讓自身秩序性增加,形成平穩有序的結構;換言之,把無序去掉,走向有序、和諧、和平的世界。 我們可以樂觀的看和平問題。只要人類和世界各國領袖們能夠持續努力去營造開放的、和諧的、平衡的、有序的、…良善的、光明的、開放的大環境;全球群族彼此關懷、尊重、合作發展,共同來促進人類和平;那麼,從混沌到秩序觀點看,零亂往往是初相,混沌之中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規則,讓混亂回歸到秩序;從熱力學上的熱平衡看,讓大小紛擾自動趨向良善的、開放的的大環境去平衡,像一杯咖啡不可測的分子紛亂運動,終了回歸周圍環境的平衡氣溫;從Prigogine的耗散結構理論(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上看,一個開放的系統,熵是可以交換的,它會從無序變到有序。這樣看來,人類和平是可以實現的。 台灣的政治生態的和諧,兩岸和平,全球人類和平皆可作如是觀。 結語 平衡和秩序是自然法則,是天道;我們可以樂觀的來看和平問題。從萬有引力看,天體的機構和運行是井然有序,不會差錯的;從混沌理論觀點看,零亂往往是初相,混沌之中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規則,讓混亂回歸到秩序;從熱力學上的熱平衡看,讓大小紛擾自動趨向良好的大環境平衡,像一杯咖啡不可測的分子紛亂運動,終了回歸周圍環境的平衡氣溫;從耗散結構理論上看,一個開放的系統,熵是可以交換的,它會從無序轉變到有序。 這些規律,呼應了我們老祖先的哲理。天道,即自然法則或規律。老子強調了自然規律的客觀性和必然性;董仲舒也指出:“天之道,有序而時,有度而節,變而有常。” 這樣看來,現在國際間明顯形成一個地球村,普遍努力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只要人類和世界各國領袖們能夠持續努力去營造開放的、和諧的、平衡的、有序的、…良善的、光明的、開放的大環境;全球群族彼此關懷、尊重、合作發展,共同努力來促進人類和平;讓世界自然的趨向有序的和平方向發展,那麼,“和平”是終將可以獲得,可以實現的。 參考文獻 1. 自然規律。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自然科學 Natural science,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ural_science 2. 老子《道德經》。百度百科,老子《道德經》,http://baike.baidu.com/view/16516.htm 3. 《莊子。則陽》。道教科學思想的起源,http://www.ctcwri.idv.tw/INDEXA3/A303/A30310/A3031003-5.htm 4. 牛頓的古典力學。牛頓的古典力學,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9%9B%E9%A1%BF%E5%8A%9B%E5%AD%A6 5. 萬有引力。牛頓萬有引力,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0%AC%E6%9C%89%E5%BC%95%E5%8A%9B 6. 相對論性量子場論。取自:量子場論,維琪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8F%E5%AD%90%E5%9C%BA%E8%AE%BA 7. 混沌理論(Chaos Theory)。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Chaos theory,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os_theory 8. 「羅倫茲吸子」(Lorenz Attractor)。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Lorenz system,http://en.wikipedia.org/wiki/Lorenz_attractor 9. 熱力學。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熱力學,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6%B1%E5%8A%9B%E5%AD%B8 10. 耗散結構理論(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Dissipative system,http://en.wikipedia.org/wiki/Dissipative_system;之2,洪朝欽,非線性統動力系統--秩序、混沌、複雜與自我組織,http://210.60.224.4/ct/content/1999/00020350/0012.htm ,科學月刊,1999年2月350期。 11.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取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光合作用,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85%89%E5%90%88%E4%BD%9C%E7%94%A8 12. 《淮南子》。國學網,《淮南子》,http://www.guoxue.com/?book=huainanzi 13. 《孫子兵法》。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孫子兵法,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99%E5%AD%90%E5%85%B5%E6%B3%95 14. 聯合國憲章。見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聯合國憲章,http://www.un.org/zh/documents/charter/ 15. 聯合國地球憲章。臺灣大百科全書,地球憲章 Earth Charter,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764 16. 《邁瑙宣言(Mainau Declaration)》。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邁瑙宣言,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88%E7%91%99%E5%AE%A3%E8%A8%80 《羅素-愛因斯坦宣言(Russell–Einstein Manifesto)》。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羅素—愛因斯坦宣言,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D%97%E7%B4%A0%E2%80%94%E7%88%B1%E5%9B%A0%E6%96%AF%E5%9D%A6%E5%AE%A3%E8%A8%80 *作者簡介 蔣家興1939年出生在台灣鹿港。他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哲學博士,主修材料科學與工程。回國後,曾經在淡江大學任教工學院機械系副教授兼任系主任;後來任職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簡任技正、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西元2000年離開行政院,轉任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執行長等職務。現在已退休。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紀念黃達河仁長 今天杜聿駿仁長夫人梁美薇仁嫂電話中告知: 黃達河仁長四月二十三日中午在台大醫院逝世,原因是心臟衰竭,享年一百歲,大體捐贈給台大醫院,將不舉行追思儀式。我們一齊覺得十分不捨。 黃仁長已經很久沒來參加仁社例會,原因是行動不方便,許多年輕仁長可能不認識他。我上網查了一點資料,一是台大校訊〈無語良師無我之愛~醫學院3月22日舉辦一年一度慰靈公祭〉一文中黃仁長的致辭;另一是師大附中張守仁老師為悼念他的學生黃大孚,黃仁長的公子,而寫作的〈悼:一種附中精神〉一文。我讀了,感動不已,深沉想念著黃仁長溫文儒雅的身影,和仁者風範。這裡寄給你們兩篇文章如附檔,請一讀。 有云:仁者壽,明德者壽。黃仁長高壽一百歲,是很有福氣的人。讀了上述二文,才知道早在民國八十三年黃仁長和夫人魏慎之仁嫂就一齊簽署了捐贈大體同意書,無私而愛人,開風氣之先。〈無語良師無我之愛〉有一段話:「因有發揮生命無私大愛的無語良師,奉獻軀體,供作解剖教學,造就無數良醫,使世人遠離病痛;或是器官捐贈,使生命得以延續。那份默默無盡的愛,讓生命的意義更加綻放,亦使醫學教育得以發皇。」在致辭中他輕鬆說:「我和諸位醫師後會有期。」指的就是現在逝世了,奉獻軀體,和醫師歡喜見面。 黃仁長和仁嫂鶼鰈情深,一生愛情深厚,無比恩愛,黃仁長說:「二人相依為命、患難與共,有甘有苦一言難盡。」又說:「魏慎之是我的同學、妻子、老伴。我們相遇、相知、相親、相愛七十一年。2006年九月七日我親自護送她到台大醫學院,就像她曾護送我進加護病房一樣,我感謝她七十一年來對我的照顧,我永遠愛我的老伴。我們十三年前就共同作此遺體捐贈決定,我的個人行誼資料已經寫好,我以稱讚老伴的話稱讚自己兩人生平事略完全相同,將來不必另勞親友代寫。」讓人動容,心生景仰。 請諸位仁長一讀文中黃達河仁長的講話,你們可看見一位仁愛者,明德者,開闊、無私而愛人,仁愛典範永在。讓我們一齊懷念他,祝禱他在天上安息,快樂無憂。 蔣家興 敬上 2016/4/26 無語良師無我之愛~醫學院3月22日舉辦一年一度慰靈公祭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epaper/article.asp?num=872&sn=7102 刊登於台大校訊第872期 NTU e-Newsletter 民國 96年 3月 28日 ︱ 校訊第 872 期 醫學院於3月22日下午3時假該院基礎醫學大樓舉辦一年一度的慰靈公祭,由醫學院陳定信院長主持。醫學院、附設醫院教職員、醫師、學生百餘人及大體捐贈、器官捐贈家屬親友約四百多人參加,全體師生同仁藉此再次向眾良師及家屬致上最虔誠的追思與感謝,場面莊嚴感人。 因有發揮生命無私大愛的無語良師,奉獻軀體,供作解剖教學,造就無數良醫,使世人遠離病痛;或是器官捐贈,使生命得以延續。那份默默無盡的愛,讓生命的意義更加綻放,亦使醫學教育得以發皇。 今年遺族代表黃達河先生致詞,兼備理性與感性。黃先生與夫人魏慎之女士二人,於13年前一同簽署遺體捐贈同意書。黃先生於95年9月7日親自護送夫人遺體至醫學院,鶼鰈之情溢於言表。 講詞內容承黃達河先生惠允刊載,相信讀者閱讀後惻愴之餘必有啟迪。全文如下: 感謝臺大醫學院接納我們的遺體捐贈。我填寫魏慎之個人行誼資料表,第一項說她為人保守、厚道,熱心公益,第六項說她溫文爾雅、待人誠懇,有長者之風,是良師也是益友。第四項說她教育學生盡心盡力,另加一說明『魏慎之、黃達河生平事略』。今簡述此說明重點,並略加補充。 魏慎之民國六年九月十六日生於北京,祖籍為浙江杭州。黃達河民國五年十二月十日生於廣東澄海縣。兩人於民國二十四年秋進入北京清華大學就讀,分別主修物理與化學,至今共歷七十一年,其間曾經歷離亂之苦,亦曾享受工作成就之喜悅。 屆齡退休之前,慎之先後曾在第二女中(今中山女高)及台北工專(今台北科技大學)任教,達河曾任台灣肥料公司總經理,二人合組一平實的公教家庭。這其間,我們盡心教育獨子黃大孚,使他從師大附中進入台大,然後出國進修,在本業上略有成就。 退休之後,二人合作做了三件事:一是行善、一是旅遊另一是寫作,我們積蓄不多,但仍定期捐贈一二慈善團體。我們決定乘體力尚能負荷時,漫遊四海,攜手出國旅遊共二十八次,大陸省親之外,看遍世界名城美景,人間百態。兩人先後翻譯了六本名著,寫了十二篇遊記,其中最難忘的是巴納德醫師所著的Good Life and Good Death(譯作〝人生來去〞)。大都是由達河執筆、由慎之細細校閱,改正譯稿及原稿中許多白字和錯字,並作適當潤飾,使字義更為明白文句更為順口,譯述和著作是二人密切合作的成績,是值得珍惜的。 魏慎之和黃達河從清華大學同窗至今共歷七十一年;其間值得回憶的往事很多;二人相依為命、患難與共,有甘有苦一言難盡。 多少年來,我們生過許多大小疾病,還住過加護病房,都依靠許多良醫,以仁心仁術給我們最有效的治療,幫助我們活到這大把年紀。我們捐贈大體,既為回報醫師們救治之恩,也是我們一生最後的貢獻。 魏慎之是我的同學、妻子、老伴。我們相遇、相知、相親、相愛七十一年。2006年九月七日我親自護送她到台大醫學院,就像她曾護送我進加護病房一樣,我感謝她七十一年來對我的照顧,我永遠愛我的老伴。 再感謝臺大醫學院接納我們的遺體捐贈,我們指我和我的老伴,我們十三年前就共同作此遺體捐贈決定,我的個人行誼資料已經寫好,我以稱讚老伴的話稱讚自己兩人生平事略完全相同,將來不必另勞親友代寫。 我和諸位醫師後會有期。謝謝。 悼:一種附中精神 http://www.hs.ntnu.edu.tw/great/spirit/spirit-3/ 張守仁老師   「黃大孚去世了!」趙汝倩老師在電話中告訴我。這是去年十二月的下旬的晚間,我們立刻同去黃府向黃老先生夫婦慰問,我急切地要想知道為什麼。我們到達黃府, 黃達河先生已去美國料理善後,黃老太太有親戚培在家中,我們對這位遽失愛子的母親,不知如何安慰是好,因為我們同樣地痛苦悲傷。黃老太太就是臺北工專教授--魏慎之老師,我的學長--她是北師大附中畢業的,我在靜默中聽魏老師的訴說,更使我們難過的是不知為了什麼會遭此意外,大孚的去世是突然遭到傷害,我悲憤痛心遷怒美國這個社會中,那些無法無天的一群惡徒。當然是我情緒激動下的一時詛咒。另一方面美國也造就了許多優秀的中國青年,黃大孚就是其中一個,如果沒有美國那種教育環境何以有他後來的這些成就,(另有一附件,特美司考公司總工程師,凡得維登先生的信)。我面對著這位悲傷的母親,她卅年來辛苦教養,意外的損害,失去了她殷切盼望的兒子。我們曾教育他六年的老師也是同樣的悲傷,我更痛心的聽到一位母親說:「從今以後我也再不為他擔心了。」因為大孚精力過人,從小做事積極,活潑好動, 好勝心強,有獨特見解,不同凡俗的性格,頭腦聰明靈活,讀書不須人督促行動也不受人約束,他認為對的絕不屈服,正直熱情豪放,表裏如一,魏老師為教育他日夜懸念,怕他太衝動太急躁。今天使一位傷心的母親說出這一句話,我們可知道傷心欲碎,這是無法補償的損失,我們可知道一位熱愛兒子的母親,從小帶大耗費了她多少心血 ,黃氏夫婦已六十歲的老人,僅有的這位兒子,他們夫婦 一生心血教養他,希望他成為國家人才,為社會多所貢獻,眼看他事業有成,正是大展抱負的時候,意外的去世,我們做老師的何嘗不痛苦,大孚一生讀書從未間斷,可以說一帆風順。    我們做老師的最大安慰是看到學生的成就,就像園丁在培育花木,看到枝葉茂盛果實累累的果木樹一樣,黃大孚每次回國都不忘來看老師,而且將見聞學業詳細的報告,他每次來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愉快和安慰,我每次都鄭重告誡他,不可太衝動,要穩紮穩打,腳踏實地的幹,他有時譏笑我,老師太保守了,在洋人面前不能慢一步的,我們不會輸他的。他仍然跟中學時代一樣,反問我為什麼不?當然我內心喜悅,我的學生他內心交織著一片美景,他熱愛國家,他不肯安於卑近,他有豪傑的思想,他不願深藏不露,他自信心很強,他言談之中我們跟外國人比一比我們不會輸的,他那種研究精神和工作熱誠,他時時不忘我是中國人,我要做給你們看,黃老先生將他在美國所設計的新成品及工作卡帶來給我看,這說明了我們中國青年在美國工作的成績和精神。在他遭難之前有幾件新設計,正做好設計工作要付諸試驗期間,因他去世而中止,令人惋惜,這個損失無法 彌補。   黃老先生將愛子遺骨,迢迢萬里運回國內安葬,我在默念,大孚啊!安心吧!這是你的熱愛的國家的一片淨土 ,你安息吧!你的精神是中華兒女的精神,繼你而起的尚千萬個,我們是永遠不可征服的民族,因為我們有萬萬個永不屈服的中國青年。黃達河先生是一位忠厚長者,自從黃大孚進入附中以來六個年頭之中,不斷地接觸,家庭學校密切合作,對大孚的教育做到盡善盡美,黃老先生是臺肥資深工程師,對國家生產建設貢獻良多,痛失愛子其悲痛之情可以想像,然黃先生談及大孚生前種種,尤其對母校培養之恩念念不忘,兩次來訪親謁校長,慨然捐贈獎學金四名,定名曰「黃大孚獎學金」,我們站在教育立場對黃先生的獎贈萬分感激,故校友黃大孚之精神,永駐母校昭示後學,效法他的精神,為母校爭光,承蒙邀請三月十六日朝會由余講述,黃大孚生平及獎學金之意義,余義不容辭,藉此以抒多日悲痛之鬱積,稍減內心的苦痛。我深切希望讀此文的同學,心有所悟,繼起效法,發揚我校精神,是日演講尚有未盡之處,補述如下:黃大孚的生平行事,完全表露師大附中學生的精神,他在校六年從來不缺課、不逃課,每有疑問必追根究底問清楚為止,他活潑好動可是不忘讀書,每次考試志爭最高成績才滿意。他對老師彬彬有禮,對問題不肯輕易放過,對班上事務非常熱心,可是不合理的事他一定爭辯到底,他信服真理不情願卑屈服從。總之,他正是我們附中教育所要求學生身上的,我平日教導學生在國內要以附中為榮,在國外要以中國人為榮,他是我親傳弟子已經把我的話都做到了。另外幾件小事,有關他生平為人的精神,經黃老先生的口述,以及他最近一年的家信,我得到下列幾項事實。   (一)他敬愛父母,從信中親切的言詞,真情的流露,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倫理教育的成果,所謂孝者大孝尊親 ,次曰不辱。   (二)他不忘父母生日,去年是父母六十雙慶,他託人帶回兩隻電子手錶祝賀父母壽誕,敬愛父母無以復加。   (三)每次信的最後,他都請託父母照顯他的愛犬「老黃毛」,老黃毛已老要細心照顧,他的愛及於動物,仁慈慈人。   (四)據黃老先生,他在美國公路上發現一隻走失的小狗,他拾起來開了二十幾小時車送到原主人家,原是美國的一位醫生家,他們非常感激,並讚佩中國青年這種仁慈義舉。   (五)他在美國為公司所設計的電子儀器,為蘇俄所採購,後來發生問題,他在美國用越洋電話說明校正,使俄國的科學家敬佩不已,邀請他去莫斯科,他拒絕了,美國老闆問他為什麼?他很明快回答我們立場不同,我是中華民國人,我們國家是反共的,我絕對不跟他們打交道。又問他,可是他用的是你發明的東西,他說這是你們美國貨 ,你是老闆願意賣給誰我管不著。他這種態度獲得美國朋友的尊敬,由此可知他本著愛國的良知,表現我們這一代青年的精神。   (六)他熱愛朋友,為幫助朋友出錢出力亳不吝鄙,尤其他電子音嚮的設計,高人一等,他往往工作到深夜,不取任何報酬,凡是附中校友找到他,他無不盡心盡力幫忙解決一切問題。   (七)他熱愛運動,尤其愛垂釣、爬山、遊覽,由黃達河先生所著釣鱈記一書中,可見他們父子情深,垂釣的情趣 ,躍然紙上。   由以上幾件小事,他是我們附中校訓所培養出來的優秀青年,他有「人道」的胸襟,「民主」的風度,「健康」的身體,「科學」的精神,「愛國」的情操。   最後希望附中同學不忘黃大孚所表現的附中精神,同時感念黃老先生的德意,獎助後學,繼續為國爭光。(資料來源:附友季刊第三期P.19~21)

2016年3月14日 星期一

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The Internet上面有極為豐富的很棒的音樂、電影、演說……等。我常喜歡介紹好朋友透過各種Apps,例如:YouTube、Vimeo、TED、Berliner...

蔣家興貼上了 2016年3月12日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今日聯合報三篇不錯的評論

沈富雄:當國會助理 鄉民狙擊個案報告
劉維公/權力春藥沒有你想的那樣有用!
高朗/總要跨出建設性的一步


·     facebook
沈富雄:當國會助理 鄉民狙擊個案報告

這三年我用力最深的三塊領域分別是:兩岸、總體經濟與年金。但前兩塊茲事體大,非我匹夫微言所能撼動,只有年金改革一項,我自認我的構想與規畫,遠優於目前紛擾未定的各種方案,如果能夠落實,不僅從此一勞永逸,而且由於實現「世代正義」,潛藏債務得以降低,國家信評因而提升。如果就此捨棄,實在十分可惜。
因此,數月前開始有此發想,打算大選之後,重新從國會助理做起,進入立法院去遊說眾多立委。我這一個傻呼呼的念頭被我周遭的朋友得知後,他們的反應因親疏之別依序是:不捨、不解與不信。
鄉民們是屬於不解的一群,但他們選擇依「懶人包」的資訊,對我的動機做最惡毒及最負面的定性。於是,說時遲、那時快,頓時,像天邊飛來黑壓壓的一群虎頭蜂,對我及鄭委員展開毫不留情的攻擊,前後為期三天,方才落幕,身為當事人,在此做個案報告,過程分為三段:
一、斷頭焚身(危機處理期,為時兩天):我不假思索,當即打消去當助理的念頭,此為「斷頭」,因為不如此,無以讓鄭運鵬脫困,雖然運鵬很有義氣地說一切後果由他扛,我斷然拒絕,事件因我而起,當然我來扛。而且,我決定讓鄉民盡情發洩他們的酸言、怒氣與恨意。我罵不還口,並打定主意,讓鄉民們耗盡能量。這期間,有人建議「棄守」,這有違我的風骨;有人主張「力爭」,這失去我保護運鵬的本意;最好笑的是鄭村棋主張「溝通」,他好心願做調人。只是當蜂群朝你襲來,不螫不快,乞求溝通只有更激發狂蜂的鬥志。
斷頭焚身而能夠不煙飛灰滅,乃因我此生歷經大風大浪,從不憂讒畏譏,所以血液裡已經流著各種百毒不侵的抗體。我心中明白,這只是一場小試煉,不足為患。
二、祛火醒腦(戰場清理期,為時半天):激情稍歇,我隨即在臉書上貼了「異哉!胡佛教授要釋憲。」這是一篇冰冷、無趣,沒有甜味也不血腥,但是要在憲法層次上動腦筋的文章,大大不合鄉民的口味,貼出後,果然半天內留言的不到兩百位,而且都理性地討論「多數黨組閣」的正當性,此時,戰場上硝煙全失,黃蜂只賸兩三隻。
三、好漢一條(浴火重生期,為時半天):緊接著我貼上「全民年金保險芻議」一文,向國人報告我處心積慮想當國會助理的原由,反應十分熱烈,最使我窩心的一句留言:「您真的很有心!」滿頭包的頭種回去,又是好漢一條。
鄉民們真的誤會大了,我不是非當鄭運鵬的助理不可,藍營當然也可,無黨籍的高金素梅也未嘗不可,只要能讓我有歇腳之處都可,只是運鵬與我不生分。
其實,我不用當助理就可遊走國會,因為王金平封每一位卸任立委為「最高顧問」,憑此就可進出無阻,不過我不想用此頭銜,因為感到不舒服。
此刻,我想起小時候的一首兒歌:「雨餘芳草綠如茵,珠光點點明,……村後村前桃李,相對笑盈盈。」
眼看滿園春色,蝶影翩翩,黃蜂已杳,但覺通體舒暢,前景一片光明。
P.S.本個案也許可列為未來研究「台灣鄉民文化演進史」教材。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隨時上線都有新發現
相關新聞
熱門文章


劉維公/權力春藥沒有你想的那樣有用!

大選過後第一周某一天下雨的晚上,我去參加友人公司的尾牙。離開時外面仍舊下著雨,好不容易才招到計程車坐上車。當時已經是將近晚上十點鐘,台北的交通卻是糟糕透頂,到處塞車。被塞車惹惱的司機先生,憤慨地講了一句話,現在這個世界的問題,換誰執政都一樣,不會有什麼改變。
選舉過後,媒體各式各樣的評論文章都有。不過總結來說,大多數都是期許蔡英文可以成為一位偉大的總統,台灣在她的領導下創造一番新的格局。針對台灣所面對的各項棘手問題,包括公平正義、經濟成長、國會改革、兩岸和平等,這些評論文章提供許多寶貴的建言,認為蔡英文一旦採納它們的意見,將可以實現開啟台灣新時代的歷史成就。
然而,相信有不少人跟我的感受一樣,認為計程車司機的那句話才是最中肯的大選評論。這位司機說出一般人內心深處的想法:台灣政治能夠改變嗎?如果可以,又能改變多少?越來越多人對於當權者能夠有什麼作為,抱持著相當懷疑的態度。
台灣政治發展面臨一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權力的效能正在衰退。如果無法改變此一根本問題,掌權者不用奢想什麼宏圖大業。在今日,不管是哪個政黨勝選,或是哪些政治人物取得大位,在她或他們開始執政時,都將會深刻體驗到「龐大民意」只是過期無用的春藥,而真正殘酷的現實是,想做的事情做不到,該做的事情做不起來。擁有無法做事的權力,往往只是夢魘的開始。
權力持續在失效與失能。這是全球性的現象,最近十年台灣政治的發展只是更加證明此一趨勢的存在。關於權力的衰退,摩伊希斯.奈姆的著作《微權力》有非常精彩的論述。奈姆曾經擔任權威雜誌《外交政策》總編輯長達十四年,也曾經出任過委內瑞拉的貿易與產業部長,多次被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在《微權力》書中,奈姆援引大量的研究數據與事件,讓人看到現今在各個領域,包括政治、軍事、商業、宗教、媒體等,掌權者不再擁有過去大家所認為的穩固地位,當權的時間也越來越短。隨手擷取書中的舉例做說明:發生於二年一連串衝擊北非與西亞國家政權的阿拉伯之春運動;美國公司執行長的平均任期從一九九年代的十年,降到現今的五年,而且百分之十五的美國公司每年都在更換執行長;對品牌經營者的噩夢則是,品牌將隨時遭遇到摧毀其聲譽的商業災難,其機率從廿年前的百分之廿,演變為今日的百分之八十二。
奈姆認為,現在的掌權者越來越像是「格列佛遊記」的主角,雖然是巨人,但卻被為數眾多的小人國國民捆綁住,龐大的身軀動彈不得。奈姆稱這些讓權力巨人落難的力量為微權力。微權力者是那些用電腦手機發送訊息的人,或是走上街頭占據街頭的人。簡簡單單的一張照片、一句推文、一個事件,就可以撼動權力巨人。
當我們在讚許微權力為世界所帶來的民主成果與公平正義時,也必須正視微權力正在癱瘓政治的正常運作。微權力者不是只有民主鬥士、人權捍衛者等熱血實踐家,也有民粹主義者、法西斯分子、既得利益者等危險煽動者參與其中。政治癱瘓讓微權力之中的暗黑力量有更多的舞台可以擴張其勢力,反而侵蝕民主的根基。
五二之後的新政府必須跳脫完全執政、第一大黨等老舊的心態,因為執政黨真正要面對的不是在野黨,而是微權力者。台灣如果不再積極去解決權力效能崩解的危機,到時候真正當家的不會是蔡英文,而是社會失序、醜陋人性,以及政治小丑。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高朗/總要跨出建設性的一步
·      
·      
這幾天台灣冷颼颼,氣溫不久回升,然而經濟的寒冬則沒有遠去跡象。一年來全球經濟擺盪,股匯市大幅波動,國際貨幣基金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已下修三次。
除油價下跌因素,中國大陸經濟轉型的後續影響,陸續浮現,嚴重衝擊台灣經濟表現。上個月數據顯示,台灣出口連十一黑,製造業則連續八個月出現藍燈。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不同機構預估在一.五七%至二.三二%,比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值三.四%低。
今年全球經濟風險不容輕忽,財經單位尤須繃緊神經,因應全球金融可能突發性的變化。值此時刻,台灣剛完成總統、立委選舉,民進黨大勝後,拒絕立即組閣,二月一日後張善政出任行政院長實際是脆弱的少數政府。民進黨著眼於五二後的布局,未來一百多天,張內閣被定位為「看守內閣」或「過渡內閣」。
從內外經濟情勢的凶險來看,政府根本沒「看守」或「過渡」的空檔。任何一個全球或區域的金融股市風暴,倘若成形,各種應急措施須馬上出籠,怎麼可能等五二後解決?
再者,行政院與立法院同為政府的一部分,難以切割。面臨內外經濟危機時,能否攜手,乃是成敗關鍵。國際危機不會因我們政府在「過渡」,就不來;唯有靠強有力的政府,統合朝野力量,才能克服危機。
台灣政黨惡鬥已久,沒有互信,談合作困難重重,此也是民進黨規避未來一百多天與國民黨共治的原因。從長遠看,只要有選舉,就不能保證總統與國會多數同屬一個政黨。
共治與聯合政府是現行憲政體制下的可能情境,此不僅因憲法規定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且民國八十六年國民大會修憲提案取消閣揆同意權時,提案要旨指出「本項調整旨在賦予總統根據民意逕行任命行政院院長的權力。惟該項權力之行使仍必須考量立法院之政治情勢,任命多數黨可接受的人選。」惟憲政的實際卻是,政黨間恩怨深至寧可形成少數政府,也不肯合作,再次暴露台灣政黨政治不易修補的裂痕。
不管何種憲政體制,政黨除了監督制衡,彼此合作是有效治理不可或缺的章節。先進民主國家如美、德、英、法的經驗看出,政黨間合作,絕非輕鬆愉快的事,尤其當雙方意識形態與政策主張南轅北轍,更是困難。然而為了國家,有時不得不妥協,以協助渡過政治或經濟危機。我們也看到一些失敗的例子,政黨窮於內耗,互扯後腿, 國家因應危機的能力隨之滑落 。
台灣經濟正在轉型時刻,各種複雜的改革,十分棘手,不因換黨執政有所改變。選後台灣仍須面對嚴肅的治理問題,譬如提振內外投資,土地、水電、勞工與法規問題,如何解決?譬如打算加入TPP,美豬問題又如何解決?此外如政府舉債上限、年金問題、能源問題、服貿貨貿問題,無不需朝野協商,凝聚共識。政黨政治是既競爭又合作,若鬥到老死不相往來,爭相讓對方出醜以獲利,將是台灣民主的悲劇。沒有大的格局思考台灣整體的發展,台灣終將因政黨持續內鬥,失去回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大選已經落幕,這是新的契機,政黨應該停止零和競賽,先想想近在眼前險峻的內外經濟情勢,究竟可以為人民做些什麼?行政院與立法院多數黨應速建立政策、法案的溝通、協調機制,先好好合作一百天,不要忽略彼此善意的訊息,為未來四年的合作,創造有利的空間。雖然很困難,但總要跨出建設性的一步。(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牛和農村



我在facebook上讀到一則貼文如附。台南景點【老牛的家】【德元埤荷蘭村】規劃了三公頃土地,設立老牛的家,給一生辛勞耕耘的老牛一個願養天年,溫暖的地方。在這裡可以看見美麗的農村風光和現在已經很難得見到的許多可愛的黃牛和水牛;同時,也體認到人和牛的親蜜關係,對牛的感謝,以及人道精神,讓人十分感動。請你們上網一看,或親自一遊,當會喜愛。

台南景點【老牛的家】【德元埤荷蘭村】-牛伯伯的養老院。荷蘭風車。http://www.ipeen.com.tw/touch/comment.php?id=770334
早期農業社會,牛是農家最忠實的伙伴,近期台灣役牛快速減少,機器取代牛耕,
為使這些勞苦功高的老牛得以善終,保存台灣牛種源,
德元埤規劃三公頃設立老牛的家,給退役老牛一個願養天年、溫暖的窩。


              此外,我在多年前曾經為我的侄兒施並錫教授《牛事一牛車》畫冊寫過〈牛和農村〉一文。我猜,他用油彩來畫許多牛,是希望來歌頌牛和農村,也可能用來安慰鄉愁。我把這篇小文章貼在這裡,請有興趣的朋友一讀,不知有無也安慰了你們對台灣農村的懷念和喜愛。


牛和農村
蔣家興  八十六年二月廿六日

台灣舊時的農村,牛是農夫的好伙伴。牛和農家是分不開的,牠是勤勞而溫馴的動物,幫助農耕、推磨、運糧或載人交通。農家要靠牛的力氣、勤奮才能做粗活,才有好生產;就像大自然中的土地、陽光、雨露和風霜,跟我們的關係密不可缺,牛隻對於農家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以前農家的豐收、平安、吃得飽,一部分的功勞就是牛隻勞苦耕作貢獻來的;農人知道感恩,自早就把牛隻當作好朋友,像家中的一份子,心存對牛的喜愛和尊重的感情。
今年是牛年,元宵節剛過完,我們從年畫中可以看到有關牛的民俗描繪,例如:清代楊家埠年畫「迎春圖」中迎春牛的習俗,春牛代表富貴、豐收;陜西洛川「耕作歸來」中,牧童騎在牛背上,他們身前、身後跟著二隻牛,房前還有一隻牛,表現農民希望多養牛,過著富足生活的期望;蘇州桃花塢年畫中,把春牛比喻為富裕,春牛身上駝著聚寶盆,走在金山銀山之間。這些民俗年畫是很有趣味的,透露出中國農業社會中人類對牛的喜愛、感情和祈望,牛成為保平安、保豐收、圖吉慶的象徵。今年台北燈會以水牛與農夫「並肩耕富強」的大燈籠為主題燈:一個頭戴斗笠,身披簑衣的農夫牽著一隻大水牛,努力向前犁田;兩旁的對聯是「寧靜致遠並肩耕富強,鐵肩擔當併力開天地」,善頌善禱,願我風調雨順,國運昌隆,大家用牛的勤奮和毅力精神來開創真正現代化的國家社會。
農夫喜愛牛隻,愛其忠誠勤勞,許多畫家也愛把牛做為繪畫的對象,應該也是對牛的喜愛感情移轉來的。牛的體態樸拙厚重,步伐穩重,神態從容,本身就有憨厚之美;另外,不論是老農牽牛早耕,或是牧童騎牛吹笛,或是水牛和白鷺鷥相伴點綴田間,牛隻融在自然中都給農村帶來一片安祥和美感。藍蔭鼎先生「畫我故鄉」中就畫了許多農村景色和水牛,有一幅樹下樂趣水彩畫,畫著陽光普照,老樹新綠披展,家族與水牛在綠蔭下納涼,老伯伯又挪長菸斗出來吸菸,談播種、耕田、施肥等。披星戴月,農家生活中有勤與勞,有綠樹成蔭和鳥語花香。你說,是不是很美麗呢?
國畫中過去有許多以寫牛著名的畫家如韓滉、郭翊、沈周、齊白石、李可染等。特別是李可染認為牛不僅具有鞠躬盡瘁的品德,值得人類尊崇,且牠的形象軒宏無華,也著實可愛,於是立志要用水墨為牠們歌頌一番。他住在重慶金剛坡農家,睡房隔鄰便是牛棚,在朝夕與牛相對下,他寫生了大量的畫稿,把牛的形態、性格、特徵都貯藏在腦中,誰也沒有比李可染更熟悉牛了,何況他還學牛的反芻,消化轉化,不斷畫牛,加上他美學意境的修養,筆法蒼與潤,使他畫牛自成一家。聽說李可染成名後,再投入齊白石門下,某次,他畫了一幅「晚涼中看浴牛」,把此畫拿給齊白石批評,齊老一看,驚喜萬分,讚賞極了;齊白石自稱「耕硯牛」,畫過不少牧牛圖,但他覺得李可染畫的才是真正生活而神采有趣,一問才知李可染也是牧童出身,當時就決定從此把畫牛這條路讓給李可染。畫牛成為李可染的專門題材,他為自己的畫室命名為「師牛堂」。幾年前在歷史博物館辦了一次大陸來的李可染作品特展,我還看到複製的師牛堂原貌,印象特別深刻,當時深深被他作品的簡樸、悠閒意趣感動。
本來只想隨意談一點對牛的印象,卻把話談遠了。對於牛,我也有特殊的喜愛感情,我老家住在鹿港,鹿港是一個小鎮,四周鄰接鄉村,從鎮裏騎腳踏車十幾分鐘就可走入鄉間。我小時候雖然不是牧童,卻是經常看到水牛和黃牛,也熟悉牛,對牛也有一份鍾愛的感情;因此,長大後看到台灣鄉村有牛的景色或畫中的農夫、牧童和水牛,都會有一陣與兒時記憶共鳴的喜歡。最近有時回去鹿港,沿途鄉間的牛消失不見了,想想台灣其他地方的牛好像也不見了,不免有點懷念的惆悵。
施並錫是我的侄兒,他生在鹿港,長在員林,大概也是兒時對台灣農村和牛的喜愛情感,根深蒂固藏在心中,聽說他要用油彩來畫許多牛畫,我猜,他希望來歌頌牛和農村,也可能用來安慰鄉愁,不只對他一個人,恐怕也是安慰許多人對台灣農村的懷念和喜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