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牛和農村


 *許多年前,我為侄兒施並錫教授的畫冊《牛事一牛車》寫了牛和農村一文,記頌對臺灣農村水牛的懷念和喜愛。我猜想許多朋友已經很久未見水牛了,年輕人恐怕從未見過真正水牛吧。我把這篇小文貼在這裏,請你們一閱。


牛和農村
蔣家興
八十六年二月廿六日

台灣舊時的農村,水牛是農夫的好伙伴。水牛和農家是分不開的,牠是勤勞而溫馴的動物,幫助農耕、推磨、運糧或載人交通。農家要靠牛的力氣、勤奮才能做粗活,才有好生產;就像大自然中的土地、陽光、雨露和風霜,跟我們的關係密不可缺,牛隻對於農家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以前農家的豐收、平安、吃得飽,一部分的功勞就是牛隻勞苦耕作貢獻來的;農人知道感恩,自早就把牛隻當作好朋友,像家中的一份子,心存對牛的喜愛和尊重的感情。

今年是牛年,元宵節剛過完,我們從年畫中可以看到有關牛的民俗描繪,例如:清代楊家埠年畫「迎春圖」中迎春牛的習俗,春牛代表富貴、豐收;陜西洛川「耕作歸來」中,牧童騎在牛背上,他們身前、身後跟著二隻牛,房前還有一隻牛,表現農民希望多養牛,過著富足生活的期望;蘇州桃花塢年畫中,把春牛比喻為富裕,春牛身上駝著聚寶盆,走在金山銀山之間。這些民俗年畫是很有趣味的,透露出中國農業社會中人類對牛的喜愛、感情和祈望,牛成為保平安、保豐收、圖吉慶的象徵。今年台北燈會以水牛與農夫「並肩耕富強」的大燈籠為主題燈:一個頭戴斗笠,身披簑衣的農夫牽著一隻大水牛,努力向前犁田;兩旁的對聯是「寧靜致遠並肩耕富強,鐵肩擔當併力開天地」,善頌善禱,願我風調雨順,國運昌隆,大家用牛的勤奮和毅力精神來開創真正現代化的國家社會。

農夫喜愛牛隻,愛其忠誠勤勞,許多畫家也愛把牛做為繪畫的對象,應該也是對牛的喜愛感情移轉來的。牛的體態樸拙厚重,步伐穩重,神態從容,本身就有憨厚之美;另外,不論是老農牽牛早耕,或是牧童騎牛吹笛,或是水牛和白鷺鷥相伴點綴田間,牛隻融在自然中都給農村帶來一片安祥和美感。藍蔭鼎先生「畫我故鄉」中就畫了許多農村景色和水牛,有一幅樹下樂趣水彩畫,畫著陽光普照,老樹新綠披展,家族與水牛在綠蔭下納涼,老伯伯拿長菸斗出來吸菸,談播種、耕田、施肥等。披星戴月,農家生活中有勤與勞,有綠樹成蔭和鳥語花香。你說,是不是很美麗呢?

國畫中過去有許多以寫牛著名的畫家如韓滉、郭翊、沈周、齊白石、李可染等。特別是李可染認為牛不僅具有鞠躬盡瘁的品德,值得人類尊崇,且牠的形象軒宏無華,也著實可愛,於是立志要用水墨為牠們歌頌一番。他住在重慶金剛坡農家,睡房隔鄰便是牛棚,在朝夕與牛相對下,他寫生了大量的畫稿,把牛的形態、性格、特徵都貯藏在腦中,誰也沒有比李可染更熟悉牛了,何況他還學牛的反芻,消化轉化,不斷畫牛,加上他美學意境的修養,筆法蒼與潤,使他畫牛自成一家。聽說李可染成名後,再投入齊白石門下,某次,他畫了一幅「晚涼中看浴牛」,把此畫拿給齊白石批評,齊老一看,驚喜萬分,讚賞極了;齊白石自稱「耕硯牛」,畫過不少牧牛圖,但他覺得李可染畫的才是真正生活而神采有趣,一問才知李可染也是牧童出身,當時就決定從此把畫牛這條路讓給李可染。畫牛成為李可染的專門題材,他為自己的畫室命名為「師牛堂」。幾年前在歷史博物館辦了一次大陸來的李可染作品特展,我還看到複製的師牛堂原貌,印象特別深刻,當時深深被他作品的簡樸、悠閒意趣感動。

本來只想隨意談一點對牛的印象,卻把話談遠了。對於牛,我也有特殊的喜愛感情,我老家住在鹿港,鹿港是一個小鎮,四周鄰接鄉村,從鎮裏騎車幾分鐘就可走入鄉間。我小時候雖然不是牧童,卻是經常看到水牛,也熟悉牛,對牛有一份鍾愛的感情;因此,長大後看到台灣鄉村有水牛的景色或畫中的農夫、牧童和水牛,都會有一陣與兒時記憶共鳴的喜歡。最近有時回去鹿港,沿途鄉間的水牛消失不見了,想想台灣其他地方的水牛好像也不見了,不免有點懷念的惆悵。

施並錫是我的侄兒,他生在鹿港,長在員林,大概也是兒時對台灣農村、水牛的喜愛情感,根深蒂固藏在心中,聽說他要用油彩來畫許多牛畫,我猜,他希望來歌頌牛和農村,也可能用來安慰鄉愁,不只對他一個人,恐怕也是安慰許多人對台灣農村的懷念和喜愛吧!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今天是母親節,我深沉思念母親。母親逝世已有二十二年,她的種種慈愛歡笑永在心上,思念長綿。


今天是母親節,我深沉思念母親。母親逝世已有二十二年,她的種種慈愛歡笑永在心上,思念長綿。「如來世家」歌云:

在那裏,
落花作琴聲,
珊瑚枝上生明月;
自在清淨,
自生煙雲。
啊!美麗莊嚴的世界,
人人有生命的資糧,無欠無餘。


思 念 母 親

                              
蔣家興 1991/11/13

     母親一向開朗達觀,喜歡和兒女論古道今;最近母親的身體卻逐漸衰弱下來,我們陪她說話,她常說很睏,就睡著了。

  已是秋涼,母親在農曆十月初一日凌晨子時逝世了,享年八十歲。明知人世間有生即有滅,有始即有終,我們卻萬分捨不得母親從此離去長眠。

  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我們遵奉佛禮為她成服誦經入殮。母親宛如安睡,子女媳孫環繞在她身邊,注望著她安詳生栩的瑞相,不忍轉瞬;我們的眼淚潸潸流著,口中隨誦經文,母親一生慈悲,眾善奉行,祈佛引領她往生西方淨土,終得圓滿。

  母親小時候家境貧窮,為了家計她只讀書至公小學校二年級即輟學在家,每日織一頂草帽,賺取工資來貼補家用。母親小小年紀即要分擔家計,辛苦可憐;但是她卻任勞無怨,從小培養了勤勉、刻苦、愛護家人、喜樂承擔的美德。母親侍奉父母至孝,友愛兄弟情深,鄰人皆稱讚她的孝行。

  母親十七歲時和父親恭喜公結婚成家。他們共同勤儉持家,平實做小生意,一生頗為辛勞;家庭生活平順小康,兒孫滿堂,尚稱福氣。母親最滿意有眾多子女媳婦孫子,她常說嫁來了發了一個圓滿熱鬧的家。我們家在祖父以前幾代都是單傳,到了父母親這代人丁才興旺起來;母親曾戲稱有功,其實母親心性十分謙讓,平時只會說別人好,很少自誇自己的好處。

  母親養育我們,萬分操勞辛苦,她卻甘之如飴,以為這就是快樂人生。母親用無限慈愛培育我們,牽我們的手上學讀書,鼓勵我們努力上進,教我們做人要正直誠信,心地要純良開闊。母親幾乎從未曾疾言對子女說話,我們做錯許多事情,她都包容寬諒,遇有挫折失意,她就一起難過擔憂,好言慰藉,讓我們有如沐浴在春風中,忘記了憂愁;她常告訴我們持志努力就會成功,給我們水源般的精神力量。反而是母親一生的劬勞,我們卻沒法來分擔,想起來我們真是不孝。

  可以讓母親覺得欣慰的是,她的兒女在母愛細心呵護下,平安長大,成人成器,在社會上正直做人,認真做事,並且皆已成家立業,家庭美滿,也大都兒女成群,鄰人皆稱讚母親有福氣。

   母親有一顆溫良喜悅的心,柔和質直,明朗歡喜。她不只待親人好,她待所有人都和善,總以寬柔的態度來與人相處。母親一生從不道人之短,都是讚美別人,師父說:「一句好話,就是口中生出一朵蓮花。」母親對身口意業有好修得,她行善助人,語言溫柔,喜悅善良,所有鄰人朋友都覺得與母親交往最是自然愉快。

  今天,我們全體子孫在母親靈前沉思懷念她老人家,想起母親生前種種的慈愛與恩情,如同天高地厚,我們卻尚未報答於萬一,真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無限哀傷。

  我們聞到一陣芳香,想起母親一生平凡自然,知足常樂,抬頭瞻仰母親雍容恬適的遺像,安詳微笑的注視我們,好像告訴我們仍然心魄相連,並未別離。我們想到母親是有福氣的人,她的手化作月光給我們安慰,她的手化作蓮華給我們清淨,於是我們心中逐漸放寬,鼻中聞得母親的芬芳。

  我們整晚為母親唸誦佛經,經聲不斷,思念長綿。母親數十年一心虔敬禮佛,慈悲喜捨,止惡持善,心向菩提,我們虔誠祈請:


佛陀牽引母親往生淨土;
佛陀牽引母親圓滿正覺。

「如來世家」歌云:

在那裏,
落花作琴聲,
珊瑚枝上生明月;
自在清淨,
自生煙雲。
啊!美麗莊嚴的世界,

人人有生命的資糧,無欠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