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乔治高老先生  

2009-09-22 15:48:15|  分类: 清风翻书 |  标签: |字号 订阅

刀刀给我推荐一本词典——《最新通俗美语词典》,说写得很有意思,我对于那些能把枯燥的东西写得很有意思的人总是很感兴趣,正好价格也便宜,所以就买了一本,今天到货了。

    我一看最后的前言撰写时间是2003年5月,心想高老似乎刚去世不久,一查网上,果然是,2008年3月1日。
 网上看了篇报道,心里有一丝感动,孤陋寡闻,竟然没有早些认识,可叹。


                       琴台客聚.高克毅:無法讓中國離開我

彥 火
「You can take me out of China,but you can never take China out of me.」
  驚聞高克毅先生逝世,首先浮上腦際的是上面援引的話。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能讓我離開中國,卻永遠無法讓中國離開我。這是翻譯家高克毅先生生前說過的一句話。高先生說出老一輩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聲。中國這個與生俱來的觀念,已成為海外華人知識分子心中的島,與其肢體已渾然若成,推不倒、拆不開。

  高先生與早年移民海外的知識分子不同的地方,是他出生在美國,是土生華裔美國人。他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三歲返中國生活,畢業於燕京大學。依據美國的法律,擁有美國國籍是他與生俱來的權利,關於這一點,他本人並不知道,還是燕大校長司徒雷登提醒他的。司徒雷登知道高克毅準備赴美後對他說:「George(高的英文名字),你生在美國,就是美國人,如今去美留學,等於回家,何不拿美國護照?」高克毅聽從老校長的建議,申領了美國護照赴美留學,沒想到他乘船一俟在美國舊金山登岸,就被移民局拘禁在天使島上。因為移民官不相信他生在美國,斷定他那美國護照是假的。最後幾經曲折,經查證後才確定高克毅的身份,護照也是真的,這時方才准他入境,可是他已虛驚一場,度過了平生最難過的日子。

   高先生的翻譯造詣非凡,已是有口皆碑了,他翻譯了的美國名著,如費滋傑羅的《大亨小傳》、伍爾芙的《天使望故鄉》以及奧尼爾的《長夜漫漫路迢迢》,已成經典譯作了。套白先勇的話,「其譯筆之精確流暢,每部都可以用作翻譯課上的範本。」

   我九十年代才與高先生論交。當時他為《明報月刊》寫了一個「美語新詮」的專欄,每期依時交稿,風雨不改,從沒有讓編輯費心過。九十多歲了,他為《明報月刊》寫起回憶錄,也是一絲不苟。後來我建議為他整理出版一套《美語新詮》(共六卷),前四卷是舊作的整理,後兩卷是他晚年寫的作品,大多數是在《明報月刊》發表過的。

  美語發展到後來,已自成語系。早年蕭伯納說過一句話:「英美兩國之間存在著一條共同的語言鴻溝。」時移世易,這條鴻溝越來越大,如果沒有像高先生這樣一位有心人,把日常美語爬梳整理出來,相信局外人士更無所適從。殊不知,英美雖同文,然而美國人傳達思想,表達情感,自有其字句辭藻,與正宗的英文迥然不同。在過去幾十年,美國對內、對外經歷了不少劇變,產生了大量新詞。隨著現今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大眾傳媒業也蓬勃發展,這些「美語」就更廣為傳播了。

  高先生的《美語新詮》是他幾十年來在美國看報、看雜誌、讀小說和非「小說」、聽廣播、看舞台劇、看電影電視所作的劄記。其內容主要介紹美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迄的流行語,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用語、成語等,它們衍生的詞彙多半依然存在於現今美國人的口頭語和書寫文字裡。作者對美語追本溯源,更以中國人的觀點、幽默及簡淺的筆法,讓讀者了解美國人如何用字遣詞及表達語氣。此外,也有指涉美國的社會情況,讓讀者對豐富的美國文化有更深認識。

高先生身後,研究或撰寫美國流行語彙者並不乏人,但是像高先生那樣有豐富的文化涵養和濃厚的中國情懷的學人,相信已是鳳毛麟角了。




  1. 乔治高老先生- Ashleigh的日志- 网易博客

    2009年9月22日 ... 乔治高老先生,Ashleigh的网易博客,我是一个王子,心是我的王国。,?e ... 當時他為《
    明報月刊》寫了一個「美語新詮」的專欄,每期依時交稿,風雨不改, ...
    blog.163.com/karing@126/blog/static/122526542200982234815440/
  2. 此功能為滑鼠換色作用,並不影響畫面呈現 圖書 將勾選的項目:清單列 ...

    作品名稱:美語新詮; 創作者姓名:喬治高; 《詳細資料》. 作品名稱:金山夜話; 創作者
    姓名:喬治高; 《詳細資料》. 作品名稱:聽其言也美語新詮續集; 創作者姓名:喬治高; 《
    詳細 ...
    xdcm.nmtl.gov.tw:8080/.../view_1_main.jsp?...0)%3D喬治高%24%5D%5BAND%5D... - 頁庫存檔
  3. 書香飄流網/Bookshare - 博安科技有限公司

    首頁 上一頁 目前在第 1 頁 (共 11 頁) 下一頁 末頁 跳到:第 頁 ...
    www.power1.com.tw/projects/P001/?books - 頁庫存檔
  4. 書香飄流網/Bookshare - 博安科技有限公司

    首頁 上一頁 目前在第 5 頁 (共 11 頁) 下一頁 末頁 跳到:第 頁 ...
    www.power1.com.tw/projects/P001/index.php?books&sort=byName...
  5. 書香飄流網/Bookshare - 博安科技有限公司

    首頁 上一頁 目前在第 4 頁 (共 11 頁) 下一頁 末頁 跳到:第 頁 ...
    www.power1.com.tw/projects/P001/index.php?books&sort...PageNo...
  6. 20080406 小品专栏乔治高先生

    2008年4月6日 ... 20080406 小品专栏乔治高先生 ... 第一流的美語專家,功力那麼深厚,每一個英文字
    經他掂量隨手寫些美語新詮一段段全是珠璣,那部《最新通俗 ...
    www.douban.com/group/topic/2917605/
  7. 【美國】華人作家翻譯大師喬志高病逝- 扎誌- udn部落格

    2008年3月18日 ... 高克毅一生著述和譯作極富,較重要的有詮釋美語的《美語新詮》、《聽其言也》、與其
    弟高克永合編的《最新通俗美語 ... 摘錄自《美語錄》喬治高 ...
    blog.udn.com/jason080/1704360 - 頁庫存檔 - 類似內容
  8. 五年代文學總論- 台灣大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Taiwan

    如於梨華的留學生小說《也是秋天》的連載,叢甦一系列留學生散文,住紐約的喬治高
    有「美語新詮」專欄。 四、來臺女作家的崛起與影響. 主編聶華苓本身也是小說 ...
    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221 - 頁庫存檔
  9. 【转】【感想】《爱美的赤子:怀念永远的乔治高》(金圣华) - bbs.yiwen ...

    2008年5月6日 ... 【转】【感想】《爱美的赤子:怀念永远的乔治高》(金圣华) .... 喬志高出了很多本書,其中
    最膾炙人口的是「美語新詮」系列,而系列中有一本就叫做《海外「 ...
    stph.com.cn/mybbs/Announce/announce.asp?... - 頁庫存檔
  10. 圖書館藏資料 書刊名/作者 聽其言也/喬治高著 其他書名 美語新詮續集 ...

    書刊名/作者, 聽其言也/喬治高著. 其他書名, 美語新詮續集. 版本, 初版. 出版地/出版
    者/出版年, 臺北市/夏林含英/民72. 稽核項, [20],281,[16]面/圖/21公分. 叢書名/叢書號 ...
    140.128.103.8/Webpac2/store.dll/?ID=295101&T=0 - 頁庫存檔

廣告

  1. 別再用傳統方法學美語會話

    英國文化協會領先同業使用 "互動式白 板" 別於傳統教學,學習英文更有效率.
    英文課程優惠方案 - 兒童及青少年英語課程 - 成人英語課程
    www.britishcouncil.org/
  2. ELS 2012

    ELS 美國 & Canada ELS 2012年分校!
    www.talkclubtaiwan.com/

文學紀念冊/一言難盡喬志高
紀念一位「二級前列」作家
我相識的前輩作家,頗有極自負、自我評價極高者。志高先生生前回答記者如何評價自己時,自評為「in the forefront of the second rank(在二級作家中名列前茅)」……
5月29日是喬志高先生百歲冥誕
喬志高(右)伉儷。
圖/黃維樑提供
今年是胡適逝世50周年、狄更斯誕辰200周年、杜甫誕辰1300周年,有各種紀念活動。近日瀏覽書刊,在上述的三個周年之外,發現一個大概少人注意的日子:今年5月29日是喬志高先生的百歲冥誕。喬公在95歲逝世,人雖非「九五至尊」,高壽已逾令人尊崇的耄耋之齡。他是傑出的翻譯家、有益復有趣的「美語新詮」隨筆作者、高明的編輯、彬彬的文化紳士;對我個人而言,更是遠遠超過「一字師」的「二篇師」。
喬氏本名高克毅,以喬志高為筆名。原籍江蘇省,1912年5月29日生於美國。在中國和美國接受大學與研究所教育。1930年代起先後在中、美報界任要職,後任「美國之音」編輯,長期居於美國。1972-75年間,和宋淇合作,為香港中文大學翻譯中心創編了《譯叢》(Renditions)雜誌,多年擔任主編。2008年因肺炎在美國逝世。出版的中文作品有《紐約客談》、《美語新詮》、《一言難盡:我的雙語生涯》等。英文著作有《灣區華夏》、《中國幽默文選》等。譯作有《大亨小傳》、《長夜漫漫路迢迢》等。與其胞弟高克永合編《最新通俗美語詞典》。
我因為認識宋淇先生而和《譯叢》、喬先生結緣。宋先生是翻譯家、紅學家,且精於詩學,當年他讀了黃永武「中國詩學」系列的論梅蘭菊竹一文而喜之,囑我把它譯成英文,刊於《譯叢》。我的譯稿由喬志高先生親自審訂,他把拙譯不地道、不雅醇之處加以修改潤飾。喬先生像美國的很多大學教授批改學生作業一樣,不用紅色筆,而謙遜地用黑色鉛筆。對我而言,這卻有黑面包公的正確性、權威性。在此之前,我已閱讀過喬氏多篇「美語新詮」的文章,現在對他更為佩服。
飽學編委為譯詞「聚訟」不休
喬志高《譯叢》詞專號單行本以劉旦宅的畫作當封面。
圖/黃維樑提供
後來喬、宋二位策畫《譯叢》推出詞(宋詞)的專號,有翻譯,也有評論,一仍舊例。他們命我撰文析論鄭愁予的新詩。「江晚正愁予,深山聞鷓鴣」,鄭詩頗有宋詞的流風遺韻。我這篇英文寫的論文仍由喬先生修訂,使我獲益不淺,由是更為感激。古代有「一字師」的故事,哪怕詩章只被改動了一個字,作者仍尊指教者為師。我的兩篇英文書寫,多有斧正之痕,他真是我的「兩篇師」。宋、喬兩位合作無間,對將刊出的翻譯,常推敲再三。大概就在籌備詞專號時,對辛棄疾詞句「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的詮釋,《譯叢》幾位飽學的編委出現分歧,「聚訟」不休。宋淇先生寫信向好友錢鍾書先生請教,以錢見為定論。
我想像《譯叢》的編輯會議,是個文化沙龍,諸公從容談藝,敬業更樂業,要把這本刊物編得至善至美。兩大支柱的宋、喬二公,經常計議。或為面談,喬公在美國時,則函電交加地交談(那時沒有「易妙」的email)。詞專號是一唯美的製作,一次,宋先生和我聊天,談到詞專號的封面設計,我信口月旦,說劉旦宅的女性人物畫得柔美,或可為用,想不到宋先生又一次發揮「眾裡尋她」的精神,終覓得劉旦宅的溫庭筠〈菩薩蠻〉圖。這幅畫把溫詞「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的內容盡情表現出來,最有《文心雕龍》所喜愛的雅麗風格。黃碧端曾在文章中一再稱述喬志高先生,一再讚美《譯叢》,驚訝於「這本學報也能編得這樣美麗」。不知道黃教授下筆時,心中有沒有這冊美麗的詞專號?
白先勇認為喬氏英文比美國人還道地
《譯叢》刊過張愛玲小說的英譯,宋淇是張愛玲的知音,對她愛護有加(張氏逝世後,宋先生成為她遺產的繼承人),英譯也由喬先生細加校改。白先勇在別處出版的作品亦然。其短篇小說集《遊園驚夢》英譯稿,由喬氏修改潤飾;含英咀華的翻譯家,和慢工出細活的小說家一樣,水磨調地審校譯文。白先勇對其間的推敲斟酌,深有體會,認為喬氏的英文「比美國人的英文還要道地」。
由英文比美國人還要道地的喬志高來評說美語──美國人的英語──其水準自然高人一等。他的「美語新詮」系列文章,由1960年代寫到21世紀初,50年不變地嘉惠了台灣、香港以至於大陸好幾代的讀者。他自言這系列以兩種讀者為對象,一是英文或美語已有相當造詣者,二是完全無意學外語者,他們「大可以不管書中橫七豎八的英文字」,「而拿這幾篇東西當作介紹美國風土人情的隨筆讀」。喬氏一生的興趣離不開翻譯、美語、幽默和新聞傳播,他深諳傳播學瞄準對象讀者之理,健筆乃能百揮百中,深入讀者之腦,契合讀者之心。
喬志高天天關注時事,把政治社會文化各方面最新的美語加以介紹、評說,其書寫獨樹一幟,例子眾多,剖析到位。1960年代開始,美國在選舉時,選民或競選對手,愛問競選者:「Where is the beef ?」(牛肉在哪裡?)意即問競選者實實在在的政綱是什麼。我記得這句美語是當年喬先生引進中文的。台灣近來熱議美國牛肉進口之事,認為美牛不美;喬公如在,他對此美牛一定有一番妙語,且涉及美語。他早有文章談及球戲,人如在,看到Linsanity林來瘋現象(林書豪的Lin林,加上insanity瘋),必然有佳篇來講評這造字遊戲。
〈海外「噴」飯錄〉一文最精采
「美語新詮」系列中,〈海外「噴」飯錄〉一文最為精采。「噴」是pun即雙關語的音譯,飯局中有人說出個幽默逗笑的雙關語,聽者笑不可遏,使得口中的飯也噴出來,是謂「噴」。首讀這篇妙文時,我不在吃飯。此後重讀,不久前三讀,特意不敢邊吃飯邊閱讀,否則真要笑得噴飯。喬公大概有「噴」必錄,文中所舉的例子,應是長年累月搜集積蓄的。余光中先生在其〈沙田七友記〉中寫道:在沙田校園,「席上眾人聊天,我偶爾說了一個笑話,他(喬志高)欣賞之餘,竟立刻從衣袋中取出記事簿和鋼筆,記了下來」。這樣的事,我是見證人。
胡適的Hu與who(誰)同音,首爾的Seoul與soul(靈魂)同音,由此而來的兩個雙關語笑話,聽了可一「噴」再「噴」。可三「噴」的是趙元任的姓氏。趙拼作Chao,趙元任稱趙家(或趙氏一家)為the Chaos。美國人看字母而讀其音,讀為k-all-s;顧其字而思其義,k-all-s者混亂也。於是,趙家意為混亂。後來趙太太寫自傳,述家事,乾脆名其書為Family of Chaos(不知就裡者會解作「亂七八糟的家庭」)。喬公講「噴」,像油井頻頻噴出黑金。話說美國的〈獨立宣言〉指出,人人都有life, liberty, and pursuit of happiness的權利,即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有「噴死鬼」據此「噴」曰:「Give me Life, Liberty and Saturday Evening Post !」此君要的不是人權,而是和喬氏一樣喜歡看的雜誌:「給我《生活》、《自由》和《星期六晚郵報》吧!」這三者當年是暢銷的期刊。
筆者因喬公這「噴」而想起近來另一「噴」。去年10月「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病逝,全球賈迷哀悼,同時感嘆經濟不景,失業、無錢用,有人在網路上po上或「噴」出妙語:「10 years ago we had Steve Jobs, Bob Hope and Johnny Cash; now we have no Jobs, no Hope and no Cash.」霍伯Bob Hope是影視諧星,凱許Johnny Cash是鄉土歌星,連同賈伯斯Steve Jobs,十年前三大名人都在,之後先後往生,現在我們變得沒有Jobs(賈伯斯、工作)、沒有Hope(霍伯、希望)、沒有Cash(凱許、錢鈔),豈不痛哉?喬志高九泉下有知,一定為這賈伯斯去世引起的極雋之語大笑且噴飯。興奮之餘,當會興嘆:這雙關語怎樣譯成中文呢?
對聯有極難工整的「絕對」,雙關語也有極難信達的「絕譯」。還有一難題要向九泉下或高天上的喬公請教。《三國演義》諸葛亮智激周瑜一節中,諸葛亮說:曹操南下攻打東吳,不過為了大喬、小喬兩個美人,只要把喬國老的兩位千金送給曹操,八十萬大軍即退。查周瑜之妻是小喬,孫策之妻是大喬。周瑜聞言慍怒,先按捺住,問諸葛亮有何根據。滿腹經綸的諸葛亮於是說,曹操築建的銅雀台,是為了要藏大小二喬;並琅琅背誦曹植的〈銅雀台賦〉,至「攬(覽)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提高語調,周瑜為之色變,大怒。喬古作橋,「攬二喬于東南」乎?「覽二橋于東南」乎?喬公會怎樣翻譯「攬(覽)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呢?這不是趙元任趙家的事,而是喬志高喬家的事啊!
無「噴」不樂的喬公
喬先生的翻譯、他對「噴」的愛好,說之不盡。1996年84歲高齡的喬公還遠從美國東岸赴香港參加翻譯研討會,其洋洋大文論狄更斯著名小說David Copperfield的各種中文譯本,包括思果譯、聯經出版那一個。這本小說的第一個譯者是林紓,書名譯為《塊肉餘生述》。喬公的論文題為〈一塊肉,五香味──談David Copperfield的中文翻譯〉即據林譯而來。〈一塊肉,五香味〉題目風趣,還寓有不同譯本各具味道之意,這和他的翻譯觀是相應的。喬公曾寫道:「文學的翻譯,在語言修養的大前提下,是見仁見智、各有千秋的事。」那次研討會我在場恭聽,喬公語調舒緩,優雅如昔。主辦者在五星大飯店設宴,喬氏夫婦盛裝出席。他儒雅有紳士之風,致辭時仍不忘雙關妙語;幸好是餐前講話,否則赴宴者的美衣華裳可能遭「噴」。
喬先生長居美國,為譯事或為訪親友到香港時,大多會與我和瑩妹(他的學生)聯繫,有時還會賞飯,我實在受之有愧。更愧歉的是一向未曾為文稱道這位題材獨特、表現出色的作家,希望有更多人閱讀他的作品。我相識的前輩作家,頗有極自負、自我評價極高者。志高先生生前回答記者如何評價自己時,自評為「in the forefront of the second rank(在二級作家中名列前茅)」。其志如喬木之高的喬公,他謙遜?他「平理若衡」?他向來沒有寫雅俗共賞的新詩、小說或抒情散文,作品長銷而不暢銷,有知音而沒有粉絲或很少粉絲,在將來的文學史中不可能占大席位,甚至缺席。不過,不管如何,不管一級二級或者三級,在紀念胡適、狄更斯、杜甫之際,各地「美語新詮」的讀者,應該不會忘記其作者喬公。
說到自負與謙遜,說到文學的評價,說到喬氏的翻譯、美語、幽默和新聞傳播,真是一言難盡。《一言難盡》是喬氏一本書的名字,副題是「我的雙語生涯」(為「聯合文叢」之一),光是中文或英文難以讓他充分揮灑,要雙語才說得清、說得精警。無「噴」不樂的喬公,連書名也要一「噴」為快。
【2012/05/29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美學系列/畫眉深淺 一首詩的兩種讀法


美學系列/畫眉深淺 一首詩的兩種讀法
「妝罷低聲問夫婿」是這首詩裡最動人的句子,在芸芸眾生的世界,在許多可能挑剔責備的眾人面前,一定要有一個可以相信的人……
古人說:詩無達詁,給予一首詩多樣寬容的自由解讀可能。詩的文字,常常不同於世俗語法邏輯,杜甫的「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就是常被引述的例子,如此好的詩句,正是因為大膽重組了語法。
隨時代不同,古詩的閱讀,文字像光的折射,使閱讀者產生創造性的新的意象。關心創作的詩人,讀到一首古詩,心有所感,也會用當代的語法再去衍繹(或背叛)原作的題旨,產生更好的創作。
創作原本必須有活潑生機,僵死在註解、考證、一字一字的硬摳硬掰,也常常使一首好詩支離破碎,只是一具屍體,徒具軀殼,失了活潑生命。
古詩被選輯、註解,原是為了要後來者方便閱讀欣賞。但是過多的註解,淺薄的註解,也可能誤導一首詩,狹窄僵化,使閱讀者感覺不到詩的好處。
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在學院某些教授眼中或許離經叛道,不夠認真求證。但是,作為一個優秀的創作者,陶淵明的「不求甚解」正是要「每有會意,欣然忘食」,他要的是「會意」,不要被古書綑綁束縛住。
一首好詩被選讀,被講解,被用來作學校教材,被用來考試,會不會是一首詩死亡的開始?
用「詩無達詁」的說法來看詩,詩是不能考試的。考試需要答案,詩不一定有固定答案。
學生被權威壓迫了,不敢反抗。為了通過考試,必須遵守教授指定的答案。「詩教」就面臨滅亡。
近試上張水部
一首詩可以有兩個答案嗎?
朱慶餘被選在《唐詩三百首》裡有一首詩大家很熟: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詩寫得極好,剛剛新婚的女子,結婚第一晚,洞房紅燭高燒。第二天一早,等待破曉要盛裝拜見公婆長輩。或許心裡緊張忐忑,努力化妝還是怕不得體,最後低聲問新婚的丈夫,眉毛畫得深淺是否得宜?
距離一千多年,今天青少年讀這首詩的文本,相信不會有太大困難。
在《唐詩三百首》裡,這首詩的題目叫〈近試上張水部〉。
年輕人看到這樣的題目,有一半的人可能搞不懂就跑了。
另一半人當中,有幾個認真的,為求「甚解」,就查一查資料。
資料查出來,「張水部」就是張籍,也是唐朝一位大詩人。當時他在「水部」(主管水利的機構)做官,《全唐詩話》說是做水部郎中,也就是水部的正長官。一個宋朝人考證說是「員外郎」,應該是「水部」副手。
「近試」是朱慶餘將要參加考試了,他遇見從五品官的張籍,就把二十六首詩「上呈」給「張水部」。
《全唐詩話》說張籍很喜歡這些詩,自己看,也拿給其他人看,「置之懷袖,而推贊之。」很讚賞朱慶餘。
寶曆2年(826)朱慶餘就登科了,考中進士。
這樣解讀前面讀到的一首好詩,內容可能完全改觀。許多註解依據《全唐詩話》故事發展出如下的版本:
朱慶餘自比是新婚女子,要參加考試,害怕文章寫不好,不能得到考場「主試官」(舅姑)的欣賞,因此先給「張水部」(夫婿)過目,希望對自己的詩文(畫眉深淺)指點一下。
唐朝科考,有「行卷詩」、「干謁詩」的習慣,參加考試的學生,先把「詩」呈送給有官位的名人品題,拜謁權貴,獲取提拔。
朱慶餘是曾經獻詩給張籍,張籍大為讚賞,也有回贈的詩。
這樣的解讀方式,成為許多教材的教學內容,掩蓋了朱慶餘原詩充滿生活情境活潑佻達的可愛部分。
一名中學或大學的學生,在他們生命的青春時刻,按照「近試上張水部」的題旨讀這首詩,一腦子想到的是「考試」、「提拔」,是攀附權貴名人求功名的心理,這首詩恐怕就要流失了原味,也很難讓今天的讀者喜愛感動吧。
因此《詩話》的故事可能幫助解讀這首詩嗎?還是變成了青少年進入詩的世界的障礙?
即使,朱慶餘是為了考試,把這首詩呈給張籍看,我還是相信他在寫這首詩時,是經驗到了新婚夜晚的溫暖,經驗到一個初婚女性見公婆前的緊張,他特別感受到剛成婚才一天的妻子如此信賴夫婿,化妝完,悄悄低聲詢問身邊男子:眉毛畫深了?還是畫淺了?
「妝罷低聲問夫婿」是這首詩裡最動人的句子,在芸芸眾生的世界,在許多可能挑剔責備的眾人面前,一定要有一個可以相信的人,一定要有一個比鏡子還能看清自己錯誤、讓自己改正的人,一定要有一個人,你願意全心依賴。
在茫茫人海中,有一個可以這樣低聲詢問心事的人,是多麼大的幸福。
希望一千多年後,今天的年輕人讀這首詩,還可以感覺到人世溫暖,可以努力尋找自己的幸福,見證自己的幸福。
唐詩比宋詞、元曲常常更深入民間,因為它以活潑的生活為基礎。許多男性詩人也可以委婉感受女性的心事,通達人情,寫出「閨意」一類的美好作品。
今天的教育,反而如此迴避洞房花燭、迴避男女的私密情感,好像要有更繁難「高尚」的解釋才足以有教學價值。
這首詩原來是一首「閨意詩」,或許因為朱慶餘見到張籍,拿詩給他看,禮貌上加了「近試上張水部」,但是,一定要去除「洞房花燭」的「閨意」實景,一定要迴避「夫婿」的親暱,硬要穿鑿附會成「考試」、「攀附」、「提拔」,其實做小了一首詩的格局。
許多年幼時讀的唐詩,慢慢咀嚼,最初可能依靠「詩話」、「註解」,慢慢會覺得回到詩的文本可能更百讀不厭。
朱慶餘這首詩的文本就是那四句二十八個字,上千年來的考證註解可能都嫌累贅多餘。
文字的註解看得厭煩了,有時我喜歡對著新出土的唐代女子塑像來看,看她彎月一樣的眉毛,脈脈含情,彷彿正在詢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圖一)
圖一:唐代女供養人塑像,有彎月般的眉毛。
圖/蔣勳提供
圖一這件唐代的女性供養人像曾經在日本展出過,第一眼看到,直覺就想到了朱慶餘的詩句。
大方、健康,五官如此明朗,眉目皎潔乾淨,這樣明亮又嫵媚的女性在宋以後的畫裡不多見了,一下子呼喚起朱慶餘詩裡那個畫完眉毛轉身向著夫婿的美麗女子。
供養人是在洞窟廟宇裡供獻佛像菩薩像的施主信眾,敦煌壁畫塑像裡都有供養人,等於出錢捐廟的人把自己畫在畫裡。早期供養人都畫得很小,跪在佛菩薩前,顯示一種信徒的謙卑。唐代的供養人逐漸變大,畫工雕塑家也特別花費心思去塑造供養人的五官衣飾細節,保留了唐代文字上不容易讀懂的頭飾、髮型、服裝、化妝──等等真實的樣貌,供養人等於是當時真實的肖像,對著這些肖像,唐詩的許多文字描述就可能更為具體了。
近五十年間,古代文物出土越來越多,唐代的供養人、唐俑、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金銀器,許多墓葬中發現的女性釵環、織品,鞋襪,可能都是「註解」唐詩的好材料,或許會比固守著「詩話」、「詩解」更能讓青年和大眾進入唐詩的世界吧。
還君明珠
欣賞朱慶餘的張籍自己本身也是一位好詩人,他留下了一首在民間傳誦廣遠的詩〈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首詩從字面上看很容易懂,一個女性結了婚,已經有丈夫,但還是有人愛慕她,送了一對珍貴的明珠。
這樣的開頭已經挑戰了「愛情」、「婚姻」、「倫理」、「貞節」多重的社會矛盾。在一個津津樂道「小三」事件的今天社會,張籍的這首詩也還是人性最好的自問自答吧。
女子的第一個反應是「感動」,已經結了婚,還是有人愛慕。婚姻並不是愛的禁忌,「感君纏綿意」,女子大膽接受了明珠,把這一對明珠貼身繫在大紅的羅襦上。
這樣感動,接受了餽贈,珍惜餽贈,珍惜這愛慕,這是婚外情的開始嗎?
道德的誅心者或許已經要下筆批判了。
這首詩的好其實是呈現了人性複雜矛盾的真實過程。
感動並不表示「接受」。
把明珠繫在衣服上的女子,想到自己的家世教養(妾家高樓連苑起),想到丈夫在公部門任職的身分地位(良人執戟明光裡),隱約覺得這樣接受餽贈愛慕的不妥。
一個人可以擁有純粹個人完全的自由嗎?或是人必然生活在社會性的習慣倫理中,遵守世俗共同的道德律法?
好詩好文學都不是答案,卻是一種引發思維的過程。
講完自己家世,講完自己丈夫的身分地位,女子善良聰慧,即刻覺得這樣是不是會傷到愛慕者的心。
張籍寫出了女性最動人的委婉智慧,她對愛慕者說「知君用心如日月」,愛是可以這樣坦蕩無私的,愛是可以如此光明磊落沒有非分之想的。即使對方有非分之想,也還是鼓勵地說「知君用心如日月」,潔淨寬容,如此大器。
這名唐代女子沒有拒絕「愛」,她只是委婉地告知對方自己愛的是丈夫──「事夫誓擬同生死」,因為對丈夫的愛讓她經歷矛盾之後下了結論。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在沒有結婚以前,怎麼沒有認識呢?怎麼沒有緣分相識呢?
「還君明珠」與「雙淚垂」其實是一種矛盾,是理解了生命必然的「選擇」之後淡淡的無奈、淡淡的遺憾與悵惘。
深沉的文明都從理解「遺憾」、「無奈」、「無常」中一步一步走來,每一次生命的「選擇」或許都懷抱著對所有「不能選擇」的遺憾吧。
因此生命才有淚,一部《紅樓夢》也從「還淚」的故事開始。粗鄙刻薄的社會是不會懂「還淚」的意義的。
張籍的這首好詩也有一個奇怪的題目〈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李師道是當時一個節度使,看上張籍的才幹,要網羅他入幕作官,張籍不想去,就寫了這首詩委婉拒絕。
這樣的題旨使這首詩的解讀又完全不同了,「妾」是張籍,「君」是李司空,「良人」是唐朝政府,「明珠」是李司空提供的官位。一首愛情詩就變成企業機關挖角的爭奪戰了。
圖二:唐代女子畫像,健康明媚如豔陽下的春日好花。
圖/蔣勳提供
詩當然有很多隱喻象徵,這樣的題旨解讀留在詩的考試和教學裡無可厚非。但是一首在今天對青年人有頗多情操感悟的好詩卻可能因此流失了真正的價值。考試考對了,知道了張籍與李司空的關係,但是又何關文學的價值呢?
其實我連〈節婦吟〉這樣的題目都不喜歡,加了「節婦」二字,這美麗的唐朝女子就要受後世批判了。明末作《唐詩解》的唐汝詢就說:「還珠之際,泣涕連連,節婦之節,不幾岌岌乎──」
男人議論起女性「貞節」的時候都異常刻薄,唐汝詢指責這女子歸還明珠的時候還哭得「雙淚垂」,可見貞節不堅定。
唐汝詢對生命中的「遺憾」、「抱歉」、「感恩」都已不能了解了,如此作「詩解」也只是活生生把好唐詩都一一「屍解」了。
還是忘了這些「屍解」吧,回到出土的唐代女子身上看一看她們對自己的健康大方明媚的自信吧,她們如同豔陽下的春日好花,使人相信一個文化曾經如此活潑過。(圖二)
(本專欄每月一篇)
【2012/05/25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感時篇/當郝柏村與施明德坐在一起


感時篇/當郝柏村與施明德坐在一起

大陸菁英人士感嘆:原來中國人也能行民主。
在台北市一間不算太大的會議室裡,約二十位來自大陸、香港和海外的知識界與企業界菁英人士,和台灣社會的領袖人物開兩天「閉門會議」,「體驗」一下台灣的「民主」、「和平」這些問題。
郝柏村和施明德是領先出場的第一組與談人。國民黨政府把施明德關在牢裡二十五年,當時不論郝柏村在黨政軍是什麼職務,都是施明德的「加害人」。當他們同時起身握手坐上發言台時,台下掌聲雷動。
郝柏村首先為台灣的戒嚴體制辯解。他說,國民政府在大陸受共黨滲透、潛伏之苦太深,當時台灣生死一線間,不戒嚴即不能存活,也就沒有後來經濟繁榮與政治民主的成就。
郝柏村也不諱言早年朝野的衝突。他說當時政府的最高原則是不可流血,挨打受傷的是維持秩序的警察,不是異議人士。他話鋒一轉說,施明德指揮百萬「紅衫軍」,隨時可攻進陳水扁的總統府,但他沒有這樣做。這些都表示台灣朝野「自我約制」的民主修養,將在中國歷史上成為光榮驕傲的一頁。
輪到施明德講話了,他禮貌地說:「郝伯伯!」台下一片掌聲。又說:「今天還是有些不能同意。」台下一片笑聲。他認為,對於民主,大家都可堅持自己的信仰,有不同的意見,應以民主協商的方式解決。言外之意,哪有把異議者關進監牢二十五年的道理?
施明德對是非很認真,他送給與會者每人一本他的新著《常識》,他請大家翻到第六十六頁,記述蔣經國逝世後的一段往事:「當時的參謀總長郝柏村,掌握兵權已長達十年,他隨即宣稱:『效忠依《憲法》繼任的李登輝總統。』並下令三軍防備『共軍』乘機犯台。當時,我正在三軍總醫院作無限期絕食被強制灌食中,我立刻寫了一封信給郝柏村總長,感佩他的行為對台灣人民的貢獻。」台下又是一片掌聲。是給郝柏村的,也是給施明德的。事實上,郝柏村當時如以軍隊「接管台灣」,易如反掌,但台灣後來的局面和命運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台下有人問郝:軍隊怎樣才能國家化。他說,兩岸從「交火」到「交談」,他都經過手。依他的經驗,軍人不干政,不把槍桿子作內鬥工具,自然就國家化了。
有人問施:如果在大陸,他的抗爭、絕食等等會有什麼後果?他回答:自由永遠是反抗者的戰利品,永遠不是掌權者的恩賜品。
由大陸李開復和台灣高希均兩位促成的這次「菁英閉門會」,對與談人有一番精心的規畫,由這些人的組合,可「不著一字」盡窺台灣民主的進程與意涵。各組與談人除了郝柏村與施明德,還有:唐飛、許信良,沈富雄、楊志良,陳芳明、陳長文,蘇起、洪奇昌,曹興誠、周奕成,《聯合報》總主筆黃年則「獨白」他最精熟的兩岸和解架構。發表演講和擔任主持人的有吳敦義、王金平、朱立倫、包宗和,黃德福、朱雲漢、徐立德、蔣孝嚴和王力行。客人還到總統府拜會了馬英九總統。兩天議程內容之豐富與多元,以及激盪和反應,賓主似乎都有些吃驚。
最後兩小時,大陸客人發表他們的心得:
──很多中國人過去一直認為,民主是西方人的專利,今天到台灣才認識到,原來我們中國人也可以搞民主。
──台灣這次大選,投票結束,草木無驚,我一邊為報紙發稿子,一邊不停的哭泣。
──我在國家傳播機構工作十五年,從來沒見過國家領導人。這回和馬英九總統會面三十分鐘,我一句話也沒有說,但是我告訴大家,我立即愛上了台灣。
──台灣的民主,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苦難之花,我們要珍惜它,灌溉它,使它將來開遍全中國的土地。
──這次來,我感覺不是大陸和台灣更近了,而是更遠了,大陸還有太長的路要走。只有大陸民主化,兩岸才能走到一起。
──重要的是我們這些人回去能做些什麼?不是只有感慨。
倒是幾位本地出席人士相視而笑,調侃的互問:「我們真是那麼好嗎?」是謙虛,但也是自信。

【2012/05/10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感時篇/當郝柏村與施明德坐在一起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082263.shtml#ixzz1uQDa5HLw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