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中台交流 李登輝:三通、五通不要緊

中台交流 李登輝:三通、五通不要緊

【聯合報╱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
2009.06.28 02:57 am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4987294.shtml

前總統李登輝昨天表示,他不反對「台灣與中國深化交流」,在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下,「三通、四通、五通都不要緊」,但同時務必推展「和中、親美日」政策,並以國家的身分繼續保有超然的地位。
李登輝也提醒,目前的「中台關係」應該是「你是你,我是我,但你我是朋友」,中台關係的改善問題理應歡迎,但考慮到中國未來的不確定性,「分清彼此」來與中國打交道才是實際的。
李登輝昨晚參加群策會募款餐會,他在致詞中提到中台關係,是近年來著墨最多、最新的一次。他不反對兩岸深化交流,但也擔心台灣正一步步地變成隨波逐流的「棋子國家」
對於馬政府的開放政策,李登輝批評馬政府假造所謂「九二共識」、欺騙台灣人民。他認為,就算擴大交流是不得已的事,仍有必要設法徹底執行「強化防諜」的工作。
他強調,目前中國對台灣的優惠政策,其實是出自政治企圖的一種「有癮頭」的補助款;台灣要以已經獨立的國家身分,建立經濟自我成長的「台灣模式」,才是一面善用所謂的中國機會,而能兼顧不受中國動向擺弄的最佳策略。
他表示,目前中國對台灣動用武力的可能性極低,但這樣的態勢並無任何保證可以長期維持下去,台灣最低限度上,應該擁有讓中國打消武力進犯念頭的軍事能力,讓他們覺得用軍事打台灣「無效」。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逐漸崛起,李登輝指出,在這樣的態勢下,台灣沒有必要故意傳達有關中國的負面形象,應該將中國的真實面貌傳達給全世界,並向世界展現台灣的敏銳見識,才是提高台灣全球地位的作法。
李登輝認為,今天台灣領導人應背負的最大責任和義務,是「描繪一幅台灣在世界中獨立自主的自畫像,並全力地將它訴諸行動」。
【2009/06/28 聯合報】@ http://udn.com/




相 關 新 聞

中台交流 李登輝:三通、五通不要緊

李登輝提「中台新主張」 給綠大壓力

李登輝想走孔子路 宋楚瑜願促成

新訊》兒童夏令營開跑!家長如何選?

中台交流 李登輝:三通、五通不要緊
聯合新聞網 - ‎5小時之前‎
前總統李登輝昨天表示,他不反對「台灣與中國深化交流」,在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下,「三通、四通、五通都不要緊」,但同時務必推展「和中、親美日」政策,並以國家的身分繼續保有超然的地位。李登輝也提醒,目前的「中台關係」應該是「你是你,我是我,但你我 ...
李登輝:中國藉優惠政策 操弄台灣 自由時報
你是你,我是我 李登輝:兩岸是朋友關係 NOWnews
中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共有 15 篇相關新聞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n/28/today-fo1.htm
李登輝:中國藉優惠政策 操弄台灣

前總統李登輝昨天出席群策會募款餐會並發表演說,當演講結束回座時,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向李前總統豎起大拇指表達敬意。(記者林正堃攝)
政治企圖補助款 讓台上癮
〔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前總統李登輝昨晚在群策會年度募款餐會指出,目前中國對台灣的優惠政策,是出自政治企圖的一種有癮頭的補助款,若台灣把它當成是依靠,就會落到像日本「地方政府」依賴「中央政府」發放補助款、分配款一樣,下場是台灣體質逐漸弱化,經濟競爭力長期喪失!
台灣體質弱化 喪失競爭力
在這場以「守護台灣.守護希望—自由.民主.人權」作為主題的募款活動中,李登輝致詞時數度脫稿演講,以更為淺顯易懂的口語,讓與會者更清楚他想要表達的意思。
他憂心表示,有不少台灣人民認為依賴中國可以帶來利益,受到眼前「胡蘿蔔」的迷惑,認為「能夠賺錢」、「賺錢就好」,結果對台灣本身的自信心產生動搖,「大家沒信心」,也逐漸無能為力地被中國這個巨大國家操弄。
九二共識 馬政府造假歷史
李登輝認為,造成上述情況,是因台灣的領導階層,未明確向台灣人民持續表明「台灣要何去何從」的結果。他批評,馬政府去年就職後,立即啟動鬆綁開放政策,尤其是以造假的所謂「九二共識」做為兩岸協商的基礎,「馬政府如此製造假歷史,欺騙台灣人民,非常令台灣人民不滿」。
談及台灣與中國關係,李登輝強調,中國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應該是「你是你,我是我,但你我是朋友」,台灣應分清彼此來與中國打交道,「要分清楚」。
李登輝澄清,他不反對台灣與中國深化交流,「有人說我在反對」,三通、四通、五通都沒關係,但要照規則來,規則是什麼?就是台灣與中國都是WTO的會員,會員之間有規則,哪裡還需要國共交流方式?
推展和中 要與美日歐更親
李登輝強調,與中國深化交流時,台灣務必要推展「和中親日美歐」,就是說,台灣要與中國和平,也要與美國、日本、歐洲更親才是,「並以國家的身分繼續保有超然的地位,這很重要!」
李登輝呼籲,「現在是認真思考台灣未來出路的時候」,台灣人民如果為了追求經濟的利益,連「台灣人之魂」都要拋棄,這種做法實在愚蠢。




李登輝:中國藉優惠政策 操弄台灣

友人忠告馬:不能太依賴中國

ECFA是大事 應獲人民同意

經建會主委:面板赴中 前段製程應留台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非典型文人/是遊戲,也是修行



非典型文人/是遊戲,也是修行
【聯合報╱劉靜娟/文】http://udn.com/NEWS/READING/X5/4983580.shtml
2009.06.26 04:49 am

常常「小鹿亂撞」,以為自己也可以這樣畫那樣畫,可以抽象可以幾何,也可以像用色鮮豔、創造出豐滿「娜娜」系列的妮基那樣天馬行空……
作家劉靜娟畫筆下的靜物。劉靜娟/圖花季的陽明山,視線所及,人比花多。走到一個畫人像的地盤時,就拉了一把小矮凳坐下,觀賞,也藉機會休息一下。
照例有一個很大的看板,滿滿貼著街頭畫家的作品,幾乎全是政治或影視明星的畫像,畫得都很神似。當然是根據照片畫的──現場畫的都給「模特兒」買走了。
這時,坐在前方被畫的是一名中年漢子。
「你的眼睛很像國父的。」畫家邊說邊以鉛筆快速地畫輪廓。
那人五官端正,皮膚陽光,可能是原住民或是做戶外工作的人,線條分明的雙眼皮和眼神的確有幾分像國父。
鉛筆速寫,只要一百元,彩色的三百元。
同行的妹妹說好便宜,也想給畫一張。
我說我才不敢被一群人圍觀,會害羞。結婚後就不曾工作的她說,「你是見過世面的人,這樣就會害羞?」
「就是見過世面,才會害羞!」酸她一下。
蘇聯解體後兩年,我曾隨一個工業團體到東歐旅行。在聖彼得堡Nevsky大道上,瞻仰大詩人普希金的銅像,看店家的藝術品、骨董,買小販的紅星手錶,好好享受閒逛的樂趣。後來看到一群年輕的街頭畫家,他們是附近藝術學院的學生。當時同團有兩位相當美麗的女性企業主管欣然坐下來,意外的是除了她們挑選的學生之外,同時有五六位擁過來跟著畫。陪著畫的作品可以買可以不買。
當時俄國人窮,滿街是賣小東西的人,軍人的勳章、手錶、手繪套娃娃、圍巾,什麼都賣;街頭畫家守株待兔,看來還安逸些。藝術系的學生為人畫像,如果得不到酬勞,也算練習吧。
他們都俊朗可愛,畫得也不錯,當時我有點想嘗嘗被畫的滋味,讓他們賺錢;可是六七對眼睛對著你忽上忽下地看,再加外圍的旁觀者,著實令人不自在。後來回到遊覽車上,兩位女士展示四張水彩畫像,大家都說讚;其中最好的一張是陪畫者的作品。
素描老師鼓勵我們學畫要把目標定高一些,做藝術家。「不過,能在街頭為人畫像也不簡單,畫不好人家不會給錢的啦。」
被畫都不敢了,何況去畫人;在旁邊看人畫就好了。
問正在畫國父的畫家,一張速寫要花多少時間,他對著有興趣的妹妹說只要十分鐘。
實際上他用了不只十五分鐘。也算很快了,而且一邊和國父聊天一邊畫,讓他的表情很自然。
身為觀眾,我們也盡責地告訴那漢子,畫得很像。
只是被畫(或被寫)的人很少會滿意在別人筆下的自己,看到成品時,他有一絲失望,但仍禮貌地說,「比本人年輕。」
回家後妹妹念念不忘,說她真的想給畫一次;甚至說我坐人家半天的凳子,怎麼好意思不「交關」!
我說我替你畫好啦,真人畫不好,照片總可以畫個七八分吧。她說不要,我總把人畫得比較老,「包括畫你自己。」
作家劉靜娟素描〈多麗絲萊辛〉。劉靜娟/圖我想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她的皺紋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優雅非常美麗,吸引我畫了一張圖。我可沒有把她畫得更老。
其實,別說畫人,連風景、靜物要畫得好都不簡單。
這是我現在的想法,初學素描時,我可是躊躇滿志,以為自己很有藝術天分;光用炭精筆畫了一個大洋蔥、一顆橘子都可以快樂一整天,強迫家人觀賞(並美言)外,還開了一個部落格,把學畫的過程寫成文章,連同畫作貼上去。部分寫得比較滿意的,先在報上發表,朋友因此對我「刮目相看」,說我開發了第二種才藝。
慢慢才發覺學畫簡直是全民運動,美術館、畫廊專業畫家的展覽不算,社區活動中心、捷運車站地下道、醫院的長廊、咖啡館,處處時時都可以看到業餘畫家的個展或聯展。
有一天拿著畫板去上課,對門鄰居告訴我,七八個月前她也開始學畫。進入她家,我大驚失色。畫架上、地板上的畫布,或靜物或風景,儼然一個小規模的繪畫空間。而依我的標準看來,它們都是可以裱起來掛在牆上的!
懷疑她以前曾學過,她「矢口」否認,是最近比較閒了才去學,「老師說都是有年紀的人了,不必學素描,直接畫油畫就可以。」說得輕鬆,在我眼中,油畫是「進階級」,而她竟然就畫出如此的成績。
她的個性內斂含蓄,聽我不住地哇哇驚嘆,慌亂地一再說「沒有啦,沒有啦」,卻也難掩一臉的興奮。畫畫是很讓人興奮的事啊。
「好棒!我們這幢公寓很藝術了。」我說。
樓下住的是她的妯娌,美術科班出身,專長水墨和版畫。
到處是比我畫得有模有樣的人。
好在畫圖於我,是遊戲,甚至是修行。單純的揮筆動作,畫筆在紙上的刷刷聲就讓心情很快沉穩下來,心思單純,腦袋幾乎淨空,沒有煩惱。有一位老師的課例行會放CD,播放的多是中英文老歌,在那種氛圍中畫圖,覺得自己的生活品質很優,是個有氣質的人。
進入粉彩境界,更加歡喜。
粉彩的效果像油畫,但是隨時可畫,不必調顏料不必洗筆。畫好後仍不時遠遠近近地觀察打量,看出該改進而可以改進的地方,就拿筆修改,加工;直到認定是自己的能耐所及了,才噴「定型液」,並且拍照存檔。有適當的文章搭配,就貼上部落格,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這幾個月,上「西洋藝術鑑賞」課程,透過影片和老師的解說,常常「小鹿亂撞」,以為自己也可以這樣畫那樣畫,可以抽象可以幾何,也可以像用色鮮豔、創造出豐滿「娜娜」系列的妮基那樣天馬行空!
雖然那份意亂情迷在短暫的時間內就被理智打敗,但是因此明白了自己的血液還不失流暢,心境仍然年輕;也因為認知了自己的不足,對藝術(家)的景仰和敬意比沒學畫前多了不知多少倍。這才是我最愛向朋友炫耀的「成果」。
【2009/06/26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孫維新:天長地久和活在當下

孫維新:天長地久和活在當下
【聯合報╱孫維新】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981960.shtml
2009.06.25 02:19 am

孫維新天文學是一門觀測的科學,上課的地方不在教室內,而應該在外頭的大自然中。當年回台教書,頭一門課就是「天文觀測」。一上課問學生「星空是如何運動的」、「四季星空是如何輪替的」、「恆星和行星是如何昇落的」,學生一臉茫然。好吧,說得再好聽,不如親眼一見,就讓同學們晚上到學校門口的大草坪上觀察星空,學生怕無聊,弄了兩瓶酒,帶上幾盤滷菜,吃酒聊天之餘,偶爾抬頭觀星。
抬頭看「分多鐘前的太陽」
隔了沒多久,學生興奮大叫:「老師,夜空果然會動噯!」這不是因為喝酒的關係,這是因為夜空本就不斷在運動。星空有其誠信,總在那裡,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我們多數時候感覺不到,因為我們用都市的光害和大氣的汙染把自己的眼給遮蔽了。古人體察日昇月恆,得出宇宙規律,寫入教科書中,我們今天卻只能從教科書中去認識星空,渾然不知只要我們跨出門去,走向山間水邊,就是滿天的星光燦爛!
希望您能從「全球天文年」開始,常走出戶外,來到星空之下,以蒼天為帳,大地為床,享受宇宙星空帶來的感動!好些人看著宇宙的天長地久,發願要好好地活在「當下」,把握「現在」;不過我們要提供您一個不同的角度:「當下」是什麼意思?「現在」又如何定義?
我們白天裡抬頭看到的太陽,其實是八分多鐘以前的太陽,因為光從太陽來要走上八分多鐘才會到達地球,所以我們看到的,不是「現在」的太陽,而是「以前」的太陽。如果太陽現在爆炸了,我們要到八分鐘以後才會知道,不過那時候即使知道也沒什麼差別了!
夏夜星空中,牛郎挑著扁擔裡的一子一女,在銀河的這一邊望穿秋水,但那已經是十七年前的牛郎星了,因為牛郎星距離我們十七光年;在銀河的另一邊翹首企盼,期待在金風玉露中再次相會的織女,已經是廿五年前的織女星了;有趣的是,和牛郎及織女排成「夏季大三角」的天鵝尾巴—天津四,早已經是一千四百年前的星星了。
抬頭看「光記錄不同時間」
一九八七年二月廿三日,一顆垂死恆星在我們銀河的近鄰大麥哲倫星系中爆炸,天文學家無比興奮,因為在這麼近的星系中出現如此明亮的超新星,是繼西元一六○四年克卜勒超新星之後的又一奇觀!但是實情如何?大麥哲倫星系距離我們十六萬八千光年,這顆超新星爆炸瞬間所放出的光芒,走了十六萬八千年才在一九八七年二月廿三日抵達了地球!課堂上的學生一聽就急了:「老師,那它現在怎麼樣了?」現在怎麼樣,就請您慢慢兒等,十六萬八千年之後,您就知道它「現在」怎麼樣了!
「光速是有限的」的這個事實,讓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點點星光,都是來自宇宙不同年代的時間記錄:看得愈遠,時間愈早!
人類的壽命相較於宇宙年歲,有如白駒過隙,曾不能以一瞬;人類生活的空間,也不過是地表以上薄薄數公里的一層,相較於整個地球,就好像把個籃球扔到水裡再撈起來,籃球表面所沾附的那一層水的厚度,大約也就是蘋果那層果皮的厚薄…。走筆至此,萬念俱息,世事紛擾,也不再縈懷於心,是誰說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燈下想想,的確如此。
(作者為台大物理系與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2009/06/25 聯合報】@ http://udn.com/
displayTrackBackMenu2('4981960','')

看看誰引用()
熱門引用排行
新聞臉譜 (投下你對這則新聞的感覺)
直接看結果

相 關 新 聞















轉錄] 孫維新「認識星空」最後一堂課給同學的話
作者: 麥可 日期: 2008-02-06 13:34
字體大小:
本文轉自PTT2 8A版----2008.01.07. 認識星空 孫維新這學期,也是我們上學期的中間,有幾句話讓同學們做個參考,尤其針對台大的同學。簡單的說,叫做四不一沒有。第一個,不要拖。不要拖。很多時候老師努力的讓大家知道準時交作業和考試。為什麼?不要因為聰明。聰明的人會以為時間老在自己的這邊。笨鳥先飛,聰明的鳥仍然需要先飛,因為你不知道路上會發生什麼事情。不要因為聰明而耽擱了大事。下一個,不要貪。每個人一輩子我說過,有好運有壞運,有高潮有低潮,但是積分在一起平均,是一樣的。每個人份是一樣的。所以不要因為自己是台大的學生,就認為自己應該有的比別人多,無論在金錢上、感情上、社會地位上。不要多、不要覺得自己有的比別人多。記不記得我們說過一個人要怎麼保持快樂?知足。怎麼樣知足?知足不是獲得更多,而是什麼?而是... 需要的少。看下一張。 不要急。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年輕人怎麼樣?專一的進入三一學院、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一夕成名、一朝致富跟一步登天。老是這樣想,no,我們現在很少看到年輕人會認真的打好基礎,無論你的專業領域也好,無論你其他的語言能力也好,認真打好基礎,才會有未來的成就。很多事情真的需要時間弄,不要急,真的不要急。我們剛到UCLA的時候,我希望把兩年的課一年修完,三年拿到博士回台灣教書。後來發現根本不可能。時間長了,累積的知識和經驗,這不是短時間能一蹴可及的。看下一張。
不要怕,不要怕。真的是無懼迎向挑戰,因為挑戰是對聰明心靈最好的磨練。不要怕。 沒有是什麼東西想不想的到沒有是什麼東西?看下一張 這是我哥哥以前告訴我的一句話,天底下沒有真正的傻瓜,只有很多自以為聰明的人。我第一次聽了這句話我還不懂,我還覺得文法是錯的。後來才發現,自己以為聰明,別人都知道,別人只是不說。看下一張。 別人只是不說,其實心理很清楚。沒有事情,比光風霽月、比日月照耀著來的更清楚。每個人心裡最深層的秘密其實是跟,我們講,日月之蝕是一樣清楚。 所以我希望,同學們認真的想想看,生活上不要拖,也不要貪多,但是不要急。這個東西(不要拖和不要急)不是相互影響的喔。不要急是你一輩子要好好規劃,打下基本後,到哪裡都好。真的不要怕,迎向挑戰。最後是說,不要老覺得,靠著聰明可以騙了別人、混很多事。誠實待人認真做事,才是無上的法寶。 講這些話,以前也有同學把老師說的這些話放到網路上傳播。沒關係,看到這些內容覺得真的是很有意思,很有勉勵的效果。可是我跟你講,這些話的內容跟這些話的意思,把他拼湊在一塊可以變成八個字。這八個字在哪?這八個字在體育館的外面。哪八個字?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校訓是被人家念爛了,覺得很沒有感覺,完全不感興趣。等到你到我這個年紀,回頭看看,這八個字是很對的事。我們只是變個方法,變個花樣,讓大家體會一下,人生道路上的多給自己給別人,才能贏的比別人多。贏得別人喜歡很容易,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很難,我希望同學們能夠知道這點,未來做到一個博學、謙虛而有幽默的人。跟大家講到這裡,謝謝。
引用通告地址: http://lungmen.why3s.net/trackback.php?tbID=183&extra=c6b200標籤: 好文分享
評論: 0 引用: 0 閱讀: 889 列印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作家心動線/南村落漫走小確幸【聯合報╱韓良露/文】


作家心動線/南村落漫走小確幸【聯合報╱韓良露/文】


http://udn.com/NEWS/READING/X5/4968615.shtml
作家心動線/南村落漫走小確幸

【聯合報╱韓良露/文】
2009.06.18 04:36 am

如今,到了珍惜「小確幸」的時候了,村上春樹說的「小小的確定的幸福」,在身邊隨時可遇的小確幸,像聽著喜歡的人睡著後安穩的鼾息聲,像自己平日隨性所漫走的生活路線……
小小的確定的幸福
師大夜市旁的小公園。韓良露/照片提供
生活,就如同愛情一般,隨著年齡的成長,開始會有不同的品味。
年少輕狂時,喜歡的生活和愛情,都有「大不確幸」的調子,「大大的不確定的幸福」;勇於去追求未必適合自己的、會讓自己疲憊的、最終可能疲於奔命而不得不放棄的生活方式與愛情關係。
如今,到了珍惜「小確幸」的時候了,村上春樹說的「小小的確定的幸福」,在身邊隨時可遇的小確幸,像聽著喜歡的人睡著後安穩的鼾息聲,像自己平日隨性所漫走的生活路線。
我曾經是個遊走六十餘國的貪心旅人,不只搭飛機像蝴蝶般飛來飛去,落地在不同城市後,也會像蚱蜢般跳來跳去,六十餘國再加上至少三四百個城市,有時候深夜躺在床上,努力回想著一些陌生的街道與陌生的人們,偶爾都有前世今生之感,那些跳躍的、失落的時光裡有著太多不能確定的渴求,關於流浪的幸福,和一個愛人又換過一個愛人的流浪也頗為相似。
之後,生活和愛情都有了安頓的重心,開始會為熟悉的人事物心動,而不會只為陌生的人事物心動,懂得了生活和愛情都可以像喝一杯茶般日日是好茶,說來只是茶,但日日泡的茶也有些差異,喝下去每日都有心得,卻仍只是好茶滋味。
現今的我,工作、交遊、玩耍、僻靜、吃喝、教書、演講、閒聊、漫走、生活、休眠都在一個我暱稱為「南村」的地方,在台北市的南區,台大、師大、東門町之間,這裡曾有我青少年自北投搬到台北後落腳十餘年的老家,也是我從歐洲回台後重新安頓身心之新所。
南村的街道想像圖
南村這一帶,幾乎每一條大街小巷都於我不陌生,隨時可以在腦海中勾勒出街道示意圖,而這些街道總是讓我想到就心動,彷彿想著喜歡的人臉,即使雀斑老人斑都是可愛的,南村的街道想像圖中我也有許許多多的標點,標示著我所喜愛的人事物。
常常沒事在南村閒晃,隨著不同的心情,有不同的路線,像有時清晨即起,先到龍泉街的小市場去看看,也許買點豬骨熬高湯,蒸條半大不小的魚,再炒個時令菜當午膳,買完菜後順便吃碗米粉湯,再喝個現榨甘蔗汁,住家離市場不過六、七分鐘遠,就有這般好處,隨時可以買點小菜過小日子。
不做菜的日子,晚起時會去附近的鹹花生吃個早午餐,紐約式倫敦式雖不道地,但也聊添異國風味,常會聽到店裡放著自己喜歡的CD,意外聽到的音樂總是比較開心,偶爾吃完早午餐,竟放縱在中午就喝起比利時的紅茶啤酒,看看近期的雜誌,混個兩三小時後再去工作或寫稿,都覺得精力特好。
午餐偶爾也可走遠些,沿著泰順街、溫州街走到紫藤廬,坐在榻榻米間,吃份養生午膳再叫功夫茶,慢吞吞地泡茶自娛,看著窗外對家的黑瓦灰牆,一時心就靜下來了。
自然也會不時去大安森林公園小坐,在大樹下閉目聽鳥語,或享受春風拂面,公園可隨時去,一日不同時辰風情萬種,好天氣時,常刻意繞遠路穿過公園去不同的地方,有時黃昏上課,也先到公園閒走半晌,讓心神鎮定。
總想著不同的理由出門走不同的路線,譬如說這會決定要上溫州街的明目書社去看看有什麼新進的簡體字書,腦裡立即造句般想著可以去臺一冰果室喝杯仙人掌果汁,或去路上撿到一隻貓看看趙露萍小姐在不在那喝咖啡,總是絕不走直路,繞來繞去繞小巷,不時會看到新開的巧克力店或貝果店、啤酒屋,又有了下一回登門一探究竟的樂趣。
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會帶上幾本書,專門上阿寬的挪威森林喝杯卡布,離家也不能說遠,腳程二十來分鐘,但捨家對面一分鐘近的老鼠窩卡布不喝,當然是上咖啡店不全為咖啡去,順便聽阿寬講講南區不上報的人事變遷,也順便上銀座吃一碗越南牛肉河粉。
存心喝咖啡也有另一條路線,往北走十來分鐘,去青田街的黑潮或麗水街的COZY,下午時光去最好,人最少最幽,在那看書和在家中看書一比,永遠覺得是一魚兩吃,既閱書又有玩到之感。
去教占星課的路上
喝茶,聽琴,可陶冶身心的「冶堂」。韓良露/照片提供
一星期總有三天,我會走路去教占星課,喜歡穿過師大和平東路新校區,在麗水街的珠寶盒買好吃的可頌(如果還買得到的話)或核桃麵包當第二天的早餐,從永康街巷底往北行,經過潮州街的鴻疆堂(晚上回程偶爾會去打點牙祭喝杯小酒),經過昭和町,裡面的舊物我看過上百回了,經過發哥的骨董店(老友鄭在東從上海回台北時偶爾會跟他上此喝酒吃發哥的手路菜),經過大隱和此時還精神奕奕的詹姆士打招呼(回程時他多半已喝茫了),經過彭康隆的一票票人畫空間的大小畫室,看看剛展出的畫。這段原本只要走三分鐘的路程,就這樣東寒暄西打量常常一走三十分,穿過錦華小方場(可能是台北最小的公園),過金華街,有時晚餐就在此三家厝邊的店打發,雖說是打發,仍有美味的溫州餛飩、三寶飯、咖哩飯等著。偶爾也跟在自家門口賣滷味的太太買晚上看電視的下酒菜,她說「我的滷味可是自己滷的喔,食材也都是東門市場買的」,的確,吃來有種自家製的乾淨口味,再往前行,經過巧克力店,探頭看舒哥在不在那閒坐品評天下。再繼續往前走,有時去胡筱貞的回留吃晚餐,吃自然蔬食喝大碗茶,誠心靈享受也。偶爾會繞進冶堂找何建,常遇鄭村棋在那品茶,冶堂可陶冶身心,小坐半晌、聽聽古琴、看看紫藤開花了沒,整個人又活了過來。
也會在秀蘭小館闔家用餐,這裡有我最吃不膩的家常菜,一周來一兩回都可;旁邊的乾杯,烤肉啤酒也好吃好玩,但不敢常吃。鼎泰豐就在我上課的金石堂旁,我都坐一樓,因此不必拿號碼牌等候,吃碗酸辣湯配小籠包或酸菜麵等等,從來不曾失望。
十點下課回程,天氣熱時在冰館吃冰、買水果,有時晚餐吃得少,嘴饞便在度小月吃碗擔仔麵或中壢牛家莊叫份銀芽薑絲牛肚外帶,帶去Mei's Tea Bar配基尼斯黑啤酒,要不喝杯葡萄柚哈薩姆紅茶,和固定如康德散步般的常客羅傑、金川聊天,偶爾會遇見海明威、楊澤等人,閒聊至十二點本灰姑娘就打道回府了。
下雨的日子
大隱於市的小酒館「大隱」。韓良露/照片提供
下雨的日子,人走不遠,會去政大書城買新書,但常不解自己住家離書店那麼近,幹嘛非把書買回家堆著,尤其是到舊香居去和卡密聊天,也不忘帶幾本舊書回家,但家中早已書滿為患了,全斌就常笑我不如和嚷著老了要開二手書店的楊澤合賣自己家的舊書算了,但我和楊都是愛趴趴走的人,都坐不住,怕還是得交給巨蟹座的卡密。
在舊香居,遇到符立中不稀奇,但得挑固定的時候才會遇到辜振豐者流,像我則是神出鬼沒型,出現從沒準則,只憑心動而動。
南村漫走,小小而確定的幸福就在手邊,是人是事是物讓我如此心動與感動。人到中年,有如此美哉的小日子可過,真是人生有幸。
【2009/06/18 聯合報】@ http://udn.com/
相 關 新 聞

作家心動線/南村落漫走小確幸

感時篇/天下沒有不謀求「國家利益」的國家

慢慢讀,詩/動物鏡子

最短篇/白寫球

聯副文訊/南方朔為五四講座壓軸

聯副文訊/繆思的星期五 阿盛、凌性傑

聯副文訊/周五 李敏勇「從文學看台灣」


韓良露
搜尋結果
共找到約 3 個 查詢時間 0.883 秒。
[ 查詢小技巧 ]

更多新聞搜尋請至聯合知識庫

新聞:..::作家心動線/南村落漫走小確幸::..


如今,到了珍惜「小確幸」的時候了,村上春樹說的「小小的確定的幸福」,在身邊隨時可遇的小確幸,像聽著喜歡的人睡著後安穩的鼾...

新聞:..::韓良露:食之有物::..


是食物還是食品?吃東西的人,是否想過,你吃下口的東西,到底是食物還是食品?食物,顧名思義,即可食之物。此物和植物、動...

哇新聞:..::韓良露南村落帶路》以馬內利分享廚房::..


"因為廚娘的弟弟在日本養鰻協會工作,可找到台灣優質鰻魚,讓店裡的鰻魚飯,得到韓良露盛讚" 你華僑喔? 這樣寫中文的?


共找到約 3 個 查詢時間 0.883 秒。
[ 查詢小技巧 ]
贊助商連結
韓良露南村落帶路》美好的一整天/釜山館/鹹花/coffee mania/中西美食/以馬內利分享廚房
《韓良露南村落帶路》美好的一整天 ※名人介紹的餐廳
【聯合報╱記者吳雨潔/專題報導】
韓良露想提倡的不是「布爾喬亞」精緻層次,也不是刻意的生活型態。在這裡「並無任何人文、哲學、藝術或革命的附加意義。」而是一種符合自我期待的生活方式,在夢想與成就、忙碌與偷閒之間取得平衡,單純得如此美好。
早上,逛傳統市場
有時起個大早,韓良露會提著菜籃到龍泉市場買菜,那裡有傳統台式的鹹稀飯與麵,餵飽自己的同時也感受傳統市場的人情,再去義式咖啡店「Trobetta」喝一杯手搖冰咖啡。但大多時候她都是晚起的,她總會到「中西美食」享用美式早餐,坐在二樓屬於自己的位置,看著雞蛋花樹、九重葛讀報、讀書,格外優閒。
不做菜的日子,韓良露會到有「異國美食街」之稱的浦城街13巷,這裡有許多隨意吃的小店,尋找道地的各國風味,一百元左右解決一餐。或去賣披薩的「瑪莉珍」,吃手工的瑪格麗特披薩。
午後,晃到舊書店
舒服地躺在沙發上午睡後,再到小小的「coffee mania」喝杯冰茶或熱卡布奇諾,這家店小小的,開店關門的時間總是隨性,被韓良露戲稱為「老鼠窩」,老闆自然成為「老鼠」。
下午的時光總是優閒散漫,韓良露習慣晃去舊書店、或邊散步邊與店家閒談。下午有時她會待在南村落寫稿,有時去「鹹花生」喝著大瓶的蘋果氣泡水或薄荷茶,陪伴自己度過優閒的午後,自在地就像待在家中書房般。不過「鹹花生下午很安靜,晚上很狂野」,因此,韓良露只會在下午出現。
夜晚,進分享廚房
晚上偶爾在家做菜,懶惰時就在外打食,到「浦香園」感受「老克勒(Old color)」的家庭手感,去「以馬內利的分享廚房」點個鰻魚飯,在巷口吃蛋包飯…隨心所欲、自由自在才是生活的真諦。
韓良露在她的南村落,找到幸福的一天。你也可以在這裡,或以自家為圓心,找尋屬於自己的村落,體會自己美好的生活。
《韓良露南村落帶路》釜山館

【聯合報╱記者吳雨潔/專題報導】

陸戰隊湯250元/2人(加韓國泡麵280元)記者高智洋/攝影
道地韓味,解學子鄉愁

「我們是韓國人,不是韓國華僑。」操著流利國語的老闆娘李玉姬說,店裡的菜是道地韓國料理,真實呈現當地餐廳菜色。例如韓國人吃飯愛喝燒酎,招牌「炒泡菜豆腐」大量肉片可以墊胃,泡菜的重口味適合搭配燒酎,坊間少見。因為味道傳統,這裡也成為韓國學生相聚、覓得家鄉味道的角落。
像中國人吃湯圓的習俗一樣,韓國人過年時吃「年糕湯」代表長了一歲,用久煮不爛的韓國年糕加海苔、蛋,暖暖湯頭配上QQ年糕,感受到韓國人家族團圓的喜悅。
受美軍飲食影響的「陸戰隊湯」,放入大量熱狗、火腿,與泡菜、韭菜、冬粉一起煮,在物資缺乏的戰爭時代,最能補充營養。「泡菜」用口感爽脆的山東或韓國白菜,久放不壞,越發酵越酸,滋味當然更動人。
地址:台北市浦城街13巷10號
電話:02-8369-3919
營業時間:11:30-14:30、17:30-22:00 周六、周日中午休息
無刷卡,無服務費
備註:各式小菜免費招待
《韓良露南村落帶路》鹹花
【聯合報╱記者吳雨潔/專題報導】
伊斯坦堡早餐(千層酥皮雞肉捲+炒蛋+馬鈴薯+柳橙汁+咖啡or茶)250元記者高智洋/攝影
下午賣咖啡,晚上變酒館
「每個時段都可以提供給不同需求的人」,是鹹花生主人Bar-bie跟Angel的想法。這裡下午是咖啡館,晚上變成小酒館,靜謐吵雜,各有人愛。
鹹花生裡面隱藏一個小空間給自由創作者,不設定主題、不刻意置入,Barbie說喜愛藝術不見得要進入美術館,如此嚴肅,她希望創作可以自然地發生,貼近居民生活。
喜愛旅行的兩人對食物很挑剔,延伸自己對各種城市的感覺,她們把在土耳其吃過的酥皮肉捲,以記憶中的味道,用「伊斯坦堡早餐」為名,在台北繼續流轉。並把喜歡手感創作的理念發揚到食物上,「蘋果派」派皮是手工手幹成,Barbie忍不住說:「那麵皮很黏、很難手幹。」但為了做出喜歡的東西,仍然與麵粉奮戰,內餡加肉桂粉與蘋果「遵循古法」燉煮,予人冰冷城市中,一絲手感的溫暖。
地址:台北市泰順街60巷23號
電話:02-2368-1019
營業時間:12:00-01:00
無刷卡,無服務費
(至9月底,展出Heidi服裝創作)
《韓良露南村落帶路》coffee mania

【聯合報╱記者吳雨潔/專題報導】
地獄摩卡/160元記者高智洋/攝影
地獄摩卡,視覺很震撼

「有多少咖啡孤兒在這裡找到春天」,被韓良露稱為老鼠窩的主人,老鼠如是說。身兼玩Band、做企劃、賣咖啡多種身分的刑老大,對自己的「卡布奇諾」充滿自信,他說:「表面拉花可以把咖啡與奶泡融合在一起,第一口微苦,後面非常順口。」不過「別把咖啡弄得太複雜,好喝就是好喝。」
當巧克力醬遇到espresso,強而有力花色製造視覺震撼,這就是「地獄摩卡」。If u Lucky,可享用限量「白蘭地松子焦糖布丁」,焦糖用espresso炒過配上白蘭地與松子,連布丁都不單純。
地址:台北市師大路80巷19號
電話:02-3365-2027
營業時間:第一位想喝咖啡的人-最後一位喝完咖啡的人
無刷卡,無服務費
《韓良露南村落帶路》中西美食
【聯合報╱記者吳雨潔/專題報導】
英式傳統早餐(香腸+培根+燉肉豆+煎番茄+雙蛋+吐司)/280元記者高智洋/攝影
英式早餐,簡單卻厚實

綠葉扶蔭,偶爾有幾隻小狗、小貓爬過你腳邊,耳邊夾雜著中英文對話,慵懶舒適,就是中西美食給人的第一印象。老闆娘以前的室友是外國人,因此學到不少道地的美墨家常菜,她從美式早餐起家,有時異鄉人要求想吃些家鄉菜,慢慢形成菜單上的多元豐富。
「英式傳統早餐」中,樸實的燉肉豆、透出肉香的番茄、略鹹的英式鬆餅,淋上蛋黃跟鮮奶油打成的「荷蘭醬」,呈現英國的家常早餐,簡單卻厚實。
「墨西哥法式達」的酸辣口感,是台灣人對墨西哥菜接受度較高的招牌菜,辛香味道重、卻不會太辣的墨西哥香辣粉,可提味,檸檬與番茄的酸,增加口感層次。這道菜有多種吃法,餅皮捲肉、或炸或煎,有著美式食物的隨意。
地址:台北市師大路93巷8號
電話:02-2369-9751
營業時間:09:30-23:00(周末&假日10:00開)
可刷卡,一成服務費(周一85折不可刷卡)
《韓良露南村落帶路》以馬內利分享廚房
【聯合報╱記者吳雨潔/專題報導】
極優二重鰻飯/200元記者高智洋/攝影
優質鰻魚飯 爽口彈牙

因為廚娘的弟弟在日本養鰻協會工作,可找到台灣優質鰻魚,讓店裡的鰻魚飯,得到韓良露盛讚。廚娘說,自己好像變成某些客人的姐姐或媽媽,總有客人打電話到店裡說:「今天晚下班,請幫我留個飯。」或者說:「我想吃什麼,請幫我準備。」小小廚房分享溫馨。
日本人認為夏天滋補的「鰻魚飯」,蛋白質豐富,廚娘說選擇7個月大、厚度1至1.3公分的鰻魚,肉帶著一層薄皮,最是爽口彈牙。「起司奶香燉肉」用順口好咬的豬胛心肉,搭配水分豐沛的綠白蔬菜。醬汁加入奶粉與薯泥,增添奶香與稠度,廚娘建議白肉沾些芥末,可去膩。「照燒豬堡飯」從獅子頭發想而來,鹹香照燒醬淋上蜂蜜,讓肉汁回甘,更有洋味口感。
地址:台北市泰順街44巷22號
電話:02-2365-6962
營業時間:17:30-21:00
無刷卡,無服務費
【2007/09/14 聯合報】@ http://udn.com/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消費流行 美食報報
0推薦此文章
個人分類: 美食何處尋 全站分類: 生活 / 美食 / 推薦店家 此分類上一篇: 《緬甸料理》雲鄉滇泰緬料理/上緬店/中和緬甸街 此分類下一篇: 府中路 阿信帶你聞香下車
EmilyHH at 無名小站 於 07:18 AM 發表 回覆(0) 引用(0) 收藏(0) 轉寄給朋友 檢舉
http://www.wretch.cc/blog/EmilyHH/10896720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華山1914/舊與新 撞出火花 華山1914/文創產業旗艦 展示自在酷


華山1914/舊與新 撞出火花 華山1914/文創產業旗艦 展示自在酷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964631.shtml
華山1914/舊與新 撞出火花

【聯合報╱陳宛茜】
2009.06.16 03:07 am

華山園區1914 Connection販賣台灣設計師的精品,頗富巧思,兩個手把雕著「喜」字的咖啡杯,放在一起就是「囍」 。張天雄/攝影

三個疊在一起的石頭,原來是鹽胡椒罐。張天雄/攝影
走進「1914 Connection」,每件物品都讓人驚喜流連:三個疊在一起的石頭,拿起來原來是鹽胡椒罐;兩個手把雕著「喜」字的咖啡杯,放在一起就是「囍」;長得像滑鼠的肥皂、印著台灣米酒標誌的T 恤…更讓人驚喜的是,這些全都是台灣設計師的創意結晶。
文創產業跨界新模式
位於華山創意園區、四月開幕的「1914 Connection」,是台灣第一家完全販售台灣設計師作品的複合生活精品店;由華陶窯協力策劃,與「台灣設計師連線」合作,建立文創產業跨界合作的新模式。
被視為台灣文創產業旗艦店的華山創意園區,已正式定名為「華山1914」。負責營運的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表示,「1914」之名源於華山第一棟建築「清酒工坊」的成立年份。
還有因應牛年的相關產品。張天雄/攝影
舊酒廠車庫工坊改造
「1914 Connection」是華山1914第一個自營品牌,由舊酒廠的車庫工坊改造而成。
台灣文創發展公司董事總經理陳甫彥表示,華山的理念是「新舊融合」,1914 Connection定位為「老工坊、新品牌」,充份尊重原有建築。比方結帳櫃檯採用舊有的工作桌,而陳列設計師新作的玻璃璃桌,玻璃下陳列老酒廠的歷史物件,形成新舊對照的趣味。
三百台灣設計師連線
「1914 Connection」透過「台灣設計師連線」,與三十六家工作室合作,輪流展出三百多位台灣本土設計師的作品。
華山1914公關經理陳欣婷表示,華山做為台灣文創產業旗艦,開設本土品牌商店只是第一部,下一步還要做網站與大型展覽。目前華山正在規畫第三屆台灣設計師周,預計八月展出,將吸引三百多位設計師攜手出擊,將華山打造為台灣文創產業的美麗舞台。
「1914 Connection」之後,華山預計開幕的文創商店還包括「幾米藝術中心(Never Ending Story Art Center)」,是融合咖啡館、文創商店、畫廊與教育工作坊的複合式藝文空間。音樂人方文山經營的「花園廚房」,則是融合輕食與花藝的創意餐廳。
而歌手周杰倫自製的偶像劇「熊貓人」,主景在華山園區,拍片結束後,主景可望轉型為音樂空間。而由英國人經營、鶯歌陶瓷做窯的Alleycat's披薩店,也將進駐華山,飄散台灣多元文化融合的芬芳香氣。
華山町市集20日開跑
華山創意市集「華山町」,將在二十日正式開跑!此後每個周末沿著華山外圍,展示供民眾擺攤的跳蚤市集、隨興分享的音樂舞台以及每月不同主題的玩咖市集。本月玩咖市集的主題是「單車」,除了二手單車拍賣外,跟單車相關的人事物都可做為擺攤主題,歡迎民眾參加擺攤,不需攤位費用。
●華山町BLOG:http://blog.roodo.com/hs1914/%20
【2009/06/16 聯合報】@ http://udn.com/
displayTrackBackMenu2('4964631','')

看看誰引用()
熱門引用排行


新聞臉譜 (投下你對這則新聞的感覺)
直接看結果
表單的頂端
表單的底部
相 關 新 聞

3翠玉白菜 可望聯展大團圓

華山1914/舊與新 撞出火花

華山1914/文創產業旗艦 展示自在酷

有趣甲骨文 沈愷開課人爆滿

沈愷留學忘中文 偏愛甲骨文

影像當家 挑戰看表演習慣

音樂線上/帶著你的iPhone開音樂會去

網路與藝術 在李昀諮的「字樹」相遇

後現代絞肉機 ──王嘉明與他的劇場實驗

歌劇魅影戲服 搶先看

影音/偶偶偶劇團 「紙」要跟你在一起

影音/「刺」客人生 發揚台灣刺青藝術

影音/陶博館12星座陶藝展 生動可愛

《歌劇魅影》的10個不可不知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964628.shtml
華山1914/文創產業旗艦 展示自在酷

【聯合報╱陳宛茜 】
2009.06.16 09:57 am

由建築師潘冀設計的華山文創產業旗艦中心,以自在酷為設計理念。台灣文創旗艦聯盟/提供
華山1914 connection是「舊建築、新生命」的代表,華山1914創意園區內另一棟全新建築:華山文創產業旗艦中心BOT案,六月初也公布第一階段得標團隊。由台灣文創旗艦聯盟規畫、建築師潘冀設計的文創產業旗艦中心得到最優提案。該計畫經費為十四億二千四百萬,通過第二階段評選之後,將在三年內建成。
台灣文創旗艦聯盟由遠流董事長王榮文及易遊網董事長陳甫彥領軍,邀集建築師潘冀、竹圍工作室負責人蕭麗虹、資深音樂人倪重華,以及資深編輯鄭林鍾等人組成文創團隊。
王榮文表示,該聯盟提出的台灣的文創風格是「自在酷(Easy & Cool)」。他們認為,台灣新一代在自由氣氛下成長,駕馭網路的能力渾然無礙,習慣在不同文化之間穿梭來去。這樣一個新世代詮釋的城市文化,不同於日本的「禪」、泰國和巴里島的「慢活」,而是「自在(Easy)」與酷「(Cool)」。
華山文創旗艦中心位於忠孝東路與八德路口,占地八百坪,由建築師潘冀負責設計。潘冀依據「自在酷」的精神,將量體分為四大區塊,如四本書般堆疊錯位,在各樓層製造出交互交錯的「平台」,利用空間的魔力鼓勵創意人才互動交流;並打破室內外的界線,將一樓與廣場連結,創造出與廣場空間的互動。
旗艦中心樓高十二層。十二樓為「謬思沙龍」,打造如明星咖啡館、波麗露般的人文沙龍氛圍;十一樓為多功能國際會議廳。四到十樓規畫為創作工坊及文創品牌辦公室,前者將選拔新秀,提供空間進行創作,並邀國外藝術家進駐交流。
三樓是數位創作體驗館,以及可容二百人的小型表演空間,可供繪畫、戲劇、舞蹈、服飾等各類型創作展覽演出。一樓則是「自在酷廣場」,室內與室外的展演中心打通連結,形成全面敞開的空間,促進創意人才與消費者的群聚交流。
【2009/06/16 聯合報】@ http://udn.com/
displayTrackBackMenu2('4964628','')

看看誰引用()
熱門引用排行


新聞臉譜 (投下你對這則新聞的感覺)
直接看結果
表單的頂端
表單的底部
相 關 新 聞

3翠玉白菜 可望聯展大團圓

華山1914/舊與新 撞出火花

華山1914/文創產業旗艦 展示自在酷

有趣甲骨文 沈愷開課人爆滿

沈愷留學忘中文 偏愛甲骨文

影像當家 挑戰看表演習慣

音樂線上/帶著你的iPhone開音樂會去

網路與藝術 在李昀諮的「字樹」相遇

後現代絞肉機 ──王嘉明與他的劇場實驗

歌劇魅影戲服 搶先看

影音/偶偶偶劇團 「紙」要跟你在一起

影音/「刺」客人生 發揚台灣刺青藝術

影音/陶博館12星座陶藝展 生動可愛

《歌劇魅影》的10個不可不知
建築師潘冀潘冀建築師作品集:Freedom in Design
Freedom in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of JJ Pan & Partners這本書主要是收錄台灣建築師潘冀自1999-2005的作品,書末亦有列出潘冀建築師1970年代末期回台灣開業後重要作品列表。
潘冀建築師在之前就由位於澳洲的Images Publishing Group出版英文的作品集The Master Architect Series IV:J. J. Pan and Partners。這是當年台灣建築界的盛事,應該是首次由外國出版集團,出版台灣建築師的作品集,那次簽約的台灣建築師有潘冀沈祖海姚仁喜李祖原(未出版)。
而2006年由美國 Edizioni Press 出版的這本 Freedom in Design 應該算是潘建築師前一本作品集的續集,兩者介紹的作品時間未重疊。
這本新書在台灣的實體書店還未見其蹤跡,雜誌是有介紹過出版訊息。我是在Amazon買書時發現就順便訂了。請洽Amazon網路書店此書網址;台灣國內欲購此書可洽博客來網路書店中此書網址。或BestWebBuys中自選最便宜或你有帳號者。
出版摘要:
書名:Freedom in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of JJ Pan & Partners
出版者:美國 Edizioni Press,出版者對本書介紹:http://www.edizionipress.com/jjpan.php5
前言:Anna Holtzman (a New York–based journalist and filmmaker who is a contributing writer to Architecture magazine and a contributing editor at the photography magazine)
導論:Gene K. King (金光裕)
144 頁,10.25″ x 11.5″ ,美金$45.00,ISBN 1-931536-45-7
本文發表於 2007-03-25 且歸類為 出版品評論, 台灣建築, 成大建築. 你可以發表回應於 RSS 2.0 feed. ;你可以 留下回應,或自你的網站引用
http://blog.kaishao.idv.tw/?p=658http://diary.blog.yam.com/yichen/article/4139010

再生能源政策:必須業者政府用戶三贏

再生能源政策:必須業者政府用戶三贏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964722.shtml
再生能源政策:必須業者政府用戶三贏

【聯合報╱社論】
2009.06.16 04:10 am

延宕七年的「再生能源條例」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台灣能源幾乎都仰賴進口,自應致力發展替代能源,尤其是綠色再生能源;但是,此一政策必須做到業者、政府、用電戶三贏,始能永續經營。
以目前經濟部規劃的方案看,倘若不計代價,政府提升再生能源比率的政績數字可望達成,業者獅子大開口要求一度八元收購也可保證獲利,唯一可憐的是用電戶,只能等著漲電價;這不是發展再生能源可長可久的做法。
談再生能源不能不談日益緊迫的國際減碳壓力,今年底京都議定書效期屆滿,十二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將簽署新的協定,進入後京都時代,國際減碳壓力必將更形遞增。不太光彩的是,目前台灣在國際上的確是以二氧化碳排放量多、增加快速聞名。
再生能源條例規範大致有兩部分,一是發展綠能產業,另一是鼓勵國人使用再生能源。發展以外銷光電板、風機、LED等設備及產品為主的綠能產業,應該大力鼓勵,一方面可創造產值,另方面京都議定書的「碳匯」機制歸投資方所有,外銷實績可先累積一筆「碳匯」來因應日後國際要求台灣減碳的壓力。
至於鼓勵國人使用綠色能源方面,則務必要誠實面對環境條件的客觀限制,進而對能源使用者制訂合宜的獎勵方式,並對能源業者訂出合理的躉購價格。經濟部切不可為了一味追求提升再生能源比率的政績數字,而忽視台灣發展綠能的客觀條件限制,做出勞民傷財的決定。
鼓勵使用再生能源方面,例如太陽能,成功嶺、恆春、澎湖等地,一年晴日超過兩百天,也許適合發展太陽能光電系統;但是如基隆、宜蘭,每年雨日遠超過晴日,砸大錢去獎勵使用太陽能則不合宜。此外,都會區高樓林立,落塵量高,太陽能集電板裝置在大樓頂上,清潔不易,發電效率會因積塵而大打折扣,這因素也得列入考量。
開發風力發電,風場是最大關鍵。西部濱海地區是有條件不錯的風場適合開發風能,但問題是台灣優質的風場已被先投入的外商風電集團取得的差不多了,本島幾乎沒有什麼適合發展風力發電的剩餘空間;再者,風電引發的景觀、生態破壞以及干擾候鳥等問題最近甚囂塵上,也應列入考慮,不能一廂情願硬推發電數字。
再生能源能否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制訂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亦即電價。目前太陽光電業者已喊出每度至少八元的天價,風能業者也上喊四元,這些價格都大大超出目前平均售電每度兩元一角五的價格。再生能源業者這麼喊,其實反映出台灣目前發展再生能源的條件並不成熟,才需要政府以「保證價格」來收購。經濟部如果接受能源業者喊價要台電保證收購,台電勢必會納入發電成本而以調漲電價來因應;日後再生能源比例越高,用電戶荷包失血愈大,這等於是壓榨用電戶來供養能源業者,完全不符公平正義。
保證價格收購只會扭曲發展再生能源的本意。再生能源本來是環保、綠色的,卻因為收購的保證價格太誘人,吸引一些打著環保旗號的能源商人競相投入,龐大的發電能量加上保證收購,可能造成乞丐趕廟公,迫使台電原本的發電設備閒置。過去以同樣手法獎勵的汽電共生發展政策,到現在還尾大不掉,豈可不慎。
更不合理的是,再生能源業者絕口不提「碳匯」收入。京都議定書設定碳匯歸投資方所有,換句話說,再生能源業者除了有政府保證價格收購的豐厚收入,還可依發電量賺得一筆碳匯在國際碳市場交易;以目前碳匯的價格,這絕對是可觀的收入。因此,經濟部在制訂躉購價格前,一定要界定碳匯的歸屬。碳匯若歸公,是一種躉購價格;碳匯若歸業者,則應是另一種價格。
期待綠能產業成為「兆元」產業,但前提應是業者、政府、用電戶三贏,這是經濟部必須堅持的原則。
【2009/06/16 聯合報】@ http://udn.com/

韓良露:食之有物


韓良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964616.shtml
韓良露:食之有物

【聯合報╱韓良露】
2009.06.16 04:10 am

韓良露
是食物還是食品?
吃東西的人,是否想過,你吃下口的東西,到底是食物還是食品?
食物,顧名思義,即可食之物。此物和植物、動物、礦物密切相關,渾然一體。人類這種生物,需要靠食物來維持生命。
食物,通常是將各種植物、動物、礦物,經過生食、烤食、煮食、炸食等等烹調的過程,變成美味之物,再祭入人類的五臟廟。把食物變成可食之物,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即烹調食物的人。
不管是哪一類掌管烹調的人,如家庭主婦(因此才有煮婦或煮夫之說),或廚師、伙夫膳人等等,沒有這些人,食物是沒辦法變成可食之物的。
然而,即使在傳統市場或超市中,擺放著各種食物,今天卻有很多人已經很少吃食物了,他們吃的都是由各種人工配方作出來的食品。
別依賴人工食品
有的人愛吃熱狗、洋芋片、餅乾、碳酸飲料,有人吃各種調理包,例如咖哩牛肉包,裡面的肉是重組肉,胡蘿蔔、洋蔥、咖哩等都由粉末製成,吃進肚裡的多半是各種食品添加物。
在都市化的過程當中,人類越來越依靠食品工廠,就像動物靠各種人工飼料養活,雞蛋被含化學成分的蛋粉取代;牛奶也被含化學成分的奶粉取代;牛排可以不是牛身上切下來的,而是工廠用各種碎肉及人工物質重新組裝的;各種香料不是大自然的恩賜,而是化學實驗室的物質,糖是人工甘味,醍醐味變成了人工味精,醬油不是由黃豆釀成,而來自各種粉末調成。
我們的身體本來是宇宙的殿堂,如今成了化學化合物的囤積工廠,這樣的人類,如何不生病?
連說話都應少說廢話,要盡量言之有物,如今應當發起另一項生活運動,就是該少吃廢物,多多食之有物吧!
抽空做菜燉高湯
食之有物是慢活之道,要抽出時間去市場走走,給自己燉些蔬菜或肉骨高湯,放在冰箱格子裡,做菜時就不必各種調味料了。只要有高湯,一點鹽,隨時都可變出美味的菜餚。
偶爾要自己燉上一鍋什錦菜,也不難。把各種蔬菜洗洗切切煮煮,周末下午放在爐上小火慢熬,看場電視長片或看本小說,兩三個小時後當廚房、客廳充滿香味時,配上一碗白飯或麵條,就是幸福的晚飯。
周日這個懶洋洋的上午,熬鍋白粥,配上煎荷包蛋沾純釀醬油,配上自己淺漬的白蘿蔔,就已經很美味了,中午時將剩下的白粥再繼續熬成糜,放進些瘦肉或魚片,就有了一碗鮮美的廣東粥了。
日本人把手工親製的菜叫惣菜,指的是用心做成的小菜,香港人叫這種小菜為撚手小菜,台灣人稱之為手路菜,要懂得食之有物,就必須心手合一,由心出發,由手完成。
你多久沒自己包過水餃了?還記得新鮮水餃而非冷凍餃的滋味嗎?多久沒讓家裡的廚房飄盪著煮食的香味?多久沒自己下碗什錦麵(而不是吃各種口味的泡麵)?多久沒上菜市場買新鮮的食物了?
慢食樂食治本之道
科學家發現有不少現代人的憂鬱和狂躁,都和飲食失調有關,許多犯罪行為的背後,都因過多攝取食品添加物的人工食品,因此飲食教育成了許多政府關注的生活議題,像美國這樣極度工業化,極仰賴人工食品的文明,已經發現當前人類首度出現了下一代壽命會不如上一代的健康危機。
中國就和日本、法國、義大利一樣,是有著優良烹飪傳統的文明,絕不應該走上美國食品工業化之路,如何食之有物,如何慢食、樂食,是面對當前危險、黑心食品的治本之道。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2009/06/16 聯合報】@ http://udn.com/
displayTrackBackMenu2('4964616','')

看看誰引用()
熱門引用排行


新聞臉譜 (投下你對這則新聞的感覺)
直接看結果
相 關 新 聞

韓良露:食之有物

朱敬一:政策落差的危害 不可小覷

王健壯:標竿竟然變箭靶

陳柔縉:戀愛?亂愛!

南方朔:台灣的政治為何很「龜毛」?

朱雲鵬:緩解經濟孤兒產生的根源

洪蘭:培養正確表達意思的能力




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127339
韓良露 徐仲 慢食的傳道者
2008/05/26
【聯合報╱記者陳靜宜、 吳雨潔、賴素鈴】
*延伸閱讀:對談實錄影音
同是慢食主義的信徒,作家韓良露(右)、營養師徐仲一見如故,從義大利的慢食運動談到台灣在地飲食文化的傳承。他們都主張,慢食是一種態度,重新思考、認真對待人與土地、自然的關係。記者胡聖堤/攝影
「慢食」是什麼?作家韓良露、營養師徐仲不約而同說:慢食是一種態度,重新思考、認真對待人與土地、自然的關係。
人民飲食 決定國家的命運

慢食主義要求食物必須Good、Clean、Fair(優質、純淨、公平),吃進去的每一口食物,都能集體影響我們身處的土地。十九世紀法國美食作家薩瓦蘭主張:「人民飲食的方式能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現在流行這句話:「You are what you eat。」看你吃什麼,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
韓良露與徐仲在慢食對談中,反思台灣在地飲食與文化傳承,也讓人看到綠色公民行動在全球展開。
顛覆速食 慢食不是慢慢吃 
問:「慢食」的精神內涵是什麼?
徐仲(以下簡稱徐):很多人都誤會了,以為「慢食」就是「慢慢吃」。慢食協會創辦人卡羅‧佩屈尼說,是「Slow Food」不是「Slow Eat」。慢食是一種生活態度,連食物種植、生產、取得的過程都不追求快速,提供另一種不同於速食產業的思考方式。
韓良露(以下簡稱韓):我覺得慢食有幾個定義:時間、時令、時代與時空。這四個核心,是我們思考「慢食是什麼」的座標。慢食的核心精神是慢慢享受身邊的一切,代表你與人以及食物之間,有了交流的閒心。
不過,台灣常誤將「慢食會」和「美食會」畫上等號。二○○一年我在台北創辦慢食會時,很多會員以為下班吃美食放鬆就好,沒想到慢食會要做報告。幹嘛吃飯還要談慢食精神?太沈重了。所以一年後,我們協會就「翹掉」了。
每次咀嚼 思考土地與歷史
徐:慢食並不是花四小時吃頓飯,而是請你改變生活態度,好好享受。到義大利後,佩屈尼告訴我們:「慢食協會不是美食協會,而是聚集文化工作者,自發性地看待你自己土地的食物,與你的歷史和人文之間的關係」。
「食物」是了解當地文化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把錀匙。所以,慢食協會也很強調「由食物入手保護當地傳統文化」的觀念。
問:慢食運動是怎麼興起的?
韓:慢食運動源起自義大利。我覺得義大利是很特別的地方,不像法國那麼「米其林」精神,重視飲食的工藝技術;義大利飲食的靈魂在「風土」,很重視不同土地種植出來的食物原味。
慢食協會 復育失傳的農作
義大利人做披薩、義大利麵、燉肉,用的都是不同種的番茄。義大利番茄本來有十幾種,有些不好種、不好賣的漸漸找不到了,很多關心義大利傳統文化的人體認到,他們應該「慢慢地去看待食物」,在這樣的文化精神上,成立了慢食協會。
徐:慢食協會總部在義大利北部大城杜林旁的小鎮Bra,我問過理由,佩屈尼的回答非常義大利:「因為我家在那裡。」
韓:慢食運動最厲害,是在社會運動的實踐力,去挽救、支援式微的飲食文化。
像西西里有一種長型的番茄,已經沒人種了,慢食協會贊助農民去試種失傳的番茄;他們也協助墨西哥復育早年的一種馬雅米。
【2008/05/26 聯合報】




約有34,300項符合韓良露的查詢結果,以下是第 1-10項。 需時 0.20 秒。

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aw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w1').parent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w1').parentNode.parent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w1').parentNode.parentNode.parentNode) { var ow = document.body.clientWidth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w1').parentNode.parentNode.parentNode.offsetWidth - 28; document.getElementById('gdst').width = ow; }var n=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n.innerHTML += 'a';var base_height = n.scrollHeight;n.innerHTML += 'a';var h = (n.scrollHeight-base_height);if (base_height > 0 && h 0) {var f = document.getElementById('gdsf');f.height = h*3.50;}n.innerHTML = '';}
if(document.getElementById('gdst')){document.write('');}
搜尋結果
1. 韓良露的書房
韓良露教你真正學會占星學講座第10期課程即將開課!! 各位親愛的同學 課程表出爐了. 這次的上課時間是10月16日起每週二、四晚7 點15 分至9 點45 分 ...blog.realmedia.com.tw/index.php?blogId=3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2. http://devika.pixnet.net/blog/post/21964200
因為比別人早一步學會與錢和平共處,韓良露和先生曾花了1年,用100萬元環遊世界,也曾在英國度過5年讀書沒工作的日子,並不是因為她特別有錢,而是她捨得花錢換來多采 ...devika.pixnet.net/blog/post/21964200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3. 老饕韓良露的推薦- 榮光之荒鷲 - udn部落格
「很多人定義我是美食家,可是吃對我來講,絕對不只是口腹之慾,有機會我都盡量去吃遍世界各地,我喜歡藉著食物做文化研究」韓良露說,「因為你了解菜系,才能了解食物 ...blog.udn.com/zbv2004/138570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4. 博客來書籍館>韓良露私房滋味
2005年8月15日 ... 食神坐命的韓良露,使得她天生懂得欣賞食物的差異性,從一嘴吃兩家開始,從小飲食無省界,長大後更是飲食無國界。走遍六十餘國的她,她的食神也遊歷 ...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5764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5. 南村落southvillage--一個台北可以慢食樂活的地方
韓良露徐仲慢食的傳道者/ 聯合報 ... 文獻生活體驗漫步:顏忠賢、韓良露──繡莊喜幛喜事 ... 文獻生活體驗漫步:韓良露──艋舺芋粿水 ...www.southvillage.com.tw/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6. 韓良露徐仲慢食的傳道者- 韓良露.徐仲- 名人對談- udn台灣人物
2008年5月26日 ... 同是慢食主義的信徒,作家韓良露(右)、營養師徐仲一見如故,從義大利的慢食運動談到台灣在地飲食文化的傳承。他們都主張,慢食是一種態度,重新 ...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127339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7. 韓良露的文章 苦勞網
2007/09/01, 大城市小村落──「南村落」風波之我見 · 中國時報. 4. 韓良露. 1629. 2007/09/01, 作家與現場---大城市小村落──「南村落」風波之我見 ...www.coolloud.org.tw/tag/韓良露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8. Findbook > 搜尋> 作者- 韓良露
韓良露在舊金山,發現故事的力量。韓良露去舊金山,不只一回,停留時間或長或短, ... 旅人之意,在酒,也不在酒韓良露說,和酒的緣分,主要是地緣:英國蘇格蘭高地的 ...findbook.tw/search?keyword_type=author&q=韓良露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9. 細說韓良露(二):窄門咖啡館:Xuite日誌
2008年11月8日 ... 那天與韓良露聊到臺南地區的文化人真是少的可憐,所幸窄門這些年來仰賴大批的觀光客得以幸存,想起指導教授前次來,也談起目前咖啡館的整個生態與趨勢, ...blog.xuite.net/narrowdoor/blog/20631784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10. 中時部落格|黛媽咪幸福花園|韓良露鬧革命?林懷民「出走」!蔡琴演 ...
中時部落格創設於2005年3月,前身為中時電子報「編輯部落格」,是台灣媒體最早設立的部落格平台。首創的「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一直是台灣最重要的部落格獎項, ...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01/archive/2009/06/07/410078.html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相關搜尋:
韓良露南村落
韓良露占星
韓良露簡介
韓良露韓良憶
韓良露的書房
韓良露南村
韓良露blog
韓良露部落格
韓良露書房
韓良露私房滋味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表單的頂端
表單的底部
在此搜尋結果的範圍內查詢 - 語言選項 - 搜尋說明 - 對結果不滿意?請協助我們改善
Google 首頁 - 廣告服務 - 隱私權政策 - Google 完全手冊

韓良露的書房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生之理/黑盒子

生之理/黑盒子
【聯合報╱潘震澤】
2009.06.08 03:07 amhttp://udn.com/NEWS/READING/X5/4948999.shtml

最近《星際爭霸戰》電影重拍,那句讓人熟悉的道白:「太空,最後的未知領域。」(Space, the final frontier.)再度讓人回到過去。其實,人體也有一塊最後的未知領域,那就是我們的腦子。
人腦是掌管感覺、運動、記憶、語言以及思想的中樞;頭部受外力撞擊、腦組織受微生物感染、腦血管遭阻塞或破裂,或是某些物質在腦中堆積,都會造成腦神經退化死亡,輕則喪失部分身體功能,重則陷入昏迷,在在顯示人腦的重要。
然而,人腦也是體內最難研究的組織。一來,腦子包在堅硬的腦殼裡,肉眼根本看不到;再來,研究死人的腦子,無論大體還是顯微解剖,也看不出任何功能。二十世紀以前,神經學研究就只有觀察及測試病人行為表現,然後等死後再把腦子取出,看看可有什麼明顯可見的缺失。想要在活人研究特定腦部功能,可說門都沒有。故此人腦給稱為「黑盒子」,其來有自。
近百年來,科學家已經在人腦這個黑盒子開了許多扇窗子,可讓人一窺究竟。最早是有腦部立體定位儀的發明,醫生可把腦殼鑽個洞,按座標把電極或針頭插入腦中特定部位,進行刺激、破壞、記錄以及注射等操作。再來有腦電波的紀錄:把兩個電極貼在腦殼上,就可以記錄到兩點間的電位差。晚近則有各式各樣的非侵入式掃描儀器,可觀察活體人腦的結構甚至功能。
在腦中插入外物,難免造成傷害,故以動物實驗為主;在人身上,只用於少數神經退化疾病,如帕金森氏症。未來的理想,是從腦殼外就能刺激深層部位的腦區,而無需插入電極。
至於腦電波,是腦殼下方成千上萬個神經細胞放電所造成的場電位,離真正的神經活性差得很遠。有人打過比方,說以腦電圖看腦功能,就好比把一根麥克風放在北京市上空,試圖藉此了解中國人,是一樣的遙不可及。饒是如此,腦電圖還是便宜好用的神經學檢驗工具,對睡眠研究更是重要。
新式腦部掃描工具的問世,算是給人腦這個黑盒子開了一扇大窗,但無論空間與時間的解析度都還有待加強。至於更大的挑戰,是解開從基因、蛋白分子、細胞、線路,一路往上到意識與行為的整合之道。人腦能否打開人腦這個黑盒子的弔詭,只怕還得困擾科學家好長一段時間。
【2009/06/08 聯合報】@ http://udn.com/
displayTrackBackMenu2('4948999','')

看看誰引用()
熱門引用排行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一朵花的啟示


一朵花的啟示
【聯合報╱漢寶德】
2009.06.05 03:56 am http://udn.com/NEWS/READING/X5/4944319.shtml

我相信花朵是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以撫慰苦難多於安樂的人生……我們應該自愛花出發,進而為愛美之人,終至於成為愛世界又愛人生之人……
一朵花是美麗人生的開端
近年來,我經常談論美感,推動美育,雖無成效卻鍥而不捨。有位朋友笑我,一個乾癟老人怎對美發生那麼高的興趣?難不成是臨老入花叢嗎?
其實談美是我的老毛病,只是到老來病越發得嚴重而已。內人是愛花之人,每周必去花市,帶一些小盆花回來,無處置放,就集中在我書房的窗台上,與幾尊佛首石雕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很獨特的小花園。如果這也算是花叢,那麼我真是花癡了,因為我每天必然會對著這些花朵行注目禮。有時我還選一角落拍照,作為與聽眾談美的材料呢!一朵花是美麗人生的開端吧!
作者從百合花畫成的圖案──畫出連續的幾個六角形,並把百合花填進去,原來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美麗圖案!(圖片/漢寶德提供)

我相信花朵是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以撫慰苦難多於安樂的人生。通過花朵,祂賜給我們愛美之心。如果我們不能善於利用這個禮物,把它的精神價值通過愛美之心普及到我們的生活之中,豈不蹧蹋上天的美意!我們應該自愛花出發,進而為愛美之人,終至於成為愛世界又愛人生之人。
我沒有宗教信仰,向來是胡適主張的賽先生的信徒。可是我看到花叢,就會想到胡先生所說「理未易明」那句話。我相信大自然創造了花朵是為了使植物傳宗接代,可是花朵的形貌何止千、萬,只是為了吸引動物來傳播花粉,真有這個必要嗎?達爾文可以解釋這個現象嗎?
以台灣特別流行的蝴蝶蘭來說吧!就有各種顏色,各種式樣、大小,走到花市,令人目不暇接。除了上天要我們享受這種萬紫千紅之愉快之外,難道還有「適者生存」的理由嗎?希望生物學家指點我的迷津。
韻律隱藏在花朵裡
我深信上天創造了美,並把接受美的機制安置在我們的感覺中,使我們隨時啟動審美的能力,消解一些痛苦,感到一些快慰。所以自然界花朵雖有數不清的種類,卻無一不美,無一不使人感到振奮。基於這個事實,思想家才會研究美的道理,形成所謂美學。
相信美是神授的人,自花朵中可以看出很多道理。比如不論是哪種花,形狀特色之一就是對稱。至少是左右對稱。大多數的花,其花瓣都是自花心向外輻射,形成完美的多軸對稱。最簡單的花,如梅花與櫻花,都是如此。蘭花是單軸對稱的例子。世上並沒有不對稱的花朵。所以對稱是大自然美感的組織原則。不論花瓣長得多古怪,只要對稱,就呈現美感。
我曾嘗試在硬紙上隨意用彩墨塗抹,毫無美感與意義可言。可是把紙摺起,使塗抹的痕跡複印到對面,展開後,墨痕形成對稱的格局,這些毫無意義的形狀忽然可以引發美感與意想。這使我確信對稱是上帝的意志。至於多軸對稱所形成的圓形圖案,其意義更神奇了。不論是多古怪的形狀,只要按照花瓣的方式排列起來,都會產生令人驚異的美感。越是稀奇古怪的「花瓣」,越會創造動人的效果。而最單純的圓形花瓣,則產生像梅花一樣,單純、圓滿的意涵,可以做為國花。
在對稱的原則下,有多重花瓣的構成,是韻律的原則。人世間代替溫暖的花朵,如母親節的康乃馨,如送情人的玫瑰花,都是多重瓣,呈旋轉形韻律,像舞者的裙裾一樣,愉快的呈現出來。所以韻律等於和聲,隱藏在每一朵花裡。中國人所喜歡的牡丹、芍藥,都是這種旋轉韻律所創造的幸福感吧!
今年母親節,朋友送了內人一捧花,其中有若干朵百合花。這是一種很普通的花,大大的花朵,有異香,很有吸引力,卻沒有認真欣賞過。內人把它放在我的書桌邊,使我定睛看了一眼,發現了一個不曾想過的形式上的奧祕。我向來以為百合花是六瓣呈圓形構圖的花朵。但細看後,才發現六瓣是三寬、三窄,環繞中央六只花蕊,相間排列的。上帝啊!祢這是什麼意思呢?
作者從百合花畫成的圖案──畫出連續的幾個六角形,並把百合花填進去,原來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美麗圖案!(圖片/漢寶德提供)我琢磨了半天,忽然靈機一閃:原來上天在啟發我們的靈智,要我們創造連續圖案的美感吧!六只花瓣,三寬三窄,不能成圓,是成六角形。而六角形是可以六方連續的幾何形。於是我把這朵百合花畫成圖案,放在六角形中,使我略有所感,因為它似乎是不完整的。我立刻畫出連續的幾個六角形,並把百合花填進去。原來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美麗的圖案!這不是中國花格子窗的一個圖案嗎?實在太有趣了。原來伊斯蘭教的豐富圖案寶藏都是來自花與葉的啟示開發出來的呢!
花朵是上天的調色盤
當然了,上天對花的眷愛,最為人類所注目的是它的彩色。實在難以置信,花朵是上天的調色盤。我們實在無法了解何以花有那麼多顏色的變化,只能歸於偶然;而偶然等於大自然的隨意揮灑。對於愛花的人,色彩是豐盛人生的象徵,它使我們感到愉快。正因為花色變化無窮,無花不美,才象徵人生無邊的希望,與無可捉摸的命運。
近年來,科學家們利用遺傳學的知識,進行育種與交配,逐漸改良花朵,試圖控制其色彩變化。但他們無法改變的,是上天賜予花朵的內在生命秩序。
上天不但創造了美麗的色彩,而且對花的質感也下了不少心呢!花瓣的色彩豐厚者,大多予人以柔軟的感覺,因為要我們心頭寬慰,花朵要有溫暖的手感,雖然沒有人粗暴的去揉搓花朵,但視覺的柔和是與心裡的感受相連結的。
葉子之美是平淡的美
說到這裡,不能不提到大家關心的另一個問題:花如此突出,葉又如何呢?看花可以不看葉嗎?沒有葉的陪襯,花朵還會那麼好看嗎?
當我集中精神看花的時候,確實沒有看到葉子,可是當我們把花當做一幅畫看或成束欣賞的時候,是少不了葉子的陪襯的。花,好比是政治人物,葉子好像老百姓,沒有老百姓做背景,如何顯得出政治人物的光彩呢?花、葉的關係也像台上的表演者與台下群眾,觀眾群的圍擁與喝采,才能使演員成為光耀奪目的明星。
問題是,我們要不要去留意綠葉呢?
不管你是否留意,綠葉總是善盡維護紅花的責任,因為上天賦予它這個使命,它必須去盡力完成。我們也許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正是因為它善盡適當的陪襯責任,我們才不會注意。如果綠葉沒有配合演出,恐怕早就被花店的小姐揮刀剪除了。這就是為什麼經花店的手重組過的花朵,總會加上多種綠葉陪襯的原因。
其實綠葉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因為它不但有陪襯的任務,它本身就有獨立的個性,散發出獨特的美感,細加審視,也是值得再三品味的。試想上天為什麼要創造那麼多葉型?它同樣要遵守對稱的原則,同樣要以和諧的韻律排列而生長著。當季節轉換的時候,它會改變顏色,代替花朵,為我們帶來愉快。究竟是秋天的紅葉漂亮,還是春天的花朵漂亮,恐怕不是那麼容易下斷語的!秋風中飄落的紅葉不就是一朵朵凋謝的花嗎?
葉,當與花同存的時候,是花的背景,但當單獨存在的時候,有獨立被欣賞的價值。這就如同在人類世界中,並不是只有鋒頭十足的政治家、大企業家與演藝人員才值得我們欣賞,做為重要人物背景的小人物們也有他們值得品賞之處,有時候,其意味深長、美感之芬芳反而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因此葉子之美是平淡的美。一個成熟的文明社會,平淡之美的重要性更勝過炫耀之美。西方社會總說巴黎是花都,是最美麗的城市。但是巴黎城裡特別醒目的建築不多,它的優點在於普遍的市民居住建築的水準。因為上天是公平的,對於豔麗奪目的花朵,只給予短暫的生命,祂要我們舉目看去,只是平淡的綠葉世界。如果我們不能甘於平淡,則生命中就無美可言了。
花的豔麗是再創生命的契機,它帶給我們歡樂與夢想,但激動的情緒過去,我們要過平常的日子。在平淡的生活中,我們也需要精神的支助。所以古人勸我們過「淡而有味」的生活,在平靜無波的精神狀態下,感受到美的愉快。欣賞葉子比欣賞花朵恐怕要困難得多吧!
蝴蝶蘭為什麼比「國蘭」受愛花者歡迎?只是因為自古以來愛蘭的讀書人所認識的蘭,那「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的蘭,只是一盆生長得自然瀟灑的尖長葉子而已!就像文人們用毛筆在宣紙上自然揮毫的一些線條。當蘭開花的時候,只能聞到一絲絲的清香,幾乎看不到花的存在,因為蘭的花朵很謙卑的,以與葉子相近的顏色,在諸葉的掩映下,悄悄的開放著。畫蘭與畫竹一樣,只是畫葉子而已。
平淡的人生也許是缺乏彩色的人生,沒有花的世界好像是寂寞的。可是綠葉的天地卻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體會到平淡的美,實在就是發現了真正的、茁壯的生命。追求美的真精神,也許正是放棄對短暫的狂熱的追逐吧!
【2009/06/05 聯合報】@ http://udn.com/
displayTrackBackMenu2('4944319','')

看看誰引用()
熱門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