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讀報的日子 【聯合報╱連方瑀】 2010.04.26

讀報的日子




【聯合報╱連方瑀】 2010.04.26 01:30 am

http://udn.com/NEWS/READING/X5/5559196.shtml







圖/阿尼默

終於,戰哥的眼睛動了手術。



多年來,戰哥一直為深度近視所苦,一千多度的近視,不戴眼鏡,完全看不到;但深度數的近視眼鏡,鏡片不僅厚,且磨得一圈一圈的,很不好看。雖然科技進步,鏡片可以做到超薄,較為美觀,但仍然看得不很清晰。所以戰哥都是準備兩副眼鏡,度數淺、較輕、較薄的眼鏡,平時配戴;唯因看不清楚,常造成別人誤解或不親和的批評。另準備一副度數深、較厚、較重的眼鏡,演講看稿、閱讀書報、看電視、看電影時配戴。即便如此,看書報或演講稿,還是要拿得非常近,但也由於演講時讀稿困難,養成他不看稿的習慣,反而生動、自然。很多人佩服戰哥「背稿子」的能力,其實戰哥不背稿子,他是先在腦海裡思索醞釀想要傳達的訊息,整理成希望表達的內容,親臨現場時,再和大家分享他的心得與看法。



看電影,是戰哥自公職退休後,我們周末假日最喜歡的休閒活動之一,如果是國台語或英語發音,戰哥可以完全掌握劇情發展;但如果碰到非英語發音之外語片或不是很純正的英語發音,那就慘了,因為戰哥的眼鏡完全無法看到字幕,這時坐在他身旁的我,就要壓低聲音在他耳邊轉述劇情,為了不影響其他觀眾,為了不讓我的脖子痠痛、口乾舌燥,我們只好放棄許多好看的外語片。



我曾多次勸戰哥動手術,但戰哥對「手術」二字十分畏懼,採取「拖」字訣。經過好多年苦口婆心的分析、醫生們清楚的講解,他終於首肯進行深度近視治療與白內障摘除手術。醫生建議手術分兩次進行,先進行左眼。第一次動手術時,我送他進手術室,當門口兩扇電動門緩緩關上,我的眼淚潸潸流下,因為只要是手術,都會有風險。再加上以往我動過幾次大手術,是戰哥送我進手術房,現在輪到我送他,角色易換,百感交集;戰哥緊緊握住我的手,我們結褵四十四年,形影不離、鶼鰈情深,我實在無法想像如果有任何情況發生,我將如何面對?我淚眼婆娑的向上帝祈求:讓我的戰哥平平安安的出來啊。



我在休息室裡等待手術的進行,室內寒氣逼人,雖然多次調高溫度,但我穿著的外套似乎擋不住陣陣冷風,醫院的工作人員看到我不斷的哆嗦,好心的將幾條床單讓我裹在身上,不知道是害怕還是寒冷,我的身體仍然顫抖不止。



主治醫師振興醫院劉榮宏院長,曾任榮總眼科主任,醫術精湛,他將白內障摘除與水晶體更換,同時進行;唯因左眼近視太深,乃採取較傳統的手術方式,比較保險,但傷口較大、恢復較慢。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手術順利完成,我看見我的丈夫,左眼貼著紗布、坐在輪椅上出來的那一刻,往日的奕奕神采不復見,禁不住眼眶一熱,努力將不爭氣的眼淚逼回。我上前握住他的手,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左眼手術後,可以看見較遠處,但看近處,卻像罩了一層薄薄的霧,不太清楚。右眼因尚未進行手術,可以看見近處,卻看不見遠處,兩眼視覺差距非常大,只好趕快配一副右邊平光,左邊六、七百度的鏡片,以便看遠處時用左眼、看近處時用右眼,勉強過日子。



由於手術進行順利,劉院長建議右眼採用最現代的超音波雷射,但進行時間較長,約需三個多小時。我在休息室內坐立難安,在手術房外不停徘徊;休息室之空調溫度雖然相同,但我額上汗珠卻不停冒出。終於,戰哥坐著輪椅出來了,臉上仍然是手術後的疲憊與虛弱,不同的是換上右眼貼上紗布。陪伴的劉院長解釋:因右眼近視太深、水晶體很硬,要非常小心的將其刮下,因此花費不少時間。我對老伴耗時甚長手術的煎熬,十分心疼,內心準備已久、希望向劉院長及同仁們辛勞表達感謝的話語,竟然久久不能說出口。



右眼手術的結果,也像是罩了一層薄薄的霧,但遠、近都看不清楚,劉院長解釋說是因為角膜水腫的緣故;有的病人很快就恢復,紗布取下,即可看見;復原較慢的人,則需一星期至十天。戰哥開刀至今,已逾一個月,右眼仍未完全恢復。醫生和我一直勸他忍耐。戰哥此時減少公務,在家時間多在閉目養神,情緒沒有受任何影響與波動。



戰哥平日養成閱讀書報習慣,但手術後,視力每日改變,又無法天天換眼鏡;即使戴上眼鏡,也是視線模糊,所以書報雜誌、電視及電腦都無法看,如此忍了兩天,第三天,他開口問我可否讀些書報雜誌給他聽,由於他看得到大標題,因此他先選定標題,我再念內容。剛開始讀報時,我念得期期艾艾,生澀且不流利,但我看見戰哥專注傾聽的神情,幾縷白髮在午後陽光下微微顫動,莫名的感動與溫柔湧上心頭,在我們共結連理的四十幾年,兒女長大、成家立業,孫兒也加入我們的家庭,他老了,我也老了,這不正是我們應該照顧彼此的時刻嗎?〈白髮吟〉的歌聲在我的心中響起:



親愛我已漸年老

白髮如霜銀光耀

可嘆人生譬朝露 

青春少壯幾時好

唯你永是我的愛人 

永遠美麗又溫存

唯你永是我愛人 

永遠美麗又溫存



當你花容漸漸衰 

烏漆黑髮也灰白

我心依然如當初

對你永遠親又愛

人生歲月一去不回 

青春美麗誠難再

唯你永是我愛人

此情終古永不改



說也奇怪,我的口才瞬間變得伶俐與流暢,如懸河注水;再加上抑揚頓挫,戰哥聽得津津有味。時間也無聲無息的悄然逝去。



我平時雖也養成每日看四、五份中、英文報的習慣,但都是固定幾個版面及內容,而戰哥涉獵的範圍十分廣泛,鉅細靡遺,讓我也意外的增廣不少新知與見聞。雖然偶爾會因枯燥的內容而不耐煩,但念著念著,卻也如倒吃甘蔗。安靜的小客廳裡,溫暖的燈光下,我們倆相對而坐,我讀報,他傾聽,滴答滴答的鐘聲和著我的讀書聲,讓我感到特別的溫馨與祥和。



戰哥的眼睛日漸好轉,每日的讀報習慣卻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好矛盾,一方面期望戰哥的眼睛早日恢復,一方面又希望這樣的習慣能夠持續,方能報答他對我照顧的萬分之一。



如今,戰哥的眼睛可以說是痊癒了,只剩下老花的毛病,醫師建議俟眼睛進步到固定的度數,就可以配一副淺度數的老花眼鏡。于右任先生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對戰哥來說是完全正確的,期望他開始有一個明察秋毫的將來;更或者,風水輪流轉,視茫茫的情況會發生在我身上,就需要戰哥讀報或讀我喜歡的散文與詩給我聽呢!



【2010/04/26 聯合報】@ http://udn.com/



看看誰引用 熱門引用排行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反對鎖國 台灣需要改革開放 【聯合報╱社論】 2010.04.22 02:01 am

反對鎖國 台灣需要改革開放




【聯合報╱社論】 2010.04.22 02:01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552429.shtml




台灣現在需要的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的品牌標語,使得三十年前極度破敗的中國脫胎換骨,如今以「和平崛起」之姿令世人刮目相視。縱然說起來會使國人覺得不太舒服,但是我們仍要說:台灣現在需要的是改革開放!



這句話,尤其要說給民進黨聽。



台灣原是「改革開放」的國際楷模。高度自由化的經濟,與高度民主化的政治,皆是「改革開放」的成就。但是,值此全球化及區域經濟組織成為國際主流之際,又值兩岸關係從冷戰對抗轉向和平發展之時,台灣卻反而出現了一股「反改革/反開放」的鎖國逆流;如果不能打通這任督二脈,台灣恐怕難以迎對未來的嚴峻挑戰。



台灣當前所處的大局大勢是:一、全球化;二、中國崛起,成為世界工廠及世界市場;三、台灣的經濟規模甚小,不能擺脫出口導向的經濟形態,必須與全球分工鏈聯結,也就無法與中國大陸切割;四、台灣是自由民主體制,不能阻禁人民以兩岸為生涯平台。也就是說,「開放」是台灣唯一的生路,而台灣的政經「改革」亦應以「開放」為指向。



台灣真正的危機是:已無可能阻禁人員及資金向外流,十餘年來卻又設下種種障礙,阻禁外面的資源向內流。因而,台灣長期呈現資源外流的「出血」情勢,而不能形成「循環」;所謂「根留台灣」、「建設台灣為亞太平台」等思考,因而皆無實現的條件與憑藉。



是否開放陸生來台的爭議即是一例。台生赴大陸就學已無法阻禁,但民進黨卻全力阻擋陸生來台。大陸採認台灣學測成績讓台生免試入學,更針對台灣的「頂標生」,且以「國民待遇」准許台生考照及就業;相對而言,國民黨版的陸生政策則採「三限六不」,而民進黨更主張完全禁止。這就是「擋不住流出/只阻禁流入」的畸形政策。然而,陸生來台不止是「教育產業」的問題,更對兩岸交流的長期均勢,在人文上及政治上皆有極為重大的影響;只要檢視過去「僑生」返回居地後對台灣的回饋,即知陸生來台在社會及人文上所可能產生的重大意義。何況,鎖國政策必須鎖住兩頭才有用,豈能只鎖進不鎖出?



兩岸經濟協議(ECFA)又是鎖進不鎖出的一例。台灣在經貿上絕不可能與大陸切割,但長久以來,也只見台灣的資源流向大陸,而台灣卻對台資、外資漸漸失去扎根的誘因,對陸資更是敬謝不敏,包括曾經長期禁阻陸客來台觀光。這是「出血」,而無「循環」,且禁阻「循環」。



一般人只見到ECFA「向外流」的部分,例如減免關稅,當然有利於台企台資與大陸來往;卻未能注意,ECFA「向內流」的效應,這是因為改善了台灣的投資條件,使得台資、外資及陸資皆有更大的誘因在台灣投資,亦即有利於「根留台灣」。民進黨在經貿方面的「鎖國政策」,也一直是鎖進不鎖出;八年執政使兩岸經濟依存大幅提高,但對「根留台灣」及「防止台灣邊緣化」卻拿不出對策。民進黨反對ECFA,就某種意義而言,其實就是反對改善「根留台灣」及「將台灣建設為亞太平台」的客觀條件。



面對全球化及區域經濟組織東協加N,面對台灣必須與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及世界市場的中國「和平發展」,台灣必須「改革開放」。開放當然會有一定程度的痛苦,但不開放就不可能鍛鍊台灣自己的競爭力,亦不能維持台灣對全球資源的吸引力。開放,是為了提升「根留台灣」的條件,而陸生來台及ECFA等政策,皆是為了迎對「開放」,而必須有所作為的「改革」。



鎖國政策不可行,而「只鎖進/不鎖出」的鎖國政策尤其不可行。民進黨的這一套鎖國政策,恐將眼看著台生更流向大陸,台資更流向大陸;而只能以「弱勢產業代言人」的角色欺蒙群眾,坐視台灣一步一步趨向邊緣化。可以斷言,民進黨愈這麼幹,愈留不住台生,愈留不住台商;因為人才和資金不會守在競爭力日弱、吸引力日竭的下沉社會。「開放」必有痛苦,「改革」才有希望。



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引擎口訣是「解放思想」,何妨借此四字勉民進黨?



【2010/04/22 聯合報】@ http://udn.com/

歐巴馬給雙英會的啟示 【聯合報╱王文華】 2010.04.24 01:38 am

王文華:歐巴馬給雙英會的啟示




【聯合報╱王文華】 2010.04.24 01:38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556619.shtml



在馬總統跟蔡主席辯論前夕,歐巴馬對待對手的風格,可以給雙方陣營和所有觀眾一些啟發。



一、對手也是人。我們習慣把敵人妖魔化,但這只凸顯了自己的心虛。歐巴馬一向把對手當人,於是有人的稱呼。在總統大選辯論中,希拉蕊和馬侃都用第三人稱「他」或「歐巴馬參議員」來稱呼就站在旁邊的歐巴馬。但歐總是用「你」、「希拉蕊」、「約翰」稱呼對手。從觀眾看來,歐巴馬的親切稱呼和直接對話不僅和善,而且自信。



二、對事不對人。對手是人,但辯論的內容是事,所以人身攻擊不會傷到對方,只會凸顯自己小器。競選期間,當媒體爆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裴林十七歲的女兒未婚懷孕時,歐巴馬不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用同理心說:「我媽媽懷我時也只有十八歲。」



三、不要戴帽子。政治宣傳的技巧之一是斷章取義,把小事放大。但這只能迷惑少數人,明眼人一看就反感。希拉蕊在一場辯論中說:「歐巴馬參議員,要跟你直接了當地辯論真的很難,因為你從來不為你在參議院投的任何一票負責。」這帽子太大,還不待歐巴馬反駁,現場觀眾就噓斷了希拉蕊的講話。



四、不要逃避問題。當記者在不同場合問希拉蕊是否後悔2003年投票贊成美國入侵伊拉克,希拉蕊拐彎抹角說「我後悔布希總統用不實資訊誤導我們」、「當時我贊成入侵是基於美國的長期利益」、「如果那時有今天的資訊,我當然不會投贊成票」。她說得也沒錯,但聽起來就是在逃避問題。



五、尊重對方的時間。希拉蕊令人敬佩的是在敗給後輩歐巴馬後,優雅地接受國務卿職位,並給歐巴馬絕對的尊重。今年二月,當得知老公因心臟病被送進手術房,她仍出席與歐巴馬的周會,並靜靜聽總統把話講完。她的專機在中東故障,她甚至改搭軍機,只為了趕回來參加與總統的周會。



六、強力反擊。真理要愈辯愈明,當然不能一味客氣。碰到對方說錯或扭曲,還是要冷靜清楚地反擊。馬侃在辯論中說歐巴馬的政策將使中小企業主付更高的稅,因而無法實現美國夢。多大的帽子!歐巴馬立刻說:「我想馬侃參議員可能看了太多自己的競選廣告,把我和他政策搞混了。」然後解釋兩人的不同點,以及他的政策並不會增稅。



七、可以贊同。辯論雙方若都服從理性,而非意識形態,不可能每一個論點都不同。歐巴馬和馬侃辯論時,適時會同意馬侃的論點。黨棍聽起來會覺得刺耳,但內行人反而更會對歐的客觀產生敬意。



八、有點幽默感。政治辯論當然應該嚴肅,但適度的幽默可以展現出當事人的風采。民主黨辯論時,主持人問希拉蕊,「民調顯示選民認為歐巴馬比較親切,容易喜歡,你對此有何感想?」希拉蕊故做委屈地說:「這民調太傷感情了!他的確非常討人喜歡,但我也沒那麼差吧!」一旁的歐巴馬立刻俏皮地說:「其實你也很討人喜歡,希拉蕊!」民眾要看的是這種即席的、互動的機智或真情,而不是看雙方把已經講過千百遍的論點再念一遍!



我期望周日看到一場精彩的辯論,更期望看到不同以往的,對待異己的方式。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