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我和內人秋月上星期去重慶武漢三峽旅遊,剛回來台北。這幾天不使用電腦,不上臉書,對不起沒有對好朋友的貼文按讚。 讀報知道美國民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獲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說:「巴布‧狄倫擁有偶像地位,為當代樂壇注入深遠影響。」;瑞典學院院長丹紐斯(Sara Danius)說,「希望」這個決定不會遭受抨擊。「巴布‧狄倫當然夠格拿這個獎。他是偉大的詩人,是英語傳統裡的偉大詩人。54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此,他不斷重塑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身份。」 記得約五十年前我在美國讀書時,巴布‧狄倫(Bob Dylan)寫了許多反戰的歌曲,他自己唱,別人也唱,風靡全國,特別是年輕人為之著迷不已。 我找出一篇舊文〈為了兩岸自由民主和平發展,愛盟努力向前走〉,當中有一段文字記述了有關1960,70年代美國正陷入越南戰爭的苦戰中,全國反越戰運動正炙;Bob Dylan等民歌手的反戰和民權運動歌曲歌聲,喚起美國青年學生帶頭反越戰,促使了人民公共覺醒的大規模反戰運動,最後,在1975年越戰終於結束。我把這段記述文字,重新貼在這裡: 越南戰爭從1959開始到1975結束,長達16年,為南越及美國對抗共產主義的北越的一場戰爭。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死傷慘重,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先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接著約翰甘迺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到林登·詹森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森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北越軍和南越共軍最終打敗了南越政府軍隊,攻佔了全越南。 1964反越戰運動在美國的大學校園開始,主要由大學生、嬉皮士、民歌手、以及婦女、母親們…等帶頭反抗。標榜愛和平反傳統的嬉皮士也在這時出現,成為短暫的風尚;我剛到美國下飛機第一站是舊金山,朋友就帶我去灣區看許多頭戴鮮花愛和平的嬉皮士,我第一次聽到反戰民歌” 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後來發覺反戰歌曲全國傳唱,處處可聞,例如Bob Dylan 的Blowing in the Wind, Pete Seegee唱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Joan Baez唱Song of Peace, Swing Low, Sweet Chariot……等,都充滿人道悲憫的精神,動聽感人。美國許多民歌手以『社會良心』為己任,他們所寫所唱反應抗議當時社會的『不公義』,他們基本上反對戰爭,反對權威,關懷窮人。Woody Guthrie、Peter Seeger、Bob Dylan、Joan Baez…將民歌深入了美國的生活與文化之中。1960、70年代民歌手成了『抗議』的象徵與代言人,民歌變成青年反抗政府的一項武器,青年們不忍看見越戰造成的無謂死傷,高聲訴求「愛與和平」,拿起吉他唱出自己的聲音。後來由於越南戰爭不斷升級,公共覺醒增長以及各種不同的反戰組織參與運動,反戰成為大規模的全國運動。1971美國已陷入越戰苦戰中;同年美國軍事情報專家Daniel Ellsberg將美國國防部機密文件《美國-越南關係,1945-1967:一份國防部預先研究》洩露給紐約時報,紐約時報將其全文發表,引起公眾廣泛關注。全國眾多團體參加反越戰,媒體也反對,成為風潮。終於在1973年1月,美國簽署《關於在越南戰爭結束,恢復和平協定》;3月,美軍完全從南越撤出。1975年4月,北越攻佔西貢,南越政權覆滅,越南戰爭結束。1976年1月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越南統一。 這件事給我大震撼,看到美國的青年和婦女激烈反戰,聽到到處反戰民歌傳唱。對於參加越戰美國有鴿派和鷹派的強烈爭辯,我們在報紙和電視媒體上經常可看到反戰的消息,我自己也常問為何美國要捲入此無謂的戰爭中?我一直是和平的信仰者,愛好者,應與在留學時深受和平反戰運動影響有關。和平終究是人類的願望,當年美國青年學生帶頭反越戰,促使了人民公共覺醒的大規模反戰運動,終於結束了越戰。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330924436919170&id=10000004878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