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歷史二次來敲門

歷史二次來敲門
【聯合報╱張作錦】
2008.04.03 03:22 am

公元2000年大選,陳水扁當選總統。台灣選民依靠初創未久的民主制度,第一次用公民投票使政黨輪替。在這個中國數千年未有的新局之下,陳水扁只要稍稍向前多走一步,就有機會成就一個千秋萬世之業──打造台灣成為亞洲新興樂園,讓2300萬人安享自由與富足,進而影響大陸,並協同大陸齊步發展,最後使全中國人在精神與物質兩方面同時「大國崛起」。
想想看,那是何等的輝煌,何等的格局,何等的教人嚮往。
這個念頭是「自視過高」或「所望過奢」嗎?應該不是。八年前的台灣,有這樣的能力和地位。
以言經濟發展:蔣經國留下的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且常為「龍頭」。國民所得一萬數千美元,進出口貿易活絡,外匯存底豐厚,隱隱然居東亞經濟圈樞紐。雖經李登輝「黑金政治」與「戒急用忍」的斲傷,但基本上尚元氣未損。
以言民主政治:由於蔣經國自身的儉樸節約,又有高級官員如李國鼎、孫運璿等人清廉自持的影響,台灣的政治相當清明。蔣氏晚年解除戒嚴、開放黨禁與報禁,李登輝樹立了總統直選,陳水扁完成了政黨輪替,台灣的民主制度至此已燦然大備。
以言教育文化:蔣氏父子當國,一向重視教育文化。除了一批高級知識分子隨政府遷台,為高等教育注入活力、奠定基礎外,在國力尚稱勉強時,就開辦九年國民教育。且鼓勵青年出國深造,為國家厚植知識力量。在大陸以「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手段摧殘中國文化時,台灣以中華文化傳承人自居,致力文化的保存與發揚,留下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以言對外關係:自退出聯合國以來,台灣在國際上的處境逐漸困難。幸而台灣戮力經濟發展,以貿易和各國保持往來,使國際空間不致萎縮。美國因為全球布局的考慮,與台灣尤稱關係密切。至於在大陸方面,自蔣經國開放老兵返鄉探親,兩岸關係即行突破。李登輝任內制訂《國家統一綱領》,並由海基與海協兩會開始會談,兩岸和平架構已基本成形。後雖因李氏的「兩國論」而掀起風波,但大體尚屬滯而未僵。
公元2000年「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陳水扁,如能認清環境,秉持責任,懷有雄心,在台灣既有的基礎上,賡續經濟建設,充實國家力量,使台灣在國際上更站穩腳步。同時把民主政治再向前推展,使之益發成熟、耀眼。這樣一個在大陸外圍的台灣,對大陸同胞該有多少吸引力,對大陸當局該有多少啟發性。我們可以相信,一個民主、理性而自信的台灣,必能加速大陸政治改革的進程。再者,八年前的大陸,尚未成為經濟大國,台灣的資金和技術還受到重視,那時台灣如能以開放的態度,更加深入參與大陸的發展,今天必可乘勢與大陸一同崛起。
可惜陳水扁見不及此,他只看到個人的、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以貪腐的本質、民粹的手段,沉淪了台灣,也毀敗了自己。
2008年,歷史再給台灣一次機會,這回天將降大任於馬英九。誠然,今天的台灣已非八年前可比,而是百孔千瘡;但台灣居民望治心切,會給馬氏各種支持,而大陸也對他寄以厚望,只要他內修政、經,外重睦鄰,與大陸和平共榮,一起發展,這不僅是2300萬台灣同胞之福,也是13億中國人共同的期望。若是馬英九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有人認為不難拿到諾貝爾和平獎。諾獎餘事也,更重要的是大中華的萬世基業。
這是歷史又一次莊嚴的召喚。傳呼快馬迎新月,英九!你準備好了嗎?
【2008/04/03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