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希望地圖》看見郝明義 看見燦爛星圖



希望地圖》看見郝明義 看見燦爛星圖
引用自 【聯合報╱陳宛茜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260062.shtml
2008.03.17 02:38 am

郝明義性格中帶有一股北方人的「激越之情」。他不好意思地說,這不是「俠氣」,應該是「魯莽」才對。攝影/林俊良
郝明義讓人想起,武俠小說「四大名捕」裡那位其實相當多情的「無情」。他足智多謀,以輕功見長,總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躍起,達到令人驚奇的高度;讓人總是忘了,他其實是坐在輪椅上的。
一個想法
匯集300萬個希望
總統大選前三周,媒體上塞滿了政治語言,一封邀請函選在這時候安靜地送進記者的信箱:「讓我們,抱著希望創造未來吧!」就這麼簡短的幾個字,郝明義說服了林懷民、幾米等五十六位各界人士,聯合發起「我們的希望地圖」網路拼圖活動。
從說服朋友到網站開張,郝明義只費了短短十八天,一毛錢也沒花。身為大塊董事長的他,在台北國際書展期間拋下工作,一一打電話或親身拜訪這五十六位不同年齡職業的新舊朋友,一遍又一遍講述自己的理念、聆聽他們的想法。
「其實,我拜訪的第一個朋友就否決了我的想法。他說有這麼多人沾惹政治了,郝明義你為什麼不好好做一個出版人呢?」
郝明義就是不放棄。他甚至飛車趕到中壢,在產房外找到正等待太太生產的網站設計者黃心健,清晰堅定地再說一遍自己的理念。然後兩人就在產房的病床上打開電腦討論,在呱呱的嬰兒哭聲中,欣喜等待另一個希望的誕生。
網站發表會上,郝明義發下豪語匯集三百萬個希望,拼成全球第一幅web2.0網路拼圖,然後申請金氏世界紀錄,「要找到一百五十萬人,每人提出兩個希望,也不是困難的事情吧。」
就算荒唐
也要投自己一票
這不是他第一次做被許多人認為是曲高和寡、螳臂當車、過度天真的「傻事」。因為妻子的曲折的求醫經驗,郝明義去年發起「ucare-icare讓好病人遇上好醫生」公益宣傳活動,當起醫院的志工顧問。
一個年過五十的中年人,怎麼還會有這樣的理想與熱情?郝明義說,青春期有兩件事深深影響他。
在韓國上華僑中學時,某次全班練習「開會」,郝明義提了一個案子,卻沒有人舉手贊成。他覺得尷尬,打算撤消這個提案,導師池復榮卻告訴他:「就算沒有一個人贊成你,你還是要為你自己的提案投一票。這是你自己的提案。」池老師的父親是韓國抗日名將池青天,她在中國度過童年。
「每當我興起什麼別人認為荒唐的念頭、或是沒法接受的構想時,總會有這個聲音提醒我。」
有一次全班出遊,遇到一個高大的醉漢對池老師說話不三不四,嬌小的池老師馬上揚手給他一巴掌。
這一巴掌像一粒種子,在郝明義心裡慢慢發芽、長成他一生奉行的一句話:「當你義無反顧,不論對方是何種龐然巨物,不論你多麼矮小,照樣可以迎面給他一巴掌。」
創業失敗
血本無歸債加債
努力扮演「公民」角色的郝明義,父母是山東人,一九四九年後離開山東到韓國定居;一九五六年,郝明義在釜山出生。
之後的故事就像是小說中必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主角。一歲時郝明義患小兒麻痺。父親為幫他治病、加上投資飯店失利,散盡家財,從百萬富翁變成華僑協會的帳房。初一時,郝明義母親逝世。
高中畢業後,為了擺脫「中國人在韓國只能開餐館」的命運,郝明義毅然決定隻身到人生地不熟的台灣求學。他的興趣是物理和數學,卻因誤會這兩種科系對身障者設限,選了台大商學系國際貿易組。
畢業後,郝明義面臨身障者就業的歧視,只得和朋友合夥開貿易公司。公司倒閉後,他回韓國想跑單幫還債,結果血本無歸、債上加債。好長一段時間,他不敢回家、在朋友家和廉價旅館之間輾轉流浪。
面對人生絕境,郝明義一咬牙,竟然決定斬斷後路、拋棄韓國居留權。因為拋棄居留權的華僑可多帶一些免稅行李,他把多帶免稅行李的權利轉賣、換來一張返台機票。定居台灣後,無意間接下翻譯工作進入出版界,人生從此柳暗花明。
像沖天炮
絕地突起放光芒
「現在的我肯定不敢這麼做!」郝明義回想隻身赴台求學、拋棄韓國居留權這兩件驚人之舉,不斷搖頭。他形容這是北方人的「激越之情」:「多一點理性的思考、穩當的想法,我就會留在原地。要飛越那麼遙遠的距離,我只能像一根沖天砲似地猛然拔起。」
就在邁入「知天命」的年紀後,這股「激越之情」又帶著他「像一根沖天砲似地猛然拔起」,還將這塊土地上的人一起拉到一個高度、看見燦爛星圖。
【2008/03/17 聯合報】@ http://udn.com/


希望地圖》政治之劍終出鞘
【聯合報╱陳宛茜】
2008.03.17 02:38 am

「很長一段時間,我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殘障。」郝明義回憶,第一次聽到有人當面叫他「瘸腿」,是大二在酒吧遇到一位學長衝他喊:「郝明義,你知不知道你是個瘸腿,連來酒吧也這麼囂張!」
他分析自己這種毫不自卑的性格,深受高中死黨的影響。這群哥兒們帶著郝明義泡吧、到海邊玩、做各種危險的事,「如果他們那時以異於常人的方式對待我,我可能一輩子都會用這個角度來看自己」。
郝明義覺得,對殘障最好的對待,就是「不歧視、也不保障」。他也以不談殘障、不和殘障者的活動扯上關係,當做他的主張。直到二○○一年受訪,他才驚覺台灣對身障者設限重重。他開始到廣青文教基金會當義工,「那時才發現,自己對身障問題實在迴避太久了。」
郝明義眼中,台灣是充滿包容力的可愛社會。他當上總經理後,一位韓國學長來信表達驚訝,「他說像我這樣的條件,在韓國、日本都不可能得到這樣的機遇!」他希望這個地方保持美好,而「政治」是最終無可迴避的問題。
一年多前,「不想再迴避政治」的想法在郝明義腦中點燃,逐漸沸騰成「再不做就會遺憾」的熱情。和五十六位朋友談完之後,他覺得一陣輕鬆,「幾十年來對社會政治的想法,統統從腦裡拉出來了!」
和政治之劍一起脫鞘的,是另一把塵封十八年的「阿鼻劍」。如今郝明義睡前一定寫一小段「阿鼻劍前傳」,在網上連載。這不僅是對漫迷的心意,也是郝明義錘鍊這十八年來對人世、佛法的體悟,為自己鑄造的一把心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