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全球資本主義的五大風險

全球資本主義的五大風險
【聯合報╱陳博志/台灣智庫董事長】
2008.10.20 02:03 am
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564948.shtml
全球經濟目前的根本問題不是次貸,而是過去幾十年支持全球資本主義發展的幾個因素,現在都成為風險來源,而可能使全球經濟不易再順利發展。
第一個因素是資金的自由移動,它原則上有助於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曾讓擁有資金的人可以賺更多錢,也讓缺乏資金的地方較易得到發展資金。然而就像水的流動一樣,流動的範圍愈大,波動就可能愈大。海洋的波浪必大於小池。十多年前我國在WTO談判中承諾要讓國際資金自由移動時,當時央行總裁梁國樹教授、王作榮教授、以及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就對資金自由移動的風險提出警告。東亞金融風暴之後,索羅斯和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都曾在專書中指出這種資金自由移動的傷害,這次金融風暴使各國更注意資金自由移動的風險,但我國政府和許多人卻仍沉迷在自由化和引進資金炒高股價的美夢中,而未思考外資進出所可能造成的波動和風險。
金融產品的創新和複雜化是國際金融發展的另一個因素,它有降低風險和活化市場的正面貢獻,但它也可能掩飾了風險,甚至因為在一個產品上虛構多層產品,將原來的資產變成好多倍的資產,而使信用總量及金融產業都過度膨脹。結果當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整個體系就幾乎要崩潰。這次全球嚴重的風暴就是這樣發生。前幾年發展國際金融而讓很多人羨慕的冰島,就因此要破產。然而我國卻仍在做國際金融中心的美夢。
這次金融危機即使不造成崩盤,全球經濟幾年內也很難好轉,因為上述兩個過去的金融趨勢和美國的貿易入超都無法持續下去。過去幾十年世界的第三個甚至是最重要的發展因素是美國的鉅額入超。東亞和其他開發中國家拚命增加生產,自己用不了可賣給美國,而美國則以發行更多美金,更多金融資產來支付給各國。如今美國若因金融變局而難再印這麼多鈔票和金融資產來買東西,也就是全球信用擴張的速度將減緩,全球每年就難再增加生產那麼多東西,全球經濟成長率也就必須下降。外國若不買更多美國的證券,美元將貶值,各國存在美國的錢受到折價損失。美國若不能繼續大幅舉債應付貿易入超,全球需求和其他國家的出超也只好縮減。說不定各國竟得拜託美國繼續印鈔票花錢以維持全球成長。
和這次風暴差不多同時發生的還有兩個因素的轉變。一是全球資源已漸不足以應付全球的生產,這已在全球暖化和原油等重要物資價格上漲中呈現,並將限制全球未來的成長。另一個轉變是近三十年來開發中國家和先進國家互補關係的終結。開發中國家參與國際競爭主要的途徑是替代原來先進國家生產的東西。這本來會對先進國家造成傷害。但由於開發中國家快速發展過程中需要很多先進國家的資本和技術,而且在產品替代過程中也使先進國家的物價和生活成本下降。因此過去三十年雙方呈現一種互利互惠的發展。
然而開發中國家已替代了大部分先進國家的勞力密集生產,能再替代的東西愈來愈少,再加上前述美國難再大幅入超等金融因素,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動力將趨緩。即使它們能再成長,也將生產更多自己要的資本財和原料,也就是以國內生產取代先進國家產品。所以雙方的互補關係將轉弱,替代關係增加。這在學理上將造成先進國家失業的增加以及工資的下降。而由於開發中國家人口眾多,很多人仍將失業或難有高生產力的工作,致使其所得難以提高,全球所得分配都將惡化,低工資的競爭也使很多企業的利潤下降或消失。這恰是馬克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預言,而這些現象前幾年已開始浮現,這次全球風暴可能使問題加速惡化。
我多年前就指出,發展知識經濟,生產別人不會生產的東西,才是在這全球化趨勢中維持國家發展的主要途徑,政府若還沉迷在和開發中國家合作以降低成本並享受互補之利益的想像中,而想和開發中國家建立比和先進國家更密切的合作,我們將難以發展,失業和所得分配的問題也將更嚴重。
【2008/10/20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