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兩岸警句:道路決定命運

兩岸警句:道路決定命運

《「連習會」四之三》
昨天上午李安獲奧斯卡金像獎,及昨天下午馬政府宣布核四訴諸公投的消息,幾乎淹沒了北京連習會的新聞,但並不能減損這場兩岸高峰會的意義。
行前,連戰方面一再強調此行只是「走春訪舊」,「不代表任何政黨或團體」;總統府方面則稱,馬總統對連戰此行「並未託付特定任務」,但對連戰此行以「民間身分」訪問大陸樂觀其成。「樂觀其成」一語,通常是用在局外人對局內人的祝福。
馬連二人如此定調雙方在「連習會」的關係,確非尋常。倘就消極面看,似顯示馬政府對此次連習會的創新與發展未抱太大期望;但若就積極面看,則連戰既擺脫了「代表馬政府或國民黨」的身分羈絆,也許就取得了自由發言的較大空間,而馬政府也可藉此對北京作出政治試探。
從昨日連習會公開的訊息看出,原來被認為將藉此會宣示重大兩岸政策綱領的習近平,竟只見寒暄及泛泛之論;非但未聞什麼創見,連中共十八大報告所言「探討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等議題亦未論及。相對而言,連戰的表述,如他自稱「不是為了一黨一己之私,一地一時之利」,反而說出了一些馬政府與北京當局皆不敢說或不便說的話,啟人深思。
連戰說,他認為,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及相關文件中提到的「探討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從兩岸現行規定出發」、「尋找一個中國的連結點」、「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等觀點,皆是「既正視現實,又高瞻遠矚的見解」,並表示對此「深有同感」。倘若連戰是以馬政府或國民黨代表的身分赴會,即不可能公開贊同此類觀點,也不會有如此發言的自由空間。
然而,再進一步,連戰則說,希望兩岸能從這些觀點上出發,展開探討,累積共識,「建立(尚未統一的)一種平衡、對等、有效的政治架構」。這是因為連戰先贊同了北京所稱「探討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及「從兩岸現行規定出發」等語,始能提出在兩岸「建立(尚未統一的)一種平衡、對等、有效的政治架構」。
兩岸的困局在於:北京的論述往往失諸空泛,例如「尚未統一」究何所指?「特殊情況」又作何論?因此台灣不願也不敢對這些空泛的論述提出落實的主張,以免墜入陷阱。例如,北京稱「探討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卻不能將此種「特殊情況」落實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平衡對等」的現實;又如,北京稱「從兩岸現行規定出發」,卻不能落實到「從兩岸現行憲法出發」的現實。因此,即使台灣不乏有人贊同「探討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之理念,卻很少有人對此一理念的落實懷抱期待。所以,對於北京的提議,台灣往往只知拒絕或擱置;但連戰此次則嘗試探究這些空泛概念的實際意義及如何落實。
連戰說:「歷史造成了一九四九年的兩岸當局互不隸屬,這是客觀的事實。」再稱:「在雙方的政治分歧仍然存在之際,我們(兩岸)一方面分工治理、相互尊重,一方面加強合作、謀求雙贏。」又稱:「在當前特殊情況下,兩岸對『一個中國』各有不同表述,但雙方完全可以『求一中架構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
北京常持「一個中國」的空泛主張,但連戰顯然認為,若不能在政治現實上釐清「一個中國的同與異」,則一切議題皆不可能落實。應可相信,在連習二人單獨會面的三十分鐘中,雙方可能有更直率的剖析。
連戰雖仍語帶保留,但其言論內容已是前所未有的直率與深入。連戰此行若是「馬英九的代表」,即不可能說得如此直白;而連戰是兩岸公認的可以信服的人物,亦為台灣泛藍主流的重要標誌,如今連戰坦率地表達了他的兩岸觀點,應可視為台灣民意的共識與底線,這是兩岸皆必須嚴肅正視者。連戰此行不代表馬政府,但其實有更大與更高的代表性。
客觀而論,北京當局可能並未預見也並不樂見連戰表達這類的觀點;但連戰既表達贊同習近平所說的「道路決定命運」,則兩岸的道路,應當即是「不為一黨一己之私,不為一時一地之利」的道路!

【2013/02/26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兩岸警句:道路決定命運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720814.shtml#ixzz2LxtItkSE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