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加入TPP:打造經貿自由島的關鍵一役

加入TPP:打造經貿自由島的關鍵一役
危機是轉機,危機也創造轉機。一個原本沒沒無聞,只有經貿專家聽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就在各國因應各自危機的考量下,一躍而上國際舞台,成為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互爭亞太經貿盟主的新戰場。尚未成形的TPP,對同是亞太重要一員,卻苦無入門之徑而有邊緣化危機的台灣,無疑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政府應以最大決心爭取加入,讓向外拓展、對內調整、打造經貿自由島畢其功於一役。
TPP是由APEC的四個成員新加坡、智利、汶萊及紐西蘭發起,一開始或是有感於APEC的鬆散與無為,而擬訂立一個具規範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二○○九年,著眼於金融海嘯後亞洲經濟發展利益及中國崛起的威脅,美國加入了談判,吸引了新成員,並主導了談判;今年APEC領袖會議舉行前夕,向來對自由貿易保守以對的日本,眼看韓國分與歐盟、美國簽署FTA及內部產業空洞化壓力,也宣布加入,使TPP因同時擁有全球第一、第三大經濟體而聲勢大增。
在美、日兩強推動下,已有十個成員、經濟規模占全球三分之一的TPP將加速發展,美國總統歐巴馬已表示,希望明年完成協議,勢將刺激亞太各國思考加入必要性。在此一情勢下,TPP不只是美國重新取得亞太經貿發言權的平台,更可能成為APEC區域內的小型世貿組織,向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邁進;它也使得亞太貿易發展體系,由現今中國大陸主導的「東協加一(中)」、「東協+三(中日韓)」、「東協加六(中日韓紐澳印度)」單核心,形成中、美分庭抗禮的雙軸心,未來是彼此制衡或融為一體,將影響亞太整合趨勢,目前中方雖不反對TPP,但也強調多邊性,顯示尚有後話;更重要的是,在美國主導下,TPP更可能成為新世代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平台,從傳統FTA聚焦的貨品貿易自由化,跨向環保、勞工及智慧財產權等規範,歐巴馬即明言,TPP不僅有潛力成為亞太地區模式,更能成為未來貿易協定模式。
由TPP的發展趨向可知,加入TPP對貿易依存度甚高的台灣經濟至關重要,其必要性主要顯現於三方面。第一是要擴張貿易,降低關稅、開放市場等自由化措施有利於台灣的產品出口,而可相對降低進口成本;經濟部長施顏祥即不諱言,因為成員間互相保護又相互開放,如果不能加入TPP,台灣會很辛苦。這原是台灣經貿戰略之一環,馬總統還成立FTA小組推動,但受限於台灣主權認定的國際現實而少有進展,而此一限制正是必須加入TPP的第二個原因。
依初始規劃,TPP是一以APEC成員為主體的開放性協定,使台灣擁有申請加入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儘管仍無法完全免除主權國家的干擾,但相較於逐一與各國洽商FTA、建立不同模式的複雜度與困難度,以及兩岸間對台灣參與國際經貿組織的共識不足,台灣參與TPP有既定的共同談判框架可循,並可同步開啟與十國的協商,效率高,可行性也高,實是突破台灣邊緣化困境的關鍵一役,不可輕縱。
第三個必要性則是台灣內部產業調整的急迫性。其實,加入TPP與推動FTA一樣,既希望他國對台灣開放市場,他國也會要台灣開放市場,其本質都是市場開放、產業調整的過程,所不同者在於不同的FTA有不同的開放程度,TPP的開放程度因高於一般FTA,而被視為高品質、高門檻的FTA,因而台灣能否加入,不完全受制於人,更是操之在己,一如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對台灣想加入TPP的質疑:「你們真的要加入?」這一問正問到了關鍵。
政府推動FTA多年,但並沒有相應的產業調整計畫及行動,FTA缺乏實質進展,豈僅是產業調整緩慢的結果,它更是產業發展怠速的原因。因此,政府加入TPP不能再流於空談,而應藉此集智集力,全盤規劃一個加速推動產業結構的計畫,打造台灣成為真正的經貿自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