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竹山的花衣裳
【聯合報╱歐銀釧】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READING/X5/4487673.shtml
2008.08.25 02:38 am
一位媽媽把她自己縫製的花布包送我,一朵朵花,綻放在手提袋上。她說:縫好久,一針一針的細細縫,把花縫進去了……
像雨後春筍一樣,蕃薯媽媽讀書會的媽媽們,在現場口述剛剛來到心裡的詩句。
「竹山清晨的微風,有茶的香味。」
「這是我縫的花布包,裡面有我昨夜的夢。」
「竹林裡,風和陽光追逐,我追風,陽光追我。」
詩句如春筍,在竹山鎮圖書館裡,一句句冒出來,從媽媽們的心裡冒出來。
夏日,一群愛讀書的媽媽們,延續十多年來的習慣,每周找個時間,一起讀書、寫作,我參與了這一堂課。
正是竹筍盛產,我來到這個季節,來到竹山,和讀書會的媽媽們採收這些源自心田的詩句。
這是七年前的邀約。七年前,我接到竹山鎮蕃薯媽媽讀書會會長楊秋桃的電話。她說,我們讀到《來自邊緣的故事》、《來自邊緣的陽光》、《時間的味道》等監獄寫作班的作品,分外感動,許多會員想和作者對話。
二十多位媽媽們搭飛機,從台灣跨海來到澎湖,學生驚喜萬分,沒有想到真有讀者讀了書,有些心得要和高牆裡的作者討論。
「請問,為什麼你寫大海寫得這麼好?」
「請問,如何尋找靈感?」
「請問,你最喜歡哪一本書?」
談起書裡的文句,大家好像是熟識的朋友一樣。
蕃薯媽媽讀書會的一位媽媽說:「九二一地震好恐怖,竹山也受傷了。許多中部的孩子一夜之間失去父母親,監獄寫作班每年出書的版稅,捐給這些孤兒。我們雖然不相識,但是,同為住在中部的人,心裡很感動……」
隔了好多年。去年年底,有位學生特別談到他最難忘的是,在高牆裡寫作,有「媽媽」讀者前來,那一張張慈祥的臉,像是黑暗中透過來的光,讓他永生難忘。如果再遇到這些媽媽,請代為致意。
我撥了一通電話給秋桃女士,轉達了那位學生的感想。秋桃說:蕃薯媽媽讀書會一直記得那天的討論,大家還持續的讀著。
我寄了《2008,在愛的時光》年曆筆記書給秋桃,代表學生謝謝她的關心。這本年曆筆記書裡是澎湖、桃園兩個監獄和桃園少輔院學生的詩句和繪晝。十年來,寫作班共捐出百萬元台幣,幫助澎湖奇比風災的農漁民和九二一地震災區的孩子。
「竹山從地震中站起來了。歡迎你來玩。」去年冬天,秋桃在電話裡邀約。於是,今年夏天,我到竹山拜訪蕃薯媽媽讀書會。新任會長洪明汝駕車載著秋桃和多位媽媽們到高鐵站來接我。多年未見,我們一眼就認出彼此。一位媽媽穿著自己縫製的花布衣,一位媽媽拿著自己做的花布包,大家談起多年前的相識相逢,歡喜的氣氛像花朵,綻放在每個人臉上。
來到竹山圖書館和讀書會的媽媽們分享讀書心得,大家嘗了我從澎湖帶來的落花生,想起那個到澎湖吹海風,看天人菊的夏天。
「寫作如同挖掘心裡的落花生。」我說:「每次我吃了落花生之後,總會有很多靈感。」
蕃薯媽媽們很有共鳴,開始即席朗讀來到心裡的詩句,也有媽媽們比較害羞,把詩句記在紙上,悄悄傳過來。
一位媽媽把她自己縫製的花布包送我,一朵朵花,綻放在手提袋上。她說:「縫好久,一針一針的細細縫,把花縫進去了。」我把寫著詩句的紙條,放進花布袋子裡。
「花生和蕃薯在泥土裡手牽手,一起穿過黑暗。」七年前認識的讀書會媽媽廖旦說了這麼一句詩。她說:「你的家鄉澎湖以落花生聞名,我的家鄉竹山以蕃薯著名。雖然澎湖和竹山隔著海,離得好遠,但是,花生和蕃薯是好朋友,他們都在泥土裡,悄悄生長,手牽手一起走。」
那天傍晚搭車回台北,秋桃買了六顆肉圓送行。她說,「這是竹山用糯米做的肉圓,特別Q;下一次,我們要搭火車到桃園來看寫詩的少年。」
帶著肉圓和那裝滿蕃薯媽媽讀書會詩句的花布包上了車。高鐵飛快,詩句在花布包裡跳躍。
打開布包,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新認識的字長出來了,一個接一個,像今年春天的竹筍。」打開另一張,娟秀的字寫著:「竹子的故鄉,心的居所。」
再打開一張,有媽媽寫著;「想問你的學生順子,怎麼會寫〈六月的山豬〉?我好喜歡,一直讀,都會背誦了,現在抄寫下來:六月,我要回玉里,山上的溪流有魚;六月,我要坐火車回花蓮;六月,山上的山豬正在狂吼。六月,我在回家的路上。這是最後一堂牆壁裡的寫作課,捨不得老師,捨不得同學……」
夕陽在窗外飄過,車子往台北飛馳。可是,每一句來自媽媽們寫的詩句和話語都像綠色的波濤,帶我往回,往竹山飛跑。
半個月後,我接到竹山鎮蕃薯媽媽的包裹,打開來,是一件花衣裳。有如那個大家一起寫詩的下午,花衣裳上面的一朵朵花又把那個時光帶回來了。
「花生和蕃薯在泥土裡手牽手,一起穿過黑暗,看見花。」蕃薯媽媽朗讀的詩句再度響起。
【2008/08/25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祖父念念日本情人
祖父念念日本情人
【聯合報╱王自來】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READING/X4/4487652.shtml
2008.08.25 02:38 am
那日本女孩溫柔體貼,兩人相處日久,情愫暗生,誰也不知道是何時開始的?又是如何開始的?兩人已默默地互許終身了…
照片看又看圖/Tony
祖父有一個很舊的皮夾,裡頭有一張照片。那張黑白照片,應是相當有歷史了,不但早已泛黃,連照片也已褪色,只能依稀看出一個穿和服的女子,但面目已十分模糊。
他生前摩挲照片 往生後隨著入棺
祖父常會一個人坐在客廳一隅發呆,然後取出皮夾,拿出照片看著,用手掌輕輕摩挲著,嘆口氣,再收起來。我問他,那是誰的照片?他只是笑笑不答。
祖父過世時,祖母整理他的遺物,等祖父淨好身體,換上壽衣入棺後,祖母拿起那舊皮夾,審視一下那張照片,確定還安然地放在皮夾中,才把皮夾放進祖父的衣袋裡。
我好奇地問祖母,那皮夾中照片的女人究竟是誰?祖母默然許久,才告訴我那張照片的事。
祖母說,祖父三歲喪父,七歲喪母,是由大他二十多歲的哥哥撫養長大的。當時,祖父的嫂嫂對祖父並不好。因為在那物資極度匱乏的時代,要養活一家人已很不容易,他嫂嫂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當年祖父年紀小,耐不住嫂嫂的冷言冷語,就一個人偷偷地跑上船,莫名其妙地被載到日本。
由於祖父是偷渡客,而且未成年,只能偷偷地到處打工;也因沒有居留權,不能工作或求學。
後來祖父被一家日本料理店收留,白天在店裡工作,夜裡就在店裡睡覺。雖然他一樣也有做不完的工作,但少了一個嘮叨的聲音,工作起來就舒坦多了。
與日本女孩戀愛 反對中被遣回台
那家料理店的老闆,有一個女兒,年紀與祖父相仿,兩人平時就玩在一起,感情倒也融洽。當祖父有了病痛,幾乎都由那個女孩照顧他。那日本女孩溫柔體貼,兩人相處日久,情愫暗生,誰也不知道是何時開始的?又是如何開始的?兩人已默默地互許終身了。
二次大戰前的日本人自視甚高,看不起台灣人,更何況祖父當時只是一個貧無立錐、身無分文的孤兒,那女孩的父母,自然不會同意這樁婚事。所以當他們的戀情曝光,女孩的父親十分震怒,不知道用了什麼管道,就把祖父給遣回台灣。
那時正逢二次大戰,烽火連天,祖父因此無緣再和那日本女孩見面,只有留著她的照片,聊慰餘生。他後來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祖母;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就結婚了。婚後,祖母才知道祖父的這段故事。
我問祖母,為什麼肯容忍祖父心中藏著其他女人呢?祖母笑著說:「我要計較什麼?畢竟這四十多年來,與他同甘共苦、日夜廝守的人是我,不是她呀。」
她頓了一下又說:「現代的人常想爭取愛、爭取心、爭取很多感情的東西,到頭來,卻往往忽略了愛一個人,就是希望他幸福快樂。我讓你阿公去緬懷他的不幸、緬懷他的缺憾,可以安穩他的心,又何必剝奪他的懷念呢?這不僅會讓他感覺對那女孩的虧欠,相思也會更深,最後可能鬱鬱而終。」
有妻子還想戀人 祖母問誰最幸福
「可是,看著自己的伴侶,想念著前任女友,是誰也無法忍受的。」我還是無法了解祖母的想法。祖母竟笑著問我:「你說,阿公、我和那日本女孩,誰最幸福?」
祖父離開初戀情人,娶了祖母;而祖母雖嫁給祖父,但丈夫心繫別人;那日本女孩最終與情人分離,如此看來,我很難判斷他們三人誰最幸福。
祖母說:「你反過來想想,我嫁給了我喜歡的人,和他廝守終身;你祖父有一個可以懷念的情人,以及一個愛他的妻子;而那個日本女孩,有一個終身對她念念不忘的情人,大家不是都很幸福嗎?」
祖母又說:「現在的人一談起愛情,就是占有,不但要占有他的人,還要占有他的心,甚至控制他的行為、他的想法,不給他自由的空間,卻不知,這樣的愛,反而會讓心愛的人痛苦,這就不幸福了。」
那張褪色的照片,如今應該早已隨著祖父的屍體腐化了,可是,他們那段刻骨銘心的愛,卻一直留存我心中。
【2008/08/25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王自來】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READING/X4/4487652.shtml
2008.08.25 02:38 am
那日本女孩溫柔體貼,兩人相處日久,情愫暗生,誰也不知道是何時開始的?又是如何開始的?兩人已默默地互許終身了…
照片看又看圖/Tony
祖父有一個很舊的皮夾,裡頭有一張照片。那張黑白照片,應是相當有歷史了,不但早已泛黃,連照片也已褪色,只能依稀看出一個穿和服的女子,但面目已十分模糊。
他生前摩挲照片 往生後隨著入棺
祖父常會一個人坐在客廳一隅發呆,然後取出皮夾,拿出照片看著,用手掌輕輕摩挲著,嘆口氣,再收起來。我問他,那是誰的照片?他只是笑笑不答。
祖父過世時,祖母整理他的遺物,等祖父淨好身體,換上壽衣入棺後,祖母拿起那舊皮夾,審視一下那張照片,確定還安然地放在皮夾中,才把皮夾放進祖父的衣袋裡。
我好奇地問祖母,那皮夾中照片的女人究竟是誰?祖母默然許久,才告訴我那張照片的事。
祖母說,祖父三歲喪父,七歲喪母,是由大他二十多歲的哥哥撫養長大的。當時,祖父的嫂嫂對祖父並不好。因為在那物資極度匱乏的時代,要養活一家人已很不容易,他嫂嫂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當年祖父年紀小,耐不住嫂嫂的冷言冷語,就一個人偷偷地跑上船,莫名其妙地被載到日本。
由於祖父是偷渡客,而且未成年,只能偷偷地到處打工;也因沒有居留權,不能工作或求學。
後來祖父被一家日本料理店收留,白天在店裡工作,夜裡就在店裡睡覺。雖然他一樣也有做不完的工作,但少了一個嘮叨的聲音,工作起來就舒坦多了。
與日本女孩戀愛 反對中被遣回台
那家料理店的老闆,有一個女兒,年紀與祖父相仿,兩人平時就玩在一起,感情倒也融洽。當祖父有了病痛,幾乎都由那個女孩照顧他。那日本女孩溫柔體貼,兩人相處日久,情愫暗生,誰也不知道是何時開始的?又是如何開始的?兩人已默默地互許終身了。
二次大戰前的日本人自視甚高,看不起台灣人,更何況祖父當時只是一個貧無立錐、身無分文的孤兒,那女孩的父母,自然不會同意這樁婚事。所以當他們的戀情曝光,女孩的父親十分震怒,不知道用了什麼管道,就把祖父給遣回台灣。
那時正逢二次大戰,烽火連天,祖父因此無緣再和那日本女孩見面,只有留著她的照片,聊慰餘生。他後來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祖母;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就結婚了。婚後,祖母才知道祖父的這段故事。
我問祖母,為什麼肯容忍祖父心中藏著其他女人呢?祖母笑著說:「我要計較什麼?畢竟這四十多年來,與他同甘共苦、日夜廝守的人是我,不是她呀。」
她頓了一下又說:「現代的人常想爭取愛、爭取心、爭取很多感情的東西,到頭來,卻往往忽略了愛一個人,就是希望他幸福快樂。我讓你阿公去緬懷他的不幸、緬懷他的缺憾,可以安穩他的心,又何必剝奪他的懷念呢?這不僅會讓他感覺對那女孩的虧欠,相思也會更深,最後可能鬱鬱而終。」
有妻子還想戀人 祖母問誰最幸福
「可是,看著自己的伴侶,想念著前任女友,是誰也無法忍受的。」我還是無法了解祖母的想法。祖母竟笑著問我:「你說,阿公、我和那日本女孩,誰最幸福?」
祖父離開初戀情人,娶了祖母;而祖母雖嫁給祖父,但丈夫心繫別人;那日本女孩最終與情人分離,如此看來,我很難判斷他們三人誰最幸福。
祖母說:「你反過來想想,我嫁給了我喜歡的人,和他廝守終身;你祖父有一個可以懷念的情人,以及一個愛他的妻子;而那個日本女孩,有一個終身對她念念不忘的情人,大家不是都很幸福嗎?」
祖母又說:「現在的人一談起愛情,就是占有,不但要占有他的人,還要占有他的心,甚至控制他的行為、他的想法,不給他自由的空間,卻不知,這樣的愛,反而會讓心愛的人痛苦,這就不幸福了。」
那張褪色的照片,如今應該早已隨著祖父的屍體腐化了,可是,他們那段刻骨銘心的愛,卻一直留存我心中。
【2008/08/25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大哥耀東 【聯合報╱郭冠英/作家(台北市)】
大哥耀東
【聯合報╱郭冠英/作家(台北市)】 2008.08.23 02:47 am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485953.shtml
蔣經國把他找去,滿臉寒霜;後來做結論時卻說:該部長之報告大體正確…趙耀東鼓勵「反對趙耀東」,迎接下一世紀。
趙耀東在美國參觀福特汽車廠時,就有一個心願:「假如我能替中國辦一個大廠,我這一生死都瞑目。」他感激蔣經國,他讓他辦成了中鋼。
他感激蔣經國 ,他讓他辦成中鋼
蔣經國要他去做經濟部長,他其實想建國宅、做捷運、辦個大汽車廠。他說:「我一上任,就擋下了繼任者人選,總統要我挽救兩民營公司,我反對。有一次,蔣經國真發脾氣了。他把我找去,滿臉寒霜,也不正視我。說:『你為什麼反對物價管制?』我就與他分析說,物價管制是違反自由化、國際化的原則,我們不能以大陸失敗的經驗來強套到現已經濟富裕的台灣。以前那麼大的人口,外匯只有一點點(好像是三億美元),現在台灣外匯很多,不會引起惡性通貨膨脹。若我們還是以物價督導會報的政策來辦事,米價高了就拋米,低了就買,會打壞經濟規律,不利經濟發展。」
「後來在中常會,谷正綱說:『部長,你別忘了你是中華民國的部長。中華民國行三民主義,不要做了資本主義及外國人的部長。』蔣經國做結論時卻說:『自由化,國際化也是世界潮流,該部長之報告大體正確,是否就讓他做做看?』」
「但蔣也講我:『你只懂經濟,不懂政治。』我說你找我來,本來就是因為我懂經濟啊!」
後來他倦勤,俞國華到山上來找他,說:「經國先生身體不好,隨時會走,你就不要給他添憂,維持個樣子吧!」
趙耀東家是江蘇的鹽商,其父趙隸華是國民黨CC派大將。辦中鋼時,介紹信「牛鬼蛇神,多如牛毛」,趙耀東全擋下來,他的世伯罵他:「你父親的優點你都沒有,缺點你都有。」
受中西教育洗禮 待員工如親人
趙耀東受中西教育兩極洗禮,他及中鋼的那批老幹部,可說是中國最優秀的一批知識份子。他們生長在戰亂流離的環境,深具「士不可不弘毅,以天下為己任」的意識。他問新進的年輕人:「你希望中鋼未來成為什麼樣的公司?」「你希望你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待員工親如父子,又如兄弟。他找了劉曾适、傅次韓、金懋暉、向傳琦等人來,以廠為家,致力建造了一個乾淨公平的工作環境。
當然,中鋼的成功,從蔣經國、馬紀壯到趙耀東以下的歷任董事長都有貢獻,我們不能為了討厭現在的政經亂狀,就過分的以古貶今。中鋼一切都有制度,大陸需鋼孔急,世界鋼價上漲,中鋼的盈餘分紅自然大增,因此苛責林文淵並不合理。趙說不能拿他當年的草創待遇與今天來相比。十七年前他就鼓勵中鋼「反對趙耀東」,以迎接下一世紀。
趙耀東在八○年代還與陳立夫共同提案,貸款一百億美元給大陸從事經濟建設。如果當時蔣經國採此議,今天大陸浦東等經濟特區全是我們的了。當年大汽車廠能建成,今天大陸的市場不可限量。
很早就說要三通 「說的是宏觀經濟」
很早趙耀東就說要三通,他朋友說不可,如此台灣的航運就完了。趙耀東說:「我說的是macro宏觀經濟,你說的是micro微觀。」
趙耀東守著妻子失智的最後日子,身心俱疲。妻逝那天,他下樓要去散步,我陪他。他沒去常走的內湖大湖公園,反去民權東路走,走到民權隧道,他說可以回去了,我把他拉過來,按著他手在隧道口的牆上說:「Touch down,達陣。」
【2008/08/23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郭冠英/作家(台北市)】 2008.08.23 02:47 am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485953.shtml
蔣經國把他找去,滿臉寒霜;後來做結論時卻說:該部長之報告大體正確…趙耀東鼓勵「反對趙耀東」,迎接下一世紀。
趙耀東在美國參觀福特汽車廠時,就有一個心願:「假如我能替中國辦一個大廠,我這一生死都瞑目。」他感激蔣經國,他讓他辦成了中鋼。
他感激蔣經國 ,他讓他辦成中鋼
蔣經國要他去做經濟部長,他其實想建國宅、做捷運、辦個大汽車廠。他說:「我一上任,就擋下了繼任者人選,總統要我挽救兩民營公司,我反對。有一次,蔣經國真發脾氣了。他把我找去,滿臉寒霜,也不正視我。說:『你為什麼反對物價管制?』我就與他分析說,物價管制是違反自由化、國際化的原則,我們不能以大陸失敗的經驗來強套到現已經濟富裕的台灣。以前那麼大的人口,外匯只有一點點(好像是三億美元),現在台灣外匯很多,不會引起惡性通貨膨脹。若我們還是以物價督導會報的政策來辦事,米價高了就拋米,低了就買,會打壞經濟規律,不利經濟發展。」
「後來在中常會,谷正綱說:『部長,你別忘了你是中華民國的部長。中華民國行三民主義,不要做了資本主義及外國人的部長。』蔣經國做結論時卻說:『自由化,國際化也是世界潮流,該部長之報告大體正確,是否就讓他做做看?』」
「但蔣也講我:『你只懂經濟,不懂政治。』我說你找我來,本來就是因為我懂經濟啊!」
後來他倦勤,俞國華到山上來找他,說:「經國先生身體不好,隨時會走,你就不要給他添憂,維持個樣子吧!」
趙耀東家是江蘇的鹽商,其父趙隸華是國民黨CC派大將。辦中鋼時,介紹信「牛鬼蛇神,多如牛毛」,趙耀東全擋下來,他的世伯罵他:「你父親的優點你都沒有,缺點你都有。」
受中西教育洗禮 待員工如親人
趙耀東受中西教育兩極洗禮,他及中鋼的那批老幹部,可說是中國最優秀的一批知識份子。他們生長在戰亂流離的環境,深具「士不可不弘毅,以天下為己任」的意識。他問新進的年輕人:「你希望中鋼未來成為什麼樣的公司?」「你希望你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待員工親如父子,又如兄弟。他找了劉曾适、傅次韓、金懋暉、向傳琦等人來,以廠為家,致力建造了一個乾淨公平的工作環境。
當然,中鋼的成功,從蔣經國、馬紀壯到趙耀東以下的歷任董事長都有貢獻,我們不能為了討厭現在的政經亂狀,就過分的以古貶今。中鋼一切都有制度,大陸需鋼孔急,世界鋼價上漲,中鋼的盈餘分紅自然大增,因此苛責林文淵並不合理。趙說不能拿他當年的草創待遇與今天來相比。十七年前他就鼓勵中鋼「反對趙耀東」,以迎接下一世紀。
趙耀東在八○年代還與陳立夫共同提案,貸款一百億美元給大陸從事經濟建設。如果當時蔣經國採此議,今天大陸浦東等經濟特區全是我們的了。當年大汽車廠能建成,今天大陸的市場不可限量。
很早就說要三通 「說的是宏觀經濟」
很早趙耀東就說要三通,他朋友說不可,如此台灣的航運就完了。趙耀東說:「我說的是macro宏觀經濟,你說的是micro微觀。」
趙耀東守著妻子失智的最後日子,身心俱疲。妻逝那天,他下樓要去散步,我陪他。他沒去常走的內湖大湖公園,反去民權東路走,走到民權隧道,他說可以回去了,我把他拉過來,按著他手在隧道口的牆上說:「Touch down,達陣。」
【2008/08/23 聯合報】@ http://udn.com/
「拾穗」 美在艱難中頑強存活的意志
「拾穗」 美在艱難中頑強存活的意志
【聯合報╱蔣勳】2008.08.23 02:47 am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485939.shtml
去新竹北埔的路上看到今年第二期的稻作剛剛插秧,錯落的山巒間,新綠的秧苗在平整方正的水田裡映著日光閃亮。
大約七、八千年前,人類陸續從狩獵遊牧轉移到農耕的產業,懂得把一粒種子放進土裡,等待它發芽,可以結出更多種子。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中國黃河岸邊的半坡遺址,都有農耕產業穀物的遺存。長達數千年,米、麥、五穀成為人類賴以維生的主食,農業的土地倫理也規範了許多民族的道德規律、成為千千萬萬庶民世世代代賴以維生的生活哲學與生命信仰。
一粒種子一份智慧
孔子一生不斷講述的「仁」這個字,其實就是「種子」。民間的口語依然說「瓜子仁」、「杏仁」;「仁」正是種子硬殼包裹下那一點蘊藏生命的部份。孔子解釋「仁」是「生生」酖酖生命要生長酖
酖具體詮釋了觀察種子發芽的農業經驗與智慧。
猶太民族的「舊約」「新約」也時時善用農業經驗的智慧,例如「一粒麥子若是不死,就只是一粒麥子;掉在地裡死了,就生出許多麥子來。」農業已經不只是產業,農業經驗成為觀察生命現象的智慧。
舊約故事路得拾穗
舊約「路得記」第二章裡說了一個古老的故事──伯利恆收割大麥的時候,來了異邦的女人「路得」。路得要養活婆婆,只好到別人田裡,跟在收割的人身後拾取麥穗。一個名叫「波阿斯」的大地主,就跟路得說:妳不要到別人田裡拾麥穗,我的僕人在哪塊田收割,妳就跟在他們後面拾穗,我已吩咐僕人不可欺負妳、不可羞辱妳、不可喝叱妳,妳要是渴了,他們會給妳水喝。
這一段「聖經」的故事是米勒舉世名作「拾穗」(Des Glaneuses)的來源。
農業生活慷慨分享
古老的農業經驗,古老的農業智慧,藉著很容易聽懂的故事規範了人類的行為。在此後兩千年間,無論在歐洲美國,凡是信仰「聖經」的區域,麥田收割後,總是有像「路得」一樣貧窮的女人在田地裡拾穗,田地的地主不能驅趕她們,不能欺負她們,要給他們水喝。因為有「聖經」這段的故事,農業已經不只是一種經濟生產,農業也同時彰顯了分享生活價值與提升生命信仰的意義。
米勒在一八五七年畫「拾穗」,那時法國全部人口有三千多萬人,其中四分之三是農民。農民中最窮苦的是沒有土地、沒有雇主的流民;他們每到收割季節,四處遷徙流動,尋找短期打工機會,賺取按日計酬的微薄工資,求取當下的膳宿溫飽。這樣的流民,當時有八十八萬人,四處流竄覓食。占六成的男性,在田裡幹粗活,四成的女性就在收割打稛之後,在田裡彎腰拾取零散掉落的麥穗。
動人名畫美在情操
米勒的畫裡前景是三名彎腰撿拾麥穗的女人,她們是一八五七年米勒親眼看到的景象。那一年,工業革命改善了收割的農具,傳統的小型鐮刀廢棄不用,改用新式雙手掌握的長柄鐮刀。麥子刈收的速度、收穫量與品質都改善了,但是,遺落在地上的麥穗相對也更少了,靠「拾穗」餵飽自己的貧窮婦人存活的機會當然也一樣更艱難了。米勒親眼看到就在眼前三名婦人存活的艱難,他想起了從小讀誦的古老舊約「路得記」的故事,畫下了動人的「拾穗」。
「拾穗」很美,美在土地的寬闊厚重,美在艱難生活中頑強存活的意志,美在慷慨分享生活物質的高貴情操,美,是土地上代代傳承的生活信仰。(本文作者為聯合文學社長)
【2008/08/23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蔣勳】2008.08.23 02:47 am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485939.shtml
去新竹北埔的路上看到今年第二期的稻作剛剛插秧,錯落的山巒間,新綠的秧苗在平整方正的水田裡映著日光閃亮。
大約七、八千年前,人類陸續從狩獵遊牧轉移到農耕的產業,懂得把一粒種子放進土裡,等待它發芽,可以結出更多種子。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中國黃河岸邊的半坡遺址,都有農耕產業穀物的遺存。長達數千年,米、麥、五穀成為人類賴以維生的主食,農業的土地倫理也規範了許多民族的道德規律、成為千千萬萬庶民世世代代賴以維生的生活哲學與生命信仰。
一粒種子一份智慧
孔子一生不斷講述的「仁」這個字,其實就是「種子」。民間的口語依然說「瓜子仁」、「杏仁」;「仁」正是種子硬殼包裹下那一點蘊藏生命的部份。孔子解釋「仁」是「生生」酖酖生命要生長酖
酖具體詮釋了觀察種子發芽的農業經驗與智慧。
猶太民族的「舊約」「新約」也時時善用農業經驗的智慧,例如「一粒麥子若是不死,就只是一粒麥子;掉在地裡死了,就生出許多麥子來。」農業已經不只是產業,農業經驗成為觀察生命現象的智慧。
舊約故事路得拾穗
舊約「路得記」第二章裡說了一個古老的故事──伯利恆收割大麥的時候,來了異邦的女人「路得」。路得要養活婆婆,只好到別人田裡,跟在收割的人身後拾取麥穗。一個名叫「波阿斯」的大地主,就跟路得說:妳不要到別人田裡拾麥穗,我的僕人在哪塊田收割,妳就跟在他們後面拾穗,我已吩咐僕人不可欺負妳、不可羞辱妳、不可喝叱妳,妳要是渴了,他們會給妳水喝。
這一段「聖經」的故事是米勒舉世名作「拾穗」(Des Glaneuses)的來源。
農業生活慷慨分享
古老的農業經驗,古老的農業智慧,藉著很容易聽懂的故事規範了人類的行為。在此後兩千年間,無論在歐洲美國,凡是信仰「聖經」的區域,麥田收割後,總是有像「路得」一樣貧窮的女人在田地裡拾穗,田地的地主不能驅趕她們,不能欺負她們,要給他們水喝。因為有「聖經」這段的故事,農業已經不只是一種經濟生產,農業也同時彰顯了分享生活價值與提升生命信仰的意義。
米勒在一八五七年畫「拾穗」,那時法國全部人口有三千多萬人,其中四分之三是農民。農民中最窮苦的是沒有土地、沒有雇主的流民;他們每到收割季節,四處遷徙流動,尋找短期打工機會,賺取按日計酬的微薄工資,求取當下的膳宿溫飽。這樣的流民,當時有八十八萬人,四處流竄覓食。占六成的男性,在田裡幹粗活,四成的女性就在收割打稛之後,在田裡彎腰拾取零散掉落的麥穗。
動人名畫美在情操
米勒的畫裡前景是三名彎腰撿拾麥穗的女人,她們是一八五七年米勒親眼看到的景象。那一年,工業革命改善了收割的農具,傳統的小型鐮刀廢棄不用,改用新式雙手掌握的長柄鐮刀。麥子刈收的速度、收穫量與品質都改善了,但是,遺落在地上的麥穗相對也更少了,靠「拾穗」餵飽自己的貧窮婦人存活的機會當然也一樣更艱難了。米勒親眼看到就在眼前三名婦人存活的艱難,他想起了從小讀誦的古老舊約「路得記」的故事,畫下了動人的「拾穗」。
「拾穗」很美,美在土地的寬闊厚重,美在艱難生活中頑強存活的意志,美在慷慨分享生活物質的高貴情操,美,是土地上代代傳承的生活信仰。(本文作者為聯合文學社長)
【2008/08/23 聯合報】@ http://udn.com/
to eric, 兩個虛圓......事情提前做好,總讓人輕鬆愉快。
To: Chiang, Eric CJ Subject: 兩個虛圓......事情提前做好,總讓人輕鬆愉快。
阿叡:
早!剛想起來一篇小文章「2個虛擬圓」,這是仁社何鼎昌仁長寄給的;他說:「非常好的題材, 在生活, 工作, 學習, 交友, 宗教, 服務......等等加以運用此一道理, 相信您會活的更充實! 與您分享此篇……。」這裡也寄給你一讀,你可能做過此益智遊戲,讀老師學生的對話甚有意思,虛擬圓是輔助圓,跳離框框,可以有創意去解題。但是正當的正面的虛擬圓才有真正意義,不可以是違規犯法的負面事情,切記。我們最盼望你正當誠實作人處世,一生坦然無憂。
昨晚電話中你說剛和教授談過,在今年11月前交出論文就可以,我剛和媽談到,我們弄不太清楚,為什麼不是原訂的九月完成。其實,你給自己一個要求,你大多會做到,我們希望你不拖延,是否仍努力在九月前完成論文草稿,最多花半月、一月時間去修正完成。這樣接著你可以從容專心去找好工作。事情提前做好,總讓人輕鬆愉快。
你用B&O掛耳式耳機時可把耳塞放鬆一點,不要開大聲,則較好,它不是不通氣耳機應無害處。我以前讀書時也喜歡播放古典室內音樂陪伴,近一、兩年來閱讀時不聽音樂,安靜專注,反而覺得美好愉悅,你也可試試看。我夜晚在客廳閱讀時,經常有淡淡花香襲來,是繞過我們家陽台來的,安靜無聲,微風花香相伴,真是好聞美麗。
Canterbury天氣轉涼,秋高氣爽,很美麗吧。記得去親近美景,常散步,祝你安好愉快。
家興
又及,附件
鼎昌仁長
您和宗英仁嫂安好。我們也安好,上月福建省經濟文化交流中心邀請台北同心京劇票友社十數位京劇同好去福州演唱,焦仁和先生擔任團長,秋月參加清唱,我跟著去。很珍貴難得的兩岸交流演出,我們很受禮遇,也游玩了幾處名勝,如長樂冰心文學館、福州石鼓山、馬尾造艦博物館、泉州閔台情緣博物館等,演唱旅遊都十分愉快。特別是看到大陸長足的快速進步,很驚訝,也很高興。泉州是我的祖先的故鄉,我以為會看到像鹿港的傳統舊建築(我們從泉州移居鹿港已有近十個世代),但是我們看到泉州市覺得有點異國情調,連想到十四年前我們參加PL International Jubilee時 Vancouver的安靜美麗寬大市容。石鼓山寺廟很幸運一點未受文革破壞,樹木濃蔭參天,保持千年古剎建築之美,歷史時間之美。在在都是驚喜、感動。
很謝謝您寄來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的精采照片、影片。真是華麗,美不勝收。
秋月一起問好您們。
家興 20080816
又及,2個虛擬圓的確是很棒的文章,我們很喜歡,謝謝。
From: Ting C. Ho [mailto:tingho@worldnet.att.net] Sent: Monday, August 11, 2008 5:51 AMTo: Chiahsiang ChiangSubject: 2個虛擬圓(很棒的文章)
家興仁長,
夏日炎炎.望多保重. 問侯您與秋月仁嫂.
鼎昌
非常好的題材, 在生活, 工作, 學習, 交友, 宗教, 服務......等等
加以運用此一道理, 相信您會活的更充實! 與您分享此篇
2個虛擬圓(很棒的文章)
我們都希望在廿一世紀,有更多彩的人生;有更豐盛的經歷,
但是這樣的美夢是否一定會成真呢?這樣的期待是否一定會實現呢?
在這樣的自我對話之中,不覺又聯想到一個我和許多學生都喜歡的益智遊戲,
這個遊戲的規則很簡單──「請用一筆畫完四條線,
這四條線正好穿連下圖之九個點,且每點只能被穿越一次。」
遊戲紙發下去之後,大家都會很努力的玩,尤其從沒有玩過這個遊戲的同學更是興奮,努力連了半天,興奮中慢慢滲入了疑惑─
「咦!奇怪,怎麼總是有一個點連不上」,一位同學望著自己的遊戲紙托腮苦思。
另一個同學側頭過去看了他的畫法,說──「我才慘呢?
我畫了半天還比你多漏了一個點呢?」原來他是這樣畫的──
此時另一位同學興奮大叫「我有答案了」大家湊過去看,他的畫法是:
馬上有同學提醒他─「這樣畫不行啦!因為規定是要四條連線,
你的四條線又沒有連在一起。」接連碰壁之後,有的同學開始對規則提出質疑──
「老師五條線行不行?」
「不行!」
「老師四條線一定都要相連嗎?」
「沒錯」
「非要一筆畫不可嗎?」
「對!」
既然規則沒得商量,同學們只好識趣地再埋頭苦思….大約又過了煮一壺咖啡的時間,終於有同學興奮大叫「我有答案了!」
我立刻請他上台,打開投影機將一張遊戲紙投射在白板上,
請他將結果秀給大家看,只見他手起筆落一下就畫好了
台下有驚嘆聲、也有抗議聲,我先請發出抗議聲的同學表示意見──
「老師,這不算啦!」
「為什麼不算?」
「因為他把線畫出框框了嘛!」
「請問規則中有沒有任何和框框有關的規定呢?」
「哦!好像沒有哦!」他似有所悟。
「既然沒有,那麼剛才這位同學的畫法,可不可以算一種答案
呢?」
「當然算啦!」剛才先發出驚嘆聲的幾位同學搶先回應。
我順勢作一個現場調查「請問剛才有多少同學在努力求解的過程中,
從來沒有將線畫出框框過?」
約有95%的手 都舉了起來。
「其實你們都很正常,因為大多數百思不得其解的人都是受限於那個框框。
我這樣說絕非安撫之辭,因為我也曾經和大家一樣受困在框框之內。」
話峰一轉,接著我請問大家「請大家想一想,這個框框倒底是什麼?」
「老師我覺得他代表一種先入為主且沒有經過驗證的想法。」
「怎麼說呢?」
「因為雖然遊戲規則上,沒有提到框框,但是從一開始我就自以為不可以超過框框!」
「好極了!讓我們用掌聲謝謝這位同學精彩的分享好不好?」
熱烈的掌聲之後,我再請問大家──
「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周圍都有一些框框,那麼這些框框是怎麼形成的呢?」
「老師我覺得框框可能是由成長的背景構成的。」
「沒錯,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可能呢?」我繼續鼓勵他們
「價值觀念是否也會和框框有關?」
「能不能請您舉個例子?」
「像我爸爸本性很節儉,所以他就對我買最炫的手機很有意見。」
「所以都是你爸爸不對囉?」
「以前我是這樣想,可是現在我覺得反而可能是因為自己跳不出那種追求時髦
的框框。」他的一席話引起不少同學的共鳴,我真為這群學生的自省能力感到驕傲。
為了讓同學能有更多的參與機會,所以繼續鼓勵他們──
「還有沒有一些構成框框的因素呢?」
「老師,人生的經驗算不算?」
「對,人生的經驗和框框的確息息相關,尤其過去成功的經驗更會對框框
形成正增強效應,請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成功會強化框框的約束力呢?」
「因為成功會帶來掌聲、喝采與榮譽,而這些感受又特別甜美,
所以只要一想到這些甜美的記憶,人們也許就會情不自禁的Copy以前的成功作法。」
「所以框框就開始愈來愈牢不可破?」
許多同學都點頭認同
「所以不僅失敗為成功之母,如果我們繼續陶醉在成功中,說不定成功也會成為失敗之母呢!」另一位同學馬上舉一反三,為框框內隱藏的危機下了一個清楚的註解。
「這位同學講的好極了,所以最後我們不妨來想一想,如何才能跳脫框框,
在成功之後繼續超越呢?」
一陣沈思之後,有位同學舉手發言:
「老師我有一點想法,不知道可不可以到白板上畫出來給大家參考?」
「當然好啊!」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筆,在剛才前一位同學所畫的圖上,又用虛線加上了兩個圓
他畫完後,我立刻問他
「能不能請你把加上兩個圓的想法告訴大家?」
「我非常認同剛才大家對跳出框框的看法,但是令我感受更深的是──我若能早一點看出框框之外這兩個虛擬的圓,說不定我早就能想到這個遊戲的解法了。」
經過他這樣一說明,全班才發現原來這個九點連線的益智遊戲,是要加上兩個虛擬的點才會迎刃而解,這真是一個既有趣又高明的看法,大家情不自禁地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
我順勢追問下去──
「那麼,請大家想一想這兩個虛擬的圓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老師,因為這些虛擬的圓都在框框之外,
所以我覺得它似乎可以代表我們自己以外的資源。」
「能否舉例說明?」
「譬如虛擬的圓就是我爸爸的Money。」全班哄堂大笑,
我真喜歡這群同學在認真思考之餘仍不忘嬉笑的學習態度。
「如果你老爸的股票都變成水餃了,他已經沒有多少Money可以成為你的助力了,
那麼這些虛擬的圓還可能代表什麼呢?」
「老師,我覺得它還可以代表我現在尚未擁有的知識。」
「好極了!所以這就是身為知識分子就要終身不斷學習的道理,除此之外虛擬的圓
還可以代表什麼意義呢?」我繼續鼓勵大家,結果下課前我們發現虛擬的圓還可以是:
接納別人的建議(特別是批判式的意見)
勇於嚐試的好奇
不再虛妄的坦誠
擁抱未知的熱情
欣賞別人的謙虛
融入天地的謙卑
……………………
……………………
……………………
願我們能在虛擬中謙虛、在虛擬中超越、在虛擬中樂觀、在虛擬中進取,
這樣虛擬的圓就會慢慢充實,直到圓滿了另一個新的世紀。
阿叡:
早!剛想起來一篇小文章「2個虛擬圓」,這是仁社何鼎昌仁長寄給的;他說:「非常好的題材, 在生活, 工作, 學習, 交友, 宗教, 服務......等等加以運用此一道理, 相信您會活的更充實! 與您分享此篇……。」這裡也寄給你一讀,你可能做過此益智遊戲,讀老師學生的對話甚有意思,虛擬圓是輔助圓,跳離框框,可以有創意去解題。但是正當的正面的虛擬圓才有真正意義,不可以是違規犯法的負面事情,切記。我們最盼望你正當誠實作人處世,一生坦然無憂。
昨晚電話中你說剛和教授談過,在今年11月前交出論文就可以,我剛和媽談到,我們弄不太清楚,為什麼不是原訂的九月完成。其實,你給自己一個要求,你大多會做到,我們希望你不拖延,是否仍努力在九月前完成論文草稿,最多花半月、一月時間去修正完成。這樣接著你可以從容專心去找好工作。事情提前做好,總讓人輕鬆愉快。
你用B&O掛耳式耳機時可把耳塞放鬆一點,不要開大聲,則較好,它不是不通氣耳機應無害處。我以前讀書時也喜歡播放古典室內音樂陪伴,近一、兩年來閱讀時不聽音樂,安靜專注,反而覺得美好愉悅,你也可試試看。我夜晚在客廳閱讀時,經常有淡淡花香襲來,是繞過我們家陽台來的,安靜無聲,微風花香相伴,真是好聞美麗。
Canterbury天氣轉涼,秋高氣爽,很美麗吧。記得去親近美景,常散步,祝你安好愉快。
家興
又及,附件
鼎昌仁長
您和宗英仁嫂安好。我們也安好,上月福建省經濟文化交流中心邀請台北同心京劇票友社十數位京劇同好去福州演唱,焦仁和先生擔任團長,秋月參加清唱,我跟著去。很珍貴難得的兩岸交流演出,我們很受禮遇,也游玩了幾處名勝,如長樂冰心文學館、福州石鼓山、馬尾造艦博物館、泉州閔台情緣博物館等,演唱旅遊都十分愉快。特別是看到大陸長足的快速進步,很驚訝,也很高興。泉州是我的祖先的故鄉,我以為會看到像鹿港的傳統舊建築(我們從泉州移居鹿港已有近十個世代),但是我們看到泉州市覺得有點異國情調,連想到十四年前我們參加PL International Jubilee時 Vancouver的安靜美麗寬大市容。石鼓山寺廟很幸運一點未受文革破壞,樹木濃蔭參天,保持千年古剎建築之美,歷史時間之美。在在都是驚喜、感動。
很謝謝您寄來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的精采照片、影片。真是華麗,美不勝收。
秋月一起問好您們。
家興 20080816
又及,2個虛擬圓的確是很棒的文章,我們很喜歡,謝謝。
From: Ting C. Ho [mailto:tingho@worldnet.att.net] Sent: Monday, August 11, 2008 5:51 AMTo: Chiahsiang ChiangSubject: 2個虛擬圓(很棒的文章)
家興仁長,
夏日炎炎.望多保重. 問侯您與秋月仁嫂.
鼎昌
非常好的題材, 在生活, 工作, 學習, 交友, 宗教, 服務......等等
加以運用此一道理, 相信您會活的更充實! 與您分享此篇
2個虛擬圓(很棒的文章)
我們都希望在廿一世紀,有更多彩的人生;有更豐盛的經歷,
但是這樣的美夢是否一定會成真呢?這樣的期待是否一定會實現呢?
在這樣的自我對話之中,不覺又聯想到一個我和許多學生都喜歡的益智遊戲,
這個遊戲的規則很簡單──「請用一筆畫完四條線,
這四條線正好穿連下圖之九個點,且每點只能被穿越一次。」
遊戲紙發下去之後,大家都會很努力的玩,尤其從沒有玩過這個遊戲的同學更是興奮,努力連了半天,興奮中慢慢滲入了疑惑─
「咦!奇怪,怎麼總是有一個點連不上」,一位同學望著自己的遊戲紙托腮苦思。
另一個同學側頭過去看了他的畫法,說──「我才慘呢?
我畫了半天還比你多漏了一個點呢?」原來他是這樣畫的──
此時另一位同學興奮大叫「我有答案了」大家湊過去看,他的畫法是:
馬上有同學提醒他─「這樣畫不行啦!因為規定是要四條連線,
你的四條線又沒有連在一起。」接連碰壁之後,有的同學開始對規則提出質疑──
「老師五條線行不行?」
「不行!」
「老師四條線一定都要相連嗎?」
「沒錯」
「非要一筆畫不可嗎?」
「對!」
既然規則沒得商量,同學們只好識趣地再埋頭苦思….大約又過了煮一壺咖啡的時間,終於有同學興奮大叫「我有答案了!」
我立刻請他上台,打開投影機將一張遊戲紙投射在白板上,
請他將結果秀給大家看,只見他手起筆落一下就畫好了
台下有驚嘆聲、也有抗議聲,我先請發出抗議聲的同學表示意見──
「老師,這不算啦!」
「為什麼不算?」
「因為他把線畫出框框了嘛!」
「請問規則中有沒有任何和框框有關的規定呢?」
「哦!好像沒有哦!」他似有所悟。
「既然沒有,那麼剛才這位同學的畫法,可不可以算一種答案
呢?」
「當然算啦!」剛才先發出驚嘆聲的幾位同學搶先回應。
我順勢作一個現場調查「請問剛才有多少同學在努力求解的過程中,
從來沒有將線畫出框框過?」
約有95%的手 都舉了起來。
「其實你們都很正常,因為大多數百思不得其解的人都是受限於那個框框。
我這樣說絕非安撫之辭,因為我也曾經和大家一樣受困在框框之內。」
話峰一轉,接著我請問大家「請大家想一想,這個框框倒底是什麼?」
「老師我覺得他代表一種先入為主且沒有經過驗證的想法。」
「怎麼說呢?」
「因為雖然遊戲規則上,沒有提到框框,但是從一開始我就自以為不可以超過框框!」
「好極了!讓我們用掌聲謝謝這位同學精彩的分享好不好?」
熱烈的掌聲之後,我再請問大家──
「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周圍都有一些框框,那麼這些框框是怎麼形成的呢?」
「老師我覺得框框可能是由成長的背景構成的。」
「沒錯,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可能呢?」我繼續鼓勵他們
「價值觀念是否也會和框框有關?」
「能不能請您舉個例子?」
「像我爸爸本性很節儉,所以他就對我買最炫的手機很有意見。」
「所以都是你爸爸不對囉?」
「以前我是這樣想,可是現在我覺得反而可能是因為自己跳不出那種追求時髦
的框框。」他的一席話引起不少同學的共鳴,我真為這群學生的自省能力感到驕傲。
為了讓同學能有更多的參與機會,所以繼續鼓勵他們──
「還有沒有一些構成框框的因素呢?」
「老師,人生的經驗算不算?」
「對,人生的經驗和框框的確息息相關,尤其過去成功的經驗更會對框框
形成正增強效應,請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成功會強化框框的約束力呢?」
「因為成功會帶來掌聲、喝采與榮譽,而這些感受又特別甜美,
所以只要一想到這些甜美的記憶,人們也許就會情不自禁的Copy以前的成功作法。」
「所以框框就開始愈來愈牢不可破?」
許多同學都點頭認同
「所以不僅失敗為成功之母,如果我們繼續陶醉在成功中,說不定成功也會成為失敗之母呢!」另一位同學馬上舉一反三,為框框內隱藏的危機下了一個清楚的註解。
「這位同學講的好極了,所以最後我們不妨來想一想,如何才能跳脫框框,
在成功之後繼續超越呢?」
一陣沈思之後,有位同學舉手發言:
「老師我有一點想法,不知道可不可以到白板上畫出來給大家參考?」
「當然好啊!」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筆,在剛才前一位同學所畫的圖上,又用虛線加上了兩個圓
他畫完後,我立刻問他
「能不能請你把加上兩個圓的想法告訴大家?」
「我非常認同剛才大家對跳出框框的看法,但是令我感受更深的是──我若能早一點看出框框之外這兩個虛擬的圓,說不定我早就能想到這個遊戲的解法了。」
經過他這樣一說明,全班才發現原來這個九點連線的益智遊戲,是要加上兩個虛擬的點才會迎刃而解,這真是一個既有趣又高明的看法,大家情不自禁地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
我順勢追問下去──
「那麼,請大家想一想這兩個虛擬的圓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老師,因為這些虛擬的圓都在框框之外,
所以我覺得它似乎可以代表我們自己以外的資源。」
「能否舉例說明?」
「譬如虛擬的圓就是我爸爸的Money。」全班哄堂大笑,
我真喜歡這群同學在認真思考之餘仍不忘嬉笑的學習態度。
「如果你老爸的股票都變成水餃了,他已經沒有多少Money可以成為你的助力了,
那麼這些虛擬的圓還可能代表什麼呢?」
「老師,我覺得它還可以代表我現在尚未擁有的知識。」
「好極了!所以這就是身為知識分子就要終身不斷學習的道理,除此之外虛擬的圓
還可以代表什麼意義呢?」我繼續鼓勵大家,結果下課前我們發現虛擬的圓還可以是:
接納別人的建議(特別是批判式的意見)
勇於嚐試的好奇
不再虛妄的坦誠
擁抱未知的熱情
欣賞別人的謙虛
融入天地的謙卑
……………………
……………………
……………………
願我們能在虛擬中謙虛、在虛擬中超越、在虛擬中樂觀、在虛擬中進取,
這樣虛擬的圓就會慢慢充實,直到圓滿了另一個新的世紀。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台灣四季,詩歌一事 陳黎
中國時報 2008.08.17
■人間---台灣四季,詩歌一事
陳黎
本文來源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8081700239+11051301+20080817+news,00.html
此次,和上田哲二合作翻譯日治時期在台日人所寫短歌,我得以重翻史料,赫然發現一九二○、三○年代的花蓮港,早有俳會、歌會,俳誌、歌誌存在。郭水潭「台灣日人文學概觀」一文,即列出了一九二六年成立於花蓮港的????(Ajisai,紫陽花)歌會於一九二八年出版的短歌集「豐秋」、一九三六年出版的短歌集「????」(Akebono,黎明),以及一九二○年成立於花蓮港的俳誌社「???」(Ushio,潮)於一九三九年出版的「花蓮港俳句集」。我輾轉從圖書館、從網路上影印到這些我想像、期待多年的舊花蓮詩選集,內心震顫不已。
「豐秋」與「黎明」兩本歌集為時任台灣日日新報花蓮港支局局長的渡邊義孝所編,「花蓮港俳句集」為其妻渡邊美鳥女所編(在第108頁,我讀到美鳥女一九三三年寫給梅野清太的三首俳句)──這本俳句集從大正八年至昭和十三年(1919- 1938)間發表的六千多首俳句中選出一○三六首,島田謹二說「潮」這本俳誌,「所擁有的實力,在大正後期的台灣俳壇佔第一位」。二、三○年代花蓮詩風之盛若是,怎能不趁機顯微一二。我於是提議為「台灣四季」增添一輯「東台灣之歌」,從歌集「黎明」及渡邊義孝一九四四年出版的個人歌集「八重雲」中選譯四十一首短歌,讓讀者一窺日治時期花蓮詩貌。這幾本短歌集、俳句集的作者,人數眾多,而且幾乎都住在花蓮。歌集「黎明」中入選的作者有三○四人,收短歌七百五十多首。紫陽花歌誌創刊於一九二七年,出版歌集「黎明」時已發表短歌三萬首,九年間會員所寫短歌逾三十萬首,我們所譯只是萬分之一。
東台灣之歌
「東台灣之歌」最後八首短歌譯自渡邊義孝的「八重雲」,寫於一九三八年,因此這本「台灣四季」六輯一百七十五首短歌,皆為寫於一九二○、三○年代的在台日人作品。前五輯出現的許多詩歌題材或元素,亦見於「東台灣之歌」一輯中──島嶼四季之美、自然之奇,物之哀與青春短暫之嘆,鄉愁與憶舊之情,對小學生與小孩諸般情境有趣的捕捉,對原住民鮮明生活之印象:
檳榔葉聲音/騷動不停,/二樓上/見秀姑巒溪/在月光下閃耀(沼邊一樓)
遠遠可見的是/農場的甘蔗芒/以及/雲霧縈繞的/新高山山頭(松久靜江)
隔壁籬笆上/木瓜正成熟/冬陽下/一隻綠繡眼/啄食?(宮崎豐人)
走過陣雨中的/峽路/古墓上看見/枯萎的/白百合花(山本莫秋)
正是柳樹/生新枝的/春天/而我的青春/卻一徑走過去(山口伊勢子)
衣薄/袖冷/暮光裡/偶然想起/已故的朋友(寺師????)
父親一直到死前/猶稱讚的紅梅下/我拿著/湯灌用的水/走過去(松本秀蘭)
春日晝長/祖父踩在/稻田裡的影子/還在水面/搖曳(宮竹鈴雄:追憶)
一直等著/不嫌山路/海路之遙/而來的/訪者(城菊雄)
小陽春的/午後/儘管大聲/授課/卻沒有反應(長岡?水)
勇而無謀/離家出走的/孩子,面對/迢遙的鄉野路/怨恨我(藤野恪三)
田邊空地廣場上/跳舞的原住民/羽毛頭盔/在秋陽下/發出純白光澤(松久靜江)
整夜/舞踊不停的/原住民/如今腳步零亂/依然跳著(松久靜江)
穿過翻滾的/波浪/原住民/拿著拉網/出現了(宮川澤水)
賣蕨的/原住民婦女/背著籐籠/裡頭插著苦楝花/盛開的樹枝(田中志賀子)
特有的地理、人文色彩
另有一些短歌,將東台灣特有的地理、人文色彩生動地表現出──譬如頻繁的地震,壯闊的海岸,名山勝景,閑適詩意的生活……:
地震劇烈/小孩發抖/一直請/家人/搬家(松居留治郎)
感覺有地震/夜半醒來/半睡半醒間/想到/生病的妻子(田代豐)
白浪/澎湃洶湧的/海岸邊/潮退後,暗礁/顯露無遺(渡邊義孝)
暮色遲緩/山峽的旅店/遠眺可見/三錐山/映照著落日(若林微風)
山行十日/山脊上/百花艷放/不知是夢/或真(渡邊義孝:昭和八年六月奇萊主山縱走回顧)
能高山峰/積雪變小/天空/悠閒地/放晴(近藤正太郎)
在森林裡/看到對面/木瓜山麓/被淡淡的霞彩/籠罩著(美?????)
微暗的樹林中/疑似斷絕/卻繼續/伸延著的/黑黏土小徑(渡邊義孝:米崙山)
對面的山峰/冒出雲端:/旺盛的/夏日中/光影漸暗(渡邊義孝:鯉魚池)
煌煌發亮的/奇萊主山的/襞褶,隨/漸薄漸去的雲/變得紛亂不清(渡邊義孝:能高峽谷)
納涼會當夜/城市靜悄悄:/聽見花崗山上/歌曲/迴響(西村??子)
東台寺山門/日暮之鐘──/以為已敲畢/響盡……而/迴響又起(久永哲也)
聽著唱機/把青蔥切碎/秋日/夕暉/靜謐無聲(崎原??子)
米崙山正對面/舉行的/我們的歌會上/傍晚的微風/徐徐(小野佑三郎)
生活的一部分
這些短歌近距離描寫我生長居住逾半世紀的花蓮,有些就近在眼前,甚或就是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讀之更讓我心動:鯉魚池即鯉魚潭,小學起遠足、郊遊必到之處;東台寺即今東淨寺,就在我教書三十年的花崗國中旁;米崙山即美崙山,米崙山的歌會不就等於我們三不五時在美崙山日據時期舊建築松園別館的詩歌聚會?能高山、能高峽谷──這不就是我小學校歌第三句(「北倚能高峰,面臨太平洋」)中,讓幼時的我困惑的能高峰嗎?幫我推敲這些短歌的家父,在讀到美?????寫的木瓜山後,油然憶起六十多年前的往事──十七、八歲的他,二次大戰期間服務於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木瓜山作業所,經常深入原始森林內,測量樹寬,目測高二、三十公尺以上,樹齡達千百年的天然生針葉樹。居住在海拔三千多公尺森林中,根本不怕敵機會來空襲,物質雖然缺乏,卻宛如活在世外桃源。木瓜山的美,百年來何嘗變?霞靄依舊,依舊在詩人楊牧一九九五年寫「仰望」一詩時,以不曾稍改的「山勢縱橫」,以「偉大的靜止撩撥我悠悠/動盪的心……」。
渡邊義孝
渡邊義孝夫妻編了三本花蓮的短歌、俳句選,可說是二、三○年代東台灣詩壇的靈魂人物。渡邊義孝大約生於一八九八年,父母於明治二十九年(1896)來台,他則於明治三十九年後長住台灣。明治三十九年至大正三年(1914)間住在基隆,十五、六歲時開始寫作短歌。大正四年後住在台南,更加熱中寫作短歌,將近百首作品訂成一冊,由畫家友人繪封面並題字。二十歲後進入台灣新聞社工作。昭和元年(1926)至花蓮,任台灣日日新報花蓮港支局局長,創立紫陽花歌會(一開始除他以外別無歌作者參加)。昭和二年四月,歌誌「紫陽花」發刊,如前所述,至昭和十一年已發表短歌三萬,作者逾三百。昭和十三年,調往台東任台灣日日新報台東支局局長。翌年一月,妻子美鳥女因久病呈昏睡狀態,至二月十二日死去(「花蓮港俳句集」是她死後出版的)。昭和十八年四月,調回台北本局工作,次年(1944)元旦出版歌集「八重雲」,收短歌六一二首,大約是其已發表歌作(約兩千首)的三分之一。在昭和十四年十月號台灣時報「東部台灣特輯」中,人在台東的渡邊寫了一篇「西風之窗」,回想他行走過的東台灣景緻:太魯閣與木瓜溪之秋,瑞穗溫泉與秀姑巒溪,花蓮海岸,台東新港,知本溫泉,大武太麻里……,文中不時引用古代「萬葉集」或「紫陽花」同仁的短歌。渡邊義孝可說是對詩,對這島嶼懷抱熱情的人。
渡邊於戰後遷居到日本關東群馬縣,我在網路上日本舊書店書目中看到他於昭和二十四年(1949)出版的一本「新??短歌???作???」(新短歌及其作法),出版者仍是????(紫陽花)社。想來,他戀戀/念念不忘台灣短歌經驗。(下)
■人間---台灣四季,詩歌一事
陳黎
本文來源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8081700239+11051301+20080817+news,00.html
此次,和上田哲二合作翻譯日治時期在台日人所寫短歌,我得以重翻史料,赫然發現一九二○、三○年代的花蓮港,早有俳會、歌會,俳誌、歌誌存在。郭水潭「台灣日人文學概觀」一文,即列出了一九二六年成立於花蓮港的????(Ajisai,紫陽花)歌會於一九二八年出版的短歌集「豐秋」、一九三六年出版的短歌集「????」(Akebono,黎明),以及一九二○年成立於花蓮港的俳誌社「???」(Ushio,潮)於一九三九年出版的「花蓮港俳句集」。我輾轉從圖書館、從網路上影印到這些我想像、期待多年的舊花蓮詩選集,內心震顫不已。
「豐秋」與「黎明」兩本歌集為時任台灣日日新報花蓮港支局局長的渡邊義孝所編,「花蓮港俳句集」為其妻渡邊美鳥女所編(在第108頁,我讀到美鳥女一九三三年寫給梅野清太的三首俳句)──這本俳句集從大正八年至昭和十三年(1919- 1938)間發表的六千多首俳句中選出一○三六首,島田謹二說「潮」這本俳誌,「所擁有的實力,在大正後期的台灣俳壇佔第一位」。二、三○年代花蓮詩風之盛若是,怎能不趁機顯微一二。我於是提議為「台灣四季」增添一輯「東台灣之歌」,從歌集「黎明」及渡邊義孝一九四四年出版的個人歌集「八重雲」中選譯四十一首短歌,讓讀者一窺日治時期花蓮詩貌。這幾本短歌集、俳句集的作者,人數眾多,而且幾乎都住在花蓮。歌集「黎明」中入選的作者有三○四人,收短歌七百五十多首。紫陽花歌誌創刊於一九二七年,出版歌集「黎明」時已發表短歌三萬首,九年間會員所寫短歌逾三十萬首,我們所譯只是萬分之一。
東台灣之歌
「東台灣之歌」最後八首短歌譯自渡邊義孝的「八重雲」,寫於一九三八年,因此這本「台灣四季」六輯一百七十五首短歌,皆為寫於一九二○、三○年代的在台日人作品。前五輯出現的許多詩歌題材或元素,亦見於「東台灣之歌」一輯中──島嶼四季之美、自然之奇,物之哀與青春短暫之嘆,鄉愁與憶舊之情,對小學生與小孩諸般情境有趣的捕捉,對原住民鮮明生活之印象:
檳榔葉聲音/騷動不停,/二樓上/見秀姑巒溪/在月光下閃耀(沼邊一樓)
遠遠可見的是/農場的甘蔗芒/以及/雲霧縈繞的/新高山山頭(松久靜江)
隔壁籬笆上/木瓜正成熟/冬陽下/一隻綠繡眼/啄食?(宮崎豐人)
走過陣雨中的/峽路/古墓上看見/枯萎的/白百合花(山本莫秋)
正是柳樹/生新枝的/春天/而我的青春/卻一徑走過去(山口伊勢子)
衣薄/袖冷/暮光裡/偶然想起/已故的朋友(寺師????)
父親一直到死前/猶稱讚的紅梅下/我拿著/湯灌用的水/走過去(松本秀蘭)
春日晝長/祖父踩在/稻田裡的影子/還在水面/搖曳(宮竹鈴雄:追憶)
一直等著/不嫌山路/海路之遙/而來的/訪者(城菊雄)
小陽春的/午後/儘管大聲/授課/卻沒有反應(長岡?水)
勇而無謀/離家出走的/孩子,面對/迢遙的鄉野路/怨恨我(藤野恪三)
田邊空地廣場上/跳舞的原住民/羽毛頭盔/在秋陽下/發出純白光澤(松久靜江)
整夜/舞踊不停的/原住民/如今腳步零亂/依然跳著(松久靜江)
穿過翻滾的/波浪/原住民/拿著拉網/出現了(宮川澤水)
賣蕨的/原住民婦女/背著籐籠/裡頭插著苦楝花/盛開的樹枝(田中志賀子)
特有的地理、人文色彩
另有一些短歌,將東台灣特有的地理、人文色彩生動地表現出──譬如頻繁的地震,壯闊的海岸,名山勝景,閑適詩意的生活……:
地震劇烈/小孩發抖/一直請/家人/搬家(松居留治郎)
感覺有地震/夜半醒來/半睡半醒間/想到/生病的妻子(田代豐)
白浪/澎湃洶湧的/海岸邊/潮退後,暗礁/顯露無遺(渡邊義孝)
暮色遲緩/山峽的旅店/遠眺可見/三錐山/映照著落日(若林微風)
山行十日/山脊上/百花艷放/不知是夢/或真(渡邊義孝:昭和八年六月奇萊主山縱走回顧)
能高山峰/積雪變小/天空/悠閒地/放晴(近藤正太郎)
在森林裡/看到對面/木瓜山麓/被淡淡的霞彩/籠罩著(美?????)
微暗的樹林中/疑似斷絕/卻繼續/伸延著的/黑黏土小徑(渡邊義孝:米崙山)
對面的山峰/冒出雲端:/旺盛的/夏日中/光影漸暗(渡邊義孝:鯉魚池)
煌煌發亮的/奇萊主山的/襞褶,隨/漸薄漸去的雲/變得紛亂不清(渡邊義孝:能高峽谷)
納涼會當夜/城市靜悄悄:/聽見花崗山上/歌曲/迴響(西村??子)
東台寺山門/日暮之鐘──/以為已敲畢/響盡……而/迴響又起(久永哲也)
聽著唱機/把青蔥切碎/秋日/夕暉/靜謐無聲(崎原??子)
米崙山正對面/舉行的/我們的歌會上/傍晚的微風/徐徐(小野佑三郎)
生活的一部分
這些短歌近距離描寫我生長居住逾半世紀的花蓮,有些就近在眼前,甚或就是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讀之更讓我心動:鯉魚池即鯉魚潭,小學起遠足、郊遊必到之處;東台寺即今東淨寺,就在我教書三十年的花崗國中旁;米崙山即美崙山,米崙山的歌會不就等於我們三不五時在美崙山日據時期舊建築松園別館的詩歌聚會?能高山、能高峽谷──這不就是我小學校歌第三句(「北倚能高峰,面臨太平洋」)中,讓幼時的我困惑的能高峰嗎?幫我推敲這些短歌的家父,在讀到美?????寫的木瓜山後,油然憶起六十多年前的往事──十七、八歲的他,二次大戰期間服務於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木瓜山作業所,經常深入原始森林內,測量樹寬,目測高二、三十公尺以上,樹齡達千百年的天然生針葉樹。居住在海拔三千多公尺森林中,根本不怕敵機會來空襲,物質雖然缺乏,卻宛如活在世外桃源。木瓜山的美,百年來何嘗變?霞靄依舊,依舊在詩人楊牧一九九五年寫「仰望」一詩時,以不曾稍改的「山勢縱橫」,以「偉大的靜止撩撥我悠悠/動盪的心……」。
渡邊義孝
渡邊義孝夫妻編了三本花蓮的短歌、俳句選,可說是二、三○年代東台灣詩壇的靈魂人物。渡邊義孝大約生於一八九八年,父母於明治二十九年(1896)來台,他則於明治三十九年後長住台灣。明治三十九年至大正三年(1914)間住在基隆,十五、六歲時開始寫作短歌。大正四年後住在台南,更加熱中寫作短歌,將近百首作品訂成一冊,由畫家友人繪封面並題字。二十歲後進入台灣新聞社工作。昭和元年(1926)至花蓮,任台灣日日新報花蓮港支局局長,創立紫陽花歌會(一開始除他以外別無歌作者參加)。昭和二年四月,歌誌「紫陽花」發刊,如前所述,至昭和十一年已發表短歌三萬,作者逾三百。昭和十三年,調往台東任台灣日日新報台東支局局長。翌年一月,妻子美鳥女因久病呈昏睡狀態,至二月十二日死去(「花蓮港俳句集」是她死後出版的)。昭和十八年四月,調回台北本局工作,次年(1944)元旦出版歌集「八重雲」,收短歌六一二首,大約是其已發表歌作(約兩千首)的三分之一。在昭和十四年十月號台灣時報「東部台灣特輯」中,人在台東的渡邊寫了一篇「西風之窗」,回想他行走過的東台灣景緻:太魯閣與木瓜溪之秋,瑞穗溫泉與秀姑巒溪,花蓮海岸,台東新港,知本溫泉,大武太麻里……,文中不時引用古代「萬葉集」或「紫陽花」同仁的短歌。渡邊義孝可說是對詩,對這島嶼懷抱熱情的人。
渡邊於戰後遷居到日本關東群馬縣,我在網路上日本舊書店書目中看到他於昭和二十四年(1949)出版的一本「新??短歌???作???」(新短歌及其作法),出版者仍是????(紫陽花)社。想來,他戀戀/念念不忘台灣短歌經驗。(下)
阿叡, 耳鼻喉科醫師不用耳機聽 ं३....
叡:
剛剛寄出一email給你,才又讀了一位朋友寄來的文章「耳鼻喉科醫師不聽 MP3」說:「……我1995年去歐洲18天, 一路上分配到同房的73歲室友, 是 一位重聽的退休將軍। 我問他何時開始重聽, 他說女兒送的MP3戴著聽到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就聽不到聲音了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 聽神經跟脊椎神 經一樣,一旦受損無法修復,所以幾乎所有耳鼻喉科醫師絕不會聽 MP3,以免聽神經受到傷害。 呂宜興表示,連小孩 跟他要求買iPod或MP3,他都不淮,並會告訴小孩,耳鼻喉科醫師都沒有人戴,你敢戴嗎?他說,這不是恐嚇小孩,而是聽神經一旦受損,真的很麻煩。…」
我自己也用耳機,最近聽力明顯衰退,我以為是年紀增長的關係;現在我讀了這文章,嚇了一跳,雖然我一向注意耳機不開大聲,會不會仍受影響呢?
聽力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保護。急忙寄這篇文章給你一讀,你要聽醫師的忠告。
家興20080816
耳道的功能是用來對流
耳道的功能是用來對流
我1995年去歐洲18天, 一路上分配到同房的73歲室友, 是 一位重聽的退休將軍. 我問他何時開始重聽, 他說女兒送的MP3戴著聽到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就聽不到聲音了 .
耳鼻喉科醫師不聽 MP3 報導/邱玉珍 有款有型的 iPod、MP3深受年輕人喜歡,也引發年輕人耳朵健康危機。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 聽神經跟脊椎神 經一樣,一旦受損無法修復,所以幾乎所有耳鼻喉科醫師絕不會聽 MP3,以免聽神經受到傷害。 呂宜興表示,連小孩 跟他要求買iPod或MP3,他都不淮,並會告訴小孩,耳鼻喉科醫師都沒有人戴,你敢戴嗎? 他說,這不是恐嚇小孩,而是聽神經一旦受損,真的很麻煩。 他說,許多 青少年 喜歡邊走邊聽 MP3,但大馬路上 的背景噪音差不多有50、60分貝, 為了聽得更清楚,必須開得更大聲,所以經常都在 80、 90分貝以上。 他建議,常聽MP3或 iPod的民眾,最好改用全罩式的耳機,儘管看起來有點「矬」, 但它可以有效阻絕外面背景聲音,音樂就不用開太大聲。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 主任陳光超 最近也才剛買一台iPod 的陳光超覺得,聽力受損很難恢復,所以他聽iPod時都會把音量 降至耳膜可以承受的範圍,或是外接揚聲器聽也是一種享受。問到是否會讓兒子聽 iPod,? L馬上斬釘鐵截地說:「我才不會讓他聽,萬一聽力受損怎麼辨?」 陳光超說,長期使用內塞式的耳機聽音樂 ,將對聽神經帶來不可逆的永久性傷害,因為耳機幾乎貼在耳膜上,儘管音量不大,長期下來還是會對聽神經造成傷害,一旦耳神經受損,就無法挽救。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仁鵬 王仁鴻表示,耳鼻喉科醫師知道MP3對聽神經造成的傷害,想聽MP3 也會選擇全罩式耳機; 他強調,全罩式耳機雖然戴起來較「矬」,但它比內塞式來得健康。 長期佩戴內塞式耳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產生噪音性神經傷害; 即使使用全罩式耳機,他每聽兩個小時, 也會休息一下,絕不會讓自己的耳朵一直處於高分貝環境中哪些聲音影響聽? O? 聲音 / 分貝數 吹風機 / 60 ﹣90 除草機 / 65﹣95 擴音設備 / 90 營建 工地 / 100 一般製造工廠 / 110 汽車 喇叭 / 110 交響樂音樂會 / 110 健身 房 / 110﹣120 飛機 引擎聲 / 140 資料來源��
林口長庚耳鼻喉科主任吳哲民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光超
剛剛寄出一email給你,才又讀了一位朋友寄來的文章「耳鼻喉科醫師不聽 MP3」說:「……我1995年去歐洲18天, 一路上分配到同房的73歲室友, 是 一位重聽的退休將軍। 我問他何時開始重聽, 他說女兒送的MP3戴著聽到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就聽不到聲音了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 聽神經跟脊椎神 經一樣,一旦受損無法修復,所以幾乎所有耳鼻喉科醫師絕不會聽 MP3,以免聽神經受到傷害。 呂宜興表示,連小孩 跟他要求買iPod或MP3,他都不淮,並會告訴小孩,耳鼻喉科醫師都沒有人戴,你敢戴嗎?他說,這不是恐嚇小孩,而是聽神經一旦受損,真的很麻煩。…」
我自己也用耳機,最近聽力明顯衰退,我以為是年紀增長的關係;現在我讀了這文章,嚇了一跳,雖然我一向注意耳機不開大聲,會不會仍受影響呢?
聽力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保護。急忙寄這篇文章給你一讀,你要聽醫師的忠告。
家興20080816
耳道的功能是用來對流
耳道的功能是用來對流
我1995年去歐洲18天, 一路上分配到同房的73歲室友, 是 一位重聽的退休將軍. 我問他何時開始重聽, 他說女兒送的MP3戴著聽到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就聽不到聲音了 .
耳鼻喉科醫師不聽 MP3 報導/邱玉珍 有款有型的 iPod、MP3深受年輕人喜歡,也引發年輕人耳朵健康危機。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 聽神經跟脊椎神 經一樣,一旦受損無法修復,所以幾乎所有耳鼻喉科醫師絕不會聽 MP3,以免聽神經受到傷害。 呂宜興表示,連小孩 跟他要求買iPod或MP3,他都不淮,並會告訴小孩,耳鼻喉科醫師都沒有人戴,你敢戴嗎? 他說,這不是恐嚇小孩,而是聽神經一旦受損,真的很麻煩。 他說,許多 青少年 喜歡邊走邊聽 MP3,但大馬路上 的背景噪音差不多有50、60分貝, 為了聽得更清楚,必須開得更大聲,所以經常都在 80、 90分貝以上。 他建議,常聽MP3或 iPod的民眾,最好改用全罩式的耳機,儘管看起來有點「矬」, 但它可以有效阻絕外面背景聲音,音樂就不用開太大聲。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 主任陳光超 最近也才剛買一台iPod 的陳光超覺得,聽力受損很難恢復,所以他聽iPod時都會把音量 降至耳膜可以承受的範圍,或是外接揚聲器聽也是一種享受。問到是否會讓兒子聽 iPod,? L馬上斬釘鐵截地說:「我才不會讓他聽,萬一聽力受損怎麼辨?」 陳光超說,長期使用內塞式的耳機聽音樂 ,將對聽神經帶來不可逆的永久性傷害,因為耳機幾乎貼在耳膜上,儘管音量不大,長期下來還是會對聽神經造成傷害,一旦耳神經受損,就無法挽救。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仁鵬 王仁鴻表示,耳鼻喉科醫師知道MP3對聽神經造成的傷害,想聽MP3 也會選擇全罩式耳機; 他強調,全罩式耳機雖然戴起來較「矬」,但它比內塞式來得健康。 長期佩戴內塞式耳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產生噪音性神經傷害; 即使使用全罩式耳機,他每聽兩個小時, 也會休息一下,絕不會讓自己的耳朵一直處於高分貝環境中哪些聲音影響聽? O? 聲音 / 分貝數 吹風機 / 60 ﹣90 除草機 / 65﹣95 擴音設備 / 90 營建 工地 / 100 一般製造工廠 / 110 汽車 喇叭 / 110 交響樂音樂會 / 110 健身 房 / 110﹣120 飛機 引擎聲 / 140 資料來源��
林口長庚耳鼻喉科主任吳哲民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光超
阿叡 四季美麗輪轉,真是神奇。
阿叡:
今年立秋是國曆8月7日,現在天氣仍然很熱;可是我也看到山上有一、二棵樹木樹葉已變黃,開始有一地落葉。四季美麗輪轉,真是神奇。
媽媽記得你在8月19日有一主修科目要補考,準備得如何?盼你考得好。記得校正你的自動手錶時間(我又買了一個自動手錶,有時停了忘記去調整)。
這裡寄一篇溫馨短文「趕在伯勞之前」給你一讀,甚感人。文章最後說:「我知道,這一年世界發生了許多大事,美國,伊拉克,聯合國,核檢查。但對孩子們來說,二十顆櫻桃未能趕在伯勞之前平安地走下櫻桃樹,這才是更大的事。」我想起來你小時候我們很少帶你觀察自然生物的生態活動,有點可惜。其實,我是喜愛自然鳥類、生物的。
你的碩士論文已經寫好草稿了嗎?應已開始作最後修正吧。可否寄給我們一讀,讓我們分享你有了成果的喜樂。
安好愉快。
家興 20080816
趕在伯勞之前
【聯合報╱馮傑】 2008.08.15 03:37 am http://udn.com/news/READING/X5/4472597.shtml
伯勞是一種鄉村之鳥,白。
櫻桃是一種櫻桃樹,紅。
我家的一池院子的面孔,綠。
今年一樹櫻桃開放,一簇簇的花朵爭著,搶著。在註冊著花香。後來風雨交加,等到最後煙消雲散時,一查,滿滿一樹的花,結果的只有僅僅二十顆櫻桃。
小兒子對櫻桃給予了希望,上學、放學時,都要在下面看一眼櫻桃,才放心。
櫻桃開始從綠到黃。從黃到紅。
一天早上,兒子在屋裡驚叫,讓我快些出去。原來,他看到有兩隻伯勞鳥在啄食櫻桃。我家有一冊厚厚鳥譜,他天天翻看,瞭若指掌,自然認識伯勞。
等我出來時,為時已晚,櫻桃早已被伯勞啄去五顆。伯勞勤勞,比上早自習的兒子起得更早,天不亮時鳥便已開始早餐。伯勞的叫聲清亮,水洗過一般。伯勞在我院裡穿梭了數日。
剩下十五顆依在。
兒子的想法更絕,便在樹下拴上一條狗,目的是用於嚇鳥。這有點像租賃了一位員警。但兩天以後,很快便又辭去了員警,因為這條狗不老實,老是牽著一副鐵鍊子在櫻桃樹下轉來轉去,像被告一樣焦急不安。這樣,又震落掉兩顆欲紅的櫻桃。
兒子有法,改在櫻桃樹上高掛幾個紅紅的大塑膠袋,風一颳,便呼呼啦啦地轉動,響著,像樹上的稻草人。果然有效。伯勞敬而遠之。
到了收穫時節,還有十顆櫻桃文風不動。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看到小兒子坐在樹下,正用一方涼毛巾敷腿,一問,原來是在摘櫻桃時,凳子倒了,劃破了小腿肚子。兒子在一邊盤算著今年的櫻桃帳。
枝頭上,剩下櫻桃核在風中簌簌響著。單聽那聲音,曬乾的櫻桃核在咬牙切齒。
二十顆櫻桃只剩下了十顆。
以上是2005年記事之一,小兒子曾寫過作文予以記載。
我知道,這一年世界發生了許多大事,美國,伊拉克,聯合國,核檢查。但對孩子們來說,二十顆櫻桃未能趕在伯勞之前平安地走下櫻桃樹,這才是更大的事。
【2008/08/15 聯合報】@ http://udn.com/
今年立秋是國曆8月7日,現在天氣仍然很熱;可是我也看到山上有一、二棵樹木樹葉已變黃,開始有一地落葉。四季美麗輪轉,真是神奇。
媽媽記得你在8月19日有一主修科目要補考,準備得如何?盼你考得好。記得校正你的自動手錶時間(我又買了一個自動手錶,有時停了忘記去調整)。
這裡寄一篇溫馨短文「趕在伯勞之前」給你一讀,甚感人。文章最後說:「我知道,這一年世界發生了許多大事,美國,伊拉克,聯合國,核檢查。但對孩子們來說,二十顆櫻桃未能趕在伯勞之前平安地走下櫻桃樹,這才是更大的事。」我想起來你小時候我們很少帶你觀察自然生物的生態活動,有點可惜。其實,我是喜愛自然鳥類、生物的。
你的碩士論文已經寫好草稿了嗎?應已開始作最後修正吧。可否寄給我們一讀,讓我們分享你有了成果的喜樂。
安好愉快。
家興 20080816
趕在伯勞之前
【聯合報╱馮傑】 2008.08.15 03:37 am http://udn.com/news/READING/X5/4472597.shtml
伯勞是一種鄉村之鳥,白。
櫻桃是一種櫻桃樹,紅。
我家的一池院子的面孔,綠。
今年一樹櫻桃開放,一簇簇的花朵爭著,搶著。在註冊著花香。後來風雨交加,等到最後煙消雲散時,一查,滿滿一樹的花,結果的只有僅僅二十顆櫻桃。
小兒子對櫻桃給予了希望,上學、放學時,都要在下面看一眼櫻桃,才放心。
櫻桃開始從綠到黃。從黃到紅。
一天早上,兒子在屋裡驚叫,讓我快些出去。原來,他看到有兩隻伯勞鳥在啄食櫻桃。我家有一冊厚厚鳥譜,他天天翻看,瞭若指掌,自然認識伯勞。
等我出來時,為時已晚,櫻桃早已被伯勞啄去五顆。伯勞勤勞,比上早自習的兒子起得更早,天不亮時鳥便已開始早餐。伯勞的叫聲清亮,水洗過一般。伯勞在我院裡穿梭了數日。
剩下十五顆依在。
兒子的想法更絕,便在樹下拴上一條狗,目的是用於嚇鳥。這有點像租賃了一位員警。但兩天以後,很快便又辭去了員警,因為這條狗不老實,老是牽著一副鐵鍊子在櫻桃樹下轉來轉去,像被告一樣焦急不安。這樣,又震落掉兩顆欲紅的櫻桃。
兒子有法,改在櫻桃樹上高掛幾個紅紅的大塑膠袋,風一颳,便呼呼啦啦地轉動,響著,像樹上的稻草人。果然有效。伯勞敬而遠之。
到了收穫時節,還有十顆櫻桃文風不動。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看到小兒子坐在樹下,正用一方涼毛巾敷腿,一問,原來是在摘櫻桃時,凳子倒了,劃破了小腿肚子。兒子在一邊盤算著今年的櫻桃帳。
枝頭上,剩下櫻桃核在風中簌簌響著。單聽那聲音,曬乾的櫻桃核在咬牙切齒。
二十顆櫻桃只剩下了十顆。
以上是2005年記事之一,小兒子曾寫過作文予以記載。
我知道,這一年世界發生了許多大事,美國,伊拉克,聯合國,核檢查。但對孩子們來說,二十顆櫻桃未能趕在伯勞之前平安地走下櫻桃樹,這才是更大的事。
【2008/08/15 聯合報】@ http://udn.com/
to 鼎昌仁長 很謝謝您寄來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的精采照片、影片。真是華麗,美不勝收。
鼎昌仁長
您和宗英仁嫂安好。我們也安好,上月福建省經濟文化交流中心邀請台北同心京劇票友社十數位京劇同好去演唱,焦仁和先生擔任團長,秋月參加清唱,我跟著去。很珍貴難得的兩岸交流演出,我們很受禮遇,也游玩了幾處名勝,如長樂冰心文學館、福州石鼓山、馬尾造艦博物館、泉州閔台情緣博物館等,演唱旅遊都十分愉快。特別是看到大陸長足的快速進步,很驚訝,也很高興。泉州是我的祖先的故鄉,我以為會看到像鹿港的傳統舊建築(我們從泉州移居鹿港已有近十個世代),但是我們看到泉州市覺得有點異國情調,連想到十四年前我們參加PL International Jubilee時 Vancouver的安靜美麗寬大市容。石鼓山寺廟很幸運一點未受文革破壞,樹木濃蔭參天,保持千年古剎建築之美,歷史時間之美。在在都是驚喜、感動。
很謝謝您寄來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的精采照片、影片。真是華麗,美不勝收。
秋月一起問好您們。
家興 20080816
又及,2個虛擬圓的確是很棒的文章,我們很喜歡,謝謝。
您和宗英仁嫂安好。我們也安好,上月福建省經濟文化交流中心邀請台北同心京劇票友社十數位京劇同好去演唱,焦仁和先生擔任團長,秋月參加清唱,我跟著去。很珍貴難得的兩岸交流演出,我們很受禮遇,也游玩了幾處名勝,如長樂冰心文學館、福州石鼓山、馬尾造艦博物館、泉州閔台情緣博物館等,演唱旅遊都十分愉快。特別是看到大陸長足的快速進步,很驚訝,也很高興。泉州是我的祖先的故鄉,我以為會看到像鹿港的傳統舊建築(我們從泉州移居鹿港已有近十個世代),但是我們看到泉州市覺得有點異國情調,連想到十四年前我們參加PL International Jubilee時 Vancouver的安靜美麗寬大市容。石鼓山寺廟很幸運一點未受文革破壞,樹木濃蔭參天,保持千年古剎建築之美,歷史時間之美。在在都是驚喜、感動。
很謝謝您寄來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的精采照片、影片。真是華麗,美不勝收。
秋月一起問好您們。
家興 20080816
又及,2個虛擬圓的確是很棒的文章,我們很喜歡,謝謝。
趕在伯勞之前
趕在伯勞之前
【聯合報╱馮傑】
2008.08.15 03:37 am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READING/X5/4472597.shtml
伯勞是一種鄉村之鳥,白。
櫻桃是一種櫻桃樹,紅。
我家的一池院子的面孔,綠。
今年一樹櫻桃開放,一簇簇的花朵爭著,搶著。在註冊著花香。後來風雨交加,等到最後煙消雲散時,一查,滿滿一樹的花,結果的只有僅僅二十顆櫻桃。
小兒子對櫻桃給予了希望,上學、放學時,都要在下面看一眼櫻桃,才放心。
櫻桃開始從綠到黃。從黃到紅。
一天早上,兒子在屋裡驚叫,讓我快些出去。原來,他看到有兩隻伯勞鳥在啄食櫻桃。我家有一冊厚厚鳥譜,他天天翻看,瞭若指掌,自然認識伯勞。
等我出來時,為時已晚,櫻桃早已被伯勞啄去五顆。伯勞勤勞,比上早自習的兒子起得更早,天不亮時鳥便已開始早餐。伯勞的叫聲清亮,水洗過一般。伯勞在我院裡穿梭了數日。
剩下十五顆依在。
兒子的想法更絕,便在樹下拴上一條狗,目的是用於嚇鳥。這有點像租賃了一位員警。但兩天以後,很快便又辭去了員警,因為這條狗不老實,老是牽著一副鐵鍊子在櫻桃樹下轉來轉去,像被告一樣焦急不安。這樣,又震落掉兩顆欲紅的櫻桃。
兒子有法,改在櫻桃樹上高掛幾個紅紅的大塑膠袋,風一颳,便呼呼啦啦地轉動,響著,像樹上的稻草人。果然有效。伯勞敬而遠之。
到了收穫時節,還有十顆櫻桃文風不動。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看到小兒子坐在樹下,正用一方涼毛巾敷腿,一問,原來是在摘櫻桃時,凳子倒了,劃破了小腿肚子。兒子在一邊盤算著今年的櫻桃帳。
枝頭上,剩下櫻桃核在風中簌簌響著。單聽那聲音,曬乾的櫻桃核在咬牙切齒。
二十顆櫻桃只剩下了十顆。
以上是2005年記事之一,小兒子曾寫過作文予以記載。
我知道,這一年世界發生了許多大事,美國,伊拉克,聯合國,核檢查。但對孩子們來說,二十顆櫻桃未能趕在伯勞之前平安地走下櫻桃樹,這才是更大的事。
【2008/08/15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馮傑】
2008.08.15 03:37 am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READING/X5/4472597.shtml
伯勞是一種鄉村之鳥,白。
櫻桃是一種櫻桃樹,紅。
我家的一池院子的面孔,綠。
今年一樹櫻桃開放,一簇簇的花朵爭著,搶著。在註冊著花香。後來風雨交加,等到最後煙消雲散時,一查,滿滿一樹的花,結果的只有僅僅二十顆櫻桃。
小兒子對櫻桃給予了希望,上學、放學時,都要在下面看一眼櫻桃,才放心。
櫻桃開始從綠到黃。從黃到紅。
一天早上,兒子在屋裡驚叫,讓我快些出去。原來,他看到有兩隻伯勞鳥在啄食櫻桃。我家有一冊厚厚鳥譜,他天天翻看,瞭若指掌,自然認識伯勞。
等我出來時,為時已晚,櫻桃早已被伯勞啄去五顆。伯勞勤勞,比上早自習的兒子起得更早,天不亮時鳥便已開始早餐。伯勞的叫聲清亮,水洗過一般。伯勞在我院裡穿梭了數日。
剩下十五顆依在。
兒子的想法更絕,便在樹下拴上一條狗,目的是用於嚇鳥。這有點像租賃了一位員警。但兩天以後,很快便又辭去了員警,因為這條狗不老實,老是牽著一副鐵鍊子在櫻桃樹下轉來轉去,像被告一樣焦急不安。這樣,又震落掉兩顆欲紅的櫻桃。
兒子有法,改在櫻桃樹上高掛幾個紅紅的大塑膠袋,風一颳,便呼呼啦啦地轉動,響著,像樹上的稻草人。果然有效。伯勞敬而遠之。
到了收穫時節,還有十顆櫻桃文風不動。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看到小兒子坐在樹下,正用一方涼毛巾敷腿,一問,原來是在摘櫻桃時,凳子倒了,劃破了小腿肚子。兒子在一邊盤算著今年的櫻桃帳。
枝頭上,剩下櫻桃核在風中簌簌響著。單聽那聲音,曬乾的櫻桃核在咬牙切齒。
二十顆櫻桃只剩下了十顆。
以上是2005年記事之一,小兒子曾寫過作文予以記載。
我知道,這一年世界發生了許多大事,美國,伊拉克,聯合國,核檢查。但對孩子們來說,二十顆櫻桃未能趕在伯勞之前平安地走下櫻桃樹,這才是更大的事。
【2008/08/15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從米勒與季芬 看世界糧荒
從米勒與季芬 看世界糧荒
【聯合報╱王鳳生/高雄大學教授、南台灣論壇總召集人、林清強/資深新聞工作者、南台灣論壇執行長(高雄市)(高雄市】
2008.08.12 02:51 ऍम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467662.shtml
許多看過米勒著名畫作「晚禱」的人,都感動於畫家悲天憫人的情操,但在這幅畫完成一百五十年後的今天,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米勒「晚禱」所呈現的糧食問題,似乎是更值得正視的課題。
「晚禱」的畫面,是在「馬鈴薯歉收」時節的日暮時分,一對農人夫妻在廣闊的平原上,正從土中挖出一粒粒馬鈴薯。此時,教堂鐘樓尖頂傳來了鐘聲,農夫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與農具,脫下帽子低頭祈禱,農婦也雙手合十;他們念誦祈禱文,感謝天地恩賜,讓一天勞苦能有收穫。
米勒這幅畫創作於一八五八年,象徵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馬鈴薯是窮苦人家的主要食物。同樣是因為馬鈴薯,出身軍人後來擔任財經記者與編輯並成為英國爵士的季芬(Robert Giffen),發現了一個有違經濟學原理的現象:馬鈴薯價格大漲,然而馬鈴薯需求量卻不減反增,完全與經濟原理的需求法則背道而馳,這現象讓季芬大感訝異,後來經濟學家馬歇爾將具有該類消費行為的商品稱為「季芬財」。
經濟學的需求法則是,當貨品價格上漲時,大家就會減少消費,市場需求量就會下降;反之當價格下跌時,因為貨品便宜了,需求量即會增加。
愛爾蘭在一八四五至四八年發生饑荒,致使馬鈴薯的價格大漲,但需求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更為增加。季芬探訪發現,原來是低收入者買不起肉類等較高級的食品,只好將大部分的所得花費在買馬鈴薯上,致使馬鈴薯的需求量上升。
米勒與季芬這兩個不同國家與不同領域的人,他們所看到的卻是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基層人民的生活困境。一個用彩筆繪出了農民的窮苦,另一個則提出市場經濟的反常現象,讓世人正視供給與需求失衡的問題,並進而關心升斗小民生活面對的哀愁。
其實,非但十九世紀的歐洲有糧食問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全世界依然脫離不了糧食短缺的問題。前不久世界銀行就曾宣布,全球有三十三個國家面臨糧食危機,國際米價狂飆,糧荒不可小覷。
美國作家保羅.羅柏茲最近在新書《糧食的盡頭》,語出驚人揭露:提供人類基本需求的糧食供需體系正面臨大崩壞。他指出,由於密集精耕農業造成土質惡化和土壤流失,每年損失數百萬英畝的農地。除了可耕地逐年減少,殺蟲劑和合成氮肥售價騰貴,某些地區水資源急速枯竭,油價暴漲更促成工業化農業支撐的農業企業化經營模式岌岌可危。他的警語,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事實上,地球暖化,全球農業備受威脅,但人類對糧食的需求卻反會急劇暴增,在供給與需求嚴重失調下,糧食危機隨時都可能引爆,如果這一天到來,我們不禁要試問台灣政府「準備好了」嗎?
台灣近年農地面積日益縮減,大部分的作物都是依賴進口,十分危險,一旦世界性的糧荒發生,我們將如何因應,政府應該未雨綢繆,方不致事到臨頭措手不及。
米勒的畫值得一看,一般人或不免附庸風雅,但政治人物看米勒的畫,尤其是主政者,則需有更深一層的思考,無論「晚禱」或「拾穗」,都是低層人民生活苦境的反射,政治人物若能從畫中得到「苦民所苦」的啟發,進而慮及未來的糧食政策,如此才不負聯合報系千里迢迢運來這批名畫的用心。
【2008/08/12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王鳳生/高雄大學教授、南台灣論壇總召集人、林清強/資深新聞工作者、南台灣論壇執行長(高雄市)(高雄市】
2008.08.12 02:51 ऍम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467662.shtml
許多看過米勒著名畫作「晚禱」的人,都感動於畫家悲天憫人的情操,但在這幅畫完成一百五十年後的今天,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米勒「晚禱」所呈現的糧食問題,似乎是更值得正視的課題。
「晚禱」的畫面,是在「馬鈴薯歉收」時節的日暮時分,一對農人夫妻在廣闊的平原上,正從土中挖出一粒粒馬鈴薯。此時,教堂鐘樓尖頂傳來了鐘聲,農夫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與農具,脫下帽子低頭祈禱,農婦也雙手合十;他們念誦祈禱文,感謝天地恩賜,讓一天勞苦能有收穫。
米勒這幅畫創作於一八五八年,象徵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馬鈴薯是窮苦人家的主要食物。同樣是因為馬鈴薯,出身軍人後來擔任財經記者與編輯並成為英國爵士的季芬(Robert Giffen),發現了一個有違經濟學原理的現象:馬鈴薯價格大漲,然而馬鈴薯需求量卻不減反增,完全與經濟原理的需求法則背道而馳,這現象讓季芬大感訝異,後來經濟學家馬歇爾將具有該類消費行為的商品稱為「季芬財」。
經濟學的需求法則是,當貨品價格上漲時,大家就會減少消費,市場需求量就會下降;反之當價格下跌時,因為貨品便宜了,需求量即會增加。
愛爾蘭在一八四五至四八年發生饑荒,致使馬鈴薯的價格大漲,但需求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更為增加。季芬探訪發現,原來是低收入者買不起肉類等較高級的食品,只好將大部分的所得花費在買馬鈴薯上,致使馬鈴薯的需求量上升。
米勒與季芬這兩個不同國家與不同領域的人,他們所看到的卻是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基層人民的生活困境。一個用彩筆繪出了農民的窮苦,另一個則提出市場經濟的反常現象,讓世人正視供給與需求失衡的問題,並進而關心升斗小民生活面對的哀愁。
其實,非但十九世紀的歐洲有糧食問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全世界依然脫離不了糧食短缺的問題。前不久世界銀行就曾宣布,全球有三十三個國家面臨糧食危機,國際米價狂飆,糧荒不可小覷。
美國作家保羅.羅柏茲最近在新書《糧食的盡頭》,語出驚人揭露:提供人類基本需求的糧食供需體系正面臨大崩壞。他指出,由於密集精耕農業造成土質惡化和土壤流失,每年損失數百萬英畝的農地。除了可耕地逐年減少,殺蟲劑和合成氮肥售價騰貴,某些地區水資源急速枯竭,油價暴漲更促成工業化農業支撐的農業企業化經營模式岌岌可危。他的警語,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事實上,地球暖化,全球農業備受威脅,但人類對糧食的需求卻反會急劇暴增,在供給與需求嚴重失調下,糧食危機隨時都可能引爆,如果這一天到來,我們不禁要試問台灣政府「準備好了」嗎?
台灣近年農地面積日益縮減,大部分的作物都是依賴進口,十分危險,一旦世界性的糧荒發生,我們將如何因應,政府應該未雨綢繆,方不致事到臨頭措手不及。
米勒的畫值得一看,一般人或不免附庸風雅,但政治人物看米勒的畫,尤其是主政者,則需有更深一層的思考,無論「晚禱」或「拾穗」,都是低層人民生活苦境的反射,政治人物若能從畫中得到「苦民所苦」的啟發,進而慮及未來的糧食政策,如此才不負聯合報系千里迢迢運來這批名畫的用心。
【2008/08/12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蔣勳:「晚禱」如果不叫「晚禱」?
蔣勳:「晚禱」如果不叫「晚禱」?
【聯合報╱蔣勳】
2008.08.09 03:15 am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463411.shtml
蔣勳本報系資料照片
米勒的「晚禱」,也有人翻譯成「晚鐘」,已經是許多現代人熟悉的畫面。一對農民站立在遼闊廣大的平原上,他們正在工作,用鋤頭鏟子挖開乾硬的泥土,用手指從土裡摳出一粒一粒馬鈴薯。馬鈴薯一堆一堆裝在柳條邊的籃子裡,放在他們腳邊。有的已經裝在麻袋裡,一袋一袋的馬鈴薯放在一輛手推車上,準備運回家去。
農民念禱辭 感謝天地恩賜
這時他們聽到平原盡頭傳來了鐘聲,三聲短鐘「噹!噹!噹!」,接著是一串連續不斷的鐘聲。鐘聲從平原盡頭的教堂鐘樓尖頂傳來,傳遍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這是這張畫的法文原名ANGELUS———每一天傍晚時分提醒大家晚禱的鐘聲。
聽到鐘聲,男子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脫下帽子,低頭祈禱。女子也雙手合十,口中念誦祈禱文,感謝天地的恩賜,感謝白日將盡,一天勞苦,有所收穫。
ANGELUS的祈禱辭在歐洲基督教信仰的國家傳誦了千年,在最底層的人民口中傳誦,在不識字的農民工人口中傳誦,如同台閩沿海人民供奉的媽祖,不完全是宗教儀式,已經是廣大民眾平凡樸實生活裡最基本的生命信仰。
米勒畫「晚禱」是在一八五七年,這張畫創作前後有一些歷史事件可以參考,例如:一八三二年巴黎有了火車,工業革命的速度越來越快,鄉村人口向都市集中,巴比松這一類巴黎外圍的農村發生巨大變化———農村人口流失,勞動力湧向城市,農村土地荒廢或賤賣給都市企業財團,準備改建為工廠。
在城鄉交界 米勒何去何從
一八四八年,巴黎發生街頭示威革命,示威被血腥鎮壓,不多久,共和改為帝制,拿破崙第三稱帝,許多知識分子對巧取豪奪獨裁又貪婪的政府失望,米勒也正是這一年開始去了巴比松農村,畫了他最早一張以農民勞動為主題的「簸穀者」。
米勒畫「晚禱」的時代正是法國社會城鄉差距嚴重拉大的年代。
城市代表進步、繁榮、現代、幸福;農村恰好相反,意味著落後、貧窮、骯髒、勞苦。
站在城鄉的交界,米勒要何去何從?
馬鈴薯歉收 反映農村破敗
創作「晚禱」的時候,米勒帶著妻兒在巴比松農村已經住了十年。農村生活情況並沒有好轉,缺乏勞動力,缺乏好的農業制度與產銷管理,農民生活陷入困境。米勒畫的這一對農民,胼手胝足,挖出一點馬鈴薯。米勒原來為了寫實那一年的農村景況,把這張畫定名為「馬鈴薯歉收」,試圖反映農村經濟破敗的事實。
兩年以後,作品完成了,畫面看到的不是「歉收」,不是寫實的悲怨破敗,而是生命提高到信仰層次,綻放人性光輝的知足與感謝。
在農村落土生根的米勒在巴比松直到老死,與妻子相伴,生了九名兒女,徹底把自己改變成為一名農夫。
工業革命來勢洶洶,米勒站在大地上,如同他畫中所有的農民一樣,謙卑,但是非常篤定。他們並不落後,並不貧窮,在自己日復一日的勞動生活裡心懷感謝。米勒非常清楚:初期工業革命在城市摧毀的信仰與人性價值,土地上的勞動者還牢牢守護著。
改名的畫作 救贖時代迷惘
在農村經濟看似瓦解衰頹的時代,米勒守護著農業傳承的人性價值,用一張改換了名字的畫救贖了他自己的迷惘,也救贖了一整個時代的迷惘。
在迷惘困頓的時刻,我常常在想:如果「晚禱」的名字不是「晚禱」,而是「馬鈴薯歉收」,我們會少了什麼?
(本文作者為聯合文學社長)
【2008/08/09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蔣勳】
2008.08.09 03:15 am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463411.shtml
蔣勳本報系資料照片
米勒的「晚禱」,也有人翻譯成「晚鐘」,已經是許多現代人熟悉的畫面。一對農民站立在遼闊廣大的平原上,他們正在工作,用鋤頭鏟子挖開乾硬的泥土,用手指從土裡摳出一粒一粒馬鈴薯。馬鈴薯一堆一堆裝在柳條邊的籃子裡,放在他們腳邊。有的已經裝在麻袋裡,一袋一袋的馬鈴薯放在一輛手推車上,準備運回家去。
農民念禱辭 感謝天地恩賜
這時他們聽到平原盡頭傳來了鐘聲,三聲短鐘「噹!噹!噹!」,接著是一串連續不斷的鐘聲。鐘聲從平原盡頭的教堂鐘樓尖頂傳來,傳遍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這是這張畫的法文原名ANGELUS———每一天傍晚時分提醒大家晚禱的鐘聲。
聽到鐘聲,男子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脫下帽子,低頭祈禱。女子也雙手合十,口中念誦祈禱文,感謝天地的恩賜,感謝白日將盡,一天勞苦,有所收穫。
ANGELUS的祈禱辭在歐洲基督教信仰的國家傳誦了千年,在最底層的人民口中傳誦,在不識字的農民工人口中傳誦,如同台閩沿海人民供奉的媽祖,不完全是宗教儀式,已經是廣大民眾平凡樸實生活裡最基本的生命信仰。
米勒畫「晚禱」是在一八五七年,這張畫創作前後有一些歷史事件可以參考,例如:一八三二年巴黎有了火車,工業革命的速度越來越快,鄉村人口向都市集中,巴比松這一類巴黎外圍的農村發生巨大變化———農村人口流失,勞動力湧向城市,農村土地荒廢或賤賣給都市企業財團,準備改建為工廠。
在城鄉交界 米勒何去何從
一八四八年,巴黎發生街頭示威革命,示威被血腥鎮壓,不多久,共和改為帝制,拿破崙第三稱帝,許多知識分子對巧取豪奪獨裁又貪婪的政府失望,米勒也正是這一年開始去了巴比松農村,畫了他最早一張以農民勞動為主題的「簸穀者」。
米勒畫「晚禱」的時代正是法國社會城鄉差距嚴重拉大的年代。
城市代表進步、繁榮、現代、幸福;農村恰好相反,意味著落後、貧窮、骯髒、勞苦。
站在城鄉的交界,米勒要何去何從?
馬鈴薯歉收 反映農村破敗
創作「晚禱」的時候,米勒帶著妻兒在巴比松農村已經住了十年。農村生活情況並沒有好轉,缺乏勞動力,缺乏好的農業制度與產銷管理,農民生活陷入困境。米勒畫的這一對農民,胼手胝足,挖出一點馬鈴薯。米勒原來為了寫實那一年的農村景況,把這張畫定名為「馬鈴薯歉收」,試圖反映農村經濟破敗的事實。
兩年以後,作品完成了,畫面看到的不是「歉收」,不是寫實的悲怨破敗,而是生命提高到信仰層次,綻放人性光輝的知足與感謝。
在農村落土生根的米勒在巴比松直到老死,與妻子相伴,生了九名兒女,徹底把自己改變成為一名農夫。
工業革命來勢洶洶,米勒站在大地上,如同他畫中所有的農民一樣,謙卑,但是非常篤定。他們並不落後,並不貧窮,在自己日復一日的勞動生活裡心懷感謝。米勒非常清楚:初期工業革命在城市摧毀的信仰與人性價值,土地上的勞動者還牢牢守護著。
改名的畫作 救贖時代迷惘
在農村經濟看似瓦解衰頹的時代,米勒守護著農業傳承的人性價值,用一張改換了名字的畫救贖了他自己的迷惘,也救贖了一整個時代的迷惘。
在迷惘困頓的時刻,我常常在想:如果「晚禱」的名字不是「晚禱」,而是「馬鈴薯歉收」,我們會少了什麼?
(本文作者為聯合文學社長)
【2008/08/09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一首我唱了超過五百次的歌
總幹事的話 / 容耀
一首我唱了超過五百次的歌
宇宙光 http://www.cosmiccare.org/light/leader-0808.asp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唱歌的人,我出去講道及分享,如果不唱歌的話,就好像欠大家什麼似的。但近年來身體欠佳,歌藝退步,可是除了在自己的教會可以不唱,到了別的地方,就算身體狀況不好,我還是得唱。以前別人聽我唱歌時,我會在乎我唱得好不好,然而現在我很感恩,許多人在聽我的歌唱時,會在乎我唱得有沒有屬靈的感染力,兩者之間差異相當大。
我在民國七十六年信主,至今已二十餘年;從我信主到現在,有一首歌深深感動著我,以致於我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就會唱給大家聽。這首歌是電影《出埃及記》的主題曲,這部電影並不是講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蹟,而是敘述一艘船「出埃及號」如何從英國殖民地逃出來的故事,其主題曲為──
This Land Is MineThis land is mine,God gave this land to me.This brave and ancient land to me.And when the morning sun reveals her hills and plains,Then I see a land where children can run free.So take my hand and walk this land with me.And walk this lovely land with me.Tho' I am just a man,When you are by my side,with the help of God I know I can be strong.To make this land our home.If I must fight,I'll fight to make this land our own.Until I die, this land is mine!
這首歌詞英文也算滿淺白的,在此我就不多做翻譯了。
我自己來自香港,在我年輕的時代,港人是很難有國家觀念的。香港那時是英國殖民地,政府機關都掛著米字旗,但絕大多數的港人並不認為自己是英國人,也不會認同「英國是自己的國家」。我不知道我究竟屬於哪一國,是五星旗的那國,還是青天白日旗的那國?我從小就很希望有歸屬感。
我在民國七十五年來到這裡,那年我四十歲,次年信主,一年之後投入宇宙光全職事奉,對以往的我來說,既沒有國家也沒有信仰。到了這裡以後,開始有自己的國旗、開始有歸屬感;信了主之後,開始知道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這種感覺對我這個沒有國家、沒有信仰的人來說如獲至寶,這個寶是我在四十歲以前所沒有的,我會緊緊抓住它,正如這首歌開頭說「This land is mine, God gave this land to me」,這塊土地是我的,是神把這塊土地賜給了我。
在我心裡,這塊「土地」有幾個層面:第一是宇宙光,宇宙光的確是神給我的一塊土地;第二是台灣;第三是凡有中國人生活的社會。我來台的頭十年中,有人曾以「愛國華僑」來介紹我,我接受一半、拒絕一半,因為我愛國,但我不承認自己是華僑。不曉得從何時開始,這個地方不論是叫「中華民國」,或是「台灣」,或是……,我覺得我屬於此地,我也愛此地。雖然我也看到這地方有很多缺點,就像宇宙光也有很多缺點一樣,但我最喜歡套用一句一位老同工說的話:「愛它,就是與它榮辱與共」,它「好」的時候我與有榮焉,「不好」的時候我會覺得頭都抬不起來。這種感覺真好,因為有歸屬感──你覺得你屬於它、它屬於你,才會有的感受──宇宙光給我這種歸屬感已經很多年了。
自民國七十七年我進來,到現在也超過二十年了,這二十年間,我唱這首歌不下五百次。有的人唱一首歌,唱不過十次就感到乏味了,你一定很好奇,難道我唱五百次不會厭煩嗎?感謝主,我每次唱都有既熟悉又新鮮的感動,這是神賜給我的,我很感恩。
或許你還會問:這二十年當中,我每次唱這首歌都唱得很理想嗎?這首歌有點難度,它的音域涵蓋了兩個八度,低的很低,高的很高,當身體狀況不理想時,說不定高音會唱得沒那麼有力,也說不定氣的運用不是那麼自如;但我可以保證,我每次唱這首歌,都投入全部的心,那是全心全意的感動與熱情。
唱這首歌的過程與在宇宙光的服事很類似。這二十年間,有時做事非常順利、成功、有效率、做得很好,而有時也會不順利、沮喪、做得不好;但是,與唱這首歌一樣,無論好或不好,我都投入了全心的熱情在這些事工中。我不曉得我還能唱多少年,但只要還能唱,我都會全力以赴;我也不曉得自己還能在宇宙光服事多少年,但我知道,只要我還能做,我就會毫不保留。雖然我年紀大了,同工們會發現我做事沒有以往俐落,唱歌也大不如從前了,但我的熱情一點都不減。一個服事神的人,未必有能力、才華,但一顆熱情的心是不可或缺的。宇宙光今年三十五歲了,我在宇宙光也超過二十年,求神賜福給宇宙光所有的事工,也求神保守每一位宇宙光的同工,讓我們都可以做個神的好管家。
》》Top
IN THIS SECTION
一首我唱了超過五百次的歌
總幹事‧幹總事
做一點算一點‧幫一個算一個
一顆沒有功能的牙齒
宇宙光是天堂!?宇宙光的同工是天使!?
愛她!就是不用讓她守住一生的承諾
SMALL THINGS‧GREAT LOVE
結婚四十週年與關門
我敢唱「我寧願有耶穌」
一個承諾,三十幾年
上個月我寫了「九塊錢」這個月卻讀到了九毛錢
九塊錢,跟太太相約吃午餐
從「凡事都可行」到「凡我所行的」
是「已經」,而不是「都會」
「回憶」「最後的住家」
蘇東坡被一屁打過江
是雞蛋還是火腿
必死的決心與不死的準備
約翰福音三章16節的APOLLUMI
第三類奉獻人
回首頁│關於宇宙光│奉獻捐款專區│終身學習站│線上購物│刊物索取│友善聯網│徵才五餅二魚書屋‧Touch有聲文字館‧宇宙光雜誌‧心靈小棧‧向陽兒童‧光譜‧百人大合唱©2007全人關懷機構 ‧E-Mail Us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8樓 TEL:02-2363-2107Christian Cosmic Light Holistic Care Organiz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一首我唱了超過五百次的歌
宇宙光 http://www.cosmiccare.org/light/leader-0808.asp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唱歌的人,我出去講道及分享,如果不唱歌的話,就好像欠大家什麼似的。但近年來身體欠佳,歌藝退步,可是除了在自己的教會可以不唱,到了別的地方,就算身體狀況不好,我還是得唱。以前別人聽我唱歌時,我會在乎我唱得好不好,然而現在我很感恩,許多人在聽我的歌唱時,會在乎我唱得有沒有屬靈的感染力,兩者之間差異相當大。
我在民國七十六年信主,至今已二十餘年;從我信主到現在,有一首歌深深感動著我,以致於我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就會唱給大家聽。這首歌是電影《出埃及記》的主題曲,這部電影並不是講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蹟,而是敘述一艘船「出埃及號」如何從英國殖民地逃出來的故事,其主題曲為──
This Land Is MineThis land is mine,God gave this land to me.This brave and ancient land to me.And when the morning sun reveals her hills and plains,Then I see a land where children can run free.So take my hand and walk this land with me.And walk this lovely land with me.Tho' I am just a man,When you are by my side,with the help of God I know I can be strong.To make this land our home.If I must fight,I'll fight to make this land our own.Until I die, this land is mine!
這首歌詞英文也算滿淺白的,在此我就不多做翻譯了。
我自己來自香港,在我年輕的時代,港人是很難有國家觀念的。香港那時是英國殖民地,政府機關都掛著米字旗,但絕大多數的港人並不認為自己是英國人,也不會認同「英國是自己的國家」。我不知道我究竟屬於哪一國,是五星旗的那國,還是青天白日旗的那國?我從小就很希望有歸屬感。
我在民國七十五年來到這裡,那年我四十歲,次年信主,一年之後投入宇宙光全職事奉,對以往的我來說,既沒有國家也沒有信仰。到了這裡以後,開始有自己的國旗、開始有歸屬感;信了主之後,開始知道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這種感覺對我這個沒有國家、沒有信仰的人來說如獲至寶,這個寶是我在四十歲以前所沒有的,我會緊緊抓住它,正如這首歌開頭說「This land is mine, God gave this land to me」,這塊土地是我的,是神把這塊土地賜給了我。
在我心裡,這塊「土地」有幾個層面:第一是宇宙光,宇宙光的確是神給我的一塊土地;第二是台灣;第三是凡有中國人生活的社會。我來台的頭十年中,有人曾以「愛國華僑」來介紹我,我接受一半、拒絕一半,因為我愛國,但我不承認自己是華僑。不曉得從何時開始,這個地方不論是叫「中華民國」,或是「台灣」,或是……,我覺得我屬於此地,我也愛此地。雖然我也看到這地方有很多缺點,就像宇宙光也有很多缺點一樣,但我最喜歡套用一句一位老同工說的話:「愛它,就是與它榮辱與共」,它「好」的時候我與有榮焉,「不好」的時候我會覺得頭都抬不起來。這種感覺真好,因為有歸屬感──你覺得你屬於它、它屬於你,才會有的感受──宇宙光給我這種歸屬感已經很多年了。
自民國七十七年我進來,到現在也超過二十年了,這二十年間,我唱這首歌不下五百次。有的人唱一首歌,唱不過十次就感到乏味了,你一定很好奇,難道我唱五百次不會厭煩嗎?感謝主,我每次唱都有既熟悉又新鮮的感動,這是神賜給我的,我很感恩。
或許你還會問:這二十年當中,我每次唱這首歌都唱得很理想嗎?這首歌有點難度,它的音域涵蓋了兩個八度,低的很低,高的很高,當身體狀況不理想時,說不定高音會唱得沒那麼有力,也說不定氣的運用不是那麼自如;但我可以保證,我每次唱這首歌,都投入全部的心,那是全心全意的感動與熱情。
唱這首歌的過程與在宇宙光的服事很類似。這二十年間,有時做事非常順利、成功、有效率、做得很好,而有時也會不順利、沮喪、做得不好;但是,與唱這首歌一樣,無論好或不好,我都投入了全心的熱情在這些事工中。我不曉得我還能唱多少年,但只要還能唱,我都會全力以赴;我也不曉得自己還能在宇宙光服事多少年,但我知道,只要我還能做,我就會毫不保留。雖然我年紀大了,同工們會發現我做事沒有以往俐落,唱歌也大不如從前了,但我的熱情一點都不減。一個服事神的人,未必有能力、才華,但一顆熱情的心是不可或缺的。宇宙光今年三十五歲了,我在宇宙光也超過二十年,求神賜福給宇宙光所有的事工,也求神保守每一位宇宙光的同工,讓我們都可以做個神的好管家。
》》Top
IN THIS SECTION
一首我唱了超過五百次的歌
總幹事‧幹總事
做一點算一點‧幫一個算一個
一顆沒有功能的牙齒
宇宙光是天堂!?宇宙光的同工是天使!?
愛她!就是不用讓她守住一生的承諾
SMALL THINGS‧GREAT LOVE
結婚四十週年與關門
我敢唱「我寧願有耶穌」
一個承諾,三十幾年
上個月我寫了「九塊錢」這個月卻讀到了九毛錢
九塊錢,跟太太相約吃午餐
從「凡事都可行」到「凡我所行的」
是「已經」,而不是「都會」
「回憶」「最後的住家」
蘇東坡被一屁打過江
是雞蛋還是火腿
必死的決心與不死的準備
約翰福音三章16節的APOLLUMI
第三類奉獻人
回首頁│關於宇宙光│奉獻捐款專區│終身學習站│線上購物│刊物索取│友善聯網│徵才五餅二魚書屋‧Touch有聲文字館‧宇宙光雜誌‧心靈小棧‧向陽兒童‧光譜‧百人大合唱©2007全人關懷機構 ‧E-Mail Us10662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4號8樓 TEL:02-2363-2107Christian Cosmic Light Holistic Care Organiz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年8月3日 星期日
給大學新鮮人》培養國際觀 尊重多元文化
給大學新鮮人》培養國際觀 尊重多元文化
2008/08/06
【聯合報/發信人:葉永烜】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2&f_SUB_ID=31&f_ART_ID=140469
葉永烜
親愛的大學新鮮人:
大家都喜歡說「我愛夏日長」,但你們說不定都急著想這個暑假快快過去,好開始期待已久的大學生涯。
語文能力 悠久見生成
我在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念研究所的時候,有一次問瑞典籍的指導老師阿爾文(Hannes Alfven)教授,他學問這麼廣博精湛,可不可以說一說他在大學時代,有哪些科目最為重要?他想也不想便說外文最重要。
他的意思在於科學發展迅速,日新月異,除了一些最基礎的原理外,很多知識在幾年後便被新發現所取代。但語文能力則是悠久見生成,可以讓你超越時空的限制,和不同時代、不同國界的人交往,這才是現代教育的目的,也是現代社會最需要的人才。
傳遞思想 地球是平的
我們學習外語,特別是英文,目的不只在有效率地接觸國際事物,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和成果表達出來,更容易與別人溝通合作。但今天我們往往把英語能力和國際化這兩件事混在一起,以為英文好就代表有國際觀。
我在德國工作時的研究所所長阿斯福特(W.I.Axford)教授,退休後回紐西蘭老家居住,便整天憂心紐西蘭年輕一代的未來,因為他們的學生,英文流利沒話說,但即使出國留學,也多捨近求遠,侷限於同文同種的英美,極少到周邊南太平洋和東亞各國,在文化交流上,其實於事無補。此外,受到氣候變遷和能源缺乏的衝擊,遠程飛機航線將會大量減縮,紐西蘭這個在太平洋中的島國,未來很可能逐步遭到隔離。
所以英文好,不一定代表國際化、有國際觀。即使用本國文字來閱讀國際新聞,以國外作為研究的主題,也可以增進國際觀。
國際交流 再認識自己
我從這兩位老師所學到很特殊的一堂課,便是外語能力很重要,但它只是一個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尊重和了解別人多元文化系統的觀念。同時透過國際交流,我們也可以重新發現自己。譬如,我最近和一個在中央大學英文系的奧國留學生談論她的碩士論文,有趣的是她的研究題目,是有關一個美國電視節目的社會影響,她另一個同班同學的碩士論文則是有關一九五○年代在非洲英屬肯亞發生的毛毛叛亂事件。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可以從國際交流可以得到反思和前瞻;也對我們自己的文化和過去努力的成果,更為珍重和刻意利用。
現在常說「地球是平的」,在廿一世紀,各國的經濟、生活習慣和教育模式,因交通及網路的發達,已趨向全球化。其實,秦滅六國之前的中國,便有著多采多姿的各種文化與社會系統。
公平正義 普世的胸懷
歷史會自己重演(History repeats itself),今天的世界局勢與春秋戰國不遑多讓,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印度、俄國和巴西等國連橫合縱,彼此競逐。在這個全球極端氣候變遷和金融風暴的大環境下,你們這一屆的新鮮人責任重大,更應要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核心價值。其中的「平天下」就是要有國際觀,目的在於把公平正義帶到整個世界,這也是所謂學以致用和普世胸懷。
★Gold FM聯播網(台北健康電台FM 90.1、台中城市廣播FM 92.9)今天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同步刊播。
2008/08/06
【聯合報/發信人:葉永烜】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2&f_SUB_ID=31&f_ART_ID=140469
葉永烜
親愛的大學新鮮人:
大家都喜歡說「我愛夏日長」,但你們說不定都急著想這個暑假快快過去,好開始期待已久的大學生涯。
語文能力 悠久見生成
我在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念研究所的時候,有一次問瑞典籍的指導老師阿爾文(Hannes Alfven)教授,他學問這麼廣博精湛,可不可以說一說他在大學時代,有哪些科目最為重要?他想也不想便說外文最重要。
他的意思在於科學發展迅速,日新月異,除了一些最基礎的原理外,很多知識在幾年後便被新發現所取代。但語文能力則是悠久見生成,可以讓你超越時空的限制,和不同時代、不同國界的人交往,這才是現代教育的目的,也是現代社會最需要的人才。
傳遞思想 地球是平的
我們學習外語,特別是英文,目的不只在有效率地接觸國際事物,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和成果表達出來,更容易與別人溝通合作。但今天我們往往把英語能力和國際化這兩件事混在一起,以為英文好就代表有國際觀。
我在德國工作時的研究所所長阿斯福特(W.I.Axford)教授,退休後回紐西蘭老家居住,便整天憂心紐西蘭年輕一代的未來,因為他們的學生,英文流利沒話說,但即使出國留學,也多捨近求遠,侷限於同文同種的英美,極少到周邊南太平洋和東亞各國,在文化交流上,其實於事無補。此外,受到氣候變遷和能源缺乏的衝擊,遠程飛機航線將會大量減縮,紐西蘭這個在太平洋中的島國,未來很可能逐步遭到隔離。
所以英文好,不一定代表國際化、有國際觀。即使用本國文字來閱讀國際新聞,以國外作為研究的主題,也可以增進國際觀。
國際交流 再認識自己
我從這兩位老師所學到很特殊的一堂課,便是外語能力很重要,但它只是一個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尊重和了解別人多元文化系統的觀念。同時透過國際交流,我們也可以重新發現自己。譬如,我最近和一個在中央大學英文系的奧國留學生談論她的碩士論文,有趣的是她的研究題目,是有關一個美國電視節目的社會影響,她另一個同班同學的碩士論文則是有關一九五○年代在非洲英屬肯亞發生的毛毛叛亂事件。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可以從國際交流可以得到反思和前瞻;也對我們自己的文化和過去努力的成果,更為珍重和刻意利用。
現在常說「地球是平的」,在廿一世紀,各國的經濟、生活習慣和教育模式,因交通及網路的發達,已趨向全球化。其實,秦滅六國之前的中國,便有著多采多姿的各種文化與社會系統。
公平正義 普世的胸懷
歷史會自己重演(History repeats itself),今天的世界局勢與春秋戰國不遑多讓,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印度、俄國和巴西等國連橫合縱,彼此競逐。在這個全球極端氣候變遷和金融風暴的大環境下,你們這一屆的新鮮人責任重大,更應要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核心價值。其中的「平天下」就是要有國際觀,目的在於把公平正義帶到整個世界,這也是所謂學以致用和普世胸懷。
★Gold FM聯播網(台北健康電台FM 90.1、台中城市廣播FM 92.9)今天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同步刊播。
民意論壇》兩個數字 教育更大危機
民意論壇》兩個數字 教育更大危機
2008/08/04
【聯合報╱高正忠/交大教授(新竹市)】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3448&f_ART_ID=140000
323952與192021,這兩個數字可能對大部分人沒有什麼意義,但它們應該是新政府、教育部官員及全國所有校長們應該重視的兩個數字;若教育部官員沒有人重視這兩個數字,那就很值得我們擔心了。
這兩個數字是什麼?它們不是經濟、油價或股票的指數,但更值得我們重視。第一個是今年考大學的大部分學生出生那一年(民國七十九年)的嬰兒數;第二個是九十六年出生的嬰兒數。
今年是大學錄取率超過百分百的一年,目前的情況已很讓我們擔憂了,大家再想想又少了十三萬多個小孩,那將是一個什麼情況?
若教育部仍是以讓學校退場為主要政策,可以預見未來的教育體系將是一個生死存亡的戰場,每個學校系所都在為生存而奮鬥。教育也將以迎合學生為主,品質控管已不是最重要,學生願意來讀最重要。而讓生存不下去的學校關閉也將帶來不少社會問題。
少子化不是一天發生的,零分上大學,不少高中職陸續關校,這其實只是簡單的人口數算術問題,是早就是可預期的,可是至今除了最下下下策的校系退場之外,仍然沒有見到什麼好政策。
雖然最嚴重的時期還沒到來,但實在很擔心這個危機一再擴大。台灣很多問題都是累積到變成危機,才知道要重視。以前的垃圾大戰,現在的土石流,溪流魚蝦死光,都是如此。而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垮了,比經濟衰退更嚴重,會動搖國本。
以上是少子化讓人會作噩夢的情境。但深入分析,其實少子化也是一個讓教育轉機的好機會,也可能會是一個讓我們作美夢的情境。
今年報考大學的人數其實還不到十萬人。為何當年有卅二萬多個嬰兒出生,長大後只有不到十萬人報考大學?這是因為其他小孩在求學過程中被淘汰了(當然,有一部分進入技職體系)。但為何會有這麼大的比例被淘汰?因為我們的教育與媒體只重視前面很少百分比成績好的小孩,這些被淘汰且佔多數的小孩都長期被忽視了。
其實少子化有很多好方案可以執行,除了不讓每一個小孩落後,另外還有比小孩子多很多的成人可以再教育。我們有至少一千多萬的成人,只要百分之一的成人教育就有十多萬人可回流學校。比起北歐國家的成人教育比例,這並不是很難達到的目標。
然而要把我們的教育體系改為以「不讓每一個小孩落後」及「終身學習的成人教育」為重要教育目標,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不能等大危機來臨時才去做,現在就得開始。
今年是國內教育的轉捩點,以後會走向讓人作噩夢的大危機,還是讓人作美夢的優質教育體系,就看新政府官員是想當政治家還是政客了。
【2008/08/04 聯合報】
2008/08/04
【聯合報╱高正忠/交大教授(新竹市)】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3448&f_ART_ID=140000
323952與192021,這兩個數字可能對大部分人沒有什麼意義,但它們應該是新政府、教育部官員及全國所有校長們應該重視的兩個數字;若教育部官員沒有人重視這兩個數字,那就很值得我們擔心了。
這兩個數字是什麼?它們不是經濟、油價或股票的指數,但更值得我們重視。第一個是今年考大學的大部分學生出生那一年(民國七十九年)的嬰兒數;第二個是九十六年出生的嬰兒數。
今年是大學錄取率超過百分百的一年,目前的情況已很讓我們擔憂了,大家再想想又少了十三萬多個小孩,那將是一個什麼情況?
若教育部仍是以讓學校退場為主要政策,可以預見未來的教育體系將是一個生死存亡的戰場,每個學校系所都在為生存而奮鬥。教育也將以迎合學生為主,品質控管已不是最重要,學生願意來讀最重要。而讓生存不下去的學校關閉也將帶來不少社會問題。
少子化不是一天發生的,零分上大學,不少高中職陸續關校,這其實只是簡單的人口數算術問題,是早就是可預期的,可是至今除了最下下下策的校系退場之外,仍然沒有見到什麼好政策。
雖然最嚴重的時期還沒到來,但實在很擔心這個危機一再擴大。台灣很多問題都是累積到變成危機,才知道要重視。以前的垃圾大戰,現在的土石流,溪流魚蝦死光,都是如此。而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垮了,比經濟衰退更嚴重,會動搖國本。
以上是少子化讓人會作噩夢的情境。但深入分析,其實少子化也是一個讓教育轉機的好機會,也可能會是一個讓我們作美夢的情境。
今年報考大學的人數其實還不到十萬人。為何當年有卅二萬多個嬰兒出生,長大後只有不到十萬人報考大學?這是因為其他小孩在求學過程中被淘汰了(當然,有一部分進入技職體系)。但為何會有這麼大的比例被淘汰?因為我們的教育與媒體只重視前面很少百分比成績好的小孩,這些被淘汰且佔多數的小孩都長期被忽視了。
其實少子化有很多好方案可以執行,除了不讓每一個小孩落後,另外還有比小孩子多很多的成人可以再教育。我們有至少一千多萬的成人,只要百分之一的成人教育就有十多萬人可回流學校。比起北歐國家的成人教育比例,這並不是很難達到的目標。
然而要把我們的教育體系改為以「不讓每一個小孩落後」及「終身學習的成人教育」為重要教育目標,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不能等大危機來臨時才去做,現在就得開始。
今年是國內教育的轉捩點,以後會走向讓人作噩夢的大危機,還是讓人作美夢的優質教育體系,就看新政府官員是想當政治家還是政客了。
【2008/08/04 聯合報】
以新思維面對越發加劇的自然災害
以新思維面對越發加劇的自然災害
【聯合報╱社論】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453884.shtml
2008.08.03 04:04 am
十天內卡玫基、鳳凰兩個颱風侵台,似乎使許多國人察覺,過去那一套治水防災的做法大有問題,也感知到水未必是人治得了的,正確的態度該是怎麼與水、與自然相處。這是付出慘重代價後的警覺與頓悟。
過去幾十年,數千億投入治水,築堤的長度從主要河川到無名野溪,足可繞台灣島好幾圈;河川不但截彎取直,還大量改成混凝土槽化河道,結果呢?過去淹水的地方沒少淹,號稱從不淹水的台中等地,居然也一淹再淹。
不淹水的神話被打破,反映出水未必接受人類宰制;痛定思痛,應該思考怎麼與水相處。尤其,現下的態勢要比過去每個時刻都更為險峻。不過,危機就是轉機,在此關鍵時刻應該調整思維,不再「治」水,而是與水相處,把水的空間還給水,這樣才能避災減災。
多年的強力開發,破壞山坡地與集水區,侵入河川地及洪氾區,大大壓迫原來的行水空間;都市化作水泥叢林的結果,滲水循環被阻斷,土壤、地下水層不再扮演截流及貯存的水庫角色,地表逕流大量增加,水患的機率當然大幅升高。
氣候異常的新變數,讓治水防災設施變得脆弱不堪。降雨日減少,總降雨量卻增加,顯示暴雨發生的機率高過以往;卡玫基、鳳凰動輒一天七百毫米的降雨,是氣象局「超大豪雨」定義的兩倍,亦是幾近千年紀錄的洪水頻率,台灣最高規格的大台北防洪計畫不過是兩百年洪水頻率,中南部河堤更只有五十年洪水頻率,怎可能不溢堤而出?
都市五年暴雨頻率的下水道規格,相較之下更顯突兀。以時雨量計算的暴雨頻率,動輒出現兩百年、一千年暴雨頻率,下水道怎麼來得及宣洩,不淹水才怪。或問:何不提高都市排洪規格?問題是完成全島五年暴雨頻率的都市下水道還要花八百億,而如果提高到五十年暴雨頻率,恐怕八千億也不夠;即便有錢提高到五十年暴雨頻率規格,但碰上兩百年、一千年頻率的暴雨,還是照淹不誤。
沒有錯,八年八百億的治水特別預算,加上石門水庫整治的兩百多億,政府手上有一千多億預算可用;再加上擴大內需的「移緩濟急」,這一波水患治理已有相當的預算準備;但問題是,還要回應地方各自的主張,像過去那樣修堤防、攔砂壩、築擋土牆,把錢丟到水裡嗎?
一連串的颱風、暴雨,大家意識到與自然、與水相處的道理,首要是尊重,而不是高姿態的降伏手段;思維的轉變,帶來國土安全重建的契機。當務之急,是重建以國土安全為重的上位指導,從山坡地到行水區,保護國土安全優先;任何開發計畫務必先做國土安全的檢視,會影響國土安全的,一律不予核准。
都市計畫也須依據國土安全檢視的結果制訂。洪氾區留給河川行水、滯洪,應鼓勵保留為濕地,只能做運動公園或親水設施,不得在財團壓力下讓步,壓迫河川地蓋水岸豪宅;低海拔、易淹水地區,則鼓勵設滯洪池、一樓做停車場等低密度使用;至於地層下陷區,除了找出超抽地下水的源頭,更該變更為蓄水區、疏洪道。如此,才算是以預留行水、貯水空間的新思維,取代與水爭地。
劉內閣宣布水患治理收回中央辦理,是正確且必要的。目前山坡地依海拔、屬性分給許多單位管,河川亦然,河岸、行水、橋梁各歸不同單位;垂直面分工破碎,水平管理也是多頭馬車,都市排水、農田水利、土地利用、開發管理從中央到地方也都有主管機關。但多頭馬車的結果,是「平常都要管、出事大家推」;而各自強調專業的後果,很簡單的防災工作,變成莫衷一是。
不止水患,近年來的災難除了地震,其他如山崩、河床抬升、土石流……哪一樣不是人類狂妄宰制自然的結果?懸崖與山麓交界的「崖麓線」最易山崩,谷口扇形地是土石流危險區,行水區最會淹水……,這是幾千年的經驗累積,趨吉避凶之道無非尊重自然,避開「危地」。這樣的覺醒應該落實在防災、避災,不能只是災後應景的時髦話。
【2008/08/03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社論】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453884.shtml
2008.08.03 04:04 am
十天內卡玫基、鳳凰兩個颱風侵台,似乎使許多國人察覺,過去那一套治水防災的做法大有問題,也感知到水未必是人治得了的,正確的態度該是怎麼與水、與自然相處。這是付出慘重代價後的警覺與頓悟。
過去幾十年,數千億投入治水,築堤的長度從主要河川到無名野溪,足可繞台灣島好幾圈;河川不但截彎取直,還大量改成混凝土槽化河道,結果呢?過去淹水的地方沒少淹,號稱從不淹水的台中等地,居然也一淹再淹。
不淹水的神話被打破,反映出水未必接受人類宰制;痛定思痛,應該思考怎麼與水相處。尤其,現下的態勢要比過去每個時刻都更為險峻。不過,危機就是轉機,在此關鍵時刻應該調整思維,不再「治」水,而是與水相處,把水的空間還給水,這樣才能避災減災。
多年的強力開發,破壞山坡地與集水區,侵入河川地及洪氾區,大大壓迫原來的行水空間;都市化作水泥叢林的結果,滲水循環被阻斷,土壤、地下水層不再扮演截流及貯存的水庫角色,地表逕流大量增加,水患的機率當然大幅升高。
氣候異常的新變數,讓治水防災設施變得脆弱不堪。降雨日減少,總降雨量卻增加,顯示暴雨發生的機率高過以往;卡玫基、鳳凰動輒一天七百毫米的降雨,是氣象局「超大豪雨」定義的兩倍,亦是幾近千年紀錄的洪水頻率,台灣最高規格的大台北防洪計畫不過是兩百年洪水頻率,中南部河堤更只有五十年洪水頻率,怎可能不溢堤而出?
都市五年暴雨頻率的下水道規格,相較之下更顯突兀。以時雨量計算的暴雨頻率,動輒出現兩百年、一千年暴雨頻率,下水道怎麼來得及宣洩,不淹水才怪。或問:何不提高都市排洪規格?問題是完成全島五年暴雨頻率的都市下水道還要花八百億,而如果提高到五十年暴雨頻率,恐怕八千億也不夠;即便有錢提高到五十年暴雨頻率規格,但碰上兩百年、一千年頻率的暴雨,還是照淹不誤。
沒有錯,八年八百億的治水特別預算,加上石門水庫整治的兩百多億,政府手上有一千多億預算可用;再加上擴大內需的「移緩濟急」,這一波水患治理已有相當的預算準備;但問題是,還要回應地方各自的主張,像過去那樣修堤防、攔砂壩、築擋土牆,把錢丟到水裡嗎?
一連串的颱風、暴雨,大家意識到與自然、與水相處的道理,首要是尊重,而不是高姿態的降伏手段;思維的轉變,帶來國土安全重建的契機。當務之急,是重建以國土安全為重的上位指導,從山坡地到行水區,保護國土安全優先;任何開發計畫務必先做國土安全的檢視,會影響國土安全的,一律不予核准。
都市計畫也須依據國土安全檢視的結果制訂。洪氾區留給河川行水、滯洪,應鼓勵保留為濕地,只能做運動公園或親水設施,不得在財團壓力下讓步,壓迫河川地蓋水岸豪宅;低海拔、易淹水地區,則鼓勵設滯洪池、一樓做停車場等低密度使用;至於地層下陷區,除了找出超抽地下水的源頭,更該變更為蓄水區、疏洪道。如此,才算是以預留行水、貯水空間的新思維,取代與水爭地。
劉內閣宣布水患治理收回中央辦理,是正確且必要的。目前山坡地依海拔、屬性分給許多單位管,河川亦然,河岸、行水、橋梁各歸不同單位;垂直面分工破碎,水平管理也是多頭馬車,都市排水、農田水利、土地利用、開發管理從中央到地方也都有主管機關。但多頭馬車的結果,是「平常都要管、出事大家推」;而各自強調專業的後果,很簡單的防災工作,變成莫衷一是。
不止水患,近年來的災難除了地震,其他如山崩、河床抬升、土石流……哪一樣不是人類狂妄宰制自然的結果?懸崖與山麓交界的「崖麓線」最易山崩,谷口扇形地是土石流危險區,行水區最會淹水……,這是幾千年的經驗累積,趨吉避凶之道無非尊重自然,避開「危地」。這樣的覺醒應該落實在防災、避災,不能只是災後應景的時髦話。
【2008/08/03 聯合報】@ http://udn.com/
名人堂》天災難擋… 治水需要古老的智慧
名人堂》天災難擋… 治水需要古老的智慧
【聯合報╱漢寶德】http://www.udn.com/2008/8/2/NEWS/NATIONAL/NAT5/4453103.shtml
2008.08.02 02:34 am
漢寶德。圖/漢寶德提供
連續兩個颱風,帶來的大雨,把台灣淹得七葷八素,低窪地區,因溪水高漲,住屋進水,財物損失無數。有些地區,面臨土石流的威脅,連生命的安全都難保了。難怪老百姓期待政府官員來勘災,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台灣自然災難 人禍居多
這種現象在台灣經常發生,早已不稀奇了。災情來的時候,上至總統,下至地方官員,都會來慰問一番,然後許下治水的諾言。然而事過之後,老百姓恢復了正常生活,對政府的壓力消失,就把災變的苦難置之腦後,不急著解決問題了。只有當災難再次來臨的時候,抱怨與諾言才又重演一遍,使人感到大自然帶來的災難是無法抗拒的;這是台灣的宿命。
問題無法解決,只要看官員們勘災說了些甚麼就知道了。他們是去安慰,表達人溺己溺的情懷,不是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答應要治水,卻無法消除水患。政府花上幾百億,一場大水就沖光了,又要從頭來起。真正要想拯人民於水火之上,必須先了解他們何以身陷於此極端困難之中。多少是天災?多少是人禍?
生態學者們大多認為台灣的自然災難以人禍居多。說白一點,就是不當的開發所造成的禍害,他們稱之為大地的反撲。政治人物要一直面對生態保存與開發之間的矛盾,做出不容易使大家都滿意的決定。問題是,在這種矛盾中所做的決策是不是最佳決策,也就是利益最大,損失最小的決策?我們懷疑政府的能力,是因為從來沒有看到國土開發的政策聲明。台灣是生態敏感的小島,只求在政治上的短線利益,環境災難問題只能愈來愈嚴重。山坡上亂事開發,只用堤防治水如何治得了呢?
兼顧生態風水 其實不難
環境生態確實不是簡單的問題,不是一般民眾所可能了解,在土地開發上讓民間配合很不容易。但是傳統的風水術在台灣十分盛行,政府如果能立論於風水的山水法擬定開發政策,推動生態之維護,應該會得到民間的支持。
風水家的說法可大分為兩派,自今天看來,以觀察山川形勢擇地卜居的一派,即所謂形法,是古老智慧的累積,合乎科學的原則。如果依照形法擇地進行開發,絕不會受風雨的侵害危及生命與財產。風水不允許我們在山頭與水邊營居,要我們詳察地理,看出大地的文理脈絡,自其中之條理找出藏聚與圍護之地。利於營居的地點一定有群山環繞,是水自兩側流過的高地,古人以氣脈來描述,失之迷信,但以現代環境生態來看,是十分合理的。
擺脫天災噩夢 順應自然
卅年前,台灣西部開發的初期,我曾建議以傳統地理的觀念分析西部丘陵,做為市鎮開發的指標。這種想法被視為幼稚,在政治上亦不可行。可是直到今天我仍然認為古老的智慧是值得我們正視的。否則在未來的歲月,我們永遠無法擺脫風災水患的噩夢。大自然的力量只能導之引之,是不能用人力抗拒的。
(本文作者為前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2008/08/02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漢寶德】http://www.udn.com/2008/8/2/NEWS/NATIONAL/NAT5/4453103.shtml
2008.08.02 02:34 am
漢寶德。圖/漢寶德提供
連續兩個颱風,帶來的大雨,把台灣淹得七葷八素,低窪地區,因溪水高漲,住屋進水,財物損失無數。有些地區,面臨土石流的威脅,連生命的安全都難保了。難怪老百姓期待政府官員來勘災,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台灣自然災難 人禍居多
這種現象在台灣經常發生,早已不稀奇了。災情來的時候,上至總統,下至地方官員,都會來慰問一番,然後許下治水的諾言。然而事過之後,老百姓恢復了正常生活,對政府的壓力消失,就把災變的苦難置之腦後,不急著解決問題了。只有當災難再次來臨的時候,抱怨與諾言才又重演一遍,使人感到大自然帶來的災難是無法抗拒的;這是台灣的宿命。
問題無法解決,只要看官員們勘災說了些甚麼就知道了。他們是去安慰,表達人溺己溺的情懷,不是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答應要治水,卻無法消除水患。政府花上幾百億,一場大水就沖光了,又要從頭來起。真正要想拯人民於水火之上,必須先了解他們何以身陷於此極端困難之中。多少是天災?多少是人禍?
生態學者們大多認為台灣的自然災難以人禍居多。說白一點,就是不當的開發所造成的禍害,他們稱之為大地的反撲。政治人物要一直面對生態保存與開發之間的矛盾,做出不容易使大家都滿意的決定。問題是,在這種矛盾中所做的決策是不是最佳決策,也就是利益最大,損失最小的決策?我們懷疑政府的能力,是因為從來沒有看到國土開發的政策聲明。台灣是生態敏感的小島,只求在政治上的短線利益,環境災難問題只能愈來愈嚴重。山坡上亂事開發,只用堤防治水如何治得了呢?
兼顧生態風水 其實不難
環境生態確實不是簡單的問題,不是一般民眾所可能了解,在土地開發上讓民間配合很不容易。但是傳統的風水術在台灣十分盛行,政府如果能立論於風水的山水法擬定開發政策,推動生態之維護,應該會得到民間的支持。
風水家的說法可大分為兩派,自今天看來,以觀察山川形勢擇地卜居的一派,即所謂形法,是古老智慧的累積,合乎科學的原則。如果依照形法擇地進行開發,絕不會受風雨的侵害危及生命與財產。風水不允許我們在山頭與水邊營居,要我們詳察地理,看出大地的文理脈絡,自其中之條理找出藏聚與圍護之地。利於營居的地點一定有群山環繞,是水自兩側流過的高地,古人以氣脈來描述,失之迷信,但以現代環境生態來看,是十分合理的。
擺脫天災噩夢 順應自然
卅年前,台灣西部開發的初期,我曾建議以傳統地理的觀念分析西部丘陵,做為市鎮開發的指標。這種想法被視為幼稚,在政治上亦不可行。可是直到今天我仍然認為古老的智慧是值得我們正視的。否則在未來的歲月,我們永遠無法擺脫風災水患的噩夢。大自然的力量只能導之引之,是不能用人力抗拒的。
(本文作者為前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2008/08/02 聯合報】@ http://udn.co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