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市場 攻擊馬蕭的稻草人?
【聯合報╱鄭竹園/美國博爾大學經濟系教授(美國印地安那州)】
2008.03.12 03:32 am
引用自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254002.shtml
台灣大選進入最後階段,謝長廷指控馬蕭提出的「共同市場」是「一中市場」,並建議將其作為大選公投。根據紀錄,蕭萬長所主張的「共同市場」是自一九八八年以來,海內外許多經濟學家共同倡議的「大中華共同市場」。而謝長廷所提的「一中市場」,只是作為指控對方的箭靶。
鑒於戰後歐洲共同市場成功的經驗,筆者在二十年前曾提出海峽兩岸及香港、新加坡華人地區,仿照西歐模式,組成「大中華共同市場」這一理念,在台北報章發表後,引起兩岸及海外經濟學者的熱烈反應,類似觀念如高希均的「亞洲華人共同市場」、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的「兩岸三地經濟合作區」,紛紛出籠。為使內容更具體,兩岸三地學者曾先後在史丹福大學、密西根大學及香港大學舉辦研討會,基本上達成共識,即兩岸三地如能通力合作,對三方均屬有利。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時任國府經濟部長的蕭萬長公開贊同「大中華共同市場」理念,提出「壯大台灣、結合大陸、同步天下」的豪語。從這段簡要紀錄中,可斷定蕭主張的「共同市場」就是早已成為華人學者共識的「中華共市」。
原來的「大中華共同市場」是按照西歐共市的模式,在不變更各成員政府體制及國際地位的前提下,由各成員採取互助合作方式,結集資金技術,共謀經濟發展。不論國力大小,所有成員一律平等,重要決定均須獲得全體通過,絕無大國主宰小國的情況。歐洲共同市場成立時只有六國,逐漸擴張成為擁有二十七國的大經濟實體。去年無論在GDP及出口貿易各方面,都已超越美國。歐元成為世界上最強勢貨幣。
中華共市的基本構想,是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先通過協商,廢除貿易障礙,實現三通以節省運費及時間。其次,共同保障成員間相互投資。但更重要的是結集成員的特長,如台灣的資金及行銷管道,香港的金融中心及資訊優勢,大陸的充沛勞力及資源,與歐美日本爭雄,即蕭所倡導的「同步天下」。
中華共市雖未正式組成,但兩岸三地的貿易及投資,二十年來突飛猛進。一九七九年台灣對大陸的間接貿易只有七千八百萬美元,去年已達一二四四億美元,大陸已成台灣最大出口市場,更重要的是每年都有巨額順差,僅二○○一到○七年這七年中,台灣與大陸的貿易順差即達二二三六億美元。如無大陸市場,台灣外匯存底早已耗竭,這些成果不能抹殺。
謝長廷指控「共同市場」是「一中市場」,一旦對大陸開放,「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可以說極盡危言聳聽的能事,但提不出具體的證據。故其所謂「一中市場」只是作為攻擊對方的稻草人,如何能作為公投的對象。奉勸謝先生,治國靠遠大的宏圖,不能靠負面攻擊,請以理性的風範提出具體可行的規畫。
【2008/03/12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