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小人貪利忍恥,擊之難去

小人貪利忍恥,擊之難去
【聯合報╱龔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2008.09.04 02:54 am
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502865.shtml
貪汙腐敗是一種歷史現象,不是今天才有。
隋唐時期的思想家王通,曾經感慨言道:「古之從仕者養人,今之從仕者養己。」他說的「古」,應指夏商周三朝的遠古;「今」則應是他所親身經歷隋之覆亡那個汙亂的年代。
王通的「切身之痛」,到了宋朝似變本加厲,逼得「三蘇」之一的蘇轍給哲宗上了一個《乞分別邪正劄子》。他說:「君子小人,形同冰炭,同處必爭。一爭之後,小人必勝,君子必敗。何者?小人貪利忍恥,擊之難去;君子潔身重義,知道之不行,必先引退。」
貪腐的小人從來就不是獨占官場,清廉的君子永遠是他的競爭者、對抗者;無奈小人「貪利忍恥」,君子卻「必先引退」,於是勝負定矣!
君不見,王建煊任財政部長時,李登輝總統的財團和地主朋友向他哭訴,說王建煊要抽他們的稅,李召見王斥止,王「知道之不行」,回到辦公室就寫了辭呈。
馬英九總統請王建煊當監察院長,國人稱頌。王「入監」後確也「耀武揚威」,好像裝上了牙的老虎,其實仍舊是「紙老虎」,咬不咬人決定於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不是監察院。所以,有人覺得馬總統「為德不卒」,不知為什麼王建煊不能去財政部或金管會?
說到從仕者「養人」或「養己」的問題,就叫人想起一則小故事:公儀休這個人,是戰國時魯國的宰相,心中常存百姓,奉法循理,「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有一天,一位朋友知公儀休嗜食魚,送他一尾魚,他拒受,表示他是宰相,有能力花錢買魚吃,如果吃了別人贈送的魚,上行下效,可能全國公務員都吃免費的魚,那時依靠魚貨交易的人就沒有活路了。其實,公儀休只要想到受一魚也算貪瀆就夠了。他的邏輯是有點可笑的,但他與民共休戚的真誠是可敬的。這大概就是「古之從仕者養人」吧!
歷朝歷代,貪汙的大官多矣!像嚴嵩、魏忠賢、和珅等等的名字,立即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這些人,雖然居高位,掌生殺大權,但仍有君子與之抗衡,每當君子道長時,朝政就清明一些;等到小人道長,一直長,長到臨界點,國家就完了。
古代的帝王,富有四海,奉天下養,對權力也許濫用,但用不著貪財貨,這樣就還能在君子與小人的兩陣營中扮一仲裁者。到了現代,國家領導人也有「四年京兆」或「八年京兆」的時間緊迫感,若其為小人,則權力適足以助其貪婪,於是,夥同親信,明目張膽,吃光抹淨,沒有哪個國家禁受得起,馬可仕的菲律賓即一顯例。
有人說,西方基督教講「原罪」,是「罪感文化」,中國儒教講「禮義廉恥」,是「恥感文化」。唯「禮義廉恥」講了幾千年了,當今之世,卻驚見還有這麼多人無恥,在上位者無恥,其同夥無恥,同黨無恥,甚至代表社會良心的很多知識分子,包括所謂學界領袖的「大知識分子」,也一起無恥。
嗚呼!「小人貪利忍恥,擊之難去」,這樣的歷史現象,未知今人有能力改變否?
【2008/09/04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