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詹偉雄:和自然對話的在地建築—說說黃聲遠

詹偉雄:和自然對話的在地建築—說說黃聲遠
【聯合報╱詹偉雄】本文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513911.shtml
2008.09.12 02:57 am

詹偉雄
宜蘭和台北距離非常近,但住在那兒的黃聲遠建築師他所過的生活,卻和我們迥然不同。
舉個例子,他是穿著夾腳拖鞋和短褲、背心上班的人;中午熱了,他會跑到水圳或湧泉裡游個泳,再開始工作;而據他說,當他的小女兒還在襁褓中的時候,他就是用吊袋把她掛在胸前,出入在泥水匠穿走的工地,因而感動了業主接受他重作一面牆的建議。
宜蘭 他的創作空間
也可以這麼說:他和我們最不同的一點,就是他那麼地熱愛工作;而也確實,當你看看他的工作成果酖從礁溪、宜蘭、三星、員山、壯圍、冬山到羅東,整個蘭陽平原星羅棋布的公共建築、鄉土住宅、鄰里廊道和都市整理(許多作品都獲得國內建築大獎),你也不得不相信,即便是台灣,能取得他這般成就感的工作者大概不會有另一個:每一天,有十數萬到數十萬不等的宜蘭住民,穿梭在他創作營造的空間中,被誘導著與天空、星辰、水圳和雲朵對話,過著一種具有歷史記憶感的在地生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創作,悄悄地、靜謐地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啟迪了他們內在世界未曾啟蒙的感性和知性,這種成就感,應該比當個得與人群永遠保持距離的「王永慶」或「郭台銘」都還來得過癮吧。
在地設計 處處靈感
和大部分建築師不同的是:黃聲遠只接那種「半小時開車可到」(隨時想去工地,就可以去工地)的案子,因而十五年下來,這位出生在台北的道地外省人,成了「宜蘭土產」的建築師,當然,也和「101」、「Mall」、「豪宅」、「企業總部」這類商業建築絕緣,連帶地,他的事務所一點都不富麗堂皇,光看它的名字:「田中央工作群」,你大概即可辨識所在的地理位置與內部陳設酖十足地草根味。耶魯建築研究所畢業後,他在洛杉磯的大事務所度過一段刻骨銘心歲月,因而「財富」與「名聲」自始在他心頭就不佔據優位,對他而言,最大的快樂是蹲在工地作設計,享受那「在修改中創作」的快感,而且,一個案子之後能有下一個案子,就又是更大的快樂。
宜蘭的山川給了他四處泉湧的靈感,在他的腦海裡,隨時有四張地圖交織著:自然的、歷史的、地理的和地下水文的,因而他的建築或空間安排,便跟著這些自然的脈絡,慢慢地、或明或暗地酖綿延起來;而居然,他這套「在地蹲點」的路數,成了當今全台灣建築系學生最嚮往的工作方式,事務所裡廿幾位同事來自全台十八縣市,「履歷表接到手軟」,幾位資深的同事雖已在外有了個人事務所,但他們就是捨不得離開黃聲遠的「大宜蘭計畫」。
舊城計畫 創意無限
到宜蘭市,你一定得去看他作了快十年、但仍持續進行中的「宜蘭河畔舊城生活廊帶」,這是位在舊城牆西北角的好幾個計畫的組合酖從文化遺址型態的「楊世芳紀念林園」(立體空間的園林穿遊空間,加上小巧瑰麗的博物館和咖啡屋),穿過整理舊街巷弄而形成的(可愛得不得了的)中介空間,到達由紅磚和洗石子塗面、全無圍牆與大門的社福館,在這兒你可以從二樓的屋橋,轉進跨越宜蘭河的慶河橋,穿梭在實體橋下懸吊的徒步遊戲空間(這兒大概是全台灣最戲劇性的親水空間了),或者騎著單車,溯遊起伏如絲綢波浪的堤防內草原(這又是台北難以企及的視野和創意了)。
在這個時機點來「說說黃聲遠」,有兩層用意:其一,全台灣要體驗建築空間美感的朋友們,不妨到宜蘭晃蕩晃蕩一下他創作的空間;其二,黃聲遠是一個把工作、遊戲、享樂和學習都整合在同一個生活裡的新人類,而在台灣由集體化社會快步轉向個體化的趨勢裡,我們得留意酖他現在的人生,即將成為下世代萬千「個體型工作者」追隨的原型!(本文作者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數位時代》總主筆)
【2008/09/12 聯合報】@ http://udn.com/
新聞臉譜 (投下你對這則新聞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