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陳立恆:台灣,我們的頻率調對了嗎?

陳立恆:台灣,我們的頻率調對了嗎?
不久前,看了一個表演,比賽如何用人聲震破一個透明玻璃杯。輪番上陣,聲嘶力竭試圖發出各種「海豚音」,但杯子紋風不動。終於,有一個人用手指輕彈杯子,仔細辨認杯子頻率後,再發出與杯子同頻率的高音,杯子應聲而破。
說穿了,就是共鳴原理,尤其是當杯子上有裂痕,加上共鳴,這樣驚人效果,絕非空穴來風。
頻率與共鳴,讓我想起最近台灣的情況,總統滿意度破新低、出口連續負成長、科技龍頭前景艱難、人均薪資節節下降等等,靜心一想,台灣暮氣沉沉的肇因,正是敗在這個簡單的原理上。
政府是為人民幸福存在,企業是為客戶需求存在,顯然政府與企業,沒有弄清楚目標的頻率,於是舉凡國家領導,還有商品研發,都無法獲得共鳴,落得近來不時脫序演出的台灣退步秀。
反觀南韓,在七、八○年代,和我們同為亞洲四小龍,六月正式進入「二○─五○俱樂部」,成為第七個已開發國家。且不論他們國家補助政策,以及獨尊大企業的利弊與否,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產品得到全球市場的共鳴,進而領先世界潮流,除了放諸四海皆準的科技項目,連頻率跨度最複雜的文化創意產業,他們也起碼做到了征服亞洲的地步。從一九九七年被IMF接管到今天,十五年的臥薪嘗膽,總算一雪前恥。
同樣的頻率調整,在相對封閉的對岸,竟也是處處可見。拿我較為熟悉的文創界為例,他們簡直以光速在與全球做學習和交流,一反過去鎖國形勢,積極接引國外知名學府、文教機構、專業人才進駐國內,普羅大眾的價值觀與敏銳度,更是演化迅速。所以,每當有人對於台灣的人文優勢沾沾自喜時,我總忍不住提醒,大陸在軟實力方面超越台灣,只是再兩三年的事情。
在全球化日深的廿一世紀,抓住世界的頻率,是國家與企業的生存之道;我們在二、三十年前做的比現在好。當時中小企業和政府之間協作調宜,能夠快速掌握全球市場的脈動,使得國家可以緊跟著世界的發展進步;但今天的台灣,不知被誰轉到了一個充滿雜音的頻道。雖然網際網路四通八達,人民教育水平躍升,可是每天眼見耳聞,全是政治及八卦亂象的滿天揮灑,或是過度對立的黨派彼此虛耗,於是,國際競爭的真實面貌,台灣前途去來歸往,都在雜音裡闃然而寂。
當組成這片土地的你我,手上拿著進口商品,眼睛看著外來影集,嘴裡罵著政府與亂象,又是以什麼樣的頻率,來面對台灣衰退事實?難道不憂心台灣的聲音,會慢慢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也許,我們不應該只巴望政府與企業,可以為我們做什麼。也許,我們應該重新設定自己的頻率,開始無條件支持台灣原創品牌的產品,不再為亂象中的夸談失去理智,學習了解世界的深度,欣賞本土的創意,用選票制裁出格的政客,用溫暖善待身處的人間。也許,眾志成城的力量,可以找到屬於台灣的新頻率,發出石破天驚的一響,證明昔年小龍,也有飛天入雲的能耐。
台灣,準備好調整頻率了嗎?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
【2012/07/26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