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聯副座談會/飲食是一種儀式和記憶嗎?

聯副座談會/飲食是一種儀式和記憶嗎?

從《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談起
吃到最後,會想找「原味」,找食材本身的味道,不喜歡太多調味。人生亦復如此,經過社會複雜的歷程洗禮之後,你會發現不經矯飾的原味,是多麼美好……

徐立功。
蘇看/圖片提供
主辦:週一無肉日聯絡平台‧聯合副刊
主持:徐立功(製片家)
出席:陳義芝(詩人)、王宣一(小說家、美食評論者)、藍正龍(《飲》片男主角)、李鼎(導演、美食作家)
地點:「陽明春天」蔬食創意餐廳
飲食之道,就是人生之道
徐立功:十七年前我們製作了《飲食男女》,現在又拍了新片《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算是續集。新片中,「飲食」部分,推翻大魚大肉,改為素食,因片中「曾江」所飾的上一代男主角,和女主角分手數十年,他覺得終身保持素食是一種對舊情的儀式;另外,歸亞蕾飾的上一代女主角乍遇舊情人,原本認不出,但在吃了舊情人為她做的昔日的一道菜,反而因此認出。

陳義芝。
蘇看/圖片提供
陳義芝:飲食之道,就是人生之道。清代文人兼美食家李漁在《閒情偶寄》說,「飲食之道,肉不如蔬」。片中以蔬食表達「男女」,難度更高,但若成功,境界也更高。本片中有股誘惑力,但此誘惑卻非以「床戲」呈現。偉大小說家卡爾維諾的小說《在美洲虎太陽下》,描敘一對夫妻,於彼此沒有了情愛感覺之後,來到墨西哥,展開美食之旅。他們也參觀了古老神廟,竟發現當時是以活人獻祭,祭後此「活體」成祭司的食物,當然,吃前就要加以調味。整篇小說皆在描寫味道,味道又被連結到情感、情慾、男女關係……此小說和《飲》片對照來看,可以說味覺可能是人類感官中,非常強烈的一種。

王宣一。
蘇看/圖片提供
王宣一:飲食當然是一種儀式,同時也是一種記憶。比方老朋友約見,常說「耶,我們來吃個飯」,是儀式,也是媒介。
陳義芝:味覺會成遺傳的一部分,甚至深入到意識,卡爾維諾那部小說提到修女和神父,甚至通過食物,來傳達放肆的肉慾感覺;最後書上那對夫妻,藉著飲食之旅,重新喚醒情愛,兩人於坐著互望之中,男主角甚至覺得,自己被女主角吃食、細嚼、包覆了,光復了兩人隱喻性愛的男女關係……餐桌,是另一張床。
《飲》片拍得清純,空靈中又有一種張力。卡爾維諾說,沒有任何調味料能把不存在的味道逼出來。《飲》片中,曾江和歸亞蕾的情感,原本就存在且不曾消失,它只是被時局中斷,這樣的情味,以素味來呈現,非常高明。
我覺得,可以問問時下年輕朋友,自己生命裡,可以喚醒一種思想、情感、記憶的食物,是什麼?
素食是對大地敬愛的儀式

藍正龍。
蘇看/圖片提供
藍正龍:我是素食者,食物無礙於我身高一百八且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如飲食是一種儀式,素食就是對大地敬愛的儀式,因「素食,就是最大的環保」。比方美國,消耗掉很多土地、水源、化肥、農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不為養人,而是為種出如玉米等的動物飼料。一望無際的單一玉米田,卻迫使大地嚴重扭曲;如果人類肉食減量一半,理論上就代表一半的地表,可以再恢復大自然原貌,鳥飛魚躍,兔走鷹揚。
素食,也是愛惜生命的一種心靈儀式,舉棒狗走,舉掃把則雞逃,動物都害怕受傷、恐懼死亡。植物相對而言,傷害較小,甚至植物有時還希望你摘果,以達它傳宗接代的願望。儀式有正有負,飲食和儀式如若混合,希望正的多,負的少。
最受歡迎的是單純的故事,味蕾也一樣
王宣一:從《海角七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及這部《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我突生感覺:電影拍到極致,把很多關係都用完了,就會回歸到原點;最受觀眾歡迎的,也會是這種單純的故事。味蕾也是這樣。吃到最後,會想找「原味」,找食材本身的味道,不喜歡太多調味。人生亦復如此,經過社會複雜的歷程洗禮之後,你會發現不經矯飾的原味,是多麼美好。

李鼎。
蘇看/圖片提供
李鼎:我喜歡《飲》片。它不像鑰匙,而像鎖孔。看你自己用什麼鑰匙插進去,然後打開它。
從鎖孔進去,《飲》片變得很有意思。藍正龍在電玩中設計完美愛情,現實裡自己的愛情卻談不好;女主角霍思燕,規畫管理一座美麗高級的俱樂部,但自己的情感也失衡;曾江,有名的廚師,但卻已快要喪失味覺;而歸亞蕾,是個想遺忘的女子,又喝酒,房間又亂──也許,遺忘才能活下去;遺忘才能長大。
電影到最後,主食選擇茄子。茄子應該是所有初學烹煮者最懼怕的食物。纖維沒有控制好,火候沒控制好,都不行。
藍正龍:電影中主菜「茄鯗」,讀音如同「茄想」,出自《紅樓夢》。劉佬佬進大觀園,第一次吃到難以相信的精緻好菜,就是茄鯗。《紅樓夢》的茄鯗是葷的,片中改成素食。
人生需要的,是火候,而非調味

《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劇中曾江(後立者)飾男主角,和女主角(歸亞蕾飾)分手數十年,因為一道菜,而認出了彼此。
蘇看/圖片提供
李鼎:烹煮最難的是火候的控制,而非調味料的掌握。
三年前,我接觸過這個電影企畫,但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不適合拍這部電影的人,因那時我太愛吃肉。三年後,我真的了解,人生需要的,也是火候,而非調味料。
大火容易,小火熬燉的情感,才最難。這部片用蔬食喚醒你,活在這個紛亂、什麼都可以得到的世界,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素食對現代人來說,是可以選擇的最好飲食。
徐立功:我跟蔬食結緣,是週一無肉日平台初成立之始,撒下武林帖,邀大家在遠企飯店頂樓會餐。當時我想:拍個電影,讓大家認識蔬食,推廣性會好一點。
這部電影中,老情人見面不記得,吃了東西才想起。可能有人會問:難道舌頭的記憶,會超過眼睛的記憶嗎?味覺固然是一種記憶,但有強烈到超過視覺嗎?
母親過世,是我最大傷痛。即使讀到大學、碩士,晚歸沒跟上吃飯,母親一定在街口等我──不管我坐什麼車,等到後,她拉著我的手,回家弄菜給我吃。我最愛她的「大白菜獅子頭」,她常就坐在旁邊看我吃。母親臥病,我跟姊姊輪流陪。母親愛乾淨,須每天洗澡。但她因代謝不好且沒動,體重一天比一天重,姊姊洗久了,自己雙肩也受傷,便由我一人洗。我哥哥曾痛苦地說,你也要上班、教課,怎能長期維持?應請特別護士。但母親很傳統,認為要由子女而非外人來照顧她的身體。那時我常只穿一條內褲,在浴室拿水龍頭對著媽媽沖,看她好快樂的樣子。洗好抱回病床,她說:「我多麼希望我好過來,再為你煮大白菜獅子頭……」
藍正龍:味道一旦變成記憶,就和刻骨銘心的愛一樣,永遠也難以忘記。何況片中老男主角因歲月關係外貌變老,但菜味卻可能沒變,先認味道再認人,有它的合理性。
徐立功:永難忘記的味道,永難忘記的愛,今天就由這句話當結束。最後,希望國人今後對桌前盤中的食物,都能心懷尊敬和感恩。

【2012/03/22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聯副座談會/飲食是一種儀式和記憶嗎?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977351.shtml#ixzz1pnjuLksF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