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非典型文人/是遊戲,也是修行



非典型文人/是遊戲,也是修行
【聯合報╱劉靜娟/文】http://udn.com/NEWS/READING/X5/4983580.shtml
2009.06.26 04:49 am

常常「小鹿亂撞」,以為自己也可以這樣畫那樣畫,可以抽象可以幾何,也可以像用色鮮豔、創造出豐滿「娜娜」系列的妮基那樣天馬行空……
作家劉靜娟畫筆下的靜物。劉靜娟/圖花季的陽明山,視線所及,人比花多。走到一個畫人像的地盤時,就拉了一把小矮凳坐下,觀賞,也藉機會休息一下。
照例有一個很大的看板,滿滿貼著街頭畫家的作品,幾乎全是政治或影視明星的畫像,畫得都很神似。當然是根據照片畫的──現場畫的都給「模特兒」買走了。
這時,坐在前方被畫的是一名中年漢子。
「你的眼睛很像國父的。」畫家邊說邊以鉛筆快速地畫輪廓。
那人五官端正,皮膚陽光,可能是原住民或是做戶外工作的人,線條分明的雙眼皮和眼神的確有幾分像國父。
鉛筆速寫,只要一百元,彩色的三百元。
同行的妹妹說好便宜,也想給畫一張。
我說我才不敢被一群人圍觀,會害羞。結婚後就不曾工作的她說,「你是見過世面的人,這樣就會害羞?」
「就是見過世面,才會害羞!」酸她一下。
蘇聯解體後兩年,我曾隨一個工業團體到東歐旅行。在聖彼得堡Nevsky大道上,瞻仰大詩人普希金的銅像,看店家的藝術品、骨董,買小販的紅星手錶,好好享受閒逛的樂趣。後來看到一群年輕的街頭畫家,他們是附近藝術學院的學生。當時同團有兩位相當美麗的女性企業主管欣然坐下來,意外的是除了她們挑選的學生之外,同時有五六位擁過來跟著畫。陪著畫的作品可以買可以不買。
當時俄國人窮,滿街是賣小東西的人,軍人的勳章、手錶、手繪套娃娃、圍巾,什麼都賣;街頭畫家守株待兔,看來還安逸些。藝術系的學生為人畫像,如果得不到酬勞,也算練習吧。
他們都俊朗可愛,畫得也不錯,當時我有點想嘗嘗被畫的滋味,讓他們賺錢;可是六七對眼睛對著你忽上忽下地看,再加外圍的旁觀者,著實令人不自在。後來回到遊覽車上,兩位女士展示四張水彩畫像,大家都說讚;其中最好的一張是陪畫者的作品。
素描老師鼓勵我們學畫要把目標定高一些,做藝術家。「不過,能在街頭為人畫像也不簡單,畫不好人家不會給錢的啦。」
被畫都不敢了,何況去畫人;在旁邊看人畫就好了。
問正在畫國父的畫家,一張速寫要花多少時間,他對著有興趣的妹妹說只要十分鐘。
實際上他用了不只十五分鐘。也算很快了,而且一邊和國父聊天一邊畫,讓他的表情很自然。
身為觀眾,我們也盡責地告訴那漢子,畫得很像。
只是被畫(或被寫)的人很少會滿意在別人筆下的自己,看到成品時,他有一絲失望,但仍禮貌地說,「比本人年輕。」
回家後妹妹念念不忘,說她真的想給畫一次;甚至說我坐人家半天的凳子,怎麼好意思不「交關」!
我說我替你畫好啦,真人畫不好,照片總可以畫個七八分吧。她說不要,我總把人畫得比較老,「包括畫你自己。」
作家劉靜娟素描〈多麗絲萊辛〉。劉靜娟/圖我想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她的皺紋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優雅非常美麗,吸引我畫了一張圖。我可沒有把她畫得更老。
其實,別說畫人,連風景、靜物要畫得好都不簡單。
這是我現在的想法,初學素描時,我可是躊躇滿志,以為自己很有藝術天分;光用炭精筆畫了一個大洋蔥、一顆橘子都可以快樂一整天,強迫家人觀賞(並美言)外,還開了一個部落格,把學畫的過程寫成文章,連同畫作貼上去。部分寫得比較滿意的,先在報上發表,朋友因此對我「刮目相看」,說我開發了第二種才藝。
慢慢才發覺學畫簡直是全民運動,美術館、畫廊專業畫家的展覽不算,社區活動中心、捷運車站地下道、醫院的長廊、咖啡館,處處時時都可以看到業餘畫家的個展或聯展。
有一天拿著畫板去上課,對門鄰居告訴我,七八個月前她也開始學畫。進入她家,我大驚失色。畫架上、地板上的畫布,或靜物或風景,儼然一個小規模的繪畫空間。而依我的標準看來,它們都是可以裱起來掛在牆上的!
懷疑她以前曾學過,她「矢口」否認,是最近比較閒了才去學,「老師說都是有年紀的人了,不必學素描,直接畫油畫就可以。」說得輕鬆,在我眼中,油畫是「進階級」,而她竟然就畫出如此的成績。
她的個性內斂含蓄,聽我不住地哇哇驚嘆,慌亂地一再說「沒有啦,沒有啦」,卻也難掩一臉的興奮。畫畫是很讓人興奮的事啊。
「好棒!我們這幢公寓很藝術了。」我說。
樓下住的是她的妯娌,美術科班出身,專長水墨和版畫。
到處是比我畫得有模有樣的人。
好在畫圖於我,是遊戲,甚至是修行。單純的揮筆動作,畫筆在紙上的刷刷聲就讓心情很快沉穩下來,心思單純,腦袋幾乎淨空,沒有煩惱。有一位老師的課例行會放CD,播放的多是中英文老歌,在那種氛圍中畫圖,覺得自己的生活品質很優,是個有氣質的人。
進入粉彩境界,更加歡喜。
粉彩的效果像油畫,但是隨時可畫,不必調顏料不必洗筆。畫好後仍不時遠遠近近地觀察打量,看出該改進而可以改進的地方,就拿筆修改,加工;直到認定是自己的能耐所及了,才噴「定型液」,並且拍照存檔。有適當的文章搭配,就貼上部落格,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這幾個月,上「西洋藝術鑑賞」課程,透過影片和老師的解說,常常「小鹿亂撞」,以為自己也可以這樣畫那樣畫,可以抽象可以幾何,也可以像用色鮮豔、創造出豐滿「娜娜」系列的妮基那樣天馬行空!
雖然那份意亂情迷在短暫的時間內就被理智打敗,但是因此明白了自己的血液還不失流暢,心境仍然年輕;也因為認知了自己的不足,對藝術(家)的景仰和敬意比沒學畫前多了不知多少倍。這才是我最愛向朋友炫耀的「成果」。
【2009/06/26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