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續前緣 黨政要釐清
【聯合報╱楊開煌/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
2008.05.29 03:00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361403.shtml
自從今年的三月廿二日台灣大選結果揭曉以來,兩岸之間就瀰漫著一股和解和善意的氣氛,大家都感受到兩岸將共繪出一幅新的兩岸關係的圖像。此一圖像包括以下的特點:
第一、兩岸交往將由以往的單引擎驅動變為雙引擎驅動:以往兩岸交流一直是維持民間的單引擎驅動,官方則一直扮演是煞車的角色,而今後兩岸當局則調整其角色,扮演方向盤和推動者的角色。此後的兩岸關係必然從交流的「質」上,出現重大的改變。
第二、兩岸溝通將由以往的無正式渠道轉為多元化正式渠道:一九九一年兩岸分別成立「海基會」與「海協會」兩個中介團體,代表當局溝通和談判,此一極富創意的制度設計,原本應該肩付重大的任務,可惜在種種因素制約下,幾乎是一事無成;如今大家都回歸「九二共識」,兩會復談指日可待,而且包機、觀光兩大議題,幾乎保證一談必成;除此之外,國共平台也將延續,高層互動也在規劃。兩岸之間多渠道溝通的時代已經來臨,今後兩岸之間的誤解和誤判的機率將大大將降低。
第三、兩岸之間對對方的話語從以往的惡意猜測轉為善意解讀:以往不論李登輝或陳水扁講什麼,中共當局總是否定,繼而就從負面解讀,台灣當局的立場和態度亦然;久之成習,彼此惡性循環,兩岸關係自然永無寧日。如今中共對馬英九的五二○講話,就開始從善意解讀並以善意回應,因而雙方就有機會進入善意循環的系絡之中互動,兩岸關係安全和和解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在上述的變化之下,兩岸之間的氣氛也就從以往的情緒對抗,轉而成為理性對立,總之,兩岸關係正在醞釀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圍。值此之際執政黨的吳伯雄主席又在「馬、蕭」高調相送的襯托下,赴大陸與共產黨總書記會晤,為今後的兩岸關係再次加溫添柴,使人不禁想到此次的國共和解,是否會與前兩次的「國共合作」一樣,以失敗告終,危及兩岸關係;然而比對前兩次的合作與此次的國共和解,應該說在本質是不同的:
第一、是以往兩次的合作都是基於有共同的敵人,不得不合作,所以北伐成功,國共互鬥;日本投降,國共內戰。而此次的和解,則是建立在各自的內部需要,中共需要和平的戰略機遇期,而國民黨需要重振台灣經濟,恰恰兩黨的這種需求都是長期的,也都對對方有需求,一旦需求達成,雙方的關係必然產生本質的改變,雙方的和解也就不存在是否破裂的問題。
第二、是以往的合作的目的基本是政治性的合作,所以是鬥爭型的合作,故而在表面的、不得不的合作之下,仍是你死我活的生死鬥爭;而此次和解的目的基本以各自的經濟發展為主,是一場競爭型的和解,所以它的摩擦方式是合作成敗和利益多少的競爭,它表現為有鬥有合,有爭有和,雙方的和解道路上有曲折,有顛簸,但不會有戰爭。
第三、對台灣而言,目前的政黨分離,以政領黨的制度,不論黨與黨和解的成功與失敗,台灣都不會立即受到影響,特別是還有許多外在的因素影響下,國共的和解成敗,對台灣處理兩岸關係而言,只是依變項而非自變項。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今後的國共和解平台就不宜像以往一樣,談農業合作、談台商、台生權益、談包機、旅遊,否則不是國共和解是否破裂的危機,而是府、院、黨角色錯位,功能扞格的危機。
所以國共和解的平台必須定位在:消除誤解的二軌,政黨外交的擴大以及戰略議題的協商等功能上,發揮超前溝通的功能,以供政府決策;而中共方面尤其必須理解台灣黨政分際的現實,才能真正使國共平台發揮兩岸和解的功能。
【2008/05/29 聯合報】@ http://udn.com/